【本文章為百家號: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吃貨」這個詞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不少人願意冠上這個稱號,介紹美食就說這是吃貨的最愛,介紹美食的吃法就說這是資深吃貨的選擇,吃貨這個詞的含義好像在逐漸發生變化,那麼我有一個問題,「吃貨」的意思是愛吃還是能吃呢?
有人認為,「吃貨」是一個褒義詞,結合了愛吃、會吃和能吃三個部分,現在的年輕人最喜歡把自己叫做吃貨,他們熱愛美食,喜歡尋找好吃的東西並且互相種草,發了工資就趕緊跑去吃一頓火鍋或是來一頓下午茶。所以,「吃貨」絕對是一個好詞,代表他們既有能吃的胃口,愛吃的欲望和會吃的選擇。
也有人認為,「吃貨」是一個貶義詞,這個詞原本指代的是飯桶,就是那種只會吃不會做,還吃得比別人多的類型。以一個「貨」字來形容人,就不是什麼好話了,比如說「蠢貨」這個詞,聽起來就很不好了。因為現在有很多自稱是吃貨的人,只會吃東西卻不會品味,要讓他說說美食的文化,或是讓他們下廚烹飪,一個都不會,所以這是個不好的詞語。
但是我認為,吃貨應該是一個褒義詞,是一個好詞語。如今的年輕群體自詡是吃貨,是給自己了一個標籤,讓自己的形象變得可愛起來。吃貨的飯量不一定大,飯量大的叫大胃王,吃貨是那種見到好吃的就會興奮,吃了早餐想午餐,點了午餐盤算晚餐,晚餐沒吃飽就想吃夜宵的人。
吃貨同樣需要具備一些關於美食的知識,不是說只要是吃的,就全盤接受,學會分辨美食,並且適當地與人分享,這是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吃貨不需要很會做飯,但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要分得清楚。吃貨不需要很懂美食的正宗做法或是歷史文化,但起碼也要知道哪裡的食物最經典好吃。
吃貨不需要很能吃,但是能確保自己點的美食或是做出來的食物能夠被吃完,吃貨情願坐兩個小時的車子,排兩個小時的隊伍,就為了吃到某家小店的招牌,這是一種專屬於吃貨的毅力和決心,美食是吃貨的最大動力。
吃貨還要有什麼都敢嘗試的勇氣,辣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酸味的食物,這些食物雖然有的會不合口味,但是仍然會去嘗試它們的味道,確定自己實在吃不下,這樣的吃貨是最厲害的。
看到這裡,大家認為自己能被稱為「吃貨」嗎?反正我認為自己是算不上吃貨的,雖然敲下這些文字,但是我是萬萬做不到排長隊吃東西這件事情的,就算東西很好吃,但是路途遙遠、等待時間長這些要素就會勸退我。不過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你們認為的「吃貨」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