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一山溝再現有毒危廢

2020-12-17 新京報

2017年9月11日,環保志願者在山神溝內拍攝的多處廢陰極炭塊堆放點。

12月6日,環保志願者在山神溝內的大土丘上開挖。土下挖出多塊廢陰極炭塊。

12月8日,中鋁蘭州分公司的一車間內,1500噸廢陰極炭塊和200噸與炭塊接觸的土石存放於此。

  環保部介入後曾集中清理,不到兩個月又挖出大量廢渣

  2017年12月9日20時許,蘭州市區以西60公裡遠的一條山溝裡,忽明忽暗。

  那是蘭州市紅古區平安鎮的山神溝,是祁連山的東延餘脈。光禿禿的山溝裡,2輛裝載機正在一座4米高的土坡上挖掘,機坪上的探照燈時亮時滅。至少5輛黃色雙橋貨車奔突往返,清運著挖掘出的渣土、廢物,揚起漫天灰塵。隨著機器的隆隆巨響,溝口響起一片犬吠。

  裝載機和雙橋貨車服務於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下稱「中鋁蘭州分公司」)。一天前,關合(化名)向蘭州市環保局舉報稱,該公司的生產廢物——廢陰極炭塊等,被埋在了山神溝的土坡裡。

  廢陰極炭塊是電解鋁廢渣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6月,電解鋁廢渣被環保部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廢物代碼321-023-48,危險特性為「T」(毒性)。

  2017年9月以來,這是關合針對中鋁蘭州分公司的第二次舉報。

  第一次舉報時,關合稱中鋁蘭州分公司在山神溝內堆放、傾倒大量廢陰極炭塊。很快,該公司被責令清理整改,將溝內危廢全部拉走。

  但兩個月後,廢陰極炭塊又在山神溝裡出現了。

  有毒廢渣重現山溝

  關合的官方身份,是某環保社會組織的成員。

  他第一次向環保部舉報中鋁蘭州分公司後,接到了甘肅省環保廳的官方回復。在這份11月26日的回覆中,省環保廳稱,山神溝內的1500噸廢陰極炭塊(及200噸與廢陰極炭塊接觸的土壤)已被送至中鋁蘭州分公司危廢暫存庫,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被追責。

  「當時覺得事情處理得比較理想,可以結束了。」關合說。

  但沒過兩天,他再次接到山神溝所在的崗子村村民的電話。村民說溝裡的清運不徹底,許多廢陰極炭塊沒被拉走,而是被原地覆土掩埋。

  關合從成都趕回了山神溝。12月6日,他和村民找到了曾經堆放廢陰極炭塊的山坳。那裡距離溝口約1公裡,寸草不生,緊靠山體的地方有一個大土丘。

  關合今年8月在此處拍攝的照片顯示,土丘大約3米高,佔地範圍60平米左右,土丘旁邊有三堆黑色廢陰極炭塊。如今,廢陰極炭塊不見了,土丘卻變大了不少,大約4米高,佔地200平米左右。土丘南側緊貼著紅色砂礫巖,巖石下有大量崩塌掉落的碎土。

  經過村民的短暫挖掘,新京報記者看到土丘北坡上露出十幾塊破碎的黑色廢陰極炭塊,大到四五十釐米見方,小到拳頭大小。土丘頂部下挖10釐米後,也出現了幾十塊破碎的廢陰極炭塊。此外,村民們還在山坡下、山神溝進溝途中掘出連片的廢陰極炭塊。粗略估計,有幾百平米。

  關合及村民認為,再次挖出廢陰極炭塊,很可能因為上次的清理並不徹底。

  這些廢陰極炭塊,含有大量可溶性氟化物、氰化物。長期風吹、日曬、雨淋後,炭塊中的氟化物、氰化物會轉移、揮發進入大氣,或隨雨水混入江河、滲入地下,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據公開資料,人體吸入過量的氟,常會引起骨硬化、骨質增生、斑狀齒等氟骨病,嚴重者會喪失勞動能力。對於皮膚和呼吸道黏膜,氟化物也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

  此外,含氟的有害氣體對果樹生長危害較大。輕者,可導致葉片出現黑斑、變黃、脫落,使果樹產量大大降低;重者,可造成大面積果樹短時間內死亡。

  廢渣堆放山溝涉嫌違法

  山神溝的廢陰極炭塊來自中鋁蘭州分公司。在138平方公裡的平安鎮,它是唯一一家電解鋁廠,位於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內。

  紅古園區是一個以「電解鋁-鋁加工-城市礦產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為主導的園區。除中鋁蘭州分公司外,園區內還有3家鋁加工廠。它們收購中鋁蘭州分公司電解鋁後的鋁水,用以製造鋁錠、鋁型材。

  中鋁蘭州分公司的前身蘭州鋁廠,始建於1958年。那是「二五」期間,大西北興建的第一家電解鋁廠,後成為中國八大鋁廠之一。1999年,蘭州鋁廠改制為蘭州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成為中國鋁業的分公司。

  2016年,中鋁蘭州分公司的生產能力為電解鋁43萬噸。

  電解鋁過程中,廢陰極炭塊是電解槽維修及廢棄廢渣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鋁蘭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得教告訴新京報記者,2014年到2015年廠裡大修期時,100個左右的電解槽產生的廢陰極炭塊及鋼棒總量近3000噸。「每年的大修數量都是差不多的,廢渣數量也差不多。」張得教說。

  那兩年大修時,廢陰極炭塊尚未被列入國家危廢名錄。中鋁蘭州分公司按照一般固體廢物處理方式,將電解槽廢渣委託甘肅欣鑫爐料有限公司(下稱「欣鑫爐料」)處理。首先,欣鑫爐料會將廢渣中的鋼棒分離出來。這些鋼棒,70%返回中鋁蘭州分公司,30%作為處理費留在欣鑫爐料。

  然後,欣鑫爐料再對含有廢陰極炭塊的剩餘廢渣進行破碎處理。處理後,全部返回中鋁蘭州分公司。張得教告訴新京報記者,之前,欣鑫爐料返回了1200噸廢陰極炭塊,「山神溝堆放的1700噸,是他們一直沒有返回的。」

  破碎後的廢渣重回中鋁蘭州分公司後,面臨3種處理方式:一是將5%左右的廢渣,回焙到電解鋁陽極生產線;二是對廢渣中的耐火磚,進行電解槽自身回用;三是將自己處理不了的廢陰極炭塊等,交甘肅省固廢管理中心有償處理。「無論是廢陰極炭塊被定位為危廢前,還是定位為危廢后,都是這麼處理的。」張得教說。

  到了2016年,鋁電解槽大修渣被納入國家危廢名錄。甘肅省環保廳的回覆稱,欣鑫爐料因不具備危廢處置資質,便將中鋁蘭州分公司的廢渣等擱置下來,露天堆放在山神溝內,不做處理。

  「這種危險廢物,企業自己處理不了的,應交由專業的固廢管理中心處理。」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環境法專家王燦發表示,如果不依法處置遺留問題,反而非法處置,就涉嫌違法。

  依據2016年12月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聯合發布的《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的」,構成刑法第338條「汙染環境罪」的嚴重汙染情節,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舉報後清理徹底?

  被關合舉報前,中鋁蘭州分公司曾多次因為環境汙染問題被批評或處罰。

  2013年,環保部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發現,該公司未安裝在線空氣檢測裝置,將廢礦物油違規加入燃煤中焚燒,廠區內長期露天堆放保溫材料等。2015年,該公司因為顆粒物超標排放,被蘭州市環保局罰款6萬元。2016年,它又收到蘭州市環保局的罰單,原因是陽殘極破碎防塵措施不到位。關合說,這是一個問題不斷的企業,因此環保組織對它格外關注。

  2017年9月中旬,關合所在的環保組織牽頭組織了黃河流域(隴海蘭新線)大氣環境工作小組,開展以大氣汙染為主題的環境生態綜合調查。在甘肅,他們發現了山神溝裡的中鋁蘭州分公司固廢堆棄點。其中堆放著大量廢陰極炭塊,但沒有任何防護設施。

  關合認為,即使廢陰極炭塊此時未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企業也要依據環保部的《危險廢物鑑別技術規範》《危險廢物鑑別標準》等進行危險特性鑑別。「按照鋁廠的環評報告要求,處理含氟廢料的正常程序,應先在廠內把廢料磨碎,用石灰石和混凝土攪拌澆築,再運到填埋場填埋。」

  但從紅古園區到蘭州最西邊的西固區,沒有一個垃圾填埋場。紅古區環保局文局長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兩年,中鋁蘭州分公司曾經提交過5000萬建造垃圾填埋場的方案,因為選址涉及山洪易發地質災害區而沒有通過審批。

  在沒有填埋場的情況下,把危險廢物扔在一條山溝裡,顯然不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

  9月22日,關合直接向環保部進行了舉報。很快,甘肅省環保廳接到了環保部傳達下來的舉報材料。「當時正值十九大召開前,廳領導立即與蘭州市分管(環保的)副市長做了溝通。」甘肅省環境監察局局長王鑫告訴新京報記者,一個由副市長任組長的調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迅速成立,並制定出《中鋁蘭州分公司涉嫌環境違法問題調查處置方案》。

  方案依據屬地原則,要求蘭州市環保局、紅古區環保局具體調查中鋁蘭州分公司的環境違法問題,甘肅省環境監察局指導調查處置工作。經過調查,關合舉報的事實客觀存在。王鑫說,以堆放體積估算,山神溝內約有廢陰極炭塊1500噸。

  由於鋁電解槽廢渣在2016年才被列入危廢名錄,而危廢的處理程序與普通固廢差異很大。所以山神溝內廢陰極炭塊的傾倒時間,對此次環境違法行為的定性至關重要。「2016年以後傾倒,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之前是行政違法行為。」王鑫解釋。

  經過對中鋁蘭州分公司出庫記錄、中鋁蘭州分公司與欣鑫爐料委託合同的核實,調查處置小組認定山神溝內的廢渣傾倒時間為2015年。因此,中鋁蘭州分公司被責令依法處置遺留的1500噸廢陰極炭塊,並被處以10萬元罰款。此外,中鋁蘭州分公司的6名主要責任人被追責,其中1人被撤職;2名政府工作人員受到行政處分,其中1人是平安鎮鎮長。

  中鋁蘭州分公司清運整改時,將山神溝的廢陰極炭塊拉往公司南廠區的一處閒置車間,「拉一車過秤一車,然後入庫」。最終,入庫的全部廢陰極炭塊、與炭塊接觸的土壤總量為1700噸。

  「當時山神溝清理現場花了一周時間,但集中清理是三天。」紅古區環保局副局長朱玉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整個清理周期內,市、區環保局都有人員在現場監督,他本人也在場,「但並不是一直守在那裡」。

  10月2日,中鋁蘭州分公司稱已完成廢陰極炭塊的清運工作。11月26日,甘肅省環保廳就整改情況、企業監管處罰情況等,對關合進行回復。關合說,沒想到處理速度那麼快。

  「後來村民舉報,原來企業只清運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被掩埋了。」但這一說法,未得到環保部門的確認。

  如今,被清走的廢渣廢土仍被鎖在中鋁蘭州分公司南廠的車間內。大小不一的炭塊和渣土混在一起,黑沉沉一片。車間的大門上,有甘肅省固廢管理中心監製的「危險廢物大修渣分類識別」標識牌,並標註了「有毒」「三防措施」等字樣。在危廢處理中,「三防」指的是防揚撒、防流失、防滲漏。

  張得教說,這1700噸的處置方案還沒走完審批程序。廠裡處理不了的,就交給省固廢管理中心處理。「不算運費,每噸的處置費為4800元。」

  另一山溝長期為垃圾場

  除了山神溝,崗子村村民還在另一山溝內發現了廢陰極炭塊。

  那條山溝叫撒拉溝,位於山神溝西側1公裡多,與山神溝平行。

  在崗子村村民口中,撒拉溝就是一個「垃圾場」。溝內有一道由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堆起的斜坡,約200米長。斜坡遠離溝口的一側呈土黃色,滿是破布、瓶瓶罐罐、塑膠袋等,中間摻雜著破碎的廢陰極炭塊。靠近溝口的100米斜坡略顯灰白,土層裡半露著成片的黑色廢陰極炭塊,炭塊表面附著一層白色粉塵。

  關合說,這些白色粉塵可能是鋁灰——一種電解鋁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浮渣。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鋁灰的代號為331-025-48。

  垃圾場老闆叫瞿學順,崗子村人。2001年,中鋁蘭州分公司在崗子村南側的河灣村建起南廠區,瞿學順就勢在崗子村裡做起廠裡的生意。「那是南廠建廠以後,大概2002年,撒拉溝還是荒地。」

  瞿學順向崗子村交了點錢,在村幹部的協調下,廠裡把垃圾倒在這片荒地裡。「廠裡不給我錢,收益就是撿垃圾賣錢。」瞿學順說,崗子村、南廠都沒和他籤協議,「就那麼說了一下」。南廠拉來的垃圾中,有破舊衣服、紙板塑料等生活垃圾,也有耐火磚、廢陰極炭塊等固廢,從溝內一點一點往溝口堆。

  「斜坡裡的廢陰極炭塊最多的是在溝口那一段,大概是2007年、2008年、2009年這三年裡的一年,具體記不清了。」瞿學順回憶,當時,5噸的東風翻鬥車斷斷續續運了半年,有時一天一車,有時幾天一車,沒人通知,司機拉來倒下就走。拉來的都是廢陰極炭塊。

  對此,張得教表示,他從沒聽說過撒拉溝,更不知道溝裡的廢陰極炭塊來自哪裡。「我可以承諾,2009年我到公司生產部後,就再也沒有往外亂倒過東西。但2009年以前我不知道。我猜多少與廠裡有關。」

  炭塊被拉來後,七八年裡一直露天堆放。大約兩個月前,瞿學順在炭塊上蓋了兩次土。他想把這裡平整綠化一下,以後種樹、養雞。

  瞿學順不知道,這些炭塊遇水後會生成氟化物、氰化物等有毒物質,對動植物造成危害。

  雖然附近雨水少,但撒拉溝是山洪易發區,溝口有地質災害危險區警示牌。溝裡受到廢陰極炭塊汙染的雨水等,流入2公裡外的湟水河。在河灣村東側,湟水河蜿蜒3公裡後匯入黃河。

  再次舉報,連夜清運

  12月8日,關合向蘭州市環保局再次舉報中鋁蘭州分公司的汙染問題。一是汙染範圍除山神溝外,還有撒拉溝;二是山神溝的清理不夠徹底。

  第二天是周六,中午,張得教給關合打了電話。他說周末無法安排挖掘機工作,山神溝的清理要等到周一上班後才能進行。但就在當天下午,蘭州市環境監察局的工作人員便前往山神溝調查。

  此前,張得教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很清楚非法傾倒3噸以上危廢要入刑。山神溝裡後來發現的廢陰極炭塊,可能是上次清運時被機器帶到土裡的。「那是個別的,我敢保證真沒填埋。廠裡已經被罰款了,還花了很大精力清運了1700噸危廢,沒理由還要偷偷掩埋。」

  下午四點多,太陽還沒落山。山神溝的大土丘前,突然開來了2輛裝載機和5輛雙橋貨車。

  從下午6點開始,裝載機和雙橋貨車全面開始清運。從山神溝溝口到大土丘處的兩個路口均被車輛堵住,不許外人靠近。中鋁蘭州分公司的施工現場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9日晚間的清運工作直到10日凌晨1點才停止。天亮後,他們又陸續進行了收尾工作,一直忙到中午12點。不到一天的時間裡,5輛雙橋貨車總共拉了40多趟。

  新京報記者按最保守的方式計算,一輛雙橋貨車一次能拉24立方米土石。如果一立方米土石重量1噸,一車就是24噸。雙橋貨車前後拉運40多趟,拉走的土石重量在一千噸左右。

  與之前相比,清理過後的大土丘北端縮進約3米,南端縮進約5米,頂部下降約1米。

  「山神溝的清理還在繼續。包括那些土坡下面的,只要發現有跟山體的土不一致的覆土就會清理,」朱玉峰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會把廢陰極炭塊連同渣土一起運到廠裡,篩掉渣土後,再將炭塊過秤。「炭塊的數量,現在還沒有最後統計出來。」

  此外,山神溝內新發現的廢陰極炭塊確切來源,紅古區環保局正在調查。

  至於撒拉溝的垃圾場,清理工作正在展開。

  12月13日下午,在紅古區環保局的要求下,瞿學順從垃圾場斜坡的西南角開挖,截至發稿時,已清理出上百噸廢陰極炭塊。「我們在斜坡上打了幾個探坑。需要清理的土方混合廢陰極炭塊的量更大。」朱玉峰說。

  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旻 蘭州報導

  A10-A11版攝影/新京報首席記者 陳杰 通訊員 關琦

相關焦點

  • 東方園林江蘇危廢處置企業報告:園林龍頭進軍危廢處置 自建外購再...
    北極星固廢網訊:危廢處理需求空間巨大,行業供需失衡加劇。1)2016年全國危廢產量達5347萬噸,同比+34.5%。但數據因需企業自行上報存在隱瞞以及有大量暫存危廢未報而嚴重偏小。假設危廢佔固廢比重為3%(發達國家5%-10%),估計危廢實際產量近1億噸,與官方統計差額超過4000萬噸,實際危廢處理需求空間巨大;2)2016年全國持危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設計處置能力為6471萬噸,但實際經營規模只有1629萬噸,主要原因是多數企業處置種類有限造成供需錯配,且項目前期建設和環評周期較長造成眾多企業難以最後投產。隨著經營許可監管加強,無牌企業淘汰後市場缺口將進一步打開。
  • 危廢處理行業新進入者面臨的三大壁壘
    危廢處理行業新進入者面臨的三大壁壘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技術壁壘危險廢物資源化處理技術是集物理、化學、化工、機械、自動控制等學科為一體的複合型技術。危廢資源化處理行業專業門檻較高,並且需要專業人才、試驗設施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積累以及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支持。
  • 危廢第三方處置的主要途徑
    危廢第三方處置的主要途徑北極星固廢網訊:危廢基本處理步驟包括分類、預處理、最終處置。金屬、油脂、溶劑、染料等由回收利用價值的廢物可被資源化綜合利用。預處理包括物理法、化學法,預處理後的危廢才能進入焚燒或填埋等最終處置設施中。我國危廢處理方式基本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為主。
  • 危廢處理需要資質 更需要研發投入
    目前,危廢產生量統計主要依靠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家統計年鑑》,數據均由產廢企業自行上報。「危廢量有多少,一直說不清楚。2010年統計年鑑顯示危廢量為1500多萬噸,2011年起,危廢申報口徑由一年產生10千克以上改為一年產生1千克以上,當年危廢量激增至3000多萬噸。」
  •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環保局破解危廢處置難題推動中小企業危廢集中處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工業園區中小企業的危險廢物年產生量基本小於1噸,一些小企業的危險廢物年產生量甚至只有約0.1噸,由於運輸成本、經營成本等原因,危廢處置單位基本不願意清運處置產廢量小的企業的危險廢物。
  • 雪浪環境:煙氣淨化新標助力 危廢布局一展雄圖
    投資要點:  立足煙氣淨化,進軍危廢處置:向危廢項目運營商的轉型或可期。公司是國內垃圾焚燒發電和鋼鐵冶金領域煙氣淨化與灰渣處理系統設備龍頭企業。產品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煙氣淨化市佔率達30%。
  • 涉危廢企業如何守住風險底線?
    如果涉及以上這5個行業的企業,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既要仔細梳理識別企業自身產生的危廢的風險源,也要了解危廢的爆炸性、毒性以及腐蝕性等特性,分門別類做好管理,並對所產生的危廢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信息,制定詳細的危廢管理清單。
  • 新版《國家危廢名錄》反映出哪些趨勢?涉危廢企業怎麼抓住利好?
    促進危廢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產廢企業運輸和處置等成本擁有14年環境諮詢經驗的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危廢專委會專家委員馬立強認為,《名錄》中豁免管理清單的補充和豐富尤其值得關注,這對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改善相關企業的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危險廢物管理和利用處置成本都很有幫助。
  • 中國危廢處理行業經營資質許可及管理制度梳理
    中國危廢處理行業經營資質許可及管理制度梳理一、危廢經營許可資質管理體制危險廢物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必須妥善處理。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環保法律法規規定,在我國境內從事危廢收集、貯存、處置經營活動的單位,須具有危廢經營許可資質。危廢經營許可資質按照經營方式,分為危廢收集、貯存、處置、綜合經營許可資質和危廢收集經營許可資質。
  • 他們巧變「危廢庫」
    危險廢棄物需要由符合安全的專用場地來存放,物資中心用一周時間就改造出臨時危廢庫,將12.7噸各種型號報廢電瓶回收,效果得到秦皇島市固廢中心專家組一致肯定。下面就是這一周時間裡發生的故事……說幹就幹「隊長,咱們的危廢庫還在計劃籌建中,這批廢電瓶馬上就要收過來了,這是HW49類危險廢物,需要符合安全環保要求的專門場地來存放,這可怎麼辦?」綜合服務隊回收班班長金洪對即將到來的危廢品存放充滿了擔憂。
  • 附危廢標誌牌設置要求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危險廢物貯存間相關標準規範標準:危險廢物貯存間的建設標準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汙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2013年修訂)。規範:危廢收集、貯存涉及的規範:《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範》(HJ2025-2012)。
  • 危廢處置行業競爭加劇 未來發展趨勢在哪裡?
    當前對危廢分類技術研究甚少,分類不細緻、末端處理一鍋粥,導致處理難度及成本加大,運輸、儲存及處置風險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只有做好前端分類,後端處理才能更好。當前,危廢利用處置市場已從藍海轉向紅海。一方面,可期的利潤和相對壟斷的優勢,吸引了跨界資本「熱錢」湧入,加劇了項目併購速度;而另一方面,環境監管的力度空前,環保督察整肅市場,各地設施規劃紛紛出臺,危廢利用處理處置能力不斷提高。面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危廢企業應做好哪些應對?在近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舉辦的2017中國危廢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業內專家和企業界人士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 「千億」危廢神話破滅?噸處置費從7000元跌到了2000元
    尤其是2013「兩高司法解釋」出臺,非法傾倒危廢3噸以上就要處罰,使得大量游離於監管之外的危廢得到查處。一時間,我國危廢處置市場被急劇放大;   2)據數據估算,到2020年我國危廢產生量達8000萬—1億噸,若處置均價以3000元/噸測算,未來三年市場空間有望達到3000億元,是環保領域少有的「大藍海」;   3)現有的處置能力缺口大,而新建項目審批慢、落地周期長,短時間難以滿足處置需求,
  • 危廢處置企業廢水處理工程實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危廢處置廢水一般有毒有害成分較複雜,汙染程度較為嚴重、營養比例失調、可生化性差,且受物料來源和種類影響,具有水質複雜、波動較大、處理難度較大等特點,在工藝選擇上應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系統穩定性。以某危廢處置企業廢水站廢水處理工程為例,對其處理工藝、設計參數及生產運行情況等方面進行探討,可供同類工程項目參考。
  • 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對危廢監管有何啟示?
    啟示一 高度重視危廢監管能力的提升 實踐證明,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是生態環境監管中專業性、複雜性、技術性最強的領域,也是環境追責最多的領域。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中,長期違法貯存危險廢物是導致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
  • 危廢處置需求空間巨大 布局資質齊全、未來產能增量大!
    危廢處置需求空間巨大 布局資質齊全、未來產能增量大!北極星固廢網訊:環保因素成為危廢行業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我國將危廢分為46大類別,共479種,共涉及45個行業。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2017年我國危廢產生量為6937萬噸。
  • 新版《國家危廢名錄》豁免管理清單調整幅度較大 涉危廢企業將迎來...
    梳理危廢產生節點,新增一批實施豁免管理的危險廢物。黃澤春說,《名錄》是企業和各級管理部門識別危險廢物的主要依據。《名錄》中,危險廢物的描述、包含範圍不明確會導致有關部門分類困難、對廢物屬性判斷出現失誤等,產生屬性認定爭議和管理漏洞。比如,由於描述不準確,以往鋁工業行業產生的鋁灰在部分地區按照危險廢物管理,在另一部分地區則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
  • 附關於危廢的鑑別處置
    1、水性漆包裝桶加裝內襯袋後未沾染包裝桶是否屬於危廢?   為減少危廢產生,公司計劃聯合水性漆供應廠家,在水性油漆包裝桶內追加一層高強度內襯袋。水性油漆使用完畢後,將沾染水性油漆的內襯袋按危險廢物處置。工藝操作過程中內襯袋如有破損,內襯袋及包裝桶均按危險廢物處置。
  • 危廢迴轉窯焚燒爐耐火內襯設計及優化建議
    危險廢物(以下簡稱危廢)種類繁多、成分複雜、區域差異化嚴重,處理不當會帶來一系列民生和社會問題。實踐證明,高溫焚燒是危廢安全處置和減容化的有效途徑,其中迴轉窯焚燒工藝是危廢處理中最有效的處置工藝之一,具有處理危廢種類多、處理量大等優點。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逐步開始使用迴轉窯焚燒系統處理危廢。
  • 危廢處置流程、注意事項以及費用問題!
    此外,環評寫少了數量,意味著合法合規處置的廢物總量少,後期多出來的危廢又該如何去想辦法?一步錯步步錯,說的就是這種情況。2、提早一年向本地環保局報方案(依據環評和處置單位籤訂的協議,報備大致的數量、品種、處理月份等)3、危廢發生了,告訴處置方,與處置方談好處理價格,籤定該批廢物處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