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8-08-30 08:39 來源:澎湃新聞
此次展覽分為「藝術成就」、「師承起源」、「遊歷交友」、「後世影響」四個部分,共展出任伯年及其相關藝術家繪畫精品98件(組)。展覽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反映出任伯年不同時期的藝術成就,讓觀者體會其繪畫臻於化境的筆墨趣味以及雅俗共賞、清新雋逸的獨特風格,進而全面展示任伯年的藝術人生。如早期《東津話別圖》《任淞雲像》,中期《山水花卉人物屏》《仕女觀梅圖》以及晚期《鍾進士斬狐圖》《趙德昌夫婦像》等等。
任伯年《 山水花卉人物四條屏》遼寧省博物館藏「近現代書畫名家系列展」即是遼寧省博物館近年來推出的重點系列展覽項目,此系列陸續推出了張大千、溥心畲、傅抱石、豐子愷、齊白石、徐悲鴻、吳昌碩、黃賓虹等名家展。
此次舉辦的「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也是遼博「近現代書畫名家系列展」之一。展覽為期3個月,將持續至11月25日。
任伯年《 東津話別圖》中國美術館藏海派通常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名聲最大的畫家有「三熊」——張熊、朱熊、任熊,有與任熊並稱「海上三任」的任薰、任伯年,此外還有胡公壽、趙之謙、虛谷、蒲華與山水畫家吳石仙等。其中,任伯年出生最晚,而成就最高。他曾私淑任熊,學畫於任薰,得到胡公壽的提攜稱揚,終於青出於藍。後期「海派」則以吳昌碩為領軍人物。而吳昌碩是在任伯年的指點下走上繪畫道路的。
《任伯年像》 徐悲鴻畫任伯年(1840—1895),初名潤,後改為頤,別字伯年。祖籍浙江蕭山。任伯年之父鶴聲,號淞雲,據說是一個兼擅繪事的米商,「善畫又善寫真術」。任伯年自幼受到父親在藝術上的薰陶和指導,亦擅肖像畫。任伯年早年曾參加太平軍,鬥爭失敗後離開家鄉到寧波隨任薰學畫,並在1864年隨任薰到蘇州。後經蘇州到上海,得到胡公壽的幫助,「代覓古香室箋扇店安設筆硯」,不數年,畫名大噪。
任伯年 《梅妻鶴子圖 》旅順博物館藏他多能兼善,花鳥、人物、山水的技藝無不精妙超絕,出神入化,是海派藝術中承前啟後的巨擘。任伯年的花鳥畫最富創造力、巧趣力,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闢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任伯年的山水畫創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後兼學明代沈周、丁雲鵬、藍瑛、並上追元代吳鎮、王蒙。
任伯年《 幽鳥鳴春圖 》南京博物院藏就任伯年的個人藝術造詣來看,花鳥畫的技藝比較高;若以當時畫壇的情況而言,他的人物影響比較大。人物畫早年師法蕭雲從、陳洪綬、費曉樓(費丹旭)、任熊等人。晚年吸收華巖筆意,更加簡逸靈活。而任伯年又精於寫像,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把人物整個神態表現出來,著墨不多而意境深遠。其線條簡練沉著,有力瀟灑。傳神作品如《三友圖》、《沙馥小像》、《仲英小像》、吳昌碩肖像、為著名詞人與畫家範湖居士周閒所繪《範湖居士四十八歲小像》等,可謂神形畢露。
任伯年《 趙德昌夫婦像》 中國美術館藏範達明在《任伯年的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寫道,「任伯年的人物畫作為晚清「海派人物畫」的代表,不僅是明清以來中國畫壇優秀人物畫傳統的新的集成與發展,而且直接成為形成此後現代中國人物畫不同畫派的源頭與先聲:其人物畫的畫工性品格與文人性品格之二重性或兼容性特點,直接發展形成了現代上海「海派人物畫」兼容並蓄的特色(如程十髮、賀友直、戴敦邦等的中國人物畫);其人物畫包含的畫工性品格一定意義上成為強調造型與寫實風格的「京派人物畫」(40年代徐悲鴻、蔣兆和的中國人物畫)發展的基礎;而其人物畫(尤其是晚年的)包含的文人性品格很大程度上又成為在寫實造型基礎上更強調文人畫意筆筆墨趣味的「浙派人物畫」(50年代中期在浙江美院中國畫系形成,如李震堅、周昌谷、方增先的意筆中國人物畫)形成的基礎。就這個意義上說,任伯年的中國人物畫不僅是中國近代海派繪畫在人物畫方面的代表,還是現代「海派人物畫」與其他學派人物畫直接與間接的共同源頭;而就任伯年本人並以他的創作實績而言,他不僅應當被視為中國傳統人物繪畫從古代向現代轉變的推動者與啟蒙者,還應當視為開闢通向20世紀中國畫全面復興之路特別是人物畫復興之路的先驅者。這就是任伯年的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
展覽現場總而言之,任伯年的繪畫藝術具有劃時代意義。在彼時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他繼承發揚海派先驅各家雅俗共賞的格調,取民間繪畫的裝飾意趣,宋畫的寫實與謹嚴,文人畫的意境與筆墨韻律,更參以西畫的素描、速寫與色彩,在陳陳相因毫無生氣的正統派繪畫之外,以花鳥畫與人物畫為主創造了生機勃勃的藝術天地。他廣交畫友,互相書畫往來,借鑑切磋,畫藝精進。在繪畫之外,任伯年亦善書法,捏塑紫砂及雕塑人物小像,可謂百年難遇的全才畫家。他的後世影響重大且深遠,大批後世畫家都從其藝術中受益頗多。
任伯年 《鍾進士斬狐圖》 天津博物館藏 任伯年 《吉金清供圖》 天津博物館藏此次天博參展的《鍾進士斬狐圖》軸是任伯年的經典人物畫作。畫面運用朱、墨兩種色彩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繪畫線條流暢,筆墨奔放,將鍾馗怒目髭鬚、拔劍欲斬狐妖的瞬間動作與表情表達得準確入微。畫面上方有吳昌碩的篆書題記和行書七言詩一首。此外,任伯年清供題材的代表作《吉金清供圖》軸,一變古法,以傳統的「傳拓」與寫意花卉相結合,不畫器皿,拓出鼎、 壺、盤三件有立體感的器物,其裝飾花紋依器形轉折而呈透視變化;再用寫意畫法在器物中描寫中國人素來欣賞的牡丹和梅花,最後還輔以所拓的青銅器銘文。其手段別致,構想奇特,反映了晚清金石與書畫相結合的時風。
任伯年 《風塵三俠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風塵三俠圖軸》畫面情景表現了虯髯客與李靖、紅拂告辭的情景。任頤曾創作過數幅「風塵三俠」題材作品,構圖均不重複,表現了他高超的造型、構圖本領。《風塵三俠圖》上海博物館藏本以勾線與沒骨結合,筆墨虛虛實實,營造了大雪的氣氛。署款:「巳山仁二兄大人同好之教。光緒庚辰(1880年)仲春吉日。山陰任頤伯年,甫。」
此外,展覽中還能看到與任伯年相關的名家的繪畫作品,如陳洪綬《仕女圖》、虛谷《設色菊花圖》、吳昌碩《花卉圖》、任預《秋山行旅圖》等。
(註:本文文圖資料來自遼寧博物館)
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任伯年大展 遼寧博物館 風塵三俠圖 趙德昌夫婦像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