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澳門媽祖文化村

2021-02-16 澳門特區旅遊局

談及澳門的媽祖文化,大家一定是先想到媽祖廟,但說到澳門現時最新的媽祖標誌性建築,就一定要屬媽祖文化村了。

這個集閩南古建築藝術、宗教、民俗、文化、休閒等價值於一身的旅遊區在2001開始興建,2002年5月正式落成。入口石牌坊位於山下、路環高頂馬路及石排灣馬路間,牌坊三拱洞開,呈墨青色澤,頗為森巍。進了入口,連接山上天后宮的是一條長石級甬道,石階共有六組,階道中間嵌有一幅幅青石浮雕,以麒麟、鳳凰、獅鶴、龍虎等祥獸為主題,精緻的雕工使這些浮雕也頓時神氣活現,未進山門,便已覺先聲奪人。

通過那雕龍畫鳳、富麗堂皇的山門,便進入天后宮了。天后宮的主要建築有天后宮大殿、梳妝樓、廊廡樓等。內中以明清時代及天后宮的特有格局而設計,以主建築天后宮大殿(在前)、梳妝樓(處後)為中軸,主建築與山門間則是一稍高出地面的祭壇,祭壇前是一個半月形水池,靠在水池石欄前,便可看到刻在祭壇牆上的「媽祖出巡圖」。天后宮兩旁環繞的則是鐘樓、鼓樓及廊廡樓等。天后宮大殿與其後的梳妝樓建築,均是金黃色琉璃瓦頂、燕尾大脊,採以透雕青龍柱。大殿朱門一列,鋪綠描金,棟梁間亦多有彩繪金飾,繪有不少名家聯額、祥瑞圖畫。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神壇內供有一尊高近四米的媽祖坐像,左右侍有千裡眼及順風耳作護法,兩旁神壇則供有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天后宮大殿的落成日期,農曆九月初九,也定為媽祖升天日,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行大型的媽祖文化旅遊節活動。

沿天后宮外山路而上,便可到達號稱全球最高的媽祖雕像處。這座氣勢恢宏的媽祖雕像出自澳門中國畫院院長之手,重達500多噸,全身晶瑩潔白,由120塊漢白玉石鑲嵌而成,媽祖的面部更由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刻而成的,相當難得。而且媽祖雕像的面容慈祥溫和,矗立在澳門最高點,遠眺海面,仿佛時時刻刻地在守護著澳門。難怪開光以來,這裡都香火鼎盛,成為信眾和遊客參拜祈福、旅遊度假的好去處了。

開放時間: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

免費穿梭巴士服務時間:
石牌坊至天后宮08:45-17:30;
天后宮至石牌坊09:15-17:45。

(免費穿梭巴士每班載客人數為24人,每30分鐘一班。如有查詢,請致電:00853 8798 1388。)

途經景點附近之巴士路線:

1A, 3, 10, 10B, 10X, 23, 28A, 28B, 28BX, 28C, 32

(圖片來自澳門旅遊局及城市指南網站)

相關焦點

  • 澳門色調之二:媽祖白——澳門文化的多元與包容(組圖)
    公元1533年葡萄牙人初到澳門,在媽閣廟附近登岸,他們不知道地名,問當地漁民。漁民答曰:「媽閣」。葡萄牙人以為是地名,從此便稱澳門為「MACAU」。近年來,這裡又崛起一座規模宏大的媽祖文化村,既是輝煌亮麗的旅遊新景點,更是意蘊深厚的文化名勝處。媽祖文化村位於澳門路環島疊石塘山,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投資2億澳門元,歷時三載於2003年建成,佔地6200平方米。
  • 澳門行|媽祖文化集中體現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感受中華文化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就這樣媽祖成為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媽祖文化在澳門的傳播,是由去澳門貿易的福建商人帶去的。
  • 顏延齡與澳門媽祖文化
    在我看來,媽祖文化之於澳門,如同皮與毛的關係。有史為證,400多年前,葡萄牙人遠航頭一次抵達澳門,於媽祖閣前對面的海域登岸,遂問當地居民這島之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為是指廟宇,故回答:「媽閣」,葡萄牙人以為「媽閣」就是澳門的地名,故以其音譯而成「MACAU」,從此,「媽祖」便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 第十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
    新華社澳門10月10日電(記者胡瑤)第十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典禮暨媽祖祭典儀式10日在澳門媽祖文化村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出席。  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席代表顏奕萍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媽祖文化是聯結海內外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希望可以進一步弘揚媽祖精神,倡導愛國情懷,推動海內外文化經貿交流,促進澳門多元化發展。  主辦方邀請海南省作為本屆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協辦省份。
  • 顏延齡與澳門媽祖文化
    在我看來,媽祖文化之於澳門,如同皮與毛的關係。有史為證,400多年前,葡萄牙人遠航頭一次抵達澳門,於媽祖閣前對面的海域登岸,遂問當地居民這島之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為是指廟宇,故回答:「媽閣」,葡萄牙人以為「媽閣」就是澳門的地名,故以其音譯而成「MACAU」,從此,「媽祖」便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 澳門行|媽祖文化集中體現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感受中華文化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就這樣媽祖成為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媽祖文化在澳門的傳播,是由去澳門貿易的福建商人帶去的。
  • 澳門色調之二:媽祖白——澳門文化的多元與包容(組圖)
    近年來,這裡又崛起一座規模宏大的媽祖文化村,既是輝煌亮麗的旅遊新景點,更是意蘊深厚的文化名勝處。媽祖文化村位於澳門路環島疊石塘山,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投資2億澳門元,歷時三載於2003年建成,佔地6200平方米。
  • 第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中原文化舞動澳門
    10月26日,第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河南作為本屆文化旅遊節的協辦單位之一,向澳門觀眾展示了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的中原文化:10月24日至26日,河南省在澳門主辦了河南省新鄉市經貿旅遊合作交流會、文化旅遊節歡迎酒會文藝專場演出、河南文化旅遊推介活動以及媽祖祭典儀式專場表演等,場場精彩紛呈,為本屆文化旅遊節增添了一股濃濃的河南風情,中原文化舞動澳門。
  • 海南媽祖文化團亮相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本報10月15日訊(記者吳雨倩)近日,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協辦的「第17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澳門舉行。由海南臨高天后宮、海口白沙門天后宮、澄邁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等組成的海南媽祖文化團精彩亮相,向全國各地媽祖信眾和遊客推介海南。
  • 第十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
    新華社澳門10月10日電(記者胡瑤)第十七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典禮暨媽祖祭典儀式10日在澳門媽祖文化村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出席。  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席代表顏奕萍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媽祖文化是聯結海內外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希望可以進一步弘揚媽祖精神,倡導愛國情懷,推動海內外文化經貿交流,促進澳門多元化發展。  主辦方邀請海南省作為本屆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協辦省份。
  • 澳門媽閣廟與媽祖文化(澳門歷史城區探寶)(組圖)
    澳門八景之一——「媽閣紫煙」所描繪的景色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先有媽閣廟,後有澳門城」  主持管理媽閣廟事務的值理會主席林建剛先生和值理會全體成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們陪我們參觀廟宇,向我們介紹媽閣廟的歷史和動人的故事。  媽閣廟創建的確切年份至今未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葡萄牙人未登陸澳門時就有媽閣廟。
  • 海南旅文產品等亮相第17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作為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國家和平外交、文化友好交流、海上交通貿易、密切溝通兩岸三地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並屢次被納入重要文獻等。  海南旅文產品驚豔亮相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是澳門重要的文旅節慶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七屆,作為本屆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協辦省份,海南省代表團、海南省旅遊文化促銷團攜海南元素精彩亮相澳門。
  •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 特首上香為澳門祈福
    「第10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媽祖祭典儀式,23日在澳門媽祖文化村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等嘉賓出席。   金秋十月,澳門路環疊石塘山天后宮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熱鬧非凡,秋日的豔陽將天后宮映照得更加金碧輝煌。
  • 福建「媽祖第一行宮」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原標題:福建「媽祖第一行宮」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受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邀請,素有「媽祖第一行宮」美譽的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慶賀團一行30人,10月19日攜媽祖金身啟程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是澳門一年一度的旅遊文化盛事,已成功舉辦十二屆。
  • 青島、澳門、深圳共襄媽祖文化交流發展
    ,應澳門媽祖文化基金會和深圳媽祖文化協會邀請,前往澳門和深圳兩地,增強港澳臺兩岸三地的民間文化交流,助力青島成為山東媽祖文化傳播高地進行交流。受到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董事、秘書長吳聯盟,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董事、澳門媽祖文化村天后宮管委會主任陳明確、副主任莊麗華女士的盛情款待。在親切的交流中,趙會長向澳門友人介紹了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的籌備工作情況,向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同仁發出邀請,歡迎各位屆時來青島參加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成立大會。
  • 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受邀參加17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會長趙起良偕副會長信國棟、曹立峰等一行赴澳門參加17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10月10日上午,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的「第17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典禮暨媽祖祭典儀式在澳門路環的天后宮隆重舉行
  • 福建人與澳門媽祖文化淵源
    在彈丸之地的澳門轄區,現存8 座媽祖廟,其中列在首位的是號稱嶺南三大媽祖廟的澳門媽祖閣,它是澳門最早的建築之一,幾乎成為澳門的象徵。在澳門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媽祖閣是閩人最早建築的,遠在葡萄牙人來澳門之前。據說當年葡萄牙人第一次航海來到澳門時,已見澳門半島港灣裡有一座媽祖廟,所以,他們將澳門稱為「阿媽港」。至今為止,葡萄牙人仍稱澳門為「MACAU」,近似閩南語「媽港」的發音。
  • 媽祖與澳門
    澳門,原名媽交,即澳門的媽祖閣的意思,外文稱MACAU和MACAO,它某方面標誌著澳門的歷史與文化,她是湄洲媽祖祖廟的分靈廟。    早在15世紀,葡萄牙人在澳門經過多年的活動後才登上澳門,初登上澳門時問當地人這是什麼地方,當地漁民以為是問媽祖閣,便用澳語回答媽交,這就使澳成為媽祖的代名語,也就使媽祖成為第一個作為城市來命名,澳門也成為唯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
  • 媽祖文化村,位於澳門路環島疊石塘山,仿古建築
    媽祖文化村位於澳門路環島疊石塘山,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投資2億澳門元,歷時三載於2003年建成,佔地6200平方米。天后宮位於路環疊石塘山頂,佔地面積約七千平方米,整體建築有甬道、亭式山門、祭壇、大殿及梳妝樓四幢建築。建築物兩側對稱建有鐘樓、鼓樓、南北廊廡樓。
  • 「乘風破浪」播撒媽祖文化種子
    他認為,尤其現在是後疫情時代,媽祖文化對「一帶一路」、祖國統一及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有著深刻的意義。據介紹,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經過20多年的精心打造,已經成為弘揚媽祖文化、促進兩岸文化旅遊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成為推動新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