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 冀州為首——九州文化廣場知多少?

2021-03-05 冀州旅遊

九州文化廣場位于衡水湖南岸,湖濱大道北側,東西長36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98畝,水域面積60畝,陸地面積38畝,可同時容納15000人進行集會活動。

廣場融入了九州文化元素,由九州柱列、九韶之舞、廣場九環、九州源(中心噴泉)、九子雕塑、下沉臺階、背景林、水幕電影和親水棧道等九部分組成,展示了「中國九州文化」。

設計理念以中國古玉文化為背景(《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整體造型像一塊巨型的玉璧。廣場以同心九環圖案為主題,展示九州文化千脈萬流,九九歸一。九州柱列採用中國傳統瑞器「玉琮」的造型,修長挺拔,有通天祈福之意,柱身主題圖案為瑞鳥鳳羽和梧桐葉圖案,寓意「鳳棲梧桐,國泰民安」,柱體採用圖騰雕刻各州文化,每棵柱子代表著古代的一個州, 由東向西依次是揚州、徐州、兗州、青州、冀州、雍州、梁州、豫州和荊州。柱高均為9米,中間冀州柱直徑為1米,其他為0.9米。龍生九子展示了中華龍文化。九韶之舞提取「鳳羽」為元素,以現代感強的曲線表現,表達新冀州的文化。九州文化廣場成為展示九州文化深厚內涵的代表之作。

關注官方微博

關注公眾微信

相關焦點

  • 天下九州 冀州為首——九州文化廣場知多少?
  • 四千年前的古人,劃分出的天下九州,都在什麼地方
    天下九州的說法很早便有,在春秋戰國時屈原所著的《楚辭·離騷》中,便有「思九州之博大矣,豈惟是其有女?」,而九州最早的提出者是大禹,那已經是距今4000年前了。現在九州的說法已經不被提及,畢竟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原始的國域面積不斷擴充,早已經超脫了九州的範圍。不過閒餘之時,倒不如涉獵一下,了解下九州的 分布,看看自己腳下的大地,在古時候屬於哪一州。
  • 從天下九州到十二州、十三州,你是哪一州?
    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也就是說,後來的并州、幽州、營州,都是由原來的「大冀州」中所分出來的。加上原來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時又被稱為十二州。中國的國家版圖,也從曾經的天下九州,變為了天下十三州。不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看上去只是從十二州便成為十三州,但是兩者所指代的地方卻是有很大不同的。
  • 中國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分別位於今天什麼地方?
    《尚書》中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據《爾雅》記載,天下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豫州、雍州、揚州、荊州、徐州、營州、幽州,與《尚書》九州相比,沒有青州和梁州,但有幽州和營州。《周禮》傳說為周公所著,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的理論典籍。據《周禮》記載,「殷因於夏,亡所變改。
  • 所謂九州是哪九州,為何劉備稱豫州牧,而陶謙稱徐州刺史
    人們常說「一言九鼎」,而九鼎就是代表天下九州,在我們耳熟能詳的陸遊《示兒》中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的詩句,龔自珍己亥雜詩中也有"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的詩句,因當初夏王大禹將天下分成九州,所以這些詩句中的九州一般用來代指整個天下,那麼被人們反覆提到的「九州
  • 中國九州是指哪九個州,至今還有幾個州名保留呢?
    中國又稱華夏,同時也稱九州,也稱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稱。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讀白: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今日酒宴與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 中國以前叫做九州,說的是哪9個州,現在還有哪些州的地名存在?
    中國在古代也被叫做九州,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是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地域概念。從戰國之後,九州就成為了古代中國的別稱,在古代的各種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例如陸遊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大家小時候在課本中應該都讀過。
  • 細數「九州之首」背後那些故事
    河北新聞網、河北省旅遊協會導遊分會聯合製作的「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系列音頻節目帶您一起探尋河北美景,講述河北故事天下九州,冀州為首夏鑄九鼎,冀鼎最重這裡是歷史古城、文化名城、大美湖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名牌導遊郜文英走進河北衡水冀州,感受冀州魅力名牌導遊郜文英(點擊收聽音頻:《暢遊冀州》)這裡是「九州之首
  • 中國古代被稱為「九州」,那麼古代的「九州」究竟是指哪裡?
    比如陸遊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陸遊對於國土淪喪的痛心,而其中「九州」指的就是曾經的北宋,而從陸遊的角度來說以「九州」一詞來稱呼他的祖國並無什麼不妥。那麼「九州」究竟是指哪些地方呢?
  • 中國九州是指哪九個州,至今還有幾個州名保留呢?
    中國又稱華夏,同時也稱九州,也稱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稱。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讀白: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今日酒宴與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 中國以前叫做九州,說的是哪9個州,現在還有哪些州的地名存在?
    中國在古代也被叫做九州,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是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地域概念。從戰國之後,九州就成為了古代中國的別稱,在古代的各種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例如陸遊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大家小時候在課本中應該都讀過。
  • 中國又叫九州,是指哪九個州呢?7個州名沿用至今
    中國又稱華夏,同時也稱九州,也稱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稱。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讀白: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今日酒宴與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 中國古代被稱為「九州」,那麼古代的「九州」究竟是指哪裡?
    比如陸遊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陸遊對於國土淪喪的痛心,而其中「九州」指的就是曾經的北宋,而從陸遊的角度來說以「九州」一詞來稱呼他的祖國並無什麼不妥。那麼「九州」究竟是指哪些地方呢?
  • 國內旅遊指南:河北冀州冀州鎮,被譽為「九州之首」!
    竹林寺 [2] 冀州鎮歷史文化 編輯 名聞天下看冀州 冀州鎮,其名追根溯源,始自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劃華夏為"九州",冀為"九州之首"。冀州古城建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城址位於舊城北部,自北關村西北500米處向西南方向延伸2000餘米。《我的家鄉在冀州》在冀州廣為傳唱,冀州風物人情均納入這首歌中。
  • 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到底是哪九州?你知道自己是哪個州的人嗎?
    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到底是哪九州?你知道自己是哪個州的人嗎?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更留下了遼闊的天地。自古以來,我們習慣上把華夏大地稱之為漢地九州,也有稱十二州、中土、神州等。但很多人對九州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總是傻傻地分不清到底是哪九州?更弄不清自己是哪個州的人?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也有人說「九州」其實是黃帝劃分的,「九州」成為了中國漢族先民的民族地域概念。
  • 走進冀州博覽館
    冀州博覽館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宏圖規劃、名人風採、非遺精粹、藝術鑑賞為一體的綜合性展館,總建築面積9218平方米,共分三層。其中,一層為冀州博物館,包括冀州歷史、冀州名人、冀州非遺三個展廳;二層為冀州規劃館;三層為冀州美術館和臨時展廳。該館藏品總數為388件,文物藏品147件、字畫藏品123件、其他藏品118件。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是參觀一層的冀州博物館,了解冀州的燦爛歷史。
  • 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漫步冀州古城春秋 探尋河北文化根脈
    冀州古城位于衡水市冀州區,建於漢高祖六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為首」之稱。民謠有云:「冀州城三件寶,磚頭瓦塊蒺藜草。」在老城內漫步,不時可見被遺棄的厚厚的城牆青磚。南門到西門的一段城牆牆基,如今已修成公路,路面幾乎和城內的民居屋頂相齊,可見昔日城牆的高大。
  • 九州之首冀州(今衡水一帶),歷史沿革、文化和戰略地位評說
    古冀州,即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及周邊縣市,有風景絕佳的衡水湖溼地,冀州為古九州之首!本文分六部分介紹冀州:一、古九州之冀州;二、兩漢,信都國、安平國的時代;三、魏、晉、北朝時期,冀州(相當於省一級)時代;
  • 九州之首冀州的人們是怎麼過春節的,還記得小時候的那些年味兒嗎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大鵬給大家介紹一下九州之首——冀州的春節民俗。冀州歷史悠久,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早在上古時期,大禹治水後,就將天下分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河北的簡稱"冀"就源於此。冀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出了很多名人,像儒學大師董仲舒,唐代詩人高適,北魏馮太后,頭懸梁的孫敬,「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崔護都生於斯、長於斯。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造就了很多名門望族,安平崔氏、清河崔氏、信都馮氏、渤海高氏等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
  • 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漫步冀州古城春秋 探尋河北文化根脈
    冀州古城位于衡水市冀州區,建於漢高祖六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為首」之稱。民謠有云:「冀州城三件寶,磚頭瓦塊蒺藜草。」在老城內漫步,不時可見被遺棄的厚厚的城牆青磚。南門到西門的一段城牆牆基,如今已修成公路,路面幾乎和城內的民居屋頂相齊,可見昔日城牆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