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藍花」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人民網

圖為苗族婦女手持藍花布料。

貴州人對「藍花」並不陌生。

貴州苗族婦女稱畫蠟染為「畫花」,把蜂蠟融化,用銅質蠟刀蘸在純棉白布上作畫,再用山野中採擷的藍靛,配以石灰、酒,「養」好染料,放入染缸中浸染,留白處呈藍色,畫花處蜂蠟在熱水中脫去,留下白花。藍布和白花沉澱出時光中的美,故稱為「藍花」。

幾年前,我到貴州省丹寨縣揚武鄉排倒村採集苗族婦女口述史,在苗族蠟染畫花者楊品英的小木屋裡看她畫花。她低頭畫著花、鳥、魚、蟲,水渦渦……她曾問我:「為何要讓我們畫如此『古老』的花?」

在我看來,「藍花」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更是貴州大山裡連接個體與群體、村落和社會的媒介,是文化傳統和情感的連結,是精美手工和精神世界的呈現。

這幾年,我到貴州各地村落四處去尋找「藍花」,傾聽每一幅作品背後的故事。家在臺江縣施洞鎮良田村的張紅花有很多自己的老繡片,那些講述動人故事的圖案,一個個生動展現在眼前,我們仿佛能看到刺繡過程的一個個精美瞬間。

2009年,我將這些口述史編撰成《藍花敘事》一書,並正式出版。該書注重文化系統的梳理和少數民族圖形故事的整理和運用,認知非遺的價值和傳統手工藝的文化變遷。

由於傳統民間技藝與市場的結合,傳統刺繡、織布等技藝正成為寨子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我成立了「藍花敘事」公益基金,用以資助少數民族婦女傳承當地工藝。傳承人的文化認同是非遺保護的命脈。

趙運祥來自大沙壩鄉埃山村。村子裡只有他還能完整地做印染工藝,但從2003年起他停工了。坐在老人家的堂屋裡聊天,老人膝上置放一片殘缺的印染花布,記憶開始穿尋於過去幾十年。他談論,過去村寨幾乎每家每戶都能做印染和印染加工,談到如何恢復印染記憶時,老人激動地說:「那時,我們做藍印花布,好多人送布來給我們加工。」老人眼裡的光讓我見到修復的可能性。只要還有一個人,文化便有機會傳承。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此後我們多次往返,想方設法幫助趙老恢復印染工坊。一度消逝12年的傳統手工藝仡佬印染恢復後,我們立即聯合多家機構為他在石阡縣埃山村建立了傳承工坊和生活小館。

類似的故事仍在繼續。「藍花敘事」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出版了《他者敘事:手藝人口述歷史訪談》《寨生:手上的記憶》等20多部書籍。現階段,我們以手藝人為核心資源,定期舉辦非遺傳承人駐村計劃,推動「藍花基金 藍花敘事公益文化品牌」的模式,實現博物館、國際交流、公益品牌的主張。「藍花基金」擴大了資助範圍,逐步支持發展手藝人傳習坊。

2018年,我回到我出生的小山村翁貢村,建立了「藍花敘事」生活小館。今年年初,我們在貴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地海龍囤建立第二個「藍花敘事」生活小館。小館有我多年收藏的近2000件藏品,凝聚了我們20年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真心。

現在以「藍花敘事」生活小館為基地,我們建立起一個集基礎性研究、傳承人口述史、文化交流、非遺培訓、文創孵化、研學遊為一體的整合平臺。今年春天,「藍花敘事」生活小館手藝人駐村計劃第二期啟動,我們請來老朋友趙運祥教我們種靛、印花。看著他踏實的每一個動作,我知道,再精美絕倫的現代化美物也無法代替時間贈給我們的禮物。

源於鄉土,回歸鄉土,我們要讓藍花成為當地人與外界的橋梁,成為中國非遺與更廣闊的平臺互動的媒介。讓藍花帶我們到更大的世界。

(作者為「藍花敘事」公益文化項目發起人)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30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徐芑南講述探索神秘海底世界背後的故事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講述探索神秘海底世界背後的故事。新華網 焦鵬 攝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講述探索神秘海底世界背後的故事。新華網 焦鵬 攝
  • 《博物館奇妙夜》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
    《博物館奇妙夜》視頻截圖。掃二維碼,看創意短視頻《博物館奇妙夜》,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這批文物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當晚,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報導組推出創意短視頻《博物館奇妙夜》,夜訪海南省博物館,與文物考古工作隊的專家,將文物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該創意短視頻精心策劃,夜間拍攝的方式讓人不經意間就沉浸其中。截至12月24日18時,各平臺累計點擊量超5萬次。
  • 嚴歌苓、李少紅講述《媽閣是座城》背後的故事
    嚴歌苓李少紅李少紅暌違大銀幕十三年的電影新作《媽閣是座城》定檔6月14日上映,該片以賭城「媽閣」(澳門)為背景,講述賭場內女疊碼仔和三個男人之間的故事。6月2日,電影編劇、原著小說作者嚴歌苓在王府井與讀者見面,導演李少紅作為特約嘉賓到場,一起向大家講述《媽閣是座城》背後的故事,探討書籍與電影中女性情感故事的表達。說寫作靈感來自一位朋友的故事作為備受影視青睞的原創故事聖手,嚴歌苓的作品一直是影視圈的寵兒。
  • 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挪威森林》伍佰創作靈感來自樹上春樹小說
    每天一首歌,講述一段音樂背後的故事。伍佰的挪威的森林,我想可能是80後這一代人的記憶。挪威的森林伍佰而歌曲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小說的故事:一對相戀於校園的情侶,可是女主人公卻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病症,男主人公向女孩發誓:我願意等你直到康復,然後結婚。
  • 小提琴聲與講述交相輝映,看俞麗拿揭秘《梁祝》背後的故事
    小提琴聲與講述交相輝映,看俞麗拿揭秘《梁祝》背後的故事 2020-09-20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韓合作3D電影紀錄片講述《千手觀音》背後的故事
    一部中韓合作的3D電影紀錄片將為大家講述《千手觀音》以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背後的故事。18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和《我的夢》3D電影紀錄片的製作出品方韓國HWY3D公司在韓國首爾舉行了媒體觀摩見面會,會上展示了該紀錄片的精彩片段。觀眾們熟悉的舞蹈《千手觀音》在三維技術下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而演員們在幕後的排練片段則讓人體會到臺前整齊劃一、分秒不差背後的幾多艱辛。
  • 這首歌背後有什麼故事?讓省委書記深情講述
    記者 朱殿勇「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4月1日,在鄭州舉行的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省委書記王國生給與會文藝工作者代表深情講述了軍營歌曲《小白楊》創作背後的故事
  • 「歷程——講述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主題展在莫高窟進行預展
    2020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主辦的「歷程——講述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主題展覽在敦煌研究院文創展廳進行預展。展覽分為「風雨敦煌」「砥礪新生」「守一不移」「苦境樂生」「眾心一念」「薪火相傳」六個單元,以166件(套)展品追述了「莫高窟人」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追求與信念,深刻講述了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全景展現了「時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的先進事跡。
  • 肯德基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 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
    既體現了國寶背後歷史與文化的底蘊,又兼顧了趣味與時尚,生動靈活,令人眼前一亮。一壺背起五千年 國寶與時尚碰撞演繹全新傳奇肯德基進入中國三十多年,一直致力於弘揚傳承中國文化。肯德基走遍全國,發現時間的長河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留下無數瑰寶,它們都代表著一段歷史、一種文化和一段生活。
  • 萬米高空講述《共產黨宣言》背後故事,春秋航空首次讓「四史」飛上...
    作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鎮館之寶」,背後有怎樣的故事?7月23日,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在春秋航空9C8903從上海飛往石家莊的航班上,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金牌講解員李欣瞳在萬米高空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故事,讓仔細聆聽的旅客們走得再遠,飛得再高,都不會忘了我們來時的路。
  • 千百惠重譯經典《走過咖啡屋》講述經典背後的故事
    本期節目中,千百惠為大家帶來了她在30年前發行的歌曲《走過咖啡屋》,與大家暢談了關於這首歌曲的背後故事。《走過咖啡屋》這首歌曲發行於1989年,由牧莎作詞,林子淵作曲,千百惠原唱。這首歌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敘述了少女在錯失愛情之後的感悟。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通過千百惠清脆動人的歌聲,讓聽眾感受到對於情人的不舍和思念。
  • 千百惠重譯經典《走過咖啡屋》 講述經典背後的故事
    本期節目中,千百惠為大家帶來了她在30年前發行的歌曲《走過咖啡屋》,與大家暢談了關於這首歌曲的背後故事。《走過咖啡屋》這首歌曲發行於1989年,由牧莎作詞,林子淵作曲,千百惠原唱。這首歌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敘述了少女在錯失愛情之後的感悟。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通過千百惠清脆動人的歌聲,讓聽眾感受到對於情人的不舍和思念。據不完全統計,歌曲發行後,創下了1800萬張磁帶專輯的驚人銷量。
  • 《加油,你是最棒的》講述了演藝圈背後的辛酸故事
    你是最棒的》,這部劇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圍繞著真實的生活,講述了一段「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奮鬥故事。鄧倫說,他參演這部電視劇就像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樣。鄧倫在其中飾演的郝澤宇是一個過氣選秀藝人,出道十年,只想做個專注表演,想演好戲的演員。然而天不遂人願,儘管他十分努力,可卻連溫飽都成難題。
  • 山東日照:美食專題片《嵐山味道》出爐,講述「舌尖」背後的人文故事
    旨在通過美食專題片,發掘嵐山美食背後的人文故事,以「小成本、大情懷」為追求,記錄人和食材的關係以及本地獨有的耕種養殖方式、製作工藝,用唯美的畫面,獨特的紀實視聽語言,展現嵐山濃厚的歷史人文,講述「嵐山味道」背後的人文故事。
  • 阿木演唱《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講述歌曲背後的故事
    不管是70後、80後或是90後,一定對《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印象深刻,在當時如果說不會唱這首歌的人都會被稱之為落伍,那麼這首傷感情歌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這首歌是原唱阿木初戀的故事。其實每首歌對於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和作用,都可以講述出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你們對《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 馬巖松講述三亞鳳凰島設計背後的故事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三亞有島名鳳凰  ——聽馬巖松講述鳳凰島設計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劉貢 吳鍾斌 見習記者蔣波    今天,馬巖松在三亞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專訪,還原了鳳凰島設計背後的故事。  和新一代企業家一起追夢  馬巖松中標加拿大的標誌性建築「夢露大廈」後,鳳凰島的一名股東慕名找到他,希望他參與鳳凰島的設計。其時,鳳凰島第一次國際競賽的方案正在規劃展覽館展出,那是出自各國建築設計事務所的方案。當時馬巖松感覺:「這島本身就是一個挺有野心的項目。」
  • 如何讓藍花鳶尾在你的庭院裡翩翩起舞,以下幾點讓你了解藍花鳶尾
    藍花鳶尾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有藍蝴蝶之稱,因為其花色為藍色,花型像是一隻翩翩起舞的藍蝴蝶,葉片翠綠,花色豔麗,盛開的時候一大片花海,極富情趣,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經常被用作園林內的裝飾,可以賞葉也可以賞花,是水生植物中極佳的觀賞植物,多用於布置在假山流水邊,看起來就有了自己獨特的味道
  • 兒童劇《魚躍龍門》導演首次講述創作背後的故事
    1月8日晚,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音樂兒童劇《魚躍龍門》的導演史帆、刁成禹、主演餘又熙做客FM87.6北京文藝廣播《演藝群英會》節目,首次公開披露劇情,並且為聽眾講述創作背後的故事。刁成禹導演說,主創團隊決定放棄經典的傳說內容,而是完全原創一個故事。第一,傳說故事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完全了解;第二,想深入的了解這個經典傳說,可以前往陝西韓城龍門地區進行體驗,可以深入感受這個傳說發生的環境與人文特色;第三,我們要做舞臺藝術,舞臺藝術要強調創新,要給坐在劇場裡的小觀眾和爸爸媽媽講述一個可以感知、帶來感動、啟發感受的故事。
  • 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建傳染病傳播數學模型,這所學校的開學第一課...
    楚天都市報9月1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陳學兵)一組照片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如何建立傳染病傳播數學模型?初三孩子們在夢想牆上寫下了什麼小心願?9月1日,在武漢市青山區邊遠學校白玉山中學907班,各科別具一格的「開學第一課」依次上演,好戲連堂。
  • 編劇講述《廣澤尊王》劇本創作背後故事
    昨日,記者聯繫了李愛社,聽他講述《廣澤尊王》創作的背後故事。­  打小受鳳山文化薰陶萌生創作廣澤尊王劇本想法­  李愛社從小在廣澤尊王坐化、鳳山寺祖廟所在的紅旗村長大,他的母親和家人都是廣澤尊王的信眾。「自小鳳山文化就在我心裡紮下了根,在大家看來,廣澤尊王是大愛無私、至忠至孝、看遠護近的化身。」李愛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