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少時學習繪畫的事情,才發現韓文強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學霸,對此他謙虛說「我那時候不是學霸,只是擅於考試」,雖然陰差陽錯進了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專業,重心慢慢向設計偏移,但他也發現繪畫的經歷潛移默化鍛鍊了自己的意識與審美,對他今後面對事情的邏輯判斷都有極大幫助。
由酷家樂攜手新浪家居共同打造的2020「酷+創造營」「為設計新發聲」年度先鋒設計師選拔第三站在北京落地,導師韓文強帶領25位設計師共同參觀了改造四合院 「疊院兒」「扭院兒」的設計。
2020「酷+創造營」是根據「未來大師能力雷達」角度通過賽制選拔,通過「線上直播授課+線下沉浸式授課」的形式複合培育人才,與設計大師對話掌握前沿設計理念,並匹配商業項目和行業資源助力青年設計師成長的一項設計賽事。這次,我們有幸採訪到韓文強老師,共同聽一聽他的設計故事。
【採訪嘉賓】
韓文強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主持建築師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室內教研室講師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碩士
韓文強出生於遼寧大連,於2010年創立建築營設計工作室(ARCH STUDIO),任主持建築師,結合教學研究展開多樣的創作和實踐。以多元視角與理性手段積極介入當代城市人居環境發展進程,創造富於時代精神和人文品質的空間環境。近年工作室的實踐聚焦於中小尺度建築環境的改善,通過內外、新舊、人工與自然之間巧妙的轉化,讓空間成為人與人、人與環境交流的媒介。主要作品包括榮寶齋總店及其在全國各門店、北京四合院胡同住宅等。
2015年獲評美國《建築實錄》全球十佳設計先鋒,2017年香港Perspective 40 UNDER 40建築師獎,2018年FA中國青年建築師獎,2015—2019年「AD100」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精英。作品曾獲LEAF歐洲傑出建築獎,美國Architizer "A+Awards"評委獎,加拿大木結構與建築設計獎、美國《Hospitality Design》HD Awards年度設計大獎,美國《Interior Design》年度最佳設計獎,紐約《Contract》年度室內設計獎,臺灣TID室內設計大獎金獎,APIDA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金獎,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優異獎,WA中國建築獎獎,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築獎等。
「與四合院結緣」
曲廊院 | 韓文強作品
在做設計接觸到的眾多項目中,韓文強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的第一個項目——曲廊院,當接觸到真實的項目,了解整個項目如何去運作,獨立去做設計實踐的時候,才會對設計更有感觸,這也是曲廊院項目對韓文強來說意義深刻的原因,「尤其是第一個自己獨立完成的項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實施出來後,客戶或者是使用者的反饋,會讓設計師再去反思之前的想法或者做法是否真的適宜,這是做項目最重要的步驟。」
與曲廊院結緣之後,韓文強陸續接到了更多的四合院改造項目,對北京來講,四合院是一張名片,它不僅代表了傳統建築當中值得被發掘的東西,同時也是一種歷史的印記,因此在四合院背後,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這些東西深刻揭露了空間與人的相互作用,韓文強認為這恰恰是四合院給到設計師的啟發,「有一些項目不一定是遐想當中的完美四合院,實際上很多四合院所在的胡同很雜亂,但雜亂當中也有空間獨特的生命力,存在人與環境的互動,這些關係都可以借鑑到新的設計之中。」
「公共空間的關懷」
扭院兒 | 韓文強作品
「老的四合院空間方正,沒有大雜院,但是給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胡同一條街空無一人,因為所有人都在四合院裡面活動。」在改造四合院項目之前,韓文強也看過很多老四合院照片,那是一種強烈的內向型居住空間,但現在城市四合院也是社區,屬於城市的一部分,因此也會有一些公共性、社區服務性的部分,也在向外界傳遞著北京的城市形象,因為如何打破四合院的私密性,如何以公共空間服務使用者,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公共空間需要強調空間的靈活性,對於街道和環境的開放性,同時在業態的使用上真正能夠為居民服務,讓人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利,韓文強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沒有被改造的胡同有很大的屋簷,下雨的時候人雖然沒有進到院子裡,但可以在簷下避雨,這就是建築對人的一種關懷,起碼還可以關懷路人,而公共空間恰恰就是需要形成這樣一種關懷。」
「自然與建築是平等關係」
(韓文強帶隊參觀扭院兒)
韓文強的四合院項目為自然做了很多讓步,曲廊院玻璃罩裡的竹林,扭院兒的山楂樹,但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讓步」,在他看來,自然的存在也是空間的一個特徵,就像四合院當中有房子,「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跟房子是平等的」。
庭院不僅僅是視覺性的、對於自然的保留本身也是建築的一部分,這也是韓文強整體改造概念之一,甚至有些時候改造的院子本身就是圍繞自然發生的,例如疊院兒的歷史甚至不如院子裡一棵老樹的年代長,很多四合院有很多老樹本身就是歷史文物,更要尊重和保護。
因此自然與建築應該是對應的關係,要考慮當代生活的狀態,需要有一種力量將一切融合在一起,在他看來「對於建築的評價從來都不是好和壞,而是適宜與不適宜,適宜是傳統建築當中非常重要的判斷」。
「空間的自適應性」
疊院兒 | 韓文強作品
設計師總會面臨一些項目交付之後發生一些超出設計師預料的變化,疊院兒運營幾年之後,韓文強也發現運營方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他並不意外,一個空間需要有這種適應性,之所以需要改造就是空間的適應性不夠,無法適應當代的生活,「當建築能夠給未來提供足夠多的適應性,它能夠存在的時間就會更長久」。
因此設計師需要接受項目完成後一些鮮活的改變,只要是出於某種目的,無論是商業上的運營上的,只要沒有影響到空間整體氣質即可。人在不斷變化,思維觀念在變化,審美取向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即使當下是量身定做的空間,實際上還是會隨著時間慢慢改變,而韓文強認為自己能做的就是「為建築或者空間設計留下這種未來的可能性」。
「更溫暖的技術」
科技的浪潮讓設計師開始了解到最新的技術,用新的方法呈現自己的設計想法,在這一點上韓文強並不抗拒,反而樂於看到類似酷家樂這樣的設計效果呈現方式。在他看來,設計師與甲方在某種意義上是利益共同體,即使有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但甲方找設計師是為了能夠達成心儀的設計,設計師也是希望通過項目實現自己的價值,在這一點上目標是一致的。
在達成這一共識後再去看設計的呈現方式,無論是手繪還是模型,對設計來講,技術只是為了將概念更好更逼真的呈現,而且技術要嵌入在人文關懷之下呈現「更溫暖的技術」,韓文強希望看到未來是「技術對人是友善的,也是會為人而一直完善的」。
酷家樂——全球領先雲設計軟體平臺&SaaS服務提供商
「最好的、最差的學生都不是教出來的」
新的設計力量不斷湧現,這一點在高校設計專業任教的韓文強感受最為強烈,但他認為「最好的最差的學生都不是教出來的,還是要看自己的天賦」,為人師者只能改變大多數的學生,可能有些人會根據教學思路而適當的有所改變,但真正做的好的人一定是有一定的天賦。
韓文強遇到過很多對設計滿懷憧憬的學生,有人特別喜歡又特別擅長,這是最美好的一種狀態;大多數人不太擅長,但是比較喜歡,結果有好有壞,這是中間的狀態;但如果有人是既不喜歡也不擅長,那他只能建議對方直接改行。在「是否值得培養」或者說「是否有挖掘的潛力」這一點上韓文強覺得很難定義,但他能夠看出來的是「熱愛」與「不熱愛」,熱愛永遠是設計這一行業最好的動力。
-end-
採訪&撰文|珮瑾
圖片提供|建築營設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