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一個曾經令資本和創業者著迷的名字。
4年前的2016年,看準「最後一公裡」的出行需求,一系列共享單車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當時真的瘋狂,每天都有新的共享單車品牌出現,每天都有XX單車融資幾百萬的新聞曝光,赤橙黃綠青藍紫到土豪金、七彩,各色單車停靠在街邊,成為靚麗風景線。
但偽剛需和難以解決的盈利和投入比,讓共享單車很快從風口下落,經過大規模的洗牌後,出現了共享單車墳場、押金難退等奇特景象,美團、阿里等大企業入場,小玩家紛紛慘澹離場。
遙想那些當年最著名的幾家共享單車,現在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摩拜單車:穩
摩拜的單車品質,是共享單車中數一數二的,從一開始就和OFO小黃車兩足並立,資金、品牌、用戶體驗度都一直很穩,2018年4月3日,摩拜賣給了美團,改名為美團單車,開始大規模突破下沉市場。年底創始人胡瑋煒功成身退,身價15億,三年創業收穫15億,成為商界神話。
OFO小黃車:從單車企業到返利電商
OFO小黃車的單車數量,一度是最高的,和摩拜打了多年的品牌和價格戰,令它消耗極大。終於在2019年爆出了資金問題,在用戶押金擠兌的壓力下撐不住了。想黃又不好黃的小黃車,現在已經做起了返利電商機制,在他們的app上買東西到足夠的數量和金額才能退還押金。
Bulebike小藍單車:我的老闆叫李剛
Bulebike小藍單車的倒閉挺可惜的,畢竟他們之前是做野獸騎行出身的,應該更懂自行車相關行業,何況很早就獲得了1.5億融資。然而Bulebike小藍單車在2017年直接涼涼,押金退不出來,曾在周鴻禕幫助下創業的創始人李剛失聯,沒有大佬前來救火。
小鳴單車:12塊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小鳴單車在2017年7月宣布獲得了數億元B輪融資,之後呢?8月就爆出押金難退的消息,創始人兼CEO陳宇瑩10月份辭職,小鳴單車12月份被告上了法庭,2018年5月正式破產,當時欠了用戶押金1.2億,跑的時候沒帶小姨子。小鳴單車亡於盲目拓張,有一階段賣單車回血,標價12塊錢一輛。
哈羅單車:玩大了
哈羅單車很聰明,看到了摩拜、OFO的燒錢風頭正勁,於是退而求其次選擇走二三線城市路線,又進一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避其鋒芒韜光養晦,終於在熬死了一大批競爭者後,成功於永安行合併,獲得了阿里的資本注入和資源扶持,現在已經在電動助力車、打車等領域發展得很好了,其實在杭州,遍地是哈羅單車的身影。
酷騎單車:玩的就是土豪金
酷騎單車,名字就是那個奢侈品的諧音,高唯偉是個「有趣」的人,說過很多「有趣」的言論,比如創業累、想做個普通人,比如想當世界首富,比如要求用戶去北京總部退押金時,說自己現在就怕坐牢,比如徹底涼涼時說酷騎毀於黑公關。說實話,酷騎的土豪金車體,的確很好看,還借勢柔術美女成功宣傳過一波,市場佔有率曾爬到了第三名,但總感覺這個老闆就不是很靠譜了。
青桔單車:背靠資本,好飯不怕晚
青桔單車是滴滴旗下的品牌,入局晚,是在共享單車混戰硝煙散盡的2018年成立的。滴滴的布局很明顯,反正打車要用滴滴,那騎車也用滴滴,邏輯上沒毛病。青桔一開始接管了小藍單車的用戶餘額,回收了小藍的單車,省了不少心,還收割了一批好感度。後面也穩穩地發展,從成都起步,現在已經做到了和美團單車、哈羅單車三分天下的局面。
共享單車之後,再沒有這樣瘋狂而盲目的風口出現,資本的錢也攥得越來越緊,創業者的腦子也越來越冷靜了,似乎,他們都吸取到了教訓。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的押金,到底還能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