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泰國古稱暹羅。那麼,暹羅是什麼意思?為啥又改名為泰國呢?
(東南亞地圖)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國土面積是513,120平方公裡,人口達到6886萬。中國古代,一直以暹(xian)羅來指代泰國。
根據史料記載,1296年,周達觀作為中國元朝使團一員前往真臘國,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書中把真臘西邊的鄰邦泰國稱為「暹羅」,這是中國史籍中首次用「暹羅」來稱呼泰國地區的國家。 明朝時期的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泰國國王為「暹羅國王」,於是「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稱為中文語境下對泰國的稱呼。
那麼,為啥稱呼泰國為暹羅呢?
(泰國人妖)
暹羅實際上是梵語的漢譯。在梵語中,暹羅的意思是黑色或黝黑皮膚。當時印度人就根據這句梵語,稱呼泰國地區乃至中南半島為暹羅。就這樣,中國一直以暹羅,來稱呼今日的泰國地區。
實際上,泰國的土著居民中有一個很大的民族,叫做泰人,但是泰人對自己的國號觀念很弱,他們一般以都城來稱呼本國,如都城在素可泰時,就自稱為「阿那札素可泰」 ,阿瑜陀耶、吞武裡、曼谷等時代亦然。
曼谷王朝時期的1856年,世界上都以「暹羅」來稱呼泰國。出於適應國際習慣的目的,政府決定採用外界的稱呼 「暹羅」作為國號。
(泰人美女)
在《泰語大辭典》中,「泰」有「自由人、不為奴、人、族稱」四種含義。所以,國內主體民族是泰族。到了20世紀30年代,暹羅興起了泛泰主義的思潮,他們認為「暹羅」一詞系由外國語音譯而來,並非泰語。 為了紀念泰族起見,應將暹羅改為泰國。這種稱呼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1939年6月24日, 「暹羅」正式更名為「泰國」。【參考資料:《明史·暹羅傳》、《暹羅改變國號之意義》】(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