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變成「管理員」東華路社區成立「先鋒管家」服務中心

2020-12-14 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11月8日一大早,東華小區住戶徐阿姨高興地來到東華公園小廣場。從此刻起,她將與其他70多位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一起,成為官渡區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先鋒管家」服務中心的一名「銀髮先鋒」。

「服務中心的成立,其實是對社區現有自治力量的一種整合。」東華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曉玲介紹,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東華小區目前存在著老齡人口多、流動人口多、低保人口多、問題訴求多、物業管理繳費難等突出問題。社區多次嘗試引入物管企業,都以失敗告終。但同時,從全市首個社區自辦老年食堂、首個社區居民聽證會制度到首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多年來,社區培育了良好的自治基礎。

東華路社區「先鋒管家」服務中心由社區黨總支牽頭,將社區原有的社工、社區黨員、樓棟長、居民群眾、志願者等自治力量、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居委會的組織實施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群團組織生力軍作用,居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讓居民在以往社區自治活動中的角色由「參加者」逐步變為了「管理員」。

徐阿姨是她所居住樓棟的樓棟長。以往她大部分的工作狀態就是「向社區報告」。但自從戴上「先鋒管家」的胸章,掏化糞池、清理樓道雜物……樓院的日常管理事務大部分就要由她組織居民商議決定。而社區要做的,只是幫助他們協調處理無法解決的困難,並從公共管理基金中撥付其必要的經費。

據了解,自今年官渡區全面推行「一核多維、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模式以來。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積極探索構建「共治共享」的社區居民自治體系。初步構建起了囊括「一中心」(社區「先鋒管家」服務中心為中心)、「三制度」(協商共治制度、服務聯動制度、志願服務制度)、「兩社站」(社區為民服務站、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工作站)、「七項目」(好鄰居議事廳、3塊3夥食團、家門口福利社、志願者自管網、和事佬調解室、小太陽關愛堂、百花園文娛隊七個便民服務項目)的居民自治模式。通過不斷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搭建自治平臺、強化自治力量,逐步解決了「居民不願繳費,物業不願接管」難題。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鄧磊 任翊翔

責編:符亞麗 一審:蔡鈞

相關焦點

  • 志願服務「一站到底」 甸柳新村街道黨員管家班把社區當「家」管起來
    舜網訊 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區成立於1984年,社區面積0.09平方公裡,共有35座居民樓,居民1630戶,總人口5077人。作為一個典型的開放式老舊小區,第三社區為更好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初步形成了「黨員管家班」,使廣大黨員爭當先鋒有舞臺,志願服務有載體,發揮作用有抓手,把社區當「家」管起來。
  • 江蘇崑山市張家角社區:聚力「紅管先鋒」 共建「蔚美家角」
    江蘇省崑山市周市鎮張家角社區自今年5月籌建以來,始終堅持「紅管先鋒」基層治理理念,以「四紅四強」為目標,切實提高社區黨組織組織力、物管企業服務力、黨員隊伍戰鬥力、居民群眾向心力,以黨建引領推動社區治理現代化。行動支部彰顯紅色擔當。
  • 國香園社區「紅管家」民主議事會成立
    12月3日下午2:00,在蘇州市吳中區民政局第五屆公益創投的支持下,由吳中區郭巷街道國香園社區主辦,蘇州市吳中區嘉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 「紅管家」民主議事會成立大會在國香園社區二樓會議室順利舉辦。
  • 上虞戰「疫」先鋒日記丨疫情防控不鬆懈,上虞區紅色管家在行動
    身披紅色小馬甲,頭戴小紅帽,紅色管家不辭辛苦穿梭在各個地方,對進出社區的人員進行「兩查兩問」並仔細登記外來人員信息;小區垃圾收集點、樓道、電梯等公共場所消殺;從市外歸虞、來虞重點人員的管控、「三返」人員居家情況的持續跟進了解等等,這些關乎居民健康的「小事」每日不間斷在各個社區重複進行。
  • 蘇州淞潭社區:「紅色管家」便民服務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便捷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 為給社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去便利,11月26日,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淞潭社區在日間照料中心開展便民服務活動,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冬日裡的暖心關懷,受到一致好評。此次活動包括免費理髮、磨刀、測量血壓、縫補等便民服務,力爭多角度全方位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 昆明市東華路社區:老年餐 一頓只要三塊三 咋運轉?
    降低運營成本、與社區商戶合作、政府補助、企業捐贈……三塊三的食堂已經辦了三年。  三年的堅守,食堂不僅是食堂,還是老夥伴們見面聊天的平臺,還是社區、企業、居民良性互動的紐帶。  四菜一湯三塊三,這樣的就餐標準,昆明市官渡區東華路社區老年食堂已經堅持三年。
  • 廈門廈港街道成立「紅色管家團」幫樓宇「鄰裡」理好家
    廈港街道成立「紅色管家團」幫樓宇「鄰裡」理好家東南網4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樓宇「鄰裡」怎麼管理,廈門思明區廈港街道福隆世紀中心請來了為了推動樓宇黨建工作創新開展,引導、發揮樓宇黨組織政治引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日前,福隆世紀中心「紅色管家團」正式成立,現場為首批「紅色管家團」成員單位授牌。
  • 相城沺涇社區: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設立街巷專屬「管家」,構建銜接有序的整體聯動管理機制;成立日間照料中心,向社區困難群體、空巢老人、和高齡老人提供助餐服務;重視本地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讓美麗鄉愁更加有跡可尋…… 面對美好生活的「民生之問」,一直以來,蘇州市相城區度假區(陽澄湖鎮)沺涇社區堅持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轄區發展大局為
  • 居家隔離微信「下訂單」 社區「臨時管家」做到「有求必應」
    「你好,社區通知你一下,昨天隔離日期已到了,今天可以解除自我隔離了,出去的時候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這是解除隔離通知單,你拿好。」在農業銀行社區隴海西路385號院管理員李珊珊正在上門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送通知單。
  • ——記鎮海招寶山街道西門社區好管家志願服務團隊
    「好管家巡邏隊成員每天在社區巡邏兩次,主要巡查治安情況,同時勸阻不文明行為、勸導規範停放車輛、宣傳防火防盜和督導垃圾分類。」鄭勝生今年76歲,是西門社區好管家志願服務團隊的負責人,「我們西門社區居住著1萬多人,但有物業管理的小區才4個。取名『好管家志願服務團隊』,就是用『家人治家』的理念,倡導居民互幫互助,讓大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一路走,一路看。
  • 龍華區志願者開展"藍精靈"社區管家志願服務
    人民網海口7月28日電(記者吉羽)海口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入國檢前重要階段,為整治重點社區一些突出問題,提高社區的文明形象及重點社區的居民對「創文」工作的知曉率和支持率,保障「創文」的查漏補缺工作有序進行,7月17日-8月5日,在龍華區濱海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海口市綠涯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組織志願者近千人走進龍華區濱海街道泰華社區
  • 諸暨打通社區服務「毛細血管」「先鋒微家」裡 黨員來報到
    今年初,諸暨市委組織部下發《在職黨員進城市社區服務「亮旗」行動實施細則》,並創設 「先鋒微家」微信小程序。根據細則,全市73個市直機關、23個鄉鎮(街道)機關、6個國企共11366名黨員,在4月底前全部完成註冊報到,按照「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的模式,帶頭參加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包括認領困難群眾「微心願」、擔任小區「紅管家」、加入社區「幫幫團」等。
  • 金苑社區「夕陽紅」服務隊入駐社區鄰裡中心 真誠服務社區居民
    2020年社區辦公樓完成了鄰裡中心建設,並於同年 10月投入使用。社區鄰裡中心由老年書畫活動室、報刊閱讀室、棋牌娛樂室以及「夕陽紅」助鄰室等組成。金苑社區老年居民較多,日常生活中時常遇到諸如小家電損壞,電路故障,水管漏水、下水道堵塞,鄰裡矛盾糾紛等問題。社區依託鄰裡中心將社區內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幹部以及退休技術工人等志願者組織在一起設立了金苑社區「夕陽紅」助鄰室。
  • 「精街道強社區促服務」 讓社區成為居民生活的幸福港灣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建立「精街道強社區促服務」新型社區治理體制,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水平,在具體工作中,各社區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主動作為,不懈探索,採取多種方式方法推進社區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居民群眾的普遍好評。
  • 倡導「紅色服務」,四季晶華社區「紅色管家」深入社區
    據了解,四季晶華社區轄區永旺永樂(江蘇)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作為蘇州市「紅色管家」黨建示範聯盟中的一員,以推動紅色管家項目在社區落地實施為抓手,積極發揮「紅色管家」在物業行業建設中的作用,包括及時了解民意訴求、整合資源解決問題,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這次活動作為紅色管家踐行「服務至上」道路上的起點,力求將惠民、便民的理念融入到活動中。
  • 長沙嶽麓區白廟子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長沙嶽麓區白廟子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來源:紅網 作者:周群英 何仕蓉 編輯:劉豔芳 2016-01-08 17:32:46
  • 北京市海澱區西三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信息
    西三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由海澱區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成立的一家非營利性醫保定點衛生服務機構。旨在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經濟、便捷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堅持以公益性質為本,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慢性病人等為服務重點。
  • 物業牽頭「管家式」服務 提升社區文化活動水平
    物業牽頭「管家式」服務 提升社區文化活動水平而融創服務集團海南區域在社區文化活動與便民活動的基礎上,另外成立十餘個心享社群,聚集有著共同愛好的業主,與鄰裡共同度過愉悅的海島旅居生活。  |   新華網信息物業牽頭「管家式」服務 提升社區文化活動水平
  • 德州肖何莊社區:社區領辦物業 打造特色「紅管家」
    肖何莊社區於2001年由肖何莊村進行村改居而成立,轄區有7個住宅小區,新老居民共6412戶、21000人。據介紹,社區成立之初,轄區內居民矛盾糾紛複雜且小區環境差,很多物業公司不願進駐,而受聘進駐的物業公司也不能讓居民滿意。
  • 大連上線網格「紅管家」社區服務更接地氣
    家裡下水道堵了,打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幫助疏通;樓下停車難,向網格「紅管家」反映後,社區迅速研究解決方案,很快就新開闢出3處停車場;甚至銀行存摺找不到了,都有人帶著空巢老人去補辦……「自從有了『紅管家』,俺們一個個民生訴求、矛盾問題最後都變為一樁樁『暖心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