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礁慈濟宮:古代民間醫神的祖廟,海內外億萬人的信俗

2020-12-25 吳先生的平凡世界

吳夲(音同滔),在閩南地區聞名遐邇,他是一位妙手仁心的名醫,生前憑藉絕世醫術,救死扶傷,治癒過無數百姓性命。

在他死後,各地區感恩戴德,為了紀念吳的功勞,便在其生前居住之地建立廟宇奉祀,香火鼎盛。

宋高宗南渡以後,聽聞了這位民間醫神,便下詔在白礁地區擴建廟宇,並御賜廟名「醫靈神祠」。

宋孝宗之時,敕封他為「大道真人」,並御賜廟額「慈濟宮」,因此民間又稱之為「大道公」、「吳真人」。

白礁慈濟宮始建於南宋,歷代屢次擴大規模兼重修,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宮廟建築群,整座祖宮恢宏壯麗,獨具一格,還遺存有宋代盤龍柱,被譽為「閩南故宮」。

在白礁慈濟宮三公裡處,便是青礁慈濟宮,由於兩地都堅稱自家宮廟是真正的祖廟,因此這裡也被稱之為「東宮」,白礁則是「西宮」。

1996年之時,國務院則將兩處一視同仁,以「青、白礁慈濟宮」之名全部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朝永樂之時,傳說皇帝朱棣的正宮皇后得了隱疾,宮中太醫束手無策,眼見著如花似玉的美人日漸消瘦,朱棣愁容滿面,心中焦急非常。

忽一日,皇后夢中見一道人顯靈,用妙手回春的醫術,救治了她,一夢醒轉,皇后的病竟然日漸好轉。

她仔細回想夢中情境,下令四處找尋這位神醫道人,最終在閩南地區找到了位於白礁的慈濟宮,才知道原來是「吳真人」顯靈。

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皇后命人送去精美的石獅子,迄今屹立在慈濟祖廟祭壇前,被人稱之為「國母獅」。

朱棣更是下詔,在歷代封號前加封其為「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閩人「信巫好祖」,古已有之,關於「保生大帝」的傳說故事層出不窮,甚至大相逕庭,有人把故事中的主角換作宋高宗。

也有人說其顯靈化生,在京城揭皇榜入紫禁城,親自為朱棣的皇后號脈送藥。大多故事都荒誕不經,自然不足為信。

古人如此熱衷於造神運動,特別是在福建各地,幾乎一鄉一鎮,都建有廟宇,供奉著保境安民的守護神。

這大概是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閩地又多山水險阻,蟲蟻毒蛇,自然條件惡劣,人們才會求助於超自然力的護佑吧。

明清時期,「保生大帝」隨著閩南各地移民而進入臺灣地區,成為當地舉足輕重的神祇之一,每年都有大量臺灣香客來到青、白礁慈濟祖宮,拜謁祈禱。

這兩處宮廟建築,也因此成為重要的對臺文物,維繫著兩岸民間質樸的交流往來。

在閩南地區,廟裡的神像逢年過節,就會由眾人抬出去巡遊,所到之地,人們祈禱參拜,以圖身體健康,家族興旺。

傳說中,因為保生大帝廣受信眾歡迎,為了讓各地的普羅大眾雨露均沾,白礁的祖廟開基神像有三尊,一尊安坐祖廟,一尊分靈臺灣臺南,一尊在今廈門青礁宮。

保生大帝的巡境出遊,排場蔚為壯觀,前有扮成皂隸的人們,敲打鑼鼓,鼓瑟吹笙,後有木牌、傘蓋、大旗羅列,包圍著坐在輦轎中的大神。

屆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比之古代皇家貴胄出行,亦不遑多讓。

據相關部門統計,海內外共有2000多座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信眾近一億人士。

相關焦點

  • 大美漳州--白礁慈濟宮
    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敬重民間醫生吳夲的高超醫術和高尚醫德,詔在其出生地泉州府同安縣明盛鄉積善裏白礁村(今屬漳州臺商投資區)肇立「醫靈神祠」、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擴為二進廟宇。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賜廟名曰「慈濟」。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詔改慈濟廟為慈濟宮。清嘉慶年間增建前殿,成為三進宮殿式建築,佔地1609.5平方米。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廈門青、白礁慈濟宮
    青、白礁慈濟宮,分別位於福建廈門市海滄鎮青礁村和龍海市白礁村,兩者相距約1.5公裡。兩座建築均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現存主體建築為清代重建。1996年,兩處慈濟宮共同被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濟宮裡供奉的是「保生大帝」。
  • 慈濟宮上白礁
    明末永曆年間,福建省同安縣白礁鄉人跟隨鄭成功從大陸渡海來臺,為求沿途平安、開拓順利,便從白礁的慈濟宮分香迎接保生大帝神像來臺,建廟奉祀。由於「大道公」醫術高超,靈驗非常,在疾病蔓生的移民社會裡,廣受虔誠膜拜,時至今日,由學甲慈濟宮分靈出去的寺廟將近300座,保生大帝也成為臺灣十大祀神之一。
  • 白礁慈濟祖宮:千年不忘「白礁香」
    白礁慈濟宮是閩臺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第一批涉臺文物。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 《根在海這邊》第八集:慈濟保生,兩岸共祀——白礁慈濟宮
    ,是閩臺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也是大陸首批涉臺文物。白礁慈濟宮內供奉「保生大帝」,也叫吳真人,俗稱「大道公」,是閩臺最有影響的民間信仰之一。    保生大帝是位宋代民間名醫,叫吳夲,白礁村人,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三月十五日。
  •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在臺舉行請靈奉祀典禮
    新華社臺北3月11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海峽兩岸信奉保生大帝的信眾11日在臺灣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舉行典禮,為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麒麟山慈濟宮信眾請靈奉祀。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代表參加了祭拜、佛像開光點眼、法會等典禮儀式,學甲慈濟宮向麒麟山慈濟宮贈送「同根同祖」牌匾。
  •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祖廟將推動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門巡遊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祖廟將推動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門巡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7日 22:42 來源: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廈門4月17日電(記者李慧穎)為祭拜兩岸共同信仰的醫神保生大帝而舉辦的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將於18日開幕,文化節組委會表示,保生大帝祖廟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將力爭推動祖廟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在文化節後赴金門巡遊。
  • 連戰將向保生大帝祖廟廈門青礁慈濟宮贈送墨寶
    中新社廈門四月十一日電(記者 楊伏山)閩南與臺灣民間共同信奉的保生大帝祖廟——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定於本月十八日舉辦首屆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將邀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蒞會。
  • ...白礁)保生大帝信俗文化節文創設計大賽決賽在漳州臺商投資區舉行
    12月3日上午,2020年海峽兩岸(白礁
  • 偶探慈濟宮
    約十分鐘的時間,汽車便來到桃花山上往觀音禪寺的三叉路口,突然發現在那裡有個路標,標註「保生大帝」慈濟宮的方向,剛好在觀音禪寺的對面,我們大笑巧合,於是先拐向了慈濟宮。閩南人素有造神習俗,他們以最質樸的方法,來報答和記念對百姓做好事善事的普通凡人,並且升格為神,供奉祭祀,代代相傳。
  • 醫神吳夲族譜世系
    青礁慈濟宮保生大帝雕像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後離鄉背井,週遊名山古剎,並得到裴養真真傳,17歲時已精通藥理醫術,回鄉時在青礁岐山東鳴嶺龍湫坑(位於廈門海滄青礁村岐山東鳴嶺青礁慈濟宮)鑿井取泉,採草煎藥,無分貴賤,藥到疾愈。當朝皇帝宋仁宗母親犯乳癌,也被他所治癒,因而名揚天下。傳說他24歲中舉人,官至御史,他為國家效勞數年,即辭官回歸鄉裡,退隱龍湫坑煉丹製藥,濟世救人。
  • 文創達人看過來,白礁慈濟宮文創設計大賽萬元大獎等著你!
    白礁慈濟宮坐落於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主奉中國最為著名的醫神之一——保生大帝。作為閩臺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宮,白礁慈濟宮的香火極為旺盛,常年沉浸在香火煙霧的氤氳之中。  為提升保生大帝文化的對外影響力,打造臺商區的城市文化名片,加快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8月19日,由漳州臺商投資區白礁慈濟祖宮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海峽兩岸(白礁)保生大帝文創設計大賽(線下大賽)正式啟動。
  • 醫神保生大帝祖殿: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
    在福建有很多的民間信仰,原型基本上以歷史上醫術比較高明的醫師為主,在這些民間信仰中信眾最多的前三位是來自莆田的媽祖、寧德的陳靖姑、閩南的保生大帝
  • 兩岸慈濟宮:隔海相望模樣相同
    新華網福州4月20日電(汪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都不會相信,在臺灣,也有和青礁慈濟宮一模一樣的宮廟!」福建省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理事會理事林自省說,這是臺灣分爐廟臺南學甲慈濟宮與青礁慈濟宮祖廟一脈相承的有力證據。  青礁慈濟宮最早建於南宋紹興21年(1151年),歷代都有修葺,現存的廟宇是清代木結構、重簷歇山頂宮殿式建築。
  • 公元2019年-醫神吳夲之保生大帝封成600周年
    由於趙匡胤七世孫、南宋第二個皇帝宋孝宗封之為大道真人,所以民間又稱之為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吳夲公元979年出生於福建泉州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比媽祖(林默)小19歲,在吳夲8歲時,媽祖(林默)化羽升天。在閩南,民間流傳「渡海靠媽祖,安居靠真人」;在臺灣,則有著「媽祖庇護打漁翁,黎民祭拜大道公」之說。
  • 北有保生文化祭 南有「上白礁」祭典
    「保生文化祭」既延續了源自閩南民間信仰的傳統廟會,也注入現代藝術、宗教解說、音樂會等現代元素,拉近青少年與民間信仰的距離。在保生大帝生日來臨之際,保安宮今年還將舉辦全臺廟會中僅存的「放火獅」表演,數以萬計的蜂炮自數米高的「火獅」中直衝夜空,炮聲如獅吼,象徵驅除瘟疫、鎮煞保安,打造臺灣一道民俗風景。
  • 青礁慈濟宮:一年引來十萬香客(圖)
    本報訊 (文/圖 記者 汪權 通訊員莊梅芳林廣明)這兩天,一撥撥各地信眾來到海滄青礁慈濟宮祭拜保生大帝  慈濟宮理事會理事林自省說,每年春節之後的正月到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誕辰日,是信眾集中來祭拜的日子。據2005年的統計,這短短的兩個半月裡,有7萬多名閩南和廣東、臺灣的信眾前來進香,加上一年3個黃金周的3萬多名遊客,青礁慈濟宮每年接待的香客超過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