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行業,不能只靠某個人,或者某家公司而已。
1月「老臣」解約;5月私查帳戶;6月「臺柱」吸毒……
笑果文化今年很是倒黴,這邊池子的憤怒還沒平息,那邊卡姆的逮捕令就告知天下了。
笑果文化的決定
6月3日,據上海市虹口公安分局消息,脫口秀演員卡姆(原名:艾力卡爾·阿斯克爾)與女友古萊,在5月1日因吸毒被處行政拘留10日。
圖片來源:虹口公安
眼見事情瞞不住了,笑果文化的反應相當迅速,公司立刻發布聲明,稱尊重有關部門的處理結果,無限期停止卡姆的演出和工作,加強對藝人的管理種種……
儘管聲明寫的義正言辭,但笑果文化的操作卻非常諷刺,就在5月21日,卡姆還上了薇婭的直播。從5月1日被抓到6月3日公開,期間一個多月的時間,顯然笑果文化和卡姆本人都抱有僥倖心理,希望吸毒風波就此過去,這樣公司以及卡姆自己的事業發展才不會受到影響。
果不其然,聲明發布過後,網絡上就傳出了一片驚詫之聲。
大家質疑的地方有兩點,一方面,聲明中「笑果文化在此代表卡姆向社會大眾真誠道歉。」是否在表明公司當前的立場?它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和劣跡藝人馬上劃清界限,而是站在卡姆一邊,替他承受住這場輿論風暴;而另一方面,「無限期停止卡姆的所有工作,希望他能深刻反省。」是否意味著笑果文化不會和卡姆解約,未來卡姆依舊是公司旗下藝人?
想到今年一月,笑果文化與池子微博互撕,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將對方踢出公司,這件事鬧到最後,還牽扯到中信銀行,引發社會一遍譁然。
現如今,雖說卡姆確有「脫口秀年度冠軍」的頭銜,但論商業價值,他真的比池子更大嗎?有網友猜測,這背後莫非存在什麼顧慮?
從臺前到幕後?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笑果文化一共有13個股東,股份比較複雜,公司在2014年創立,打造過多款喜劇綜藝的導演葉烽成為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34%,但也只是認繳了65萬。接著向下會發現多名自然人股東,其中也包括李誕(李瑞超)。
同時,笑果文化還吸引了多家投資公司入股,華人文化、南山資本、天圖投資以及王思聰的普思資本……這都是些熟悉的面孔。
圖片來源:天眼查
上述名單沒有卡姆的名字,說明他只是公司旗下藝人,沒有任何股份,也不在管理層。
如此說來,笑果文化留下卡姆的最大原因,大概是惜才了。喜劇人才難得,除了被觀眾所熟悉,在屏幕前拋頭露面的藝人之外,笑果工廠還要持續生產作品,娛樂圈的偶像上臺後為何變得風趣幽默?這都離不開笑果編劇的創作。
當然,從池子之前發布的微信截圖中我們也能看到,「笑果藝人大家庭」裡只有55個人,這些都是核心員工,換句話說,公司的規模不大,員工也不算多。
但笑果文化想要發展,僅靠《吐槽大會》一塊招牌是不夠的,除《吐槽大會》之外,公司旗下還有《脫口秀大會》、《周六夜現場》,以及音頻課程《幽默工具箱》,線下笑果文化還打造了笑果工廠livehouse,跨圈層聯合舉辦脫口秀活動,並且開始為企業訂製脫口秀產品。正是這樣的布局,讓笑果文化獲得了資本的青睞,目前已經通過了六輪融資。
業務多元化要求它引進更多的人才,但前面已經說過,喜劇人才難得,尤其是脫口秀天才更是稀缺,和池子的撕破臉皮不同,陷入吸毒風波的卡姆肯定自願留在公司的,即便不能在臺上進行脫口秀表演,幕後創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於卡姆來說,留在笑果文化是他求之不得的。
脫口秀遇上娛樂圈
在《吐槽大會》之前,李誕、池子就是另一檔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幕後寫手,由於王自健的屢次提及得以走到臺前,憑藉一張巧嘴為觀眾所熟知,後遇節目停播,轉戰《吐槽大會》的李誕、池子迅速走紅,擁有了大批擁躉者,成了新一代脫口秀名人。
圖片來源:《今晚80後脫口秀》
名人的價值不可能只局限在某個小圈子,在資本的扶持下,二人的觸角伸至整個娛樂圈。
那個叫囂著「人間不值得」的李誕開啟了出書、上節目、接廣告等一系列行程。綜藝節目方面,李誕走紅不到三年就上了10餘檔綜藝,包括常駐節目《吐槽大會》《奇葩說》,以及《拜託了冰箱》、《火星情報局》、《奇遇人生》、《十三邀》等等,同臺者不乏高曉松、蔡康永、李宇春等知名演藝圈人士;商業代言方面,李誕也代言了如鉑爵旅拍、去哪兒網等多個商業品牌,火爆程度十分驚人,其熱度也與明星無異。
那個被稱為「95後脫口秀天才」的池子則顯得有些固執,他的商業化程度不及前者,但也配合公司參加過幾檔綜藝,比如與李誕一起錄製《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嚮往的生活》,單獨錄製的《僅三天可見》,憑藉網絡上「口無遮攔」的「耿直」形象,彰顯出別與一個的商業價值。
然而, 兩位頭部演員在擁擠的娛樂圈裡尚能如魚得水,笑果文化卻在人煙稀少的脫口秀行業不知所措。
資本退卻,天才出走
首先是節目質量每況愈下。《吐槽大會》歷經四季更迭,數據顯示,該節目前三季的累計播放量分別為19億、32.06億、23.08億,豆瓣評分分別為7.5分、6.9分、6.3分。如此播放量卻收穫了一路走低的評分,足以見得觀眾對節目是多麼失望。
其次,頭部演員退出讓節目遭遇雙重打擊。池子早前就曾宣布退出,直到第四季《吐槽大會》開播也確實沒有他的身影。缺少「核心人物」,這一季的評分一路跌到了6.0。
最後是公司的內部問題。池子曾群發給同事一段文字,笑稱「熱烈祝賀笑果成為一個成功的大型傻逼公司我決定終止跟笑果合作了」,他表示是不想「攪和這坨稀屎」,甚至毫不避諱的說「上面的人,下流,骯髒,自己人搞自己人」。號稱是「中國脫口秀中流砥柱」的笑果文化究竟還掩藏著怎樣的內幕,池子的描述實在讓人震驚。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其實也不難猜測,企業的內部衝突往往體現著深層矛盾,笑果愈漸乏力,是企業問題,是行業問題,還是國內脫口秀的土壤太過貧瘠?
當幽默段子遷就嘉賓,盡少觸碰尺度禁區;當喜劇人才日趨匱乏,無法系統篩選培訓;當拋梗接茬難以互通,臺下觀眾一臉懵逼。我們就該意識到,脫口秀行業,不能只靠某個人,或者某家公司而已。
文化脫口秀演員、笑友文化CEO史炎曾經說:「現階段的脫口秀行業就像是沙漠,而要做的就是培育土壤,有了土壤才有春天,我們已經在努力了,得慢慢來。」
圖片來源:天眼查
的確,無論是節目的觀賞性,還是演員的崛起都不見提速,同樣放緩的還有資本市場,對比前幾年一年幾輪融資的速度,笑果文化距離上次獲得融資似乎已經過去一年了。
當內容不再、「天才」出走、資本退卻,這家公司剩下的還有什麼呢?
*首圖來自網絡,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其餘均來源於攝圖網。
素材來源:
一鳴網:《「笑果文化」這家公司》
文娛價值官:《卡姆XD「喜提」熱搜第一!笑果文化吃光自己的「果」》
光影新天地:《姆吸毒被抓,笑果文化聲明暗藏玄機,為何不將卡姆掃地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