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的歐洲以及日本長這樣?大清帝國眼中的「蠻夷人」

2021-01-10 斜陽史話

公元1751年,大清帝國正值鼎盛之期,意氣風發的乾隆皇帝開始了第一次南巡江南之旅,同一年,他下令總督、巡撫將帝國境內不同的民族,以及與清帝國有外交往來的國家民族繪製成圖冊,簡要說明各國民族的男女容貌﹑服飾及生活習俗,以及向清廷朝貢等情況。那麼,在大清宮廷畫師的筆下,海外各國又是怎麼樣的形象呢?

朝鮮原本是明朝屬國,和明朝共同與後金作戰,1636年,後金攻佔朝鮮,朝鮮國王李倧投降後金,成為清朝的附屬國,官員服飾沿襲明代風格。

從明代開始,琉球王國就一直向中國朝貢,歷代國王均受中國冊封,1879年,琉球王國被日本兼併,末代國王尚泰被軟禁至死。

暹羅即今泰國,明代時和中國交流頻繁,緬甸入侵之時,暹羅華人英雄鄭信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建立了吞武裡王朝。清代時,英法籤訂協定,確認暹羅國為兩國殖民領之間的緩衝國,暹羅得以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獨立國家。暹羅國信奉佛教,裝扮上的宗教色彩十分濃鬱。

明代中期,中華國勢衰弱,緬甸不斷犯邊,攻取大片土地,後來明軍收復部分失地。乾隆晚年,清緬再度爆發戰爭,清軍仍然失利。 清緬戰爭結束十八年後,緬甸主動請貢,重新被納入朝貢體系。1885年,緬甸被英國滅亡,二戰後恢復獨立。 圖為緬甸國男性平民裝束

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法國一度稱霸歐洲大陸,但是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喪失了歐洲霸權,在後來的七年戰爭中,更是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殖民地。乾隆年間,法蘭西正處於引領時代變革的颶風眼中。

萬曆年間,日本結束戰國時代,完成統一,曾向朝鮮發動侵略戰爭,被明軍擊退。清代前中期,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兩國官方少有往來。

八十年戰爭後,荷蘭擺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贏得獨立,並迅速成為世界強國之一,有「海上馬車夫」之稱,殖民勢力遍布全球各處,並一度染指中國臺灣。乾隆年間,荷蘭海上敗於英格蘭,陸上敗於法國,逐漸衰落。

曾創造出輝煌的文明,建造了吳哥窟等等人類的藝術瑰寶,14世紀開始衰落,1863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不久後被併入法屬印度支那,1953年贏得獨立。 柬埔寨成年男子裝扮

從明代開始,中國和西方開始直接接觸,了解到除了天朝上國之外,還有一個大西洋國(今葡萄牙),其次就是荷蘭,並且認為瑞典、英國、法國等國都是荷蘭的附庸國。 清朝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使節團的到來,中國對西方的看法大有改觀,法蘭西不再是葡萄牙附庸,而是稱雄一方的列強,原本認為是一個國家的回回國,其實也分為很多不同的國家。 但是,封閉而又自大保守的清帝國,仍舊看不到世界格局日新月異的變化,依然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相關焦點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這一勝利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佔廷帝國,派出了援軍。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佔領巴爾幹大部土地。將近一萬名十字軍騎士被俘,除了300名貴族騎士被巨款贖回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拜佔廷帝國危在旦夕。
  • 蠻夷歐洲:印歐人與閃族人的千年恩怨
    作者:希夷先生編輯:九月生人相關系列文章:蠻夷歐洲:蘇美爾文明,人類第一次造輪子蠻夷歐洲:文明與野蠻的衝突閃族人,是5000多年前從北非遷徙到的兩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島歐洲除閃族人之外的白種人,基本上都是印歐人。 印度人,伊朗人,以及中國古代出現的吐火羅人,也都是印歐人。在早期的地中海文明演義中出現的西臺人,米底人,埃蘭人,波斯人,他們都是印歐人。 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他們都是早期地中海文明演義裡面出場的閃族人。
  • 薦書| 銅版畫裡的大清帝國
    大清帝國依然承襲著康乾盛世的華麗,儘管內部已經潰爛,表面仍舊光鮮。這批銅版畫共有198幅,其中147張著色銅版畫組成,51張原色銅版畫作為補充。大部分填色作品上色時間已經百餘年,極其珍貴,這也是本書呈現給讀者的主要部分。  本書書影
  • 1905年版的《大清帝國全圖》對比如今,看完讓人唏噓
    ——《周禮》 關於地圖歷史的記載實在是太悠久了,從4000年前起,《左傳》和《周易》裡面就有過關於繪製地圖的記載。那時的地圖被人稱之為是九鼎圖,後來不斷的發展,歷朝歷代都要對地圖這一物品進行改革創新。唐代的《海內華夷圖》將地圖的歷史推向了一個高峰,但是要說起來我國版圖的鼎盛時期,那必須還要看1905年繪製的《大清帝國全圖》,看完之後確實讓人覺得唏噓不已。
  • 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如果單挑誰會贏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也許人們都不陌生。兩國可以稱得上難兄難弟,一個被諷刺為東亞病夫,一個被譏諷為西亞病夫。兩國的遭遇是如此的相似,都曾稱雄一時,又都同樣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成為列強欺壓的對象。
  • 大清慘敗,此國趁機獨立,建立帝國,策劃吞併大清150萬領土!
    在古代中國,因為在綜合國力以及文化影響上的絕對優勢,使得自古以來很多亞洲國家依附於我國,成為我們的藩屬國,受華夏保護。下面這個小國,是我們幾千年的蕃屬國,趁大清帝國慘敗,趁機獨立,直接稱帝,而且打起了大清的主意,派兵向大清開戰,企圖佔領中國150萬領土,最後滅亡。
  • 大清嘔心瀝血培養的護道者,為何成了帝國的掘墓人?
    大清嘔心瀝血培養的護道者,為何成了帝國的掘墓人? 十九世紀中期清朝便已經與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拉開了距離,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國將要和已經實現工業革命的列強開始新的一輪世界霸主的競爭。
  • 【家國】大清帝國當年為何痛失琉球?
    ▼到了明清鼎革,也沒人顧得上這天在海遠的孤島,直到了清聖祖康熙一朝時,康熙帝名為守成實為開創,又恢復了和琉球的宗藩關係,之後的一百多年裡,琉球年年來貢,歲歲來朝。直到1871年,這時期的琉球就不再是隱士國度了,不管是門戶洞開的大清帝國,還是虎視眈眈的東鄰日本,歷史歲月都不再寧靜。
  • 1905年清朝《大清帝國全圖》,當時地圖是什麼樣,看完讓人哀嘆!
    1905年清朝《大清帝國全圖》,當時地圖是什麼樣,看完讓人哀嘆!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極其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回顧每一個時代發生的事情,很多都有著史料的記載,能夠很清楚的得知具體內容。我國有關地圖這一物品的記載,最早可以從4000年前說起。《左傳》中就曾有過對於夏朝歷史的記錄,其中「九鼎圖」是世人最為熟悉的。而《周易》中則曾有過「河圖」與「洛書圖」的相關描述。
  • 西方國家更命長?為何我國王朝不到300年,而西方帝國基本上千年
    而放眼全球,我們就會發現,國外的王朝壽命更加誇張,比如拜佔庭帝國延續了1058年(395~1453),日本更是有文明以來就一直是天皇在統治,所謂萬世一系。那麼,為啥我國的王朝,特別是秦朝之後的王朝都不超過300年,而同時期的歐洲和日本則可以延續上千年之久呢?
  • 奧斯曼和大清相比,火器非常先進,可為什麼也被列強吊著打?
    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近代經常被很多人拿來對比。的確,這兩個帝國在近代都曾是輝煌一時的大帝國,大清自詡天朝上國,是個大一統的王朝,周邊數十個藩屬國。而奧斯曼更是橫跨了亞歐非三大洲,昌盛一時。但是在近代,這兩個國家都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落伍了,也都被西方列強盯上了。
  • 帝國拂清風 《我在大清當皇帝》氣質男神邀你玩轉大清
    歡迎來到九龍閣獨家冠名播出的「大清專訪」,今天小妃妃為了給大清女神們謀福利,特意請來了氣質顏值俱佳的——APP13區的大清帝國?清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屬於他的大清故事吧!
  • 大清當年將庫頁島割讓給俄羅斯,日本憑什麼不同意?
    唐朝之前,庫頁島也曾長期名義藩屬或者是歸服於中原王朝,但具體時間不詳,畢竟庫頁島有開發的歷史並不太長。那麼日本在隋唐時期是個什麼狀態呢?剛從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時代,在公元九世紀時期,日本才基本統一了南部,北海道(蝦夷地)直至戰國時代後期才被徵服(約17世紀初),更不要談什麼庫頁島了、千島群島了,頂多就是上去窺探一下而已。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因為美國人的老祖宗就來自歐洲,所以在他們眼中,羅馬帝國位置排第一,也能理解。第二名: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和他的後代東徵西討,建立了一個貫穿歐亞的龐大帝國。特別是蒙古騎兵在歐洲無人能敵,所以在歐洲人眼裡蒙古帝國很厲害。第三名: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崛起於18世紀,當時俄羅斯沙皇為俄羅斯帝國打下龐大的領土。
  • 大清帝國1820年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比,明顯「瘦」了
    ……大清帝國極盛時期版圖和現在相比,明顯「瘦」了,只不過,是現在「瘦」了。好了,來看一下大清帝國全盛時期的地圖:其中,紅色區域為「瘦」掉的部分。這裡我要說一下:並不是曾經屬於大清的領土就是大清極盛時期的領土。舉個例子,在尼布楚被割出去之前,新疆還沒有收復呢?是不是要把新疆划去?我們不能把不同時空的領土揉到一起去,這樣會造成一種錯覺。那麼,大清帝國極盛時期的版圖形成於哪一年呢?
  • 為什麼說奧斯曼是歐洲版的「大清帝國」,開局很猛,結局很慘
    由此引發的問題,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奧斯曼帝國崛起奧斯曼帝國和清朝一樣,起源於遊牧民族,在13世紀的時候分散居住在屬於拜佔庭帝國安納託裡地區,是許多突厥公國之一。在之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他們不但建立了一個包括前拜佔庭帝國的東南部和安納託利亞的大片地區,還包括匈牙利以及整個阿拉伯世界,成為雄霸歐亞非的封建帝國。
  • 晚清封疆大吏,面對蠻夷的船堅炮利,餓死在異國
    晚清封疆大吏,面對蠻夷的船堅炮利,餓死在異國 高考微信   鹹豐七年,英法聯軍進攻大清
  • 大清因《辛丑條約》欠下巨款,大清沒了之後,這筆債款如何處理?
    大清在列強眼中,畢竟是一個老牌帝國,英國對大清有所忌憚也是理所應當之事。而英國對大清,或者說對於中國又懷著極大的野心。至於什麼野心,那也是路人皆知。因為懷有野心,而又心有忌憚,所以才會選擇用一場規模不上不下的鴉片戰爭對大清進行試探。
  • 如果當年大清乾隆皇帝答應了英使馬戛爾尼的開放通商請求,會如何
    因為這樣會使大清的虛弱落後、沉痾積弊的一面,在英帝國面前展露無遺。在與大清長時間的通商過程中,深入了解到大清真實的實力與暴露出的弱點後,誰又能保證英帝國不會有征服侵略大清的野心。由此可以設想英帝國在大清乾隆年間就對大清進行武力侵犯並非是件遙不可及的事。
  • 100年前,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後,說的話讓人心酸
    清末期,中國面臨著「三千年一大變」,如果把清政府比作一艘大船,那時候的士已經處於海上風暴的中心,急需有能力的人出來改變困境。在此背景下,李鴻章、曾國藩等眾多名臣紛紛出謀劃策,為帝國出謀劃策,同時也在思考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