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年,大清帝國正值鼎盛之期,意氣風發的乾隆皇帝開始了第一次南巡江南之旅,同一年,他下令總督、巡撫將帝國境內不同的民族,以及與清帝國有外交往來的國家民族繪製成圖冊,簡要說明各國民族的男女容貌﹑服飾及生活習俗,以及向清廷朝貢等情況。那麼,在大清宮廷畫師的筆下,海外各國又是怎麼樣的形象呢?
朝鮮原本是明朝屬國,和明朝共同與後金作戰,1636年,後金攻佔朝鮮,朝鮮國王李倧投降後金,成為清朝的附屬國,官員服飾沿襲明代風格。
從明代開始,琉球王國就一直向中國朝貢,歷代國王均受中國冊封,1879年,琉球王國被日本兼併,末代國王尚泰被軟禁至死。
暹羅即今泰國,明代時和中國交流頻繁,緬甸入侵之時,暹羅華人英雄鄭信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建立了吞武裡王朝。清代時,英法籤訂協定,確認暹羅國為兩國殖民領之間的緩衝國,暹羅得以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獨立國家。暹羅國信奉佛教,裝扮上的宗教色彩十分濃鬱。
明代中期,中華國勢衰弱,緬甸不斷犯邊,攻取大片土地,後來明軍收復部分失地。乾隆晚年,清緬再度爆發戰爭,清軍仍然失利。 清緬戰爭結束十八年後,緬甸主動請貢,重新被納入朝貢體系。1885年,緬甸被英國滅亡,二戰後恢復獨立。 圖為緬甸國男性平民裝束
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法國一度稱霸歐洲大陸,但是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喪失了歐洲霸權,在後來的七年戰爭中,更是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殖民地。乾隆年間,法蘭西正處於引領時代變革的颶風眼中。
萬曆年間,日本結束戰國時代,完成統一,曾向朝鮮發動侵略戰爭,被明軍擊退。清代前中期,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兩國官方少有往來。
八十年戰爭後,荷蘭擺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贏得獨立,並迅速成為世界強國之一,有「海上馬車夫」之稱,殖民勢力遍布全球各處,並一度染指中國臺灣。乾隆年間,荷蘭海上敗於英格蘭,陸上敗於法國,逐漸衰落。
曾創造出輝煌的文明,建造了吳哥窟等等人類的藝術瑰寶,14世紀開始衰落,1863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不久後被併入法屬印度支那,1953年贏得獨立。 柬埔寨成年男子裝扮
從明代開始,中國和西方開始直接接觸,了解到除了天朝上國之外,還有一個大西洋國(今葡萄牙),其次就是荷蘭,並且認為瑞典、英國、法國等國都是荷蘭的附庸國。 清朝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使節團的到來,中國對西方的看法大有改觀,法蘭西不再是葡萄牙附庸,而是稱雄一方的列強,原本認為是一個國家的回回國,其實也分為很多不同的國家。 但是,封閉而又自大保守的清帝國,仍舊看不到世界格局日新月異的變化,依然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