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人太能編了

2021-01-11 騰訊網

世界最後的草繩懸索橋——Q』eswachaka

這座全長近37米的懸索橋,

看似一副非常弱不禁風的樣子,

該橋用草繩手工編制——

秘魯阿普裡馬克河流域、

印加文化的殘存,

這是世界最後的草繩懸索橋。

在古印加帝國中,

曾有「結繩記事」的文化傳統

印加人通過名為奇普(Khipus)的方法,

把信息「編碼」在細繩當中。

攝影:SABINE HYL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印加人用細繩做成的日曆

圖片來源:kusipaco

進行「結繩記事」的繩子細如鼠尾;

製作懸索橋的繩子,

卻比大腿還粗。

而粗繩之中所「編碼」的,

或許是持續了500年的印加文化內核,

當你顫顫巍巍走過這座「草橋」,

那一刻你便身處古印加帝國。

剛剛搭好的懸索橋基礎架構

撰文:ABBY SEWELL

攝影:JEFF HEIMSATH

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某峽谷,一座老化的繩索橋橫亙於阿普裡馬克河上方。

這座懸索橋曾是印加帝國一部分。及至如今的每年春天,秘魯卡納斯省阿普裡馬克河流域各個社群的村民都會聚集在一起,參加懸索橋翻新儀式。

在儀式的前一晚,一位村民在進行祭祀。

河流兩岸的村民團結協作,將一捆30餘米長、比大腿還粗的繩子固定到舊橋的位置,然後割斷舊橋,讓其墜入下方的峽谷。在三天時間裡,村民們會一起勞作、祈禱和慶祝,舊橋便也隨之被一座新橋取代。500餘年以來,人們每年都會重建這座名為Q』eswachaka的橋梁。

原先的橋被割斷,落入水中,濺起一片水花。

前一年廢舊的懸索橋漂浮在水中

數百年來,在秘魯卡納斯省的阿普裡馬克河流域,Q』eswachaka橋一直是連接兩岸村民的唯一橋梁。曾幾何時,這種繩索橋遍布古印加帝國,連通了全長四萬多公裡的大印加路網,將一個個孤立的社區連接起來,使得士兵、信使和市民能穿行於河流峽谷。

印加人曾試圖運用這樣的交通網絡,來幫助他們「統治混亂過後的世界,並組建新秩序」,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拉丁美洲辦公室的主任兼研究助理主任José Barreiro說道。Barreiro還聯合策劃了一個關於印加古道的展覽,他也曾經研究過Q』eswachaka橋。

雖然附近建了一座用於車輛通行的金屬橋,周圍的村民仍將這座繩索橋當作貿易、探親以及旅行的必經之路。

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推翻了印加帝國的統治,當時,這些懸索橋的工程壯舉曾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懸索橋主要建於因河流太寬而無法架設木橋的險要地勢。

阿普裡馬克河穿過峽谷流向遠方。在印加帝國時代,懸索橋曾將孤立的社群連接起來。

然而,

經過數百年的風吹日曬,

有些懸索橋已悉數毀壞;

還有一些長久未使用,

加之供車輛通行的道路和橋梁出現,

繩索橋也隨之消失

在儀式舉行期間,女性不得進入靠近繩索橋附近的峽谷下方,因為當地人認為這種行為會帶來噩運。

作為最後的草繩懸索橋——Q』eswachaka之所以能保留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其偏僻的位置。如今,這座橋連接著4個講蓋丘亞語的社群:Huinchiri、Chaupibanda、Choccayhua和Ccollana。儘管附近新建了一座可供汽車通行的金屬橋,這座橋依然是周圍居民進行貿易、探親和旅行的必經之路。

人們在橋邊祭祀

2013年,由於Q』eswachaka橋對人們的重大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與這座橋相關的知識、製作技藝和儀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即便是在今天,你仍可以通過這座橋,感受到500年前的印加帝國文化,」Barreiro說,「雖然印加帝國早已被摧毀,但其文化卻通過當地的村民保留了下來。」

一位男子向眾人分發古柯葉,古柯葉在當地的蓋丘亞族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

他解釋道,印加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共同勞動的理念。當地社群會聯合起來完成共同的工程項目。他們並不期望獲得工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工程將使整個地區的人們都受益其中。

新鋪設的Q』eswachaka橋懸吊在阿普裡馬克河上方。

建造懸索橋的方法

一代代流傳下去,

多年來沒有改變。

用於製作繩索的秘魯針茅需要先用水浸泡。

村民們首先會收集大量長草,把它們擰成草繩。之後再將這些細草繩擰成更粗的繩索,再被編成粗纜繩,用於固定懸索橋。一切就緒之後,當地社區的村民們便聚集在一起,展開繩索,為最後的橋梁架設做準備。

蓋丘亞族女性坐在峽谷的上方,將秘魯針茅擰成繩索。

細繩被組合在一起,擰成更粗的繩子。

一名男子將草繩擰成粗纜線,用於鋪設新橋的橋面。

村民們會將粗繩索固定到穩固的石基上,經驗豐富的架橋者便開始從兩端向橋中間鋪設,同時用纖維和樹枝編織橋面和橋的兩側。當兩端的架橋者在橋中央匯合,便會開始在橋面上鋪墊子。這樣,一座嶄新的懸索橋就正式完工了。

用繩子把樹枝編在一起,用於製作橋面。

架橋者在編制橋面和橋的兩側。

近年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懸索橋的翻新頻率有所增加。之前,當地的社區每三年翻新一次懸索橋。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此地,於是村民們開始每年都翻新一次。他這麼做主要是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安全,因為近年來懸索橋的人流量越來越大;二是村民們意識到,如果每年都翻新一次懸索橋,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人們在山頂準備午餐。

人們以盛典慶祝懸索橋的建成,

雖然這已是最後的草繩懸索橋,

但它似乎很久以後也不會消失,

如果「結繩記事」仍然存在,

那麼如今依然「編碼」在這粗繩之中的,

有音樂,有美食,有快樂,有傳承,

也有人們的祈福;

曾經的印加帝國已然消失,

而被「編碼」在橋體上的新意義,

不會消失。

相關焦點

  • 實拍秘魯!秘魯人喜歡稱中國人「CHINO」(圖)(二)
    地處南美的秘魯1533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21年才宣布獨立。因此西班牙文化和語言對秘魯的影響很深。在秘魯首都利馬,計程車司機甚至連一句英語也不會說。在秘魯,到處可見教堂和哥德式的尖頂建築,就連秘魯外交部都是古典的西式建築。說起離得不遠的美國,秘魯人大多認為「美國太強大,有點讓人害怕」。
  • 讓人又愛又恨的秘魯
    下面來說說秘魯奇葩事情1:秘魯人被稱為金山上的乞丐(豐富的礦產,卻很多的窮人)2:秘魯人很友好,崇尚中國文化。3:華人稱他們為「鬼仔」4:他們發生衝突,一般動口不動手。如果打架一般一對一,公平。如果以多欺少,或者動刀動槍會被調侃說maricon(人妖)5:很多人以為中國人都會功夫的。
  • 太滑稽 秘魯官網宣布本季停捕!魚粉價格瘋狂式上漲
    昨日一條來自秘魯當地消息,一時間刷爆魚粉業內人士的朋友圈。據秘魯生產部:自1月15日零時起結束中北部鯷魚捕撈活動。具體公告為,據秘魯生產部N° 015-2020-PRODUCE號公告,將自1月15日00:00時起結束秘魯中北部海域最北端至南緯16 ° 00'LS之間的鯷魚捕撈活動,已捕撈鯷魚的卸載必須在捕季結束的24小時內完成,捕撈鯷魚的加工必須在捕季結束之後的48小時內完成。
  • 秘魯土著太能編,用草編船、編屋,還編出小島,在上面生活近千年
    南美的咔咔湖(Lake Titicac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而湖中還有人用蘆葦草編織出島嶼,並在上面建蓋房屋、還編出蘆葦船航行......聽上去就像童話故事一般,而這一切都是真的。建蘆葦島的是南美秘魯的烏魯族人,屬印第安人中的一支,據說為了躲避印加人侵略,他們逃到咔咔湖邊,用蘆葦草建小島,離開陸地在島上居住,從那時起,便世世代代開始了浮島的生活。
  • 中國女留學生在秘魯的生活記錄,真實的秘魯現狀讓人感覺很有趣
    中國女留學生在秘魯的生活記錄,真實的秘魯現狀讓人感覺很有趣秘魯是我呆了相當長的一個國家,在這裡我度過了我整個的大學讀書生涯,在秘魯呆的這些時間裡,看到了秘魯的很多風土人情,感覺這個地方還是蠻不錯的。在南美中,秘魯算是一個經濟發展的相當不錯的國家了。秘魯的美女雖然沒有巴西的多,但也還是有的,大多數秘魯女人個子不是很高,有些身材還會微胖,但是少部分的秘魯美女是非常讓人眼前一亮的,秘魯美女大多數皮膚是小麥色的,她們長得非常的漂亮,身材大多數都是好的。
  • 秘魯小販能用粵語報菜名 韭菜成為奢侈蔬菜
    孟可心】到過秘魯的中國人常說,生活在秘魯的中國人真有口福,不僅秘魯中餐館水準在南美各國裡算是比較正宗的,關鍵是中國人愛吃的蔬菜在唐人街都能買得到。再具體點說,只要是廣東人常吃的菜,在唐人街菜攤上都能買得到,而且賣菜的秘魯小販都是用廣東話發音報菜名。中國菜豐富,與廣東籍移民在秘魯170多年的歷史有很大關係,很早就有人開始專營中國蔬菜和水果。  在秘魯唯獨難覓中國北方人愛吃的一些蔬菜,比如韭黃、蒜苗、茴香等。韭菜在秘魯是個外來品種,秘魯人不吃,至今也沒有看到秘魯人用韭菜製作的菜式,最多只是當做一種香料使用。
  • 真的太愛這個國家—秘魯
    秘魯最佳旅行時間在沿海的夏天(從12月底到次年4月初),當多雲的天氣變得晴朗,陽光穿透雲層時,許多秘魯人去了海灘,在安第斯地區,涼爽乾燥的季節是從五月到九月,這也是旅遊的高峰期。山裡晚上可能很冷,但是你可以整天享受明媚的陽光。
  • 去秘魯旅行,這些有名的美食不可辜負!
    秘魯因為移民和環境的原因,有很多料理方法的同時,還有這豐富的物產,這些成就了秘魯的美食。秘魯的美食還是非常有特色的,吃起來味道很好,就算口味比較挑剔的人也會喜歡。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秘魯的美食。
  • 秘魯最美徒步山脈,Cordillera Huayhuash
    Trail) 更加受人追捧。雖然瓦伊瓦什徒步在國內不太為人熟知,甚至遠不如Santa Cruz聖十字徒步深入人心,可是在秘魯人心裡,瓦伊瓦什才最美的徒步線路它是世界上最適合的高山徒步旅行山脈之一,徒步過程中能見到各色的連綿山峰以及湖泊的壯美,沿途能望見耶魯帕哈峰 (Yerupajá) 即秘魯第二高山峰 (高6,635米) 的所在,最後前往瓦克裡什 (Cerro Huacrish) 山脊,可以俯瞰整個徒步路線全景。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秘魯人對生活中的中國面孔習以為常,「中國元素是秘魯文化的組成部分」。
  • 秘魯人對中餐情有獨鍾 首都利馬有4000家中餐館
    地處南美的秘魯1533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21年才宣布獨立。因此西班牙文化和語言對秘魯的影響很深。在秘魯首都利馬,計程車司機甚至連一句英語也不會說。在秘魯,到處可見教堂和哥德式的尖頂建築,就連秘魯外交部都是古典的西式建築。說起離得不遠的美國,秘魯人大多認為「美國太強大,有點讓人害怕」。而對遠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秘魯人倒不覺得十分陌生。
  • 秘魯人有什麼風俗習慣?這個習慣把急性子的人惹出一身火氣!
    秘魯人有什麼風俗習慣?這個習慣把急性子的人惹出一身火氣!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特色和風土人情,像我們國家就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規矩也非常的多,你知道秘魯這個國家有哪些風俗習慣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這種秘魯人喜歡的飲料——青蛙汁,是當地人的「偉哥」
    人們為了要強健體魄,可說是卯足了全力,舉凡是牛鞭、蛇膽、熊掌等等,只要是傳說中有療效的,都不被放過;現在秘魯首都利馬的市場中流行喝「青蛙汁」,據說這會帶來一整天的活力的來源,療效不輸給精力汁。青蛙和飲料在人們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但如果你來到了秘魯的市場,會發現市場中的小販會在攤位前擺上一簍簍活蹦亂跳的青蛙,強調新鮮現榨的「青蛙汁」,客人只要點一杯,店家會馬上給顧客現場製作:店主先是從玻璃缸中挑出一隻青蛙,弄死之後,用刀在青蛙腹部切個口子,將青蛙的皮整個剝去。然後,再將青蛙同蜂蜜、蘆薈以及一種不知名的植物根一同放入攪拌機攪碎。
  • 明日之後秘魯神仙在哪釣 哪裡釣秘魯神仙
    18183首頁 明日之後 明日之後秘魯神仙在哪釣 哪裡釣秘魯神仙 明日之後秘魯神仙在哪釣 哪裡釣秘魯神仙 來源:網絡
  • 南美秘魯,那裡的雕刻葫蘆能「講故事」
    葫蘆是一種世界性的藝術創作材料,在亞洲、非洲、美洲……都能看到葫蘆藝術品的身影。今天帶大家來到遙遠的南美大陸,看看秘魯這個國家的葫蘆雕刻藝術。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10世紀前後,秘魯為古代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所在地,1533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821年7月28日獨立。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
  • 秘魯印第安人與政府暴力衝突始末
    近年來,秘魯政府籤署了一系列法令,允許跨國公司在土著印第安人多年生活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開展石油勘探和其他開發項目。此舉遭到印第安人強烈抗議。6月5日,示威的印第安人與秘魯警察發生衝突,造成大量傷亡。據媒體報導,衝突共造成100多人死傷。
  • 當廣州遇到秘魯特色慈善 粵式酒樓大派「秘魯盒飯」
    在一名祖籍廣東的華裔秘魯人開設的酒樓宴會廳,「烤雞派對」招待了兩百多名不同國籍的來賓。有秘魯人、厄瓜多人、哥倫比亞人……當然還有中國人。 說是宴會,大家卻只有盒飯吃。酒樓的廣東師傅送上來一大摞菜色是烤雞翅與土豆的盒飯。 秘魯人把這種有雞翅的盒飯叫「秘魯盒飯」,一個盒飯能冠國名,當然是因為秉承了該國某樣鮮明的特色。
  • 秘魯近代史,戰爭結束為現代化提供契機,印第安人問題得到重視
    歷史原創作者:歷史微學堂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繼續講講秘魯,講講秘魯的現代化的開始。1889年,卡塞雷斯總統籤署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文件《格雷斯合同》,這是3年艱苦而緊張談判的結果。他沒有解答將留給秘魯人什麼作為自己戰後復甦的資金,也沒有哪怕很簡略地解釋一下,如何能從倫敦對秘魯進行管理。國會堅決反對這些主張,卡塞雷斯總統因此解散了國會,並繼續與格雷斯進行談判。最終,作為對取消秘魯外債的回報,秘魯公司控制秘魯鐵路66年,成為亞馬孫盆地81萬英畝土地的主人,被授予在的的喀喀湖上自由航行的權利,在33年內每年得到8萬英鎊的償付,這大約相當於國家預算的10%。
  • 秘魯人身高偏矮的遺傳學解釋
    研究發現,攜帶該突變兩個拷貝(純合突變)的人比正常人平均要矮4.4釐米。 秘魯人群是世界上最矮的人群之一,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5.3釐米和152.9釐米。不過,造成這種現象的特定基因和遺傳過程一直不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