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教育事業進入新的「改革時間」丨媒體看教育

2020-12-18 微言教育

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只有拿出「敢為人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才能讓教育改革持續深入,才能朝人民滿意的目標穩步邁進,才能為教育發展裝上強大引擎。新時代新跨越,中國教育事業進入新的「改革時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一起來看看《人民日報》的綜述↓↓↓

深化改革,為教育發展裝上強大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成就綜述之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能否改變更多寒門學子的命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強化科教融合發展,全社會的創新基因能否被激活,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歷史性跨越?如何從根本上破解教育難疾、頑疾,增進民生福祉?

新時代賦予中國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只有拿出「敢為人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才能讓教育改革持續深入,才能朝人民滿意的目標穩步邁進,才能為教育發展裝上強大引擎。

新時代新跨越

中國教育事業進入新的「改革時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改革開啟了向縱深推進的進程。回溯過往幾年,一張改革路線圖清晰可見——從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到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從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到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從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入手,從最難改的地方入手,一系列頂層設計方案陸續發布,改革力度之大、舉措之深入,令人倍受鼓舞、充滿期待。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點。31個省份形成實施方案,上海、浙江試行新高考,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第二批試點方案全部公布,2014年至今,一場自恢復高考以來最系統、最全面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與此同時,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完善和規範自主招生等關鍵配套文件相繼出臺。這次改革,努力實現「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盡力築牢教育公平的基石。

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一些地方,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鄉村優質教育資源緊缺,城鎮大班額問題依然嚴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新型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成為當前義務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一場深化義務教育治理結構、教師管理和保障機制改革,提升義務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改革拉開大幕。

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如何穩步從高等教育大國邁向高等教育強國?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與結構、實現內涵式發展迫在眉睫。《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出臺,為高等教育提升質量、內涵式發展明確方向。

興國必先強師。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和改革步履鏗鏘:大力實施「國培計劃」,推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打破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天花板」,2018年初,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黨中央名義出臺的教師隊伍建設文件正式出臺,規劃出隊伍建設的完整藍圖。

吃上營養餐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甘溝小學的孩子們、再也不用為孩子課外負擔過重而擔憂的安徽省銅陵市的家長們、因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走進高等學府的重慶市雲陽縣上壩鄉的學生們……都是見證者。各方面實實在在的進展與變化標註了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大格局,印證了改革的全面發力和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的突破。

中國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拔地而起,並邁進「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嶄新階段!

天下事,非新無以為進。哪裡是痛點、難點,哪裡就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幾年來,從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最難改的領域入手,各項改革次第展開,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深化。

△ 寧夏同心縣王團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在享用營養午餐。《寧夏日報》發。

直面深層次體制機制難題

在改革中凝聚共識

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利益藩籬,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毅力。

從尋找痛點、難點,到直面深層次體制機制難題,再到於改革中凝聚共識,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創新,敢闖敢試,成效顯著。

——直面難題,教育縱深改革啃下「硬骨頭」。直面學前教育「短板」,從增加普惠性資源供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保育教育質量等方面著手,深層次破解發展難題;面對義務教育「擇校熱」這一痼疾,在全國19個大城市打響一場規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大戰役」,保證機會公平;面對學生課外負擔重、培訓機構亂象頻出的難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出臺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系統性文件,維護良好教育生態;面對職業教育發展多年來「有市場卻乏口碑」的現狀,強化頂層設計,職業院校辦學活力和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教育改革破解了一批長期難啃的老問題、「硬骨頭」。

——敢於「斷腕」,教育發展牽住「牛鼻子」。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領域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從「越位點」退出,主動下放該放的權: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使省級政府有更大的教育統籌權;向學校放權,教育「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越位點」退出,同時把「缺位點」補上。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修訂完成,全面依法治教步伐加快……克服部門利益掣肘,教育縱深改革牽住了「牛鼻子」。

——關注百姓獲得,教育改革提升百姓「獲得感」。督導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進行評價;實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開展本科教學評估,完善博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制度;關注師德建設,施行「一票否決」;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教育改革給百姓帶來沉甸甸的「獲得感」。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旨在迎難而上,解決困擾教育發展的深層次難題。正是在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華泉小學校園裡,孩子們在進行綁腿跑比賽。劉明祥 孫彥斌 攝

未來改革攻堅

依然任重道遠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說,中國教育未來的改革攻堅任重道遠。是的,我國教育正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在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徵程中,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是教育改革發展長期面對的主題。

當前,我國教育整體大踏步前進,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眾總體受教育機會大幅提升,但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仍未有效滿足;人才總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但結構性矛盾尚未解決;人民群眾渴望接受優質教育,但如何遏制片面追求升學衝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仍然沒有很好解決;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既要優化人力資源增量,也要盤活存量,整體提升國民素質還有很多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

「這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存在,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客觀原因,有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時代條件,有人口結構變化的社會背景,也有我們的主觀因素。但不管什麼問題,無論什麼困難,都需要我們主動面對、積極化解。」陳寶生說。

2018年,我們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承載著為民族復興奠基的重任,教育事業也必須始終保持銳氣和勇氣,時刻把推進事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目標,將改革進行到底。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激發活力,縱深推進教育改革,全體中國教育人,責無旁貸,使命在肩。

△ 青年志願者在河北省安平縣西趙莊村與留守兒童下棋。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作者 | 董洪亮 趙婀娜 張 爍 丁雅誦

來源 | 《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張天保: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 12月3日,2020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在京舉行。本次教育峰會以「乘風破浪 教育未來」為主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及媒體人士,共同分享和探討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道路、模式,為行業發展尋找新的機遇。
  • 【觀點】張志勇: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改革,是整個教育評價改革...
    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必須加強對各地黨委和政府辦學方向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既是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和目標。
  • 人民日報:愛是教育的靈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這些源自師者心底的愛,賦予了教育事業獨特的魅力,為無數心靈照亮了前行之路。教育家夏丏尊曾將教育裡的愛比作池塘裡的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何謂愛?當父母鬆開攙扶的雙手,愛是一種信任,讓孩子能夠學會走路、獨立向前;當老師悉心傳道授業解惑,愛是一種欣賞,能從學生身上發現特質、激活潛質;當學生踏入社會課堂,愛是一種理解和尊重,激勵個人堅定信念、勇毅果敢。
  • 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會議上和考察學校時,對教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論述了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現代教育思想體系。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理論體系,指導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高陽:線上教育的發展為教育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 12月3日,2020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在京舉行。本次教育峰會以「乘風破浪 聚教未來」為主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及媒體人士,共同分享和探討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道路、模式,為行業發展尋找新的機遇。
  • ...推進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 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在杭州開幕
    (攝影:錢任君)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張澤熙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為中國英語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英語教育界應當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英語教育現代化。
  • 立足新時代 推進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 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在...
    本次大會必將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地在英語教育領域的對話與交流,對杭州進一步提升英語教育將是一次有力推動。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張澤熙致辭。(攝影:錢任君)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張澤熙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為中國英語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英語教育界應當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英語教育現代化。
  • 2018 TESOL中國大會上海盛大開幕 新時代的英語教育肩負新的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為英語教育提供了大有可為的重要機遇期。」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辦方之一,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新時代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社會前所未有關注中國、注視中國、傾聽中國,外語人才特別是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凸顯。
  • 心的教育愛的事業-搜狐教育
    心的教育,愛的事業  ——記北京市朝陽區安華裡第二幼兒園園長郭文英  □汪名立  她16歲開始幼兒教育事業,「師情沐浴催桃李,落紅喜作護花泥」。  她是教育家,細膩博愛。38年如一日,她把生命之諦獻給她所從事和鍾愛的幼兒教育事業,她將青春之輝融入幼兒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她以博愛之心伴隨著安華二幼全體師生的成長和進步。  她是實踐家,務實勤懇。在短短的十幾年中,將一所新建園發展成為了北京市級示範園、北京市首批社區早期教育示範基地。  她是改革家,銳意創新。
  • 高等師範教育改革70年:演進、成就與展望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一直支撐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礎教育,其自身也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師範教育體系,對於促進中國社會與教育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系統角度看,高等師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和師範教育兩大教育系統的結合交叉地帶,既分別在各自系統內佔有重要地位,又兼具兩大教育系統的雙重屬性;從功能角度看,高等師範教育在培養各級各類學校所需師資、平衡國家教育系統、提高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等方面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
  • 教育改革丨西湖大學實現宏大願景最需要什麼
    我國的很多重點高校,包括北大和清華在內,在高等教育大擴招的時代,都面臨擴大招生規模的行政壓力,而且,很多高校都按行政要求擴大了招生規模,這導致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影響了這些大學的精英教育(通識教育)定位。在大擴招時代,只有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技大學等少數高校頂住壓力沒有擴招。
  • 人民教育:科技賦能產業振興
    為激活區域閒置資源、賦能區域教育產業、提升區域活力和價值。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上,「人民教育」融媒體產業服務平臺也同步啟動。    作為由人民日報社新聞信息中心、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指導發起的「人民教育」融媒體產業服務平臺的全國獨家運營方,秦麥科技多年來始終致力於全媒體渠道推廣、優質資源整合以及全產業推進,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在此次論壇上,秦麥科技也被聚焦到了鎂光燈下
  • 趙曉陽:六十年研究檢視——基督宗教與中國近代教育事業
    從基督宗教不同派別看,基督教新教各教派、組織的實際參與力度、熱情要高於天主教和東正教。從所有教會創辦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經費來源看,大部分來自外國機構,涉及大部分西方國家。近代中國社會處於一種半殖民地狀態,作為出資方的教會機構與其母國政府一樣,都希望能以某種形式施加長期與現實的影響。
  • 【中央媒體聚焦鎮雄】看《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發回報導!
    9月11日雲南省「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20多家中央媒體和雲南省級媒體的記者奔赴雲南9個中央掛牌督戰的未摘帽貧困縣開展為期7天的採訪活動彭高敏介紹,鎮雄嘗到了大辦教育和合作辦學的甜頭,正在推進與西南大學、浙江外國語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他還介紹,2014年以來鎮雄投入教育60億元,大大夯實了教育基礎;職業教育從2014年在校生不足一千人,猛增到去年的近萬人。「縣裡把教育扶貧落到了實處,將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鎮雄的未來儲備人才和能量」,彭高敏說。
  • 聚焦丨「十三五」陝西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
    基礎教育一處處長 高 強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一直以來,我省高度重視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整治工作,始終將其作為重點任務來抓,近年來我們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先後在《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多措並舉,建立長效機制。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豐富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建成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需要破解教育評價改革這個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韓國教育改革的「中國式困境」
    類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在韓國比在中國貫徹得更徹底、更極端。「學歷是門面,是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了韓國社會的DNA。  填鴨式教學、死記硬背式學習、複習考試時的題海戰術、一場高考定終身、片面追求名校學歷、極度重視英語教育可高中畢業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語---這些被中國人不斷詬病又無可奈何的教育體制弊病,在韓國同樣司空見慣,甚至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 中國國際教育年會高端訪談丨李春生:深入教育開放40年,對話教育...
    李春生: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實現教育大國崛起的基礎上開始向教育強國邁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為中國經濟後發趕超、綜合國力提升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 韓民發布2013中國教育年度數字 解讀教育改革力度
    中國網訊 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舉辦的「2013年中國教育家年會暨2013年度中國好教育頒獎典禮」於12月1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全國教育界專家、校長、教師、教育企業家及媒體人等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2013年中國教育發展歷程,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焦點問題,深入探討中國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本次活動可以說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出臺後,由媒體組織的最大規模最高規格專家陣容對《決定》關於深化教育改革的解讀,為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提出了可行的建議以及改革思路。
  • 深耕AI科普教育威盛獲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報導
    展演活動的圓滿成功,以及為下一代青少年傳遞的科普教育正能量,不斷獲得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China Daily等權威媒體報導。政策全力推進,AI+教育勢不可擋科技改變世界,創新引領未來。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