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0年近20%大型海洋生物或將陸續滅絕!

2020-12-10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1、英國科學家稱,海洋大型生物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最大,預計到2120年全球20%大型海洋生物將滅絕消失。據悉,大型海洋生物包括:鯊魚、鯨魚、北極熊、海龜、帝企鵝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未來100年可能世界20%大型海洋生物將走向滅絕。

英國科學家稱,海洋大型生物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最大,預計到2120年全球20%大型海洋生物將滅絕消失。據悉,大型海洋生物包括:鯊魚、鯨魚、北極熊、海龜、帝企鵝等,它們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捕食較小的生物,通過排洩糞便和屍體食化過程向海洋生態系統傳輸營養物質,同時一些大型海洋生物會遠程遷徙,對於均衡海域生態系統發揮一定作用。

通常海洋大型生物是指體重超過45公斤,它們受到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直接威脅。受到威脅的大型海洋生物會逐漸走向滅絕,失去功能多樣性作用,它們將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英國斯旺西大學約翰·格裡芬(John Griffin)博士稱,如果大型海洋生物陸續消失,地球環境就失去了獨特的生態功能,這項最新研究是一個警告,告誡我們現在就需要採取相關行動,減少人類對大型海洋生物日益增長的壓力,其中包括:氣候變化,同時促進生物種群復甦。

為了更好地理解即將發生的大型海洋生物滅絕事件,研究人員收集了一個基於所有已知大型海洋生物特徵的數據集,一共包含334個物種。之後他們模擬了兩種生物滅絕情景:一種是分析每支物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物種瀕危情況,推測該物種在100年內滅絕的概率;另一種是假設所有受到威脅的瀕危物種將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單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全球生物物種保護狀況清單,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發展下去,相信在未來100年,人類可能失去接近20%的大型海洋物種。這相當於地球損失11%的「生態龕位」,生態龕位是指物種在種群中發揮的生態功能範圍。

如果當前所有瀕危滅絕物種都消失,我們將最終失去40%大型海洋物種和48%的生態龕位。分析表明,鯊魚可能是遭受影響最嚴重的海洋生物,它們對海洋生態龕位的影響,是其他物種無法填補的。

由於目前僅有少量大型海洋生物滅絕,當前人類仍有時間拯救瀕危滅絕的物種和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研究報告首席研究員、斯旺西大學的卡塔琳娜·皮米恩託(Catalina Pimiento)博士說:「之前研究表明,數百萬年前隨著海平面的波動,大型海洋生物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滅絕時期,而現今它們的獨特多樣性生態角色正在面臨著來自人類的更大威脅。」

對於物種滅絕,研究人員希望解決的問題是——是否還有其他物種可以扮演類似的生態角色。因此,該研究小組還提出一個新的指標來衡量受到威脅的大型海洋生物對於生態功能多樣性的重要性。

首先,他們對所有已知大型海洋生物編制了一個數據集,從而了解它們在海洋系統中生態功能的範圍,例如:它們吃什麼食物,會遷徙多遠等。之後他們模擬了未來物種滅絕場景,以及物種消失對生物功能多樣性的潛在影響,得出的指數被稱為「FUSE(獨特功能、特殊性和衍生性)」,目的是提供生物保護優先級信息。

最高等級FUSE生物包括:綠海龜、儒艮、海獺,以及巨型蛤蜊和朱利安錦鋰,重新關注這些高得分FUSE生物將有助於確保維持大型海洋生物的生態功能。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葉傾城)

相關焦點

  • 二疊紀末海洋生物為何滅絕? 海洋博物館可探秘
    距今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球演化史中最嚴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在前後6萬年時間內,多達80%以上的海洋生物和約75%的陸地生物忽然消失,整個海洋、陸地生命損失慘重。究竟這些難解之謎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開放後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基本陳列之遠古海洋展廳,將會為您生動展現遠古海洋生態變遷,邀您一同探索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聚焦海洋:10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同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鮭科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物種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成為其存在的主要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百種海洋物種世界各地都屬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自然保護聯盟定期確定物種的狀況,考慮到它們滅絕的可能性,從最不關心滅絕。其中一些主要瀕臨滅絕和可識別的海洋物種在這裡被命名。
  • 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 恐龍滅絕後人類出現前,哪種動物統治地球?它將深海生物吃了個遍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演變至今,生活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體,其中最強大的生物大概要數到恐龍了吧,統治地球上萬年,不過還是由於各種原因滅絕了。
  • 科學網—氣候變化或導致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 《科學》:預計到22世紀18%的海洋巨型動物可能滅絕
    據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網站報導,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18%的海洋巨型動物可能會在下個世紀內滅絕。這包括像鯨魚、鯊魚、海龜、北極熊和帝企鵝等這樣頗受人類喜愛的動物。但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動物的危機將引發連鎖反應,這對整個海洋棲息地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 地球最恐怖大滅絕:火山爆發殺光生命
    但就在近期,測年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再加上新出現的地質學證據正將我們引向更加接近事情真相的位置上。現在,大多數地球科學家都相信,作為地球歷史上五次最大規模生命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二疊紀生命大滅絕事件極有可能是由持續超過100萬年的強烈火山噴發活動造成的。
  • 陸地動物或每2700萬年大滅絕一次,與小行星、火山等有關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且這一周期與此前科學家所稱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周期相吻合。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阿爾卑斯山在過去位於盤古大陸的中部地區,保留了大量二疊紀時期的生物化石,通過技術手段復原了當時海洋環境的大致模樣,他們認為,當時的海洋出現缺氧的情況,同時還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造成海水酸化,腕足類等海洋生物受不了這樣的環境,陸續滅絕。
  • 未來地球生物長啥樣?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哺乳動物:我認為大型哺乳動物(從鹿至大象的所有哺乳動物)未來將面臨著兩種選擇:要麼滅絕,要麼體型變小。未來沒有足夠的植物來維持它們龐大的體型發育,它們將變得越來越小。魚類:魚類是很難進行判斷的,水需要較長的時間吸收達到新的溫度等級,我認為海洋魚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保持相對穩定,然而,由於食物來源的原因,一些較大的魚類將處於生存邊緣。藍鯨將很難維持其龐大的體型,逆戟鯨、鯊魚等吞食海豹的大型海洋生物也將面臨著生存危機,我猜測未來海豹數量將減少,因此逆戟鯨和鯊魚數量也會減少。
  • 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原標題: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且這一周期與此前科學家所稱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周期相吻合。
  • 用廢棄塑料吸管挑戰製作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拼圖
    4月20日世界地球日前夕,由浙江電視臺少兒頻道和杭州遠洋樂堤港創意發起的大型環保公益活動「遠洋樂堤港千園幼兒拼圖世界紀錄挑戰賽」啟動儀式在杭州拱墅區蓓蕾學前教育集團京杭幼兒園舉行。浙江少兒頻道副總監程程女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紀委書記 科普作家王小波先生和杭州拱墅區蓓蕾學前教育集團總園長金環女士及京杭幼兒園全園300多名小朋友一起參加了現場活動。
  • 地球發生過五次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智人首次抵達澳大利亞內陸,對於智人來說,澳大利亞是一個奇特的新世界,那裡有體重兩百公斤,兩米高的巨型袋鼠等大型哺乳動物。可是僅僅過了幾千年,澳洲大陸上23種50公斤以上的野生動物慘遭滅絕。在那之後,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食物鏈開始重新洗牌,智人作為外來客竟然一躍登上了生物鏈的頂端。這些巨型動物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呢?和智人有關嗎?
  • 地球五大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恐龍滅絕(圖)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儘管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又稱K-T滅絕事件)最廣為人知——因為恐龍就是當時滅絕的——但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有的比K-T滅絕事件更具有毀滅性。所謂生物大滅絕,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種同時,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消失。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正所謂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不得不說人類對前5次物種大滅絕的研討將有助於預測第6次物種大滅絕,令人詫異的是這一研討竟擁有了難以置信的發現,或者說人類對地球的每一次物種大滅絕研討都將變得異常重要,此前不少人認為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除了與彗星、小行星撞擊有關,就是與地球冰河時代結束有關,不同的是一份新研討的結果指出在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的第3次物種大滅絕原因,往往令你大跌眼鏡,相關研討人員指出距今
  • 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與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有關
    這項新研究還發現,這些大滅絕事件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和毀滅性的火山噴發——洪流玄武巖(大規模玄武巖漿在短時間內噴出到地表上來,100萬年內噴出10萬立方公裡以上)發生的周期一致,後者為物種滅絕的發生提供了潛在原因。6600萬年前,包括恐龍在內70%的陸地和海洋物種突然滅絕,這是一顆大型小行星或彗星與地球碰撞後導致的災難性後果。
  • 地球曾發生5次生物大滅絕,我們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而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白堊紀恐龍滅絕事件了, 發生在6500萬前,哺乳動物爆發,直到人類祖先阿法南方古猿出現,進入人類時代!有科學家認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也將到來,從1500年開始,超過320個陸棲脊椎動物物種滅絕,大象、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威脅。剩餘物種也表現出了平均25%的衰退。
  • 因為人類行為,這6種動物未來或將瀕臨滅絕!(下)
    這篇文章我們接上篇文章,《因為人類行為,這6種動物未來或將瀕臨滅絕!》,很抱歉,再就是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編將會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感謝大家的理解。6、袋鼠袋鼠是有袋動物,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是唯一跳躍的大型動物,它的外觀,有袋動物的條件和跳躍成為旅遊景點的亮點,雖然數量龐大,但也有肉類消費、觀光開發、偷獵、地球變暖等問題,也有滅絕的危險。
  • 探測器下潛有新發現,海洋生物有滅絕風險!
    探測器下潛有新發現,海洋生物有滅絕的風險!現在人類已經有能力憑藉自己的雙手走出地球,去太空遨遊一圈。探測器為我們傳回的珍貴數據,也讓我們對地外空間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們在地球之外自由翱翔,卻並不了解真正的地球。在海洋深處就是科學家們的視野盲區。同航天探測一樣,如果想要深入海洋,也只是依靠一些探測設備。
  • 當風箏遇上沙灘,香爐灣將有大型「海洋生物」出沒
    廣東省第五屆風箏錦標賽2019年4月12日—14日珠海為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宣傳展示城市風貌,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多次申請,力陳香洲擁有香爐灣沙灘及野狸島等獨特地理位置和珠海地標,最適合舉辦大型風箏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