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2021-01-09 衡水新聞網

張麗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不但擘畫了「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藍圖,而且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體現在實現共享發展上,落實到推進社會建設上,就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發展階段民生福祉提升面臨新挑戰。「十四五」時期,儘管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機遇發生了新的變化,民生福祉提升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目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很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這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即「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對「十四五」時期乃至遠期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民生福祉提升帶來新的挑戰。「十四五」時期如何適應社會結構、社會關係、社會行為方式、社會心理等深刻變化,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保體系,強化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需要認真研究並作出工作部署。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社會建設水平涉及人民群眾對包括就業、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社會治理等社會發展領域方方面面的體驗和感受,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衡量指標。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必要條件和主要途徑。民生福祉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要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這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基本條件和社會前提。社會建設與人民生活關係最為直接,對於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效果最為明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奠定了制度基礎。全會還提出「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等,都是在社會建設領域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舉措。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減輕基層特別是村級組織負擔,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從而保證人民群眾從根本上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我們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扎紮實實把人民生活、民生保障的基礎性工作、系統性工作做好,以高水平的社會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責任編輯:丹微)

相關焦點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全方位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在全面,是與全體人民各領域各層次美好生活需要相一致相協調的現代化。民生福祉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方面,社會建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領域。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首先就要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上體現出來。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在規劃《建議》中闢專章用七條的篇幅,專門論述「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對「十四五」時期中國人民的民生建設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作出了具體細緻周密的安排。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各地城鄉基層黨員幹部群眾...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各地城鄉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記者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開拓奮進書寫新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明確「十四五」時期要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廣大幹部群眾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從身邊事做起,真抓實幹,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⑤|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作者:丁元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要求,「十四五」時期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丁元竹解讀如何繼續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成就斐然,人民群眾福祉達到新的水平。同時,我國民生保障還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十四五」時期必須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讓全體社會成員都有機會接近移動互聯、消除數字鴻溝。「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對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技術不能很好接近的老年人,應該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原標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人民幸福與民生發展而不懈奮鬥的歷史,從經歷普遍貧窮到全面解決溫飽問題,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集中反映了我國這樣一個世界人口大國在民生發展方面的質的飛躍,也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讓美好生活如期而至
    翻開「十四五」規劃建議,撲面而來的是濃鬱的人民情懷,貫穿始終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一幅幅美好生活的新圖景躍然紙上。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梅建華表示,「十四五」期間,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目標要求,要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尤其是加強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調控,支持就業容量大的產業行業優先發展,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讓廣大人民群眾把「飯碗」端牢端好。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增強群眾幸福指數
    「十三五」期間,霍爾果斯市電力建設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19年最大用電負荷為40.71兆瓦,較2015年增長262.21%,年售電量由0.62億千瓦時增長到3.84億千瓦時,期間我市電網建設共投入9835.5萬元,新增
  • 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確保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使全會精神真正入腦入心,落實到行動上、貫徹到工作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城市品質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城市品質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23 星期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本報11月22日訊 今天上午,青島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在西海岸新區宣講。
  • 改革開放40年: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消費質量明顯改善
    新華社圖片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消費質量明顯改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四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收入來源明顯多元化,分配差距持續縮小,消費質量明顯改善,食品支出比重持續下降,居住面積提高明顯。
  • 李長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內循環「牛鼻子」
    為了應對國際國內日益複雜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中央提出了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順暢運行,必須緊緊圍繞著擴大內需來做文章。很顯然,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抓住提高廣大人民生活水平這個牛鼻子。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社會建設
    社會建設是和人民群眾生活聯繫最緊密、利益關切最直接的關鍵領域,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社會建設,就要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全面統籌、求真務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堅守初心,以民為本  以人民為中心廓清了社會建設服務保障的對象。
  • 盤錦強化社會保障提高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
    原標題:——盤錦強化社會保障提高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讓困難群體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盤錦著力強化社會保障支撐,通過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切實提高和改善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弱有所扶社會救助力度持續加大大雪時節,盤錦的低保戶家家卻溫暖如春。
  • 金正日「痛心」朝鮮民生 承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金正日「痛心」朝鮮民生 承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柳洪傑     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2月1日發表文章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承諾將儘快改善朝鮮人民的飲食結構,提高其生活水平。    《勞動新聞》援引金正日的話說:「我們的人民至今還在靠玉米充飢,這一點讓我最為痛心。我現在需要做的是,讓人民儘快吃上足夠豐盛的白米飯、麵包和麵條。」該報導沒有說明金正日作出上述表示的具體時間和場合。    韓國政府一位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評論說:「金正日對朝鮮經濟的窘迫狀況如此直言不諱,非常罕見。」
  • 「老外看十三五」(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國「十三五」時期主要...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宣布的,新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重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到2021年前建成小康社會。為了促進這一發展,中國將繼續實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實施「一帶一路」構想。  實質上,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是相互關聯的。發展基礎設施項目有助於吸收勞動力,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 從統計數據看改革開放40年: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消費質量明顯改善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消費質量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四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收入來源明顯多元化,分配差距持續縮小,消費質量明顯改善,食品支出比重持續下降
  • ...探展筆記】從溫飽不足到決勝全面小康 四川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七個主題分別為「黨中央對四川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省,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從封閉落後到全面進步,民主法治建設開創新局面」、「從發展滯後到繁榮興盛,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從溫飽不足到決勝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粗放開發到和諧共生,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 【地評線】大洋網評: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綱領性文件,其最鮮明的特徵之一是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 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