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5日訊(記者 李丹 胡旭陽 文驥 實習生 聶鎣 攝影報導)「壯麗七十年 闊步新時代——四川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已於9月28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正式開展。本次大展生動記錄了過去70年,四川砥礪奮進的非凡歷程,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該成就展由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都市承辦,採取「1+21」模式組展,分為省級綜合館、市州組合館、時光情景廳3個部分,展廳面積共計超過2萬平方米。以圖片、沙盤、實物、模型、音視頻等方式,濃墨重彩地宣傳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重點展示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其中,綜合展館位於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1號展館,展覽面積約14000平方米,分為序廳和7個展區及尾廳。七個主題分別為「黨中央對四川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省,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從封閉落後到全面進步,民主法治建設開創新局面」、「從發展滯後到繁榮興盛,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從溫飽不足到決勝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粗放開發到和諧共生,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步入1號展館第五展區,成就展向參觀者們講述的是70年來的四川人民生活的可喜變化。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事業在艱難困苦中起步發展,脫貧攻堅成為了擺在面前的問題。70年來,四川民生事業優先發展,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科教興川紮實推進,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升,社會環境和諧安定,災後重建成效顯著。
70年來,四川通過一大批惠民舉措不斷落地實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水平大幅提高,社會治理格局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70年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打響反貧困之戰,取得十分輝煌的減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和扶貧開發大力推進,我省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四川是全國6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秦巴山區和烏蒙山區「四大片區」成為脫貧攻堅主戰場。
教育事業發展
四川省把藏區彝區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堅中之堅來抓,通過在藏區開展「六項民生工程計劃」、彝區開展「十項扶貧工程」,藏區彝區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116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36.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3.6%降至8%。針對貧困地區,四川省精準選派村幹部,實現全省11501個貧困村「五個一」和20戶以上貧困戶的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覆蓋。截至2018年底,全省貧困人口減貧幅度達到88%,貧困村的退出率達到85%,貧困縣的摘帽率達到57%。
與此同時,四川城鄉住房條件逐步改善,「住有所居」的願景逐步成為現實。通過大力實施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危房改造、藏區新居、彝家新寨、烏蒙新村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城鄉居民住房條件不斷改善。田園新村、新型社區、花園城市、災後重建新區等成為巴蜀大地靚麗的風景。
四川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解放初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美好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與此同時,教育與醫療也不斷發展。隨著科教興國、恢復高考、高校擴招等教育改革措施相繼實施,教育事業在改革開放後迎來高速發展期。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不斷加強,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體系逐步完善,藏區「9+3」免費教育和彝區「一村一幼」 計劃有力實施,教育公平邁出堅實步伐。
同時,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基本成型,社會衛生條件大為改善。全省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體制改革逐步深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資源布局更加均衡,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疾病防控成效顯著,衛生應急能力明顯增強,健康扶貧深入實施,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對外合作加快推進,全川人民健康水平持續穩步提高。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第五展區還展出了一系列災害預警以及抗震救災的高新技術產品。四川先後發生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強烈地震等自然災害,面對災害,四川創造了人類抗災救災史上的偉大奇蹟,也探索出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的寶貴經驗。在現場,記者看到了64型短周期地震計、基式地震計、小型複合翼無人機、網聯無人機、地震預警專用物聯網喇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等設備,這些展品能讓參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抗災救災科技的不斷發展。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