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成立五年以來,曾經的「窪地」蛻變為創新創業的熱土,以佔南京5.85%的面積創造了全市近13%的GDP,這期間離不開政產學研社會各界攜手努力,與江北新區堅持專業、精準、多樣、貼心的科技服務也密不可分。
作為江北新區著力打造的科技創新「一站式」服務平臺,江北新區自主創新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以來,緊扣「為科技創新賦能,為企業發展服務」理念,踐行「店小二」服務精神,通過走訪企業實地調研、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新區企業提供政策諮詢、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股權融資等科技服務,傾力助企更好更快發展。
2020年,中心交出一份亮眼的走訪「成績單」:走訪新區企業250家,解決企業問題與需求370件;徵集科技專家入庫1425人,徵集高校科技成果2260個;審批通過技術合同1788份,合同成交額100億元……
走訪企業找癥結,把脈問診送良方
「近年來,貴企業在生產和發展中,有哪些困惑?中心就是企業的『娘家人』,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我們會盡力幫助解決。」中心市場資源部在對企業走訪過程中,每到一家企業都會以最熱忱的服務態度和企業坐下來面對面溝通。
深入企業宣講政策。作為科技政策傳導的「關鍵一環」,中心每年需要承擔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的上百項政策的申報和兌現工作。通過走訪調研,有效幫助中心工作人員精準切中企業在政策了解上的遺漏環節,將最具含金量、知名度、普惠性的政策,針對性地推薦給適用的企業享受激勵。
南京實踐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病原及血液檢測的初創型科技企業,2020年9月10日接受中心三名工作人員走訪調研後,得到稅收政策減免、技術合同登記等方面的指導。負責人表示:「我們平時埋頭研發、生產,可能會錯過政府的一些優惠政策,感謝你們的上門服務,讓我們知道還有這麼多政策可以去享受。」
悉心指導申報。中心不僅通過「科創江北」微信公眾號與一站式線上企業服務平臺提供高質量信源,在第一時間發布最準確、權威的項目申報信息,還在走訪調研過程中,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專家一對一指導,提升項目申報的質量與效率,為新區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入駐江北新區僅一年的的江蘇華創微系統有限公司,順利上榜2020年申報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擬立項名單,企業負責人表示:「省科技成果轉化這樣的重點項目申報條件較高,中心從半年前對我們走訪後就開始提供幫助,得益於專家的精準把關,使得技術優勢能夠在項目書中充分展示。」
量身定製服務。南京信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院是新區的一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中心技術市場、政策申報、投融資等相關負責人在第二次「登門拜訪」時,現場為研究院提供了技術合同登記、科技政策、蘇科貸金融政策及專利挖掘布局等多項科技服務。
「第一次走訪是前期『摸底』,我們對研究院的基本信息、發展情況等信息進行需求調研,走訪結束後,市場資源部召開跟蹤對接會,針對研究院的基本情況,量身定製技術市場、政策申報、投融資、智慧財產權等『一攬子』服務方案,這次上門目的是將定製化的服務『禮包』落地、落實,惠及企業。」中心市場資源部部長仇文豪說到。
據了解,為深入了解企業需求,中心主動作為,開展科技企業網格化走訪並專門制定《新區科技企業大走訪方案》,按照「分類篩選企業—確定走訪對象—發送調查問卷—開展企業走訪解決答覆問題—建立標準化問題庫—服務回訪」的模式,通過「網格化走訪機制」、「服務專員機制」和「問題解決機制」,深入新區企業,「一對一」上門服務,摸排企業發展「痛點」,精準實施解決方案。僅2020年就走訪了電子信息類、生物醫藥類、智能製造類等6類企業250家,解決政策、人才、智慧財產權、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問題370件。
牽線搭橋當紅娘,力促校企結良緣
以企業走訪調研為手段,挖掘企業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技術需求、人才需求、資本需求、中介服務需求,中心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策支持、市場運作的手段,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科技服務體系,探索出一條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聚焦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專家和技術成果,匹配企業需求精準對接,中心積極為新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牽線搭橋」。2020年11月5日,東南大學江北新區創新研究院與南京舒普思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籤署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舒普思達無創呼吸機網絡應用管理系統」技術開發展開密切合作。據悉,這次雙方能夠達成「聯姻」,正是由於中心的「牽線搭橋」。
前期,中心市場資源部「登門拜訪」,深入調研「摸底」情況,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匹配專家資源。「中心的對接效率真高,必須為中心點讚!」舒普思達負責人表示,中心上門服務後的第二天便為其對接了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技術合作。
「我們企業有技術需求,高校有技術,我們與高校合作是當前新形勢下企業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和實現雙贏的戰略舉措,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一位參加「江北創行」產學研金對接活動的企業負責人表示。這場為深化新區產學研合作所打造的品牌活動上,吸引了來自38所高校的教授、學者與新區300餘家科技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有高校代表指出:「通過這種平臺式合作,學校可以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企業能夠發揮好資源和市場優勢,校企雙方進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解決企業技術需求和難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中心積極整合各領域專家資源,著力打造江北新區科技專家庫,2020年中心線上徵集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環保新材料、金融服務等領域科技專家1425人,新增智慧財產權專家125人,徵集各領域高校科技成果2260個。
「在企業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存在技術合作資源不足問題,中心打造的專家資源庫,經過嚴格篩選與把關,儲備了豐富的優質專家資源與科技成果資源,能夠有效滿足新區各領域科技企業的需求。」憑藉豐富的科技專家資源庫,中心爭當「紅娘」,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通過深度「訪親」,精準「相親」,力促技術與產業完美「聯姻。
邀請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專家協助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四建設有限公司創新項目進行技術評估;幫助中鐵十五局集團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對接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專家,開展產學研合作;促成南京威孚金寧有限公司與東大江北創新研究院對接,商談技術合作……2020年,中心已幫助20餘家新區企業開展技術對接、成果合作等工作。
「2016年,我從中科院走出來,來到江北新區這片熱土上創業、工作、生活,深切感受到新區活力和發展機遇,創新創業環境一流,服務態度無微不至,各類資源日益集中。」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所長駱敏舟表示,他紮根江北新區創業發展四年多來,非常認同新區的科技創新環境與服務。據悉,2020年10月,位於江北新區華富路7號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址已經全面啟用。
下一步,中心將繼續扮演好「紅娘」角色,為新區企業對接高端科研院所及科技專家、優秀科技成果「牽線搭橋」,助推新區產學研合作邁上新臺階;踐行「店小二」服務精神,積極打造科技企業走訪活動品牌—「江北創行」,繼續圍繞政策輔導、技術交易、科技服務、科技金融、資源對接等主題,持續加強科技企業走訪工作,助力新區企業盡享一站式科技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