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前線也有一些商鋪關停。
廣州最大地下商場花城匯雖然坐擁風水寶地,但始終難聚人氣。
火:2020年廣州地下商業空間將達800萬平方米
冰:不少地下商場面臨招商難 有的數十商鋪撤出
廣州最大地下商業項目花城匯,雖然坐擁廣州的風水寶地,但是招商一直不順,近期更有數十家商鋪撤出。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廣州絕大多數地下商場招商經營都不盡如人意。不僅是新來者遇到招商經營難題,老牌的流行前線,今年也倍感招商壓力,有數十家商鋪關停。
初步估算,廣州綜合性地下空間已建和待建項目總計超過200萬平方米,體量相當驚人。據《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顯示,到2020年,廣州的地下商業空間面積將達800萬平方米。後續開發如此大量的地下商場,是否會導致供過於求的窘態加劇?
實地調查
花城匯:開業近三年仍不旺
位於珠江新城的花城匯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正處於廣州市新中軸線,與小蠻腰、廣州歌劇院、海心沙等眾多知名建築和景點相鄰,是珠江新城的一張名片。
花城匯分為北區、中區、南區,北區從2011年9月28日開始試營業,但一直拖到去年1月30日才正式開業。目前已經進駐的商家包括UA影院、華潤萬家、UUPARK潮流精品區、8090薈潮坊。昨日,記者走訪該區,看到空鋪比去年更多了。
在UUPARK的零售區,最前面的商鋪竟變成招商部,而後面大約2/3的商鋪都已關停,貨品也已撤出。至於營業的商鋪,均是臨時商鋪,有店主告訴記者,商場不收租金,而是採取扣點模式。在8090薈潮坊,有6間商鋪是關著的。
花城匯南區日前已低調入市,引入了漢堡王、新加坡T yan.D榴槤甜品連鎖首家旗艦店、廣州首家Hello Kitty主題咖啡店等。據介紹,南區引入的租戶大部分是餐飲娛樂休閒業態,目前招商達到7成以上。但是,當年海印集團花了9.1億元的巨資拿下花城匯三區的經營權,原計劃是引進中高端國際知名品牌。
至於中區,有一半的面積沒有動靜。
回應:零售部分受電商衝擊很大
花城匯隸屬廣州城投集團。昨日,廣州城投集團總助陳強向記者坦承,花城匯的零售部分受到電商衝擊很大,不過娛樂餐飲業態生意不錯。
至於商鋪關門,陳強表示,有部分是店主因生意不好撤出,而有部分是因為商場業態調整原因。
陳強說,目前花城匯要招零售租戶很難,而對餐飲娛樂需求大,近期將通過引進更多的餐飲娛樂業態吸引人氣,「不過從長期看,商業業態會走向均衡。」
流行前線:商鋪關門幾個月仍難開
不僅是新來者遇到招商經營難題,連廣州「潮人」必逛之地之一的老牌地下商場——流行前線,今年也有招商壓力。
昨日下午,記者在流行前線同樣看到有大批商鋪關停。在非主通道有9間商鋪關停。旁邊服裝店的人說,這幾家店鋪關了三四個月了,大部分商鋪的面積約30多平方米。原先的南夢宮區域則被隔出了數十間小商鋪,全部關著門。記者數了一下,大約有25間。
在周邊上班的董小姐告訴記者,去年年底這裡開始裝修調整,後來陸續有幾家餐飲小店開業,但是沒過多久又關了,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開。
在記者調查採訪中,剛好遇到有人來原南夢宮諮詢區域諮詢租鋪。招商人員介紹說,商鋪每間7平方米,每月租金9000多元,不做餐飲只做服裝。據介紹,這裡本來計劃開闢一條地下美食街,但是因為油煙味道重,只好改變思路。
當記者諮詢為何在非主要通道有多間較大商鋪關門時,招商人員表示,那些鋪面要和商場扣點經營,很多小品牌不願接受,只能找大品牌租戶。
回應:大面積關門區域是因要轉型調整
流行前線隸屬海印集團。海印集團副總裁陳文勝坦言,大面積關門區域,是因為要轉型調整。至於如何調,陳文勝表示:「商業機密暫時未能透露。」據介紹,該區域原來是南夢宮遊戲城,由於遊戲城已經過時,去年底海印將其拆掉重新裝修招商。
而對於另一通道上多個商鋪關停,陳文勝也坦言,位置不好,加上如今市道不好,零售業態招商難。目前計劃引入體驗配套業態。
陳文勝表示,去年以來,流行前線的客流同比下降10%~20%,主要是受到網商衝擊。
普遍現象
大部分地下商場
都是旺丁不旺財
「實際上,在廣州,大部分地下商場的招商經營難度都很大。」業內人士指出。
記者踩點多個地下商場發現,廣州目前地下商場多數集中在地鐵站旁邊,有連續多年「旺丁不旺財」的,也有經歷了長時間沉寂,最近兩年才有一點點起色的。位於陵園西商圈的地王廣場,去年一直在不斷調整,通過關停部分店鋪,增加公共面積、減少空鋪率以及提高商場檔次。東站東方寶泰負三層的商鋪也是空了好幾年,近期才引進了一批餐飲企業。
「招商實在太困難了,特別是招品牌租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地下商場消費主要以年輕人為主,比如時尚天河的大部分零售店鋪都是以格子鋪為主,單價超過200元的商品很難賣出去。他感嘆,如果沒有餐飲租戶,時尚天河很難做。
「在南方,地下商場的招商經營難度確實比地上更大。」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指出,南方溼熱天氣的時間較長,消費者不大願意往地下商場鑽,除非是品牌很有吸引力的商場。
原因分析
天氣+缺少品牌
地下商場難吸金
廣東流通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指出,南方的天氣決定了地面的街鋪和購物中心是最受歡迎的商業形態,因此,如果沒有連接地下軌道或者大型商圈和商業物業的必經場所,只是純粹的地下商業,加上難以引進有吸客能力的品牌,地下商場就陷入惡性循環,招商經營難上加難。「但是,目前在廣州,大部分地下商場,特別是巨無霸項目都是相對獨立的。」黃文杰說。
雖然流行前線是做得最成功的地下商場,但是陳文勝坦言,地下商業確實更難做,畢竟地下商場沒有看得見的外觀物業,而且其吸引的客流主要是地鐵客流。他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國際一二線品牌是很少進駐地下商場的,這導致了目前地下商場招商難,而且普遍檔次不高。
「近兩年來,零售的招商特別難,不管是地上還是地下。」陳文勝表示,電商來勢洶洶,定位中低端的地下商場受網購衝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