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聯手農科院研製無毒果蔬保鮮劑

2020-12-23 每日甘肅網

中科院聯手農科院研製無毒果蔬保鮮劑

  記者王淑霞

  關鍵詞:中科院省農科院果蔬保鮮劑

  每日甘肅網-科技鑫報訊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精細石化國家工程中心、甘肅省農科院產品貯藏加工研究所研製的新型1-MCP果蔬保鮮劑,近日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專家組認為,果蔬保鮮劑提高了產品的穩定性和實現了有效成分釋放的可控,能有效降低果蔬採摘後的呼吸強度和抑制蘋果的虎皮病、梨的褐心病等,能顯著提高水果在貯藏期的硬度,保鮮效果明顯,且屬於無毒無害成分,可在果蔬保鮮中安全使用。

  據介紹,為了避開農產品的銷售高峰,人們曾採用「乙烯利」讓農產品提前上市,又採用保鮮技術讓農產品延期上市,但乙烯對農產品品質會帶來果實褪綠、果實黴腐率增加等影響。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聯手甘肅省農科院開發的果蔬保鮮劑屬於綠色、無毒保鮮劑,其主要成分1-甲基環丙烯對人畜無任何毒害作用,已在歐盟、美國等二十五個國家地區使用。使用時,只要將保鮮劑(1-MCP組合物)直接注入倉庫和貨運場所的空氣中,就能有效延緩果蔬過早成熟所帶來的諸多負面作用,每公斤果蔬處理成本僅0.04元,實現了防腐、抑菌、高效、低成本的保鮮效果。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陝西安康市與中科院、中農科院合作 發展千億富硒產業
    該工作組一行先後來到中科院地理科學和資源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並拜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通過現場參觀、召開座談等方式與科研人員深度交流,工作組從安康的富硒資源、產業優勢以及富硒產品三方面向專家介紹安康富硒產業發展情況。
  • 中科院光電所研製「地形地貌相機」隨嫦娥四號探月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團隊與樣機合影。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而作為嫦娥四號著陸器有效載荷分系統的主載荷,中科院光電所研製的地形地貌相機既肩負著獲取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區地形地貌高清彩色圖像的科學任務,又承擔了監視「玉兔二號」月背巡視移動的工程任務。
  • 中科院在「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中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中國科學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了「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  中科院是「奮鬥者」號研製任務的攻堅隊。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為實現萬米海底作業目標,「奮鬥者」號在研製建造及海試電視直播過程中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 強強聯手!位育中學攜中科院開啟科創「芯」路
    強強聯手!"從來只知道晶片,也知道製作晶片的原料是矽,但是在上海中科院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晶片創新實驗基地,我們第一次親眼見識並親手觸摸了神秘的晶片製作原料矽錠,第一次知道在這個晶片的大家族裡有AI芯、雷射芯、超導芯、存儲芯、生物芯、傳感芯、矽光芯、物聯芯等各種晶片。
  • 農科院與中科院全面合作研究兵團產業發展
    據悉,「十一五」期間,該院將與中科院在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廣泛聯手合作,共同解決制約兵團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 如何看待中科院成功研製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
    前段時間,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國中科院就向世界展示了最新研製的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該團隊表示:「無論是在產品尺寸,還是性能方面該產品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且可以實現穩定的小批量生產。晶圓是生產晶片的前提,國產石墨烯單晶晶圓的成功問世標誌著我國碳基晶片的研製將引來重大突破。
  • 中科院金屬所牽頭研製成功 萬米級全海深載人艙
    中科院金屬所牽頭研製成功 萬米級全海深載人艙 作者:王笑梅 2019-11-05 06:35  來源:遼寧日報     記者11月4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了解到,由該所負責研製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艙剛剛通過總體集成單位驗收。
  • 一斤網購食品「半斤」保鮮劑!如何網購食品才不會「少稱」呢?
    近日一個朋友在網購食品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就是其所購買的花生之中居然有高達半斤的保鮮劑,這讓我這位朋友十分的惱火。網購食品缺斤少兩的問題你遇到過嗎?我們該如何避免網購食品缺斤少兩這個問題呢?第五,網購農產品不易運輸的商品儘量不要購買我們大商場運輸的這些不易保存的果蔬其實都是有」專門「的運輸渠道的,這些商品的運輸成本是非常高的,就是因為量大所以成本平攤下來才不會那麼高。而我們網購的這類果蔬要不就是非常貴,要不就是用大量的保鮮劑或是沒有成熟的時候就發貨了。
  • 陵水聯手省農科院應對聖女果減產 多舉措保產業可持續發展
    針對此,近日,陵水縣政府聯手省農業科學院進行調研,並實施初步防病蟲害措施。海南日報記者近日走訪有關鄉鎮聖女果田洋看到,部分農戶種植的聖女果植株較矮,未能充分發育;枝葉枯黃的也不少,可見病蟲害侵蝕的痕跡。這部分農戶田洋掛果比往年少。儘管果實品質基本保持穩定,但產量下降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 中科院還需繼續研製
    不過,關於光刻機的研究,中科院此前就公開表示,早就展開了光刻機的相關工作。對此,有網友提出疑問,有強大底蘊的ASML介入下,中科院還需要繼續研製嗎? 雖有700臺光刻機銷往中國,中科院卻表示不會再上當
  • 小程序拍照自檢果蔬茶農藥殘留 農科院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揭秘:5...
    對於水果、蔬菜、茶,有些人會擔心上面有沒有農藥殘留,但在不久的將來,在家自檢果蔬茶農藥殘留的願望可以實現了。中國農科院6月8日宣布,該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王靜團隊,經過多年研發,在農業汙染物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突破。通過微信小程序拍照,5分鐘便可同時完成多種化學農藥殘留的檢測,檢測結果直接顯示在手機上。那麼,實現這一成果需要哪些技術支撐?消費者如何使用?
  • 聊城市農科院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濟南果品研究院走訪交流
    6月29日,聊城市農科院黨委書記、理事長王紹軍帶領有關負責同志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走訪交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吳茂玉等陪同活動。王紹軍一行參觀了果蔬加工貯藏保鮮實驗室、國家果蔬及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果蔬冷鏈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果蔬加工中試車間、果蔬休閒食品車間等。吳茂玉詳細介紹了濟南果品研究院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產業運營、成果轉化和為農服務方面的工作情況。
  • 細數各大農科院農大開發出的寶藏系列
    黑小麥片是以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黑小麥為原料,不含任何添加劑,吃起來還有股淡淡的巧克力香味。而鷹嘴豆粉用涼水或涼牛奶化開,加到黑小麥片裡,就一個詞:「完美」。煙臺市農科院煙臺農科院選育的「煙薯25號」。
  • 俄羅斯6代機要來了,米格+蘇霍伊,俄羅斯兩大設計局將聯手研製!
    在俄羅斯當地時間7月16號,根據俄羅斯當地媒體,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相關報導,俄羅斯蘇霍伊總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蘇霍伊將和米格集團聯手,共同研製俄羅斯的第6代戰鬥機,這也是自蘇聯解體之後,米格和蘇霍伊第一次走到一起共同研製一款戰鬥機。
  • 新鮮水果是真新鮮還是加了保鮮劑
    我們常吃的水果都會用到什麼樣的保鮮劑還有應該怎麼去除呢?下面就請跟隨小編去了解一下吧!一、水果保鮮劑類型有哪些?1、柑橘類水果保鮮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是白色晶體或白色粉末。不過這種保鮮劑不會穿透桔子皮,所以只要不吃皮就行。
  • 中科院研製出「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海洋發電或成現實
    據中科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介紹,如果將這些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結成網狀放置到海洋中,將會使海水無規則的運動轉變為源源不斷的電能。據實驗測算,每平方公裡的海面將可以產生兆瓦級的電能輸出。    王中林院士說,我國海域遼闊,海水流動晝夜不停,這為摩擦納米發電機提供了穩定的工作環境。依託海洋,這種「藍色能源」或將超越「綠色能源」,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碳化矽晶體項目部研製成功多款器件並完成...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據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官方消息,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碳化矽晶體項目部在開展碳化矽晶錠製備和晶圓片加工的同時,與相關應用單位緊密合作,持續開展碳化矽基光導開關原理研究和器件製備實驗,研製成功多款器件並完成了應用驗證。
  • 石家莊市農科院設施栽培專家師建華:特殊時期 全力以赴守護好「菜...
    不能怕麻煩,還是要用手掰,刀剪的茬口容易染菌……」2月29日上午,石家莊農科院設施栽培專家師建華在鹿泉區毛驢車果蔬種植基地進行技術指導。師建華(右)在向梁雲凱介紹西紅杮節間短的解決辦法。記者袁立朋攝疫情還在繼續,大地已經開始回春。
  • 05 湖北省農科院
    返回湖北人才工作十強院所評選專題  一、基本情況簡介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是直屬省政府的正廳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主要職責是從事農業應用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農業科技產品研製與開發充分利用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南湖分院、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武漢分院、省農科院博士後工作站和博士後產業基地等平臺,大力培養提升現有科技人才。加大創新平臺建設,重點建設國家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8個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工作成效  科技創新成果成績突出。
  • 水果保鮮劑現狀:容易買 隨意用 無人管
    新華網呼和浩特6月21日電(記者劉懿德、李銘、張麗娜)目前正是水果銷售旺季,水果保鮮劑再次觸動備受食品安全問題煎熬的民眾神經。加之噴酸荔枝、石灰芒果等報導見諸報端和網絡,引發了消費者的不安。水果保鮮劑對人體是否有害?其使用有國家標準嗎?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