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古藍」!松陽這個鄉的發展「新容顏」

2021-02-08 松陽新聞

「紅+綠+古+藍」

你知道它們在安民鄉

分別代表著什麼嗎?

跟著小編去找答案吧

作為革命老區,近年來,安民鄉黨委政府以「紅色基因、綠色生態」為依託,充分整合優質生態、成熟景區、傳統村落、特色文化等各類資源,做實「紅+綠+古+藍」文章,逐步摸索出以四色融合為導向的產業規模化發展模式,打造更具特色的旅遊品牌,產業發展日趨強勁。



在安民鄉安岱後村,縣踐行「兩山」理論研討班的學員們正在村裡的文化禮堂學唱紅色歌曲,這是他們今天現場教學的環節之一。



學員們還觀看了宣傳記錄片,實地參觀了革命遺蹟,在革命村莊上起了「紅色課堂」。


通過今天的學習,重新認識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這個點位開發的比較到位,特色非常鮮明,各個教學環節連接緊湊,較好的達到了培訓的需求。



1935年5月,劉英、粟裕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來到安岱後,和當地的革命青年陳鳳生、陳丹山、盧子敬等人開闢了浙西南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如今,歷史的硝煙早已遠去,紅色的脈搏卻仍在這裡跳動。近年來,安岱後村以「紅色基因」為引擎,牢牢抓住全域旅遊、傳統村落保護和紅色文化傳承等發展機遇,先後成立松陽安岱後紅色教育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恢復開放紅軍主會場、劉英粟裕舊居、丹山故居等二十餘處紅色景點,深度開展「紅綠」融合,讓沉寂已久的村莊迸發出新的活力。



帶動了農家樂、民宿發展,還進行了一個路線的整修,包括在紅軍商店裡面陳列的一些當地的農產品,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一個銷售渠道。


而坐擁國家4A級景區——箬寮原始林的李坑村,則通過抱團發展民宿行,把「綠色」文章做大做強。


民宿業主練秋珠是該村第一批開民宿的村民,因為村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旺季時村裡的民宿常常一房難訂。


遊客說這裡安靜,空氣又好,夏天避暑涼快,比城裡涼快很多,也能去爬山。



李坑村目前共有23家民宿,以往民宿業主都是自己宣傳找客源,如今有了民宿協會,通過協會主動與旅行社對接業務,推動民宿產業全面協調發展。


通過旅行社引進遊客,使農家樂、民宿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收入,使村裡的經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紅色為基,綠色為要,特色取勝。在做深做強「紅綠」融合的同時,安民鄉還努力挖掘自然星空資源打造長三角最佳星空觀賞地,做好大潘坑古村落保護發展,將「藍色」和「古色」打造成為新的旅遊增長點。



近5年來,全鄉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


這幾年我們安民鄉的4個行政村,就是圍繞著這4個特色,「一村一品」一個村一個特色進行全安民的文旅發展融合,應該說在四色融合這一塊,都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和收穫。下一步我們還是要依託鄉政府,強村公司以及各個村的村集體,帶動所有的老百姓參與到這個「紅綠古藍」的四色發展中去,以旅遊業為突破口帶動老百姓致富增收。


關於「四色融合」

你有答案了嗎?

相關焦點

  • 松陽遂昌全域旅遊發展入選全省典型案例
    最近,《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走進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由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該書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鄉旅報告》團隊聯合編撰,是浙江全域旅遊成熟經驗的全面總結。其中,我市松陽、遂昌入選全域旅遊發展典型案例,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借鑑。
  • 「案例分析」浙江松陽:產業脫貧新方法,鄉賢振興新路子
    由於松陽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樣板,歷史上由於一直地處深山,不在交通幹道的節點上,所以避開很多的戰爭戰亂,保存得較為原始古樸。多數人來松陽旅行,多會去古建築特別多的松陽老縣城,這裡的老縣城是首批浙江省級旅遊風情小鎮,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老城內的明清古街,堪稱是是一部 「活著的清明上河圖」,多為清代至民國建造的土木結構二層樓房,古街上充滿的歷史悠長的積澱。
  • 在這麼美的古村落裡比賽,都捨不得跑完 藍天白雲下的賽事經濟讓松陽嘗到了大甜頭
    松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彭敏致辭時介紹,近年來松陽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傳統村落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承辦了各類賽事,大力發展綠水青山之上、藍天白雲之下的體育事業,國際天空跑挑戰賽、圍棋甲級聯賽、全國氣排球邀請賽等諸多高等級賽事相繼落戶松陽,賽事經濟逐漸成為發展新引擎
  • 茶香古韻醉松陽
    這裡淳樸的民風讓你感覺到,優雅的古韻仿佛與時代進遷並無關聯,這裡有著太多的拍攝題材——山中村落、雲霧梯田、滿山杜鵑、碧綠茶園……我搭乘著城鄉小公交接連走好幾個鄉,聽到和看到了滿滿的美,更是那淳樸的民風和優雅的古韻真是讓我醉。
  • 聽一聽松陽全域旅遊的故事
    松陽縣委書記王峻曾說,全域旅遊示範縣,是反映一座城市旅遊發展整體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含金量很高的旅遊品牌和無形資產。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旅遊風情小鎮都是高等級旅遊產品,是一個地方旅遊核心吸引物。全域旅遊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要放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綜合考慮。  松陽,有許多值得一遊的地方。
  • 聚焦鄉村振興丨實施「建築針灸」 發展特色產業:松陽鄉村變遷故事...
    松陽的很多房子就是如此,建築與自然相映成趣:無論是光影斑駁、水色和綠意交融的大木山茶室,還是頭頂竹篷、腳下紅磚的紅糖工坊,抑或建於村莊與梯田交匯處、水渠貫穿、陽光傾灑的石倉契約博物館,還是依山傍水、像漩渦又像漣漪的獨山驛站……房子僅僅美是不夠的,還必須好用。松陽的這些房子的的確確發揮了作用。除了作為景觀吸引遊客前來「打卡」以外,它們更本質的作用在於給松陽人提供了生產生活的新空間。
  • 走進松陽,留有茶香
    由於松陽縣是傳統農業縣,有種植茶葉的傳統和習慣,擅長精耕細作的茶農憑藉紮實的茶葉生產技術,造就了高品質的松陽茶葉。松陽有著1800餘年的種茶歷史,一脈茶香自古流傳至今。外觀上,松陽茶條索緊結綠潤,湯色清澈綠亮,不僅香氣持久,且滋味鮮濃。其中,松陽茶葉的松陽銀猴外形條索緊實翠潤、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清澈明亮,香氣慄香持久,滋味鮮醇甘爽,令品茶人嘆服。
  • 傳統村落的文化復興——浙江松陽採訪記
    ,松陽寫下了一個「新」字。    不盲目拆舊,也不盲目造新,松陽將一泓傳統文化的活水,汩汩地引入到現代生活中來,最終讓現代鄉村生活有了歷史和文化的質感,讓傳統鄉村有了面向未來的底氣。世代守望土地的村民不走了,遊客們來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了,甚至一些外鄉人也因為松陽美麗的環境、獨特的文化流連忘返,從而選擇了一半鄉村一半都市的兩棲生活。
  • 松陽,讓鄉野先鋒一點
    每年至少走訪一次松陽。相比熟悉的江南,松陽有一種源自土壤的曠達和粗野。不過,這種外人驚豔的與眾不同,當地人並不自知,甚至有點怯於拿出手。睡在雲端覓境的次日清晨,谷增輝帶我走山路,一路上到海拔850米的陳家鋪——四都鄉的制高點。陳家鋪依山而建,沿山體梯田階梯式分布,上下落差高達200餘米,整體呈現出典型浙西南崖居聚落形態。一晃兩年,底下的西坑村已然是整潔清爽的新農村,上面的陳家鋪還是半個工地——這沒什麼不對,無論農民下山,還是改革創新,無不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
  • 麗水新一批高速公路互通、國道改建來了,涉及龍泉遂昌松陽慶元
    麗水交通迎來新發展,7個交通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調整名單,新增投資約54.75億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起點接S220省道,位於松陽縣西屏街道邵山腳村附近,終點位於松陽和雲和交界位置,路線全長31.27公裡。
  • 松陽香茶養成記
    茶不怕巷子深,深藏於松陽山水秘境之間的茶葉,並不愁銷路。而且松陽有全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浙南茶葉交易市場,為茶葉銷售增添了獨特優勢。這個季節身處這個「綠茶第一市」,你就會明白它名不虛傳。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都會聚在這裡,而市場裡也會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
  • 一手握著傳統,一手牽著未來的松陽,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
    這個融合了「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厚重與活力」的江南秘境,贏得了一張新的「國字號」金名片。打造「五個百」工程,讓松陽處處皆景時時見景 在全域旅遊這份考卷面前,松陽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近三年,松陽旅遊收入年均增幅均居麗水市第一,年均達43.9%。
  • 松陽高山之巔開了夢幻書店 當了24年的村支書來做店員
    一個懸崖邊的新書店四都鄉位於浙西南,是一個中國傳統古村落。北宋狀元沈晦曾吟唱松陽「西歸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意喻此處堪比「桃花源」。到了戲劇家湯顯祖曾做過縣丞的松陽縣,再進入位於四都鄉陳家鋪村並不易。需要等每天下午3點左右,會有一趟從縣城到村裡的鄉村巴士。
  • 鐵路連接詩和遠方 「松陽故事」走進長三角唱響雙城記 從上海到松陽,一場行走的推介會帶你感受江南秘境之美
    ,有著旖旎的山色空濛,也有著蘊藏著豐收喜悅的百餘座傳統村落,還有承載了詩和遠方的民宿……這個秋天的松陽有些不一樣——9月27日,衢寧鐵路開通,松陽邁入鐵路時代。借著這個契機,上海與松陽兩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雙向互動。記者 諸芸 官蓓
  • 中國鄉村散記|古村煥新,松陽續撥「山居脈動」
    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她和丈夫,也在松陽民宿業的發展熱潮中回到了家鄉,並用勤奮挖掘出越來越多的致富機會。不僅他們,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回家,包括新的外來者,他們一起開拓挖掘鄉村建設的機遇,豐富著這裡的生活。「近年來,松陽縣依託獨特的古村落資源,培育有根的『生長型』民宿經濟,開闢出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新視角探尋松陽紅色故事」欄目深受網民關注...
    近期,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委宣傳部推出線上「新視角探尋松陽紅色故事」欄目,視頻在「松陽新聞」等微信公眾號一播出便受到廣泛關注,網友紛紛點讚。「紅色的故事」用平實通俗的敘事方式,將松陽革命先輩光輝的鬥爭歷程以及主要事跡呈現在讀者身邊,使得那段革命鬥爭歷史走近百姓,走進人心。
  • 陳家鋪有喜 松陽一懸壁古村開出了夢幻書店
    2018-06-17 07: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鄧國芳 孫莉 丁施昊 縣委報導組 孫志華「崖居山莊」松陽四都鄉陳家鋪村。報導組供圖陳家鋪村沸騰了。在松陽,建在850米峭壁處、已有640年歷史的陳家鋪村,有著藝術家眼中最美的古村風光。以它為藍本的攝影作品,總能擊中人心,喚醒鄉愁記憶。但只有陳家鋪人知道,生活在這裡有多難,古村發展又有多難。崖居山莊」松陽四都鄉陳家鋪村。報導組供圖「山高路遠,田地太少,就靠種白蘿蔔賺點錢。」
  • 浙江松陽改出村莊新面貌 打開發展新格局
    「這就是我們以後的新小區,你看那戶就是我家,好看吧?」走進松陽縣西屏街道項弄村安置小區,一幢幢新房白牆燻瓦,小區內道路寬敞整潔,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安置戶王阿姨興奮地介紹。很難想像,這些「小高層」的新主人們,原來居住的的是一個村容髒亂,基礎設施滯後、交通條件不暢、公共服務缺位、安全隱患較多的村莊。  項弄村總人口1900餘人, 是松陽縣第一大村。近年來,村莊發展緩慢,現有住房已無法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但因該村屬於縣城規劃區一類村莊,受縣城規劃制約,不能實施村莊改造。如何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質,成了一個棘手但亟待解決的問題。
  • 古村發酵「假日經濟」松陽老屋重煥新生
    多年來,松陽縣全面推廣『拯救老屋』模式,加強歷史傳統村落保護,以「原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為原則,以不破壞村落和傳統建築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為前提,有序發展以民宿為重點的鄉村經濟、鄉愁經濟,把松陽廣大傳統村落打造成為都市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旅遊休閒樂園。
  • 松陽四都鄉入選浙江首批民宿(農家樂)助力鄉村振興改革試點 為全市...
    日前,浙江省首批民宿(農家樂)助力鄉村振興改革試點出爐,松陽縣四都鄉入選,為全市唯一一個。  四都因雲而名,因宿而興。近年來,該鄉依託獨特的雲霧古村資源,圍繞「小眾化、中高端、高品質」發展定位,全鄉統籌規劃發展,構建以西坑、陳家鋪、平田為核心的山居民宿空間布局,打造「雲系列」民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