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為何倒茶不能倒滿?

2020-12-21 騰訊網

圖 /來源網絡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源遠流長,其中的俗語文化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指引人們正確的方向。俗語,又稱老話或者民間諺語,大多數都來源於民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很接地氣的中華文化。

古時候的社會階層分為士農工商,農民普遍的社會地位要略高於商人和打工之人。農民經常在田間勞作,社會上的世態炎涼也能親眼目睹,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其目的就是告訴後人少走一些彎路,多學習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才能規避掉很多風險。

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給人倒茶不要倒滿,而給人敬酒卻要滿滿的一杯呢?這裡面其實暗含很多為為人處世的深刻道理,讀後還真長見識了!

我國的茶酒文化,一直是文人墨客最喜愛的一種文化,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茶酒文化的影子。比如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曾寫「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名句,短短3句話就包括了茶酒;李白也曾有「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的快意之語;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言壯語;白居易的「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又充滿濃厚的友誼之情。

但是不論做什麼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規矩,千萬不可胡來,以免惹出笑話。比如給別人倒茶這件事,看似是好心,但是因為行為不當,很容易好心做了壞事,甚至引起別人的不滿和憤怒。

- 茶滿欺人 -

中國的茶文化在大唐時期開始鼎盛,到如今我國的茶文化已經走遍了世界每個角落。而眾所周知的是,茶是用來品的,自古就有品茗一說。而品茶宜慢不宜快,再加上泡茶的水溫很高,如果給人倒滿茶,客人就很難拿起茶杯,稍不留神就會燙傷,所以這便是「茶滿欺人」的來歷。

當然,茶滿的時候客人也無法安心品茶,只能等到茶涼了再端起茶杯,但是喝茶一般都講究熱飲,這樣口感才是最佳的。如果主人不明白此間道理,為人沏上一壺好茶,卻把茶杯灌滿,這很容易讓對方覺得是在趕客。因為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動作,會損失一段友誼,實在是得不償失。

- 酒滿敬人 -

酒桌文化也是我國最有特色的文化,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飲酒的文人,彼此在一起開懷暢飲,文思泉湧,寫下無數金句。而勸酒更是中國人待客之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經常在酒桌上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給人倒上滿滿一杯酒,於是對人說:「我先幹為敬,你隨意」,讓我們感到很是熱情。

而喝酒也能看出兩個人關係的深淺,古人認為喝酒就要暢快淋漓,如果帶有幾分狂士的風骨,那就更妙了。比如李白說的「金樽清酒鬥十千」可謂是豪氣幹雲,還經常勸人喝酒,比如「將進酒,杯莫停」。

既然喝酒要盡興,自然要顯得豪氣一些,倒滿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桌文化認為,為他人倒滿酒,代表的是一份尊重,一份情誼,而把酒一飲而盡,更是說明對方認可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自古就有「喝酒喝厚,賭錢耍薄」的智慧之談,賭錢之人越賭感情越淡,最後因為利益的糾紛互不往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而喝酒卻正好相反,兩個人經常在一起飲酒,會增加雙方的感情,排解心中的寂寞和不愉快,而給人倒滿酒,也向來是人們熱情的待客之道,因此就有了「酒滿敬人」的說法。

其實「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看似簡單的8個字,卻隱藏著為人處世的道理。做事情不能輸在細節上,在茶酒文化中尋找增進感情的方法,充分體現出我國是一個禮儀大國,作為華夏兒女,這些俗語不可不知,否則容易鬧出很多笑話。

你對「茶滿欺人,酒滿敬人」是如何看待的?

相關焦點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作為民間傳統文化的萬花筒,種類繁多,有描寫古代生活的;有描寫天氣氣象的;有描寫歷史文化的;有描寫接人待物的;還有描寫習俗風俗的等等。俗語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廣受人民群眾的歡迎,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至今。
  • 龍川人的食茶禮儀:"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酒滿敬人」是指在宴席上,主人為客人斟酒時,倒至滿溢,以顯示待客的誠摯。在宴席上,酒一定要倒滿,否則主人會被認為待客不周。從酒的作用來說,酒為陽剛之物,酒精本來就會讓人情緒激動,正好可以烘託宴席的氣氛,所謂無酒不席,主人滿酒敬客又有順水推舟的合理之處。酒要滿,合情合理,適量飲用,無可非議。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啥意思?古人的待客之道
    茶和酒是我們中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篇幅,上至文人雅士,下到販夫走卒,都離不開茶酒,再沒有一個文明如我們對茶和酒有如此眷戀和數不盡的詩篇。茶聖陸羽、酒鬼劉伶,關於茶和酒,有不少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有句俗語叫做「茶滿欺客,酒滿敬人」,就說的是古人關於茶酒的規矩。為何茶滿就是欺客?古時候,茶和現在的茶水還有很大的區別,唐朝的時候,與其說是茶,還不如說是茶湯,給客人斟茶的時候不能倒滿,因為茶水滾燙,如果滿了很容易灑出來,到時候把客人燙到,就是在「欺客」了。
  • 招待客人有講究:古人講「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生活處處皆學問
    今天我們側重後者,談一談老祖宗留下的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其中到底有何深意?一、茶滿為何欺人?飲茶,在中國是一個古老的習慣。據說遠在神農時代,先民們就已經開始飲茶,時至今日,已經有4700多年的歷史。時間跨度久,且盛而不衰,繼而傳遍全球。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老祖宗的話飽含深意,對事業有幫助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老祖宗的話飽含深意,對事業有幫助在社會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人就算再有能力,但沒有他人的幫助,也很難成功。如何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呢?這其實體現在細節上,而老祖宗早在數百年前便為我們做了表率,並以俗語的方式流傳至今,看看其說的有沒有道理。來看這句:「茶滿欺人,酒滿敬人」。這句話說得很通俗,說的是給人敬茶倒酒時的避諱。老祖宗們認為給人敬茶的時候不能倒滿,如果倒滿了,就是對人不敬,猶如欺辱對方一般。同樣倒酒的時候不能不滿,必須滿杯才行,這樣才能體現出尊敬和誠意。
  • 老祖宗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啥意思?快過年了不妨看看
    老祖宗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啥意思?快過年了不妨看看過年的時候不僅要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後還要去各家親戚拜年,維持親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很多人在過年的時候會吃胖,其實不是在家裡,而是在親戚家。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老祖宗的講究,回家過年就能用上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老祖宗的講究,回家過年就能用上我們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過去的人們特別注重禮節和儀式。到了現代人們追求快捷和方便的生活方式,對於繁瑣的禮儀儀式則是能省就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其中的深意。茶水不能倒滿,酒水卻要倒滿表示自己的誠意。倒茶的時候絕對不能倒滿杯子,這是懂茶道的人非常忌諱的一種行為。品茶需要一遍遍回味,一壺茶不是隨便放點茶葉再倒點水就能泡好的,而是需要衝泡好幾次,再倒杯子裡。
  • 俗語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為何這樣講?
    有一句俗語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茶滿欺人所謂「茶滿欺人」,就是在勸誡我們,給客人斟茶的時候不要將客人的茶杯倒得滿滿的。按照飲茶的規矩,只有在趕客的時候,才會故意把茶倒得很滿,甚至溢出來,這是拒客的潛規則。當然,客人喝茶的時候也不能如同牛飲,小口慢慢細品,才是喝茶之道。
  • 茶七飯八酒倒滿,這些待客禮儀你肯定用得到
    民間有諺:「茶七飯八酒倒滿」,還有些地方說的是「茶七酒八飯盛滿」,這裡的共同點是「茶七」,而對於飯與酒的量就有了區別,仔細想來,應是千年來隨著各地的民俗不同才有的這些區別。七分茶俗話說得好:「茶滿欺客,話滿欺人」,「七分茶」是中國大多數地方都遵循的一個待客禮儀。
  • 品茶之道:倒茶為什麼不得倒滿,你認為呢
    時下, 咱們總能聽到一些關於「茶滿欺客,酒滿敬人」這樣的話,這是為什麼呢?品茶就是品人生茶滿欺客:對於待客之道,用茶來招待客人,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最大的尊敬。倒茶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一直都有「倒茶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的說法。因為,茶是熱的,如果倒滿了,那整個杯子也都是熱的,很容易燙著客人的手。要讓杯子留出一些位置可以用手握住。所以,給人倒茶的時候不能倒滿。
  • 為什麼要「茶倒半杯酒倒滿」?
    為什麼要「茶倒半杯酒倒滿」?在家裡,有客人來了,父母會吩咐我們給客人倒茶;家裡設宴的時候,父母有時候也會讓我們給賓客倒酒。所以,我們可能會聽到「茶倒半杯酒倒滿」這句話。可是,你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嗎?「茶倒半杯酒倒滿」就蘊含著很多禮儀文化。用熱水泡了茶葉的飲品叫茶。給客人敬茶的時候不能倒滿,一方面是怕燙到客人,另一方面也有留客之意。給客人端茶的時候,要雙手敬上,以示尊敬。茶水一般有六七分滿即可,當客人端起茶碗飲用一兩次之後,要及時適量添茶。添茶的時候,要站在客人的右側,茶壺嘴不能挨著茶碗,也不能離得太高,同時左手要輕輕扶著茶碗又不能碰到碗口。
  • 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啥意思?過年了家裡來客人要注意
    於待客有關的一句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是啥意思,在過年的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可一定要注意,不然就會讓客人感到不舒服。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指的是在給客人倒茶的時候,要倒七分滿,在給客人盛飯時,要八分滿,而倒酒的時候就要倒滿了。這有什麼講究呢,我們可能也都聽過「茶滿欺人」,說的是茶不能倒的太滿,最好是七分滿。
  • 農村串門講究多,酒滿敬人茶滿期人,就連客套話也有別的含義
    (註:本文為三農小六子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農村串門講究多,酒滿敬人茶滿期人,就連客套話也有別的含義。轉眼間年尾將至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兄弟也開始準備踏上歸鄉的旅途,雖然城市相比農村繁華且便捷,但在大城市裡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城市最缺少的就是家鄉的那股人情味,被一棟棟樓房隔離起的的城市人永遠不會和鄰居打招呼,有些人在一棟樓居住數年甚至連鄰居的面都沒見過,工作也是一樣大家都朝九晚五,上班急匆匆下班急匆匆同事之間根本沒有多餘的對話和談天。
  • 倒茶為什麼不能倒滿?這3個社會常識一定要牢記,別人不會主動說
    倒茶時為什麼不能倒滿?握手時為什麼不能握左手?敬酒時為什麼杯子要比別人低?以上這3個問題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95%的人都不知道是為什麼,甚至是不知道這是禮節,往往就是隨便應付性的做了。1.倒茶時為什麼不能倒滿?我國的茶酒文化,一直是文人墨客最喜愛的一種文化,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茶酒文化的影子。
  • 茶與酒的社交,只需要記住一個詞,酒滿茶半
    茶與酒的社交,只需要記住一個詞,酒滿茶半酒文化和茶文化幾乎代表了古代傳統禮儀中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程,而有一個基本的熟語便是「酒滿茶半」,無論是是酒文化還是在茶文化中,都認為酒一定要斟滿,而茶則不要太滿。
  • 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以前常聽說一句話叫「酒滿茶淺直到有一天,同一位精於茶道的朋友一同飲茶,聽他邊斟邊說:「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所謂「茶七酒八」是指主人給客人倒茶斟酒時,茶杯、酒杯滿到七八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則以倒七分為敬,不宜過滿。
  • 客來敬主煙不受,酒半茶滿把客羞。什麼意思?
    哪有客人忙著給主人敬煙的道理?客來敬主煙不受。敬煙,是民間的主人的待客之道。其實,不在於煙的價值幾何,而是在於,敬這樣的禮貌舉止。茶堪酒滿,說的是分寸感茶堪酒滿,也是民間的待客之道。茶堪,斟茶的分量剛剛過半,代表著您隨意;酒滿,倒酒可不能悠著點兒,因為得讓您盡興呀。
  • 茶,淺的是高雅 酒,滿的是誠摯
    同客人茗茶對飲,講的是廉、美、和、敬。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而杯中淺茶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佛的「內省修行」思想。
  • 俗話說:茶七飯八酒十分,為待客之道
    民間有諺:「茶七飯八酒十分」,還有些地方說的是「茶七飯八酒盛滿」,這簡簡單單七個字,卻蘊含了數千年來老祖宗們所總結出來的待客之道。
  • 「茶滿欺人」是茶俗的一種,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每個人都該學一學
    只是,這「茶滿欺人」之道,雖然確實是一種茶俗,但是視頻作者對其可能還是一知半解。官員無奈之下,連續三次斟茶滿杯,這時候秀才發覺主人是在下逐客令,趕緊起身拜謝後匆匆離開。這是關於「茶滿欺人」來歷的說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茶滿欺人」,最初表達出來的含義並非是倚強凌弱,更不是長輩對晚輩的蔑視,而是因為客人過於專注,沒能領會主人的表達出來的信號,主人無奈之下,才採取這樣委婉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