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神奇的,她孕育了我們籟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太多的神奇,太多的令人難解之迷,吸引著很多智商超群的人,都為破解這些神奇而窮盡終生。
神奇的大自然,在中國的南海造就了一個神奇的海島。初始的海島畢竟是稚嫩的,經不起大自然孕育過程的巨力震撼,形成了許多皺摺,起伏綿延的皺摺最高峰,就成為臥伏在海南島中部的五指山。正是五指山脈的隆起、延伸,吸納日月之精華,化大地之靈氣為水,以其涓涓細流,沿地勢穿鑿而行,匯集成河,一路切割山石而成河床,潤物兩岸,惠澤萬民,直奔南海。於是,「多河」這一符號,便以一種文化的形式凝固下來,被人們譽為「母親河」。
「多河」,這個古老的名稱,始於何時,未考。但由「多河」演變為「萬泉河」,則與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文宗皇帝的一段愛情之觴故事有關。
公元1320年, 因宮廷內亂,元朝武宗皇帝的二太子圖貼睦爾,被貶謫到海南,居住於多河河畔。在這曼妙的多河畔,浪漫、多情的圖帖睦爾愛上了一位叫青梅的姑娘。可是,這位名叫青梅的姑娘,因為她已經與帥府西席慎言先訂婚盟,不羨富貴而拒嫁於圖帖睦爾王子。青梅姑娘拒嫁王子,這在封建王朝中,並非一件小事。也許,王子當時身處放逐期間,無奈只好作罷。但他情愫未泯,心懷遺憾,只好賦詩一首,其末句曰:「問著青梅價也高」,這既是向青梅姑娘求愛不成的遺憾,也是對青梅姑娘堅持操守,決不攀龍附鳳的可貴品格的高度評價。也許正是因為他求愛不成的遺憾和對青梅姑娘的欽佩心理,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後來,他終於北上回朝執政,有感於百姓對他離開時的良好祝願和對青梅姑娘的懷念,便將 「多河」更名為「萬泉河」,成就了萬泉河一段浪漫、優美的千古佳話。
人類在自己的生存和生活中,總是逐水而居的。生活在水邊的人,不僅創造了物質的文明,同時也創造著精神文明。因而,生活在水邊的人,總是浪漫地創造自己的生活。水邊散步,水邊逐趣,水邊暢想,水邊品味人生,水邊懷念親友••••••
人們的親水情結,註定了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選擇,註定了對水的敬畏。於是,以水為主旨的各種神廟,就成為水邊居住的人們寄託祈福、平安的精神聖地。
瓊海市萬泉鎮萬泉河邊的「中水侯王廟」,外觀為雙層飛簷翹角,紅柱黃牆,黃色琉璃瓦,外型建築風格與大陸建築文化風格類似。廟內幡簾橫幅層層疊疊,祈福求平安之語頻頻;香菸繚繞,情調幽幽。這情景,與大陸各地廟宇的氣氛極為相似,如出一轍。雖然歷經數百年,其香火不斷,每逢佳節,香火更為旺盛,人們已經把這裡看成是寄託情思、企許良好願望、祈福求平安的必去之地。
走過廟前的廣場,便見一六方亭,上書「懷宗亭」三字,亭內有「懷宗亭序」言方扁,其內容是介紹元文宗在此登岸時的紀文,以及與峒主王官的友誼事跡。亭下有近二十米長的斜坡石階,通往萬泉河邊的碼頭;石階上用紅色塗料刷出類似於紅色地毯的通道,好像是專為迎接貴賓的來臨。
同來的阿薇告訴我:「這類似於紅色地毯的通道,一直都是這樣,並非專為某一貴賓的來臨而設置」。阿薇是瓊海市人,有著瓊海姑娘姣好的身軀,她率真的性格和純樸的語言,都給我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倘若她說的真是這樣,我猜想,這種以類似於紅色地毯通道的設置,可能源自於當年人們歡迎,或者是歡送文宗圖貼睦爾離開棲居過的美麗的萬泉河,返回京城時的一種特別隆重的禮儀。要不,這「懷宗亭」何以會修建在高居碼頭之上的地方呢?「登高望君去」,這本身就有不舍和懷念之寓意。
通向碼頭邊小小的廣場邊,一個六方形的基座上,矗立著一尊未經雕琢的花崗巖石碑,石碑上鐫刻著,「文宗皇帝渡口」六個隸書大紅字,花崗巖的背面鐫刻著「元文宗皇帝圖貼睦爾」遊歷萬泉河的事跡。由於石碑是一塊巨大的花崗巖,既顯得格外墩實厚重,又折射出萬泉河畔人民群眾對文宗圖貼睦爾真誠深厚的情誼。
陽春三月,暖陽斜照,山水皆橙紅色。佇立在碼頭邊鋼管柵欄前,觀看著清悠悠的萬泉河水,觀看著河水中的小島,小島上茂密的鬱鬱蔥蔥的各種林木,呼吸著特有的清新空氣,心胸升起一股難以言狀的愉悅。這種佳水、綠島、椰林夾岸的漪麗風景,在現代旅遊業廣為發展,處處人滿為患的現在,這裡的風光雋秀,依舊保持著原始般野性的風光,任是何人,都會被這純淨無任何汙染的奇異山水所吸引、都會忘情於此而留連忘返,心中的塊壘都會化雲而去。
宋朝著名的隱逸詩人林逋有詞云:「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離別情當然是很苦的。難怪,當年的文宗皇帝遊歷萬泉河後,面對這美麗的景色感慨萬千,在離別之時,又倍生眷戀之情。正是因為這一別,在這位浪漫的「真龍天子」履跡所至,遺留下了有關元文宗邂逅美麗端莊的青梅姑娘後,情切切,意綿綿,割不斷,理還亂的情絲縈懷的無數傳說,如珍珠般地散落在萬泉河流域,乃至整個海南島。返京後,元文宗依舊情絲難斷,留戀美麗的萬泉河,並將「多河」賜名為「萬泉河」,以寄託難卻的「鄉愁」。
歲月遞嬗,萬泉河越發秀美了。因而,旅遊部門為了發展旅遊業,與海南島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戰略接軌,創造性地提出了「多河文化谷」的概念,以展示海南瓊海萬泉河流域本土、本真地方文化。在多河文化的主題框架內,景區從綠色農耕生態文化、紅色人文文化、藍色海洋華僑文化三種文化色彩上詮釋描述海南母親河——萬泉河文化。應該說,以「文化」的視角展示瓊海市萬泉河流域的地域文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是一個吸引人心的很好的創造。
從某種意義上說,恢宏的山川,秀美的靈水,奼紫嫣紅的花木,都是人們「心」中的風景,而「心」中的風景,則是瓊海深厚文化的重要內容。
以「心」為主旨的文化,當然涵蓋著瓊海的自然地質和人文環境。瓊海鍾靈毓秀,萬泉河畔人傑地靈。農耕文化揭示人類遠古與現代農業文明進程的關係;海洋文化揭示出瓊海人以海洋為生存基礎,並將自己的生存方式由歷史的長度擴展為生存的寬度,從而使我國不僅成陸地大國,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廣闊海洋的大國;紅色文化則可以使人們了解萬泉河畔傑出人物代表王文明,楊善集、周士第以及紅色娘子軍等革命先烈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解放、獨立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與反動派英勇鬥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裡,總有許多令人難解之迷,總有無法窮盡無法破解的迷讓人窮盡一生去探索。有首佛門偈子曰:「萬法因緣起,緣盡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萬泉河以其清純無染的高品質,從亙古的深閨走出來,以其靈秀之精氣,潤育了大地萬物,造就了眾多人傑,這本來就是一種時代之大緣。
天下秀水大川名山不謂不多,如萬泉河水質之高者,全國眾多河流中,恐己難出其右了。在其流域境內,異景奇觀之多、之純、之美,並且形成一種特有的獨具特色的文化。瀕河聳立的白石嶺,是瓊海市境內最高的山,它可以說「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其山不高,海拔不過數百米,然而它卻分外神奇,神奇到不可思異。其山勢有泰山之雄氣,其險狀可堪比華山,其秀韻可比肩峨眉•••••總之,它集「雄」、「奇」、「險」、「秀」於一身,再加上萬泉河水依山環繞,更顯其秀美婉如一盆精到極致的盆景。在人文文化方面,可歌、可視、可傳者,不勝枚舉,一曲撼動十幾億人心的「萬泉河水清又清,」傳唱了幾十年,經久不衰,彌久愈新。這本身就是奇蹟,就是一個難解之迷,就是一個時代之大緣。
「多河」,不,「萬泉河」之美,既在於厚重濃鬱的古韻,更在於偉大新時代的文化機緣。萬泉河會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