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把課堂搬出學校,把課本裝在心裡。
所謂研學,並非簡單的旅遊玩耍,也不是枯燥無味的學習,將旅行和學習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中玩得開心,在旅行中增長見聞,這是研學之旅的主要目的。
項目簡介
神農源景區:研學之旅——面向所有初、中、高年級學生
目的地:萬年神農源景區
一個稻作文化氣息濃厚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 新舊石器時代交替的遺存
神農宮 -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是亞洲較為年輕的巖洞
在這次研學之旅中,遊覽奇特景觀的同時,你還可以:
- 了解稻作文化與陶文化。
- 探尋舊石器轉化為新石器時代的演變過程
- 研究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古栽培類型
- 走進神龍宮地下溶洞,了解鐘乳石的形成原因與種類。
讓我們來初步認識神農源景區吧!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被國家評為9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下半年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已成功寫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以及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歷史教科書,書中明確標出:「在中國的一些早期遺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如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等」。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通常以原始族群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那時候,人類都聚居在山洞內。在此時代,人類使用的是以藉由敲打石頭製成的石質工具為主。這些歷史痕跡都極為完整的保留在仙人洞遺址;
神農宮
神農宮是亞洲最年輕的溶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集現代地下河與古河道為一體,全身7000多米,落差300餘米,極為罕見。
洞內各類鐘乳石品種繁多,像滴石類:懸掛滴石——石鐘乳、鵝管等;站立滴石——石筍、石柱等;和少量天流石:石旗。被地址科學院評委中國洞穴重大發現,中國洞穴景觀評價一等獎,享有「中國最美地下河」的美譽。
北國風光、定海神針、玉獅神靈等形狀不一的自然景觀,經過時間的衝刷,歷經千萬年才形成,更顯得其彌足珍貴。
體驗項目
陶製作體驗
陶器的使用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人都不知道不知道陶器的種類與製作方法;將制陶體驗加入研學項目課題中,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制陶的樂趣。
河蚌取珠
河蚌是一種軟體動物門蚌科的一類動物統稱,其中會產珍珠的蚌有三角帆蚌及褶紋冠蚌,用淡水育珠;用小刀將蚌殼撬開,珍珠藏在蚌肉內,有時候運氣好一隻河蚌能開出十幾顆珍珠。
打餈粑
餈粑是江西這一帶的特色點心,將蒸熟後的糯米放到石槽裡用竹竿或石錘搗成泥做成的,軟糯的糯米清甜,放到芝麻粉與白砂糖裡滾動,香甜軟糯,入口回甘。
神農源景區後續會增加體驗項目,讓學生們更深層次的了解萬年稻作文化,探究先民智慧,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