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傳統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養老需求。作為健康旅遊時代的一個新概念,養老小鎮依託「旅居+養老」的模式,營造出一種輕鬆自在的空間氛圍。本文從旅居養老的概念出發,闡釋旅居模式下養老小鎮景觀設計、空間規劃和場所營造的核心要點。
一、旅居模式下養老小鎮發展概述
旅居養老的概念是從旅遊居住和養老兩個方面演變而來的。一個方面是根據旅遊產業下的演化,養生旅遊、候鳥式旅遊。另一方面是由養老的方式進行演變,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度假養老最後演變到旅居養老模式。
養老小鎮是在特色小鎮的基礎上,將醫療、康復、養老、適老景觀、文化旅遊等項目引入整體規劃項目內,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資源和服務,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形成以適老為優勢的主導產業,以康體加養老為主要概念,並貫穿整個新型特色小鎮。
二、旅居模式下養老小鎮景觀設計原則
1.可持續性原則
尊重區域自然生態,結合自然景觀,加上自然環境,在功能布局設計上,實現老年人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
2.舒適性原則
包括滿足輪椅使用者的需求、老年人對於潔淨空氣的需求、選擇防滑、完整性的鋪裝;完善室外景觀活動場地的應急呼救系統;綠化豐富;交互水景等。
3.開放性與易交往性原則
營造室外空間時,可多設置座椅,並且座椅設計應適應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空間設計中可考慮增加一些兒童設施。
4.功能性原則
老年人動態的室外活動主要是散步、跳舞、緩慢跑步等,應在場中儘量多設置無障礙休憩服務設施;靜態區域老年人活動包括曬太陽、聊天、靜思等,應用面積較大。兩類區域相輔相成提高整體利用率。
三、旅居模式下養老小鎮場地規劃策略
1.滿足不同需求的活動空間設置
在規劃布局時,應設置恰當的景觀空間,比例和區位的設定也應考慮到受眾人群的尺度,儘量避免單體中心級景觀空間的設置,可進行多中心景觀排布,並且多景觀空間也應根據分布區較近的不同老年人特徵進行專項設計,達到滿足不同老年人對於景觀的需求,設置專項空間。
1
中心級景觀空間
在養老小鎮中人口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可根據不同老人需求,設計尺度較大、綜合體現適老性的景觀空間。例如中心景觀空間、廣場、球場等。
2
次級景觀空間
該區域採用集中式的景觀設計方法,構建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空間。區域距離中心居住區相對較近。空間設計時,應注意無障礙設計的介入,並且著重考慮人車分流。
3
屋前綠地景觀空間
調動老年人對景觀的積極性,著重設置屋前綠地景觀,吸引老年人外出活動,構建積極的室外公共空間。
2.根據空間類型形成規劃布局體系
在不同的養老小鎮基地中,存在著不同的空間排布,針對不同基地的實際情況,應選擇合適的布局形式。
1
放射狀布局
放射狀布局即圍繞一個或多個中心形成的相對不分散的景觀布局方式,中心是主體景觀區域,周邊分布次級景觀區域。這種模式,適用於絕大部分養老小鎮。
2
帶狀布局
帶狀布局一般適用於臨河、臨溪、山谷、臨海的小鎮。帶狀布局具有豐富性、可訪問性、景觀布局具有連貫性,並且在空間的設置上又可以過渡區域,不會產生突兀的感覺,在設計時,可以結合養老小鎮的基地大小,並且結合上述放射狀布局進行規劃。
適應養老小鎮基地的空間形態,設置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活動空間,並且可以通過活動空間的重疊區域,使服務效果最佳,創建良好布局體系,滿足不同類型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3.根據產業不同形成聯動
養老小鎮不僅只是為居住老年人提供休閒、休憩、養生等服務的功能區域,也可作為城市中的一塊環境宜人的戶外空間,也是向外來人員傳播文化和交流的場所,也可突出城市的個性和特點。
四、旅居模式下養老小鎮場地空間營造策略
1.營造布局開放的活動空間
養老小鎮和城市活動空間進行整合,豐富老年人的活動空間,空間類型更加豐富化。
會面型空間:設置滿足老年人交流談論的空間,還應包括年輕人甚至是兒童可以參與其中的空間,小孩的言行舉止也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滿足感。
活動型空間:該區域可滿足老年人群體對康體健身的需求。空間主要為滿足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服務的開放型空間,合理設計景觀小品和景觀設施體系。
發展型空間:重要表現形式有退休辦、老年人交流中心或老年大學等,該區域可滿足老年人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服務型空間:為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而特別設定的,符合老年人的特徵,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務的基礎開放型空間。
2.營造友好的活動空間
1
優化老年人共享型空間
合理布局養老小鎮公共空間,儘量避開聲汙染、光汙染、空氣汙染等汙染源;公共空間應遠離城市主幹道,降低老年人通行的危險。同時,空間布局應與交通相協調,方便老年人出行。
2
優化老年專享型空間
與老年人人口分布相協調的布局:根據不同區域老年人數量的分布,合理設施老年人友好和專屬設施,實施適當的協調布局。
與老年人需求相協調的布局:考慮老年人特殊的行為活動特徵對於出行範圍的限制因素,全面考慮不同老年人的行為活動能力,將老年人使用率較高的區域空間設置在老年人方便出行的範圍內,增強可達性。
3.營造生態性的活動空間
1
修復養老小鎮原有生態環境
養老小鎮可以給有需求的老年人分配出專門的種植型景觀用地。老年人可以通過種植蔬菜、水果等植物滿足養老小鎮景觀的觀賞性。增設種植型景觀空間還可以加強老年人之間的交流,豐富其晚年生活。
養老小鎮可以採用增加屋頂花園的設計方式,增加小鎮整體的綠化面積,屋頂花園一般分為開放型和密集型兩種,開放型花園比較省時省力,密集型的屋頂花園植被較為豐富,不僅包括綠化空間,還包括娛樂活動空間。
2
保護養老小鎮原有生態系統
對原來生長良好的植被提供保護,儘可能的保護和減少對小鎮原有生態系統的影響。有利於降低設計成本,並且有助於形成地域特色景觀。
3
利用養老小鎮原有資源
在養老小鎮中可以將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營造出溫暖的公共藝術景觀。這裡所指的小鎮廢棄物主要包括建築材料,例如廢棄的木料、輪胎燈等生活用品。廢棄物和植被進行有機結合可以產生出美麗的公共景觀。
4.營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空間
1
運用本地特有植物
可形成區域氣候,形成自然生態系統。在養老小鎮中植物種植區可專門設置園藝種植區、果樹區、垂直景觀區、水生植物區等。
2
本地材料的應用
順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養老小鎮中使用本地材料,主要作用在養老小鎮鋪裝區域和建築區域。
地面道路鋪裝:根據小鎮的地形、環境和規模進行合理設計規劃,實行人車分流,保證老年人出行安全。步行道可以分為主行道和次行道。主行道主要是通往小鎮出入口、中心景觀、功能場所。主行道一般儘量減少彎曲和高差。次行道主要是通往各休閒空間,該類道路設計時可以增加變化,增添趣味性。路面材質應選用防滑、耐磨的鄉土材料,易於老年人識別,也可採用多種鋪裝形式並存的方式。
建築:使用當地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融入現代建築材料,增加認同感。
鄉土景觀小品:設計時應注意小品與小鎮周圍的環境、背景、燈光、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協調,避免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