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晚報記者 呼特
「雖然這道題你的寫的語序有點不對,但是作為爸爸我真的很感動!愛你,姑娘!」24日,市民蘇先生更新了一則朋友圈,引發了好友們的討論和點讚。
蘇先生告訴記者,因為下周一(26日)女兒就要開學了,正好用周末的時間給女兒檢查寒假作業。一頁一頁的翻著女兒的語文作業,在一道連詞成句題目上,蘇先生停住了。「題目要求是連詞成句,給的詞語分別是:爸爸、書、看、愛,按照我們的思維,這句話肯定連成『爸爸愛看書』,但是我女兒寫的是『看書愛爸爸』。」蘇先生和記者說起這事兒時,言語中充滿激動。「雖然這句話和標準答案有區別,語序也有些問題,但看到女兒的答案我還真覺得很幸福。」
要說起女兒怎麼會想到這樣回答題目,蘇先生說可能與自己平時和女兒在一起時候的狀態有關。蘇先生非常願意讀書,只要有閒暇時間,就會拿起一本書看,久而久之也給孩子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小時候是我給她講故事書,現在孩子上學了,認識拼音了,就可以自己讀一些簡單的繪本和小故事。她讀書的時候我也讀書,我們倆很享受這種安靜的時光。」蘇先生說,可能是因為父女倆有著相同的愛好,再加上自己經常陪伴女兒,女兒才會在答案裡寫出「看書愛爸爸」這樣的話。
「我也沒有讓她改,覺得童言無忌吧,孩子再大一點就會知道這樣的詞應該怎麼連成句子,而且其他的連詞成句題孩子也都答對了。」蘇先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他的很多朋友也都在該條朋友圈下點讚和留言,覺得蘇先生的女兒真是「貼心小棉襖」。
採訪時記者也了解到,連詞成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經常會考到的一種題型,就是把順序錯亂的詞語根據邏輯關係重新排列,組成一個意思完整且通順的句子。所得句子要保證形式和內容都正常而且可以閱讀順暢。
我市某小學語文學科王老師告訴記者,讓學生們做連詞成句題目時,主要是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給順序錯亂的詞語排列順序時,我們通常建議學生們先讀讀這些詞語,想想這些詞語主要講了什麼,再根據句子的意思把詞語進行排列,然後再讀讀所排的句子是否通順。」王老師說,雖然蘇先生女兒的這道連詞成句題按照標準答案來說沒有答對,但是孩子所想表達的意思值得大家感動。「我也贊同蘇先生的做法,無需糾正孩子,畢竟標準答案也不應該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
近幾年來,小學生們在答題時經常出現「神回復」,比如前段時間上了熱搜的一道題,題目是根據「多少……才」造句,學生的答案是「多少的化妝品,媽媽才能變漂亮」,並迅速引起網絡關注。也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表示,題目的開放性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不把所有的試題都用標準答案來衡量,只要不是很大的錯誤,對孩子們的答案應當有適當的寬容。而且家長更應該關注和了解孩子們為什麼會寫下這樣的答案,童言無忌,也許答案裡的話,正是孩子看到的、想說卻沒說出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