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臺北的魅力!

2020-12-15 心思你別猜吧

故宮絕對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除了廣為人知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故宮有太多的珍寶,是我見過的珍品最多的博物館,展出的器物保存完好,檔次很高,不愧是皇家收藏,真是當時全國文物的精華都運來臺灣了。據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要看完的話要很多很多年,所以展出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唐伯虎書畫展,真跡多多啊! 看完故宮真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啊!臺北的魅力,我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有故宮博物院,這個集中華瑰寶的地方,所以建議至少流出半天時間慢慢體會。

故宮博物院到藏品真是嘆為觀止,分為書畫,瓷器,擺件等,分為三層樓。這輩子都沒看見過唐寅真正都作品,這次恰逢博物院唐寅畫展,首先當然是看看江南四大才子的作品啦,見到好多好多唐伯虎都作品還真是有點興奮呢。另外一個展區還有清朝大臣寫給皇帝都奏摺,其中就有富康安寫給乾隆皇帝都奏摺。亮點就是皇帝的硃批,寫了四個字,朕知道了。大臣在奏摺中的字真是漂亮整齊,皇帝的硃批卻是潦草隨意。可以看出來大臣對皇帝的恭敬。聽介紹,大臣的奏摺都是有大臣親自撰寫,裝訂,上封條的。讓我不的不佩服這些大臣的水平啊。其他的珍寶也都是嘆為觀止。據說這些只是一部分,每三個月換一次,要換三十年才是一個輪迴。

故宮博物院裡面也不讓拍照,裡面都是一些老祖宗的破罐破瓦,各種藝術品。三大鎮店之寶為:1、西周毛公鼎;2、翠玉白菜;3、肉形石。「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宮的陳設器,相傳為光緒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純潔,翠綠葉片上雕塑兩隻象徵多產的螽斯,祈願能多子多孫。玉雕師運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澤分布,琢碾出一棵鮮活欲滴的白菜。「翠玉白菜」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超人氣明星,居國寶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樣全年無休,故宮不敢隨意換展品,即使國外也有大博物館想借展,故宮也都回絕。許多島內外遊客一進故宮,就先問「翠玉白菜」放在哪裡裡,一定要看過「翠玉白菜」才覺得不虛此行。

這是一座建在山前的古典宮廷式建築,沿著大理石的欄杆和石階拾級而上,就到了博物院的平臺,簡單拍照後,存包、買票、租講解器,就可以進去了。一層是古文、書籍、字畫等,尤其四庫全書和藏文大藏經,是這裡的珍品,展廳內有視頻錄像可以觀看。二層是主要是玉器和陶器,都是清廷貴族的收藏精品,一個小小的鼻煙壺展區簡直顛覆了鼻煙壺在我心中的印象。三層展出青銅器和館藏珍品,珍品便是肉形石和翠玉白菜,肉形石真是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了工匠手法的精湛,嘆為觀止啊!

曾經我對青銅器不是很感興趣,但是據我們幾千年前的各式各樣的青銅器皿,還是讓我為之一振,不愧是老蔣搬來的。另外還要說說故宮裡面的觀眾體驗,你可以在平板終端上看到各種展覽,並且可以以遊戲的方式體驗歷史。青色的琉璃瓦,黃黃的城牆,金光閃閃的「天下為公」鑲嵌在漢白玉牌樓上,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它雖然沒有北京故宮那麼宏偉,但它有著一種讓人說不出的情感。說到臺北故宮不得不說到它過去的歷史。在上個世紀,中國戰火不息,為了讓文物保存下來,因此出於無奈,在莊嚴的帶領下將部分文物遷至臺灣,所以才建了如今的臺北故宮。走進故宮,映入眼帘的就是鎮館三寶之一的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時期的一件寶物。看,在鼎中寫滿了字,這裡積滿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汗水。旁邊人山人海,我出於好奇也跟著人群擠了進去。哇,新鮮剛出爐的白菜,似乎上面還冒著熱氣呢!你如果不認真看,肯定看不出來是玉雕的。菜莖上有些泛黃,反而讓人感到更為真實。白菜上還有一隻蚱蜢和一隻蟈蟈。相傳這是瑾妃娘娘的嫁妝。白菜寓意著清白,昆蟲象徵著多產,祈福新婦能子孫眾多,我情不自禁地讚嘆起來。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臺北故宮鎮館三寶之一——翠玉白菜。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
    故宮內是不能拍照的,東西是輪番展示的,所以不可能在同一天內看到所有的寶物。如果想要看翡翠白菜需要和人群打個時間差還算我們好運排了20分鐘終於看到了。160門票+100語音講解器,記得要帶證件抵押。雖然不是在原來地方了,房屋也是新的,但完全無法掩蓋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的魅力。布展做得相當棒,有很強互動性,很能增加知識。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 注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
    該品秉持「以故宮典藏為源」的博物院文創原則,又一反皇家嚴肅端莊的傳統印象,依託親民產品的日常親和,並藉助故宮網絡商城,特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熱潮和網絡熱議,所到之處開啟想像歡樂無限,堪稱華語圈的一大文化事件。  該系列膠帶紙目前已有五款上市,除了「朕知道了」,還包括「乾隆御覽之寶」「宮院藏印章」「青銅器圖紋」「金文」等,臺北故宮還將陸續推出20款。
  • 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也就是說,想把這裡的文物看一遍,至少要根據展出輪換的時間,來三到四次才可以,需要化整為零,這與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是完全不一樣的。  導遊介紹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  據臺媒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連忙出來「滅火」,表示沒有定案。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時間:2019/11/2 8:50:54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馬丹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對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無比自豪
    乍一看感覺是肯定遠遠不如北京故宮宏偉的,但是裡面的珍寶不論是品質還是數量可是著實可觀的。館藏品應該都是中正先生和夫人從北京故宮挑選的珍品,我們幾乎用光一個上午和半個下午,採取走馬觀花的參觀方式,也只能將就著把第一展區基本看完。
  • 臺北故宮博物院人氣爆棚 中華瑰寶現身臺北引關注
    臺北故宮博物院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門票全票為40元新臺幣,軍警、學生為10元新臺幣。免費提供國語、英語、法語導遊。服務設施比較周全。1965年在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建成後,遂即將當初由大陸運到臺中霧峰的文物全部移到此地儲存。一方面對外公開展示,一方-面作科學的整理與學術研究。在這裡收藏的歷史文物、精美的藝術品多達近70萬件。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08年07月03日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 藏有中華瑰寶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有中華瑰寶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市的東北方向,士林群山連綿起伏,清澈的雙溪曲折迴轉於出巖川,優雅的小瀑布時見於溪谷之中。這裡遍植茂林修竹,環境優美。在清幽寂靜之處,一座陡峭的小由之下,坐落著依山而建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那一派直抵人心的「中國風」
    或是採訪各色展覽活動,或是陪同親友參觀遊覽,又或者根本沒有什麼任務,只為在那中式庭院裡走走看看,感受那濃鬱醇厚的「中國風」,和千年中華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上任伊始「雄心勃發」,宣稱任內將推動「故宮臺灣化」,迅即引爆島內批駁聲浪。臺北故宮博物院之所以被冠以「故宮」之名,其來歷兩岸中國人無不知曉。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
  • 臺灣旅行最不可錯過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美名
    深受臺灣文化的影響,但自己卻一次都沒有去過臺灣,接下來展開了「臺灣之旅」,出行交通的選擇上, 臺北 全靠Taxi+捷運, 花蓮 當地靠租車,另外 臺北 往返 花蓮 和 九份 /十份等選擇坐小火車,出行方式相對算是比較便捷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愛好者的天堂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士林區,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到臺灣看國寶  無論是參觀北京故宮,還是瀏覽臺北故宮展品,同樣的感覺是美不勝收。正如已離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所說:「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在故宮。」有機會去臺灣的朋友,一定要去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作一審美的巡禮,因為這裡存放展示著別處看不到的中國藝術珍品真跡。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
  • 感受臺灣,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到臺北,一定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因為這裡珍藏著許多原來曾深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依山而建,博物院靠山面水,環境十分宜人。走進故宮博物院,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那些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寶物,猶如穿越時光隧道的精靈,在此駐足憩息。在這些寶物中,最有名的當屬「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了。「肉形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咋一看,就像一塊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間的「東坡肉」。
  • 【文化建築】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化建築】臺北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9-08-28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 記者手記:臺北故宮博物院:那一派直抵人心的「中國風」
    或是採訪各色展覽活動,或是陪同親友參觀遊覽,又或者根本沒有什麼任務,只為在那中式庭院裡走走看看,感受那濃鬱醇厚的「中國風」,和千年中華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上任伊始「雄心勃發」,宣稱任內將推動「故宮臺灣化」,迅即引爆島內批駁聲浪。臺北故宮博物院之所以被冠以「故宮」之名,其來歷兩岸中國人無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