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們」離星巴克還有多遠?

2020-12-24 梅花網

文|螳螂財經,作者|木宇

年初的時候,馬東接受了一次媒體專訪,和奇葩說無關,主題是關於其投資站臺的茶飲品牌——「謝謝茶」,首家店於去年12月16日在北京三裡屯開業,當天馬東還帶著顏如晶、肖驍等《奇葩說》成員站臺,企查查信息顯示馬東個人佔股75%。

明星在餐飲業創業並不鮮見,只不過馬東還有個身份是米未創始人,並非不懂商業,而他選擇的是備受爭議的新式茶飲行業。新式茶飲市場這幾年異常火爆,誕生了喜茶和奈雪兩大頭部,他們還有個名字叫做「網紅茶」,「網紅」是個偏貶義的詞,有來如風去如風的意思,喜茶就明確表示不喜歡被貼上這個標籤。


以事實為準繩,站在這個時間節點回頭看新式茶飲,至少有兩件事情比較明確:一是新式茶飲市場的崛起已成趨勢,根據艾媒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超900億元,今年很有可能過千億;一是喜茶和奈雪還未呈現出衰落的明顯跡象,一直在穩步且快速擴張,目前兩家門店數量分別超過了140和130家。

不難發現,喜茶和奈雪等並不滿足於「網紅」,他們對品牌有更大的野心。兩大飲品市場,隔壁即飲咖啡市場早已形成以星巴克、Costa、太平洋等「一超多強」的局面,這給了茶飲市場品牌塑造極大的想像空間。

將「喜茶們」打上「網紅」標籤並盼望早日涼涼並不是個好心態,不如透過他們的發展路徑,去對比星巴克的成功,這樣對茶飲行業的發展更有意義,畢竟後者經過了時間和市場的考驗,而茶飲和咖啡本質並無區別。

「好喝」其實沒那麼重要

現在討論喜茶好不好喝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了。

在媒體的塑造下,大眾對於「網紅餐飲」的認知主要體現在兩個鮮明的標籤:

  1. 炒作起家,無論是名人帶貨還是排隊效應;
  2. 產品不行,或者說達不到心理預期。

先說產品,新式茶飲已經是對傳統街邊奶茶的一種整體升級,傳統茗茶熬製茶底,鮮奶代替粉末,品質都差不到哪裡去。品牌之間的差別也就是茶葉品質、配方和調配,眾所周知這並不是一個門檻多高的行業,只要花點心思,產品都難喝不到哪裡去。最大的變數其實還是消費者的口味眾口難調,這是個難以確立標準的問題。

既然口味無法量化,如何確立產品的競爭優勢?一種是不斷推新,打造「爆款」,喜茶的奶蓋,奈雪的歐包都是以新勝舊的典型;一種是專注少數產品,走精品化路線,所以這幾年餐飲業單品爆款現象頻出;最後就是讓自身成為好喝的標準,打造口味的信任度,星巴克就是如此,消費者會先入為主的以它的口味為標準,這就等於立於不敗之地了。

所以,新式茶飲產品最大的優勢其實在產品之外,就是品牌。當然這裡有個前提,就是在業內並無標準的前提下,傳統茗茶和咖啡都是喝了上千年的東西,業界都有了無數標準,但新式茶飲可不是,這裡才是最大的機會所在。多說一句,即便咖啡有了口味標準,不算特別出色的星巴克為什麼在華如此流行,很簡單,因為中國人喝咖啡歷史短,星巴克佔了早來的便宜。


星巴克在國內完整地走完了產品(味覺塑造)——場景(情感沉澱)——品牌(符號塑造)的品牌建構過程,並通過漫長的時間沉澱出了穩定根基,畢竟人們普遍相信時間的力量。從新式茶飲的動作來看,基本也是延續這個方式,只不過速度普遍快了很多,因為競爭、消費者變遷、資本的力量等等,由於網際網路的加速度,消費者對於營銷的感受最明顯,人們潛意識普遍質疑,爆紅的東西能好喝到哪裡去?

但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和營銷其實是同步進行的,奶茶又不是酒越陳越香,餐飲創業的周期可以技術性縮短,隨著行業經驗積累出現「爆紅」且「生命力」強的品牌在理論上是可行的,「網紅餐飲」將成必然趨勢。信息過載的時代,有效營銷是完成冷啟動的必備技能,不然馬東也不會一邊強調「產品力」一邊為其創業品牌站臺。

星巴克就沒有營銷嗎?只不過它不怎麼打硬廣而已,「第三空間」的概念從哪裡來的,沒有這個概念對於消費者的認知植入,也就沒有今天的星巴克。我們對照一下Jonah Berger經典的「瘋傳六原則」,就能看到星巴克的營銷有多成功:

  1. 社交貨幣:你坐在星巴克侃侃而談的樣子,就是高端商務精英嘛。
  2. 誘因:看到咖啡就想起星巴克,周末加班去哪裡?星巴克。
  3. 情緒:「第三空間」,放鬆、休閒、見見朋友和享受都市生活。
  4. 公開性:最熱鬧的地方,都有星巴克的咖啡香味。
  5. 實用價值:提神,休息,開會,加班,星巴克是你的剛需。
  6. 故事:美人魚的傳說要不要了解一下,神秘的隱藏菜單究竟有什麼?

媒介即信息,傳播工具會「影響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習慣」,乃至社會生活和行為方式,麥克盧漢這一著名的理論在今天不斷得到驗證,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在被網際網路重塑。從這個角度出發,營銷作為星巴克成功的一條隱形線索,也應當單獨作為一個維度來對比,這也是新式茶飲品牌的一大武器,不應當被簡單貼上「炒作」的標籤再回到探討產品力的循環論證中。

第一種邏輯:

產品——場景——品牌,新式茶飲走得通嗎?

應該沒人會否認茶飲市場的巨大潛力,這不僅僅是飲食習慣的傳統。

無論是傳統茗茶的種類還是講究,應該比咖啡有過之而不及,這裡面能組合創新的地方太多了。星巴克有拿鐵、摩卡、卡布基洛等經典花式咖啡組合,喜茶有奶蓋,奈雪有水果茶,鹿角巷有黑糖珍珠,新式茶飲能玩的多了,除了牛奶,還有無數種排列組合調製出各種口味。至於佐食,歐包還只是開始。茶飲品類創新的能力,就不多說了。

如果說以前的奶粉奶茶還拿不上檯面,升級後的新式茶飲無論從品質、品類還是顏值,都不逞多讓了。

星巴克能在喝茗茶的中國培養起喝咖啡的習慣,新式茶飲的培育速度只會更快,市場數據也擺在那裡。別忘了,星巴克也一直在中國賣茶。

以喜茶和奈雪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在空間塑造上的重投入顯然參考了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打法,都是在核心商區開店,且普遍面積較大,精裝修,空間設計感強。

據《零售老闆內參》調查,「奈雪的禮物」新店型引入了AI和人臉識別技術,成本高達600萬,而原來標準的「一年四季」主題店,成本則是300萬左右。另一家新近獲得過億元Pre-A輪融資的茶飲品牌樂樂茶,其單店一次性投入同樣在300萬元左右,首家門店投入更是達500萬元。馬東的謝謝茶,首家店在北京三裡屯,成本自然也不便宜,喜茶在那裡也有家黑金店。

環境好還只是硬體上的達標,關鍵還在於軟體上對於氛圍的打造和文化的渲染,對品牌的定位十分重要。喜茶的Slogon是「一杯喜茶,激發一份靈感」,想要傳遞的核心理念是酷、靈感、禪意和設計,標準店以白灰為主導的簡約風格。在主體基調不變之外,還設有粉色主題店、黑金店、LAB店等主題店做各種風格的嘗試。奈雪則是以20-35歲年輕女性為主要客群,整體偏女性審美,打造「閃閃發光的精緻盒子」,試圖呈現明亮溫暖的感覺,在細節中體現茶葉衝泡的過程。

不難發現,二者皆是試圖在傳統茶文化和現代潮流中間找到一種平衡,從理念上而言,和星巴克「咖啡文化+現代設計」的風格是對等平衡的。優點在於作為新興品牌在設計探索上還具有很大空間,並且多變的風格有助於俘獲年輕人群;缺點在於功能屬性上不如星巴克清晰,星巴克沉澱出的商務和工作的氛圍十分濃厚,白領人群粘度高,且工作和生活的訴求本身就不同,前者要求穩定,後者追逐多元。

擺在新式茶飲品牌面前的問題是,僅僅只是具備社交的空間屬性,如何留住多變的年輕人,太模糊風格不具辨識度,太精準又會失去潛在消費者。但至少茶文化是有根基的,接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一個有趣的趨勢是,當新式茶飲在空間體驗上不斷推陳出新時,開創「第三空間」的星巴克反而因為資本的壓力不斷壓縮空間的舒適度,越來越硬的椅子顯然是不想讓消費者久坐,這會讓它逐漸喪失空間的優勢。

被坪效驅逐的客人會去哪裡?一部分被重視開闊空間,甚至提供吸菸區的漫咖啡接手,一部分就流到了新式茶飲店裡。畢竟,這兩個地方的逼格看起來都不低。

從產品到空間,從味覺記憶的印刻到情感文化的沉澱,新式茶飲的困局在於,一方面要以傳統茶文化為根基才能保證其根正苗紅的血統,一方面要大膽創新以不斷追逐現代年輕人多變的內心訴求。這讓它誕生就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想繼承「茶館」的傳統顯得太「輕浮」,想迎合年輕人又顯得太「網紅」。不像隔壁的咖啡館,從海外舶來的不僅有咖啡豆,還有洋氣和文藝範兒,渾然一體的現代感和「逼格」。

但換個角度看,新式茶飲在「新」與「舊」、「潮流」與「傳統」之間的糾纏,不就像這個時代的中國嗎?它總會往前走的,因為無論哪裡都是朝前。


第二種邏輯:

新式茶飲如何利用瘋傳六原則

讓星巴克走向成功的傳播學規律,對新式茶飲而言也是同樣適用的。

人們都想展現自己好的一面,讓自己看起來聰明、有趣、專業或者體面之類,所以我們精挑細選分享的內容,以維持在他人面前的「人設」。

微信朋友圈就是最大的社交貨幣打造的場所,為什麼網紅餐廳都格外注重顏值或者專門設置拍照點,不就是為了讓你發朋友圈嗎。新式茶飲之所以窮盡心思投入在空間設計上,一方面是現場給你製造愉悅的感受,一方面就是激發你分享的意願。無論視覺、價位還是空間感,都是為了營造高端的感覺。

社交貨幣是品牌力的體現,星巴克已然成為一種符號,而新式茶飲還在路上。

誘因是指能夠促使人們想到相關事物的因素,比如巧克力之於愛情,海王之於尹正。如何讓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聯想到自己,這是個心理學層面的問題,所以說「第三空間」的概念推廣真是個高明的營銷。

誘因也是品牌形象的延伸,瑞幸為什麼要請湯唯和張震代言?喜茶急於擺脫「網紅」的標籤,是不想讓人覺得沒有內涵和品質差。同樣是新式茶飲的頭部代表,奈雪的負面評論就比喜茶少,這和「排隊營銷」和「喜茶」的概念綁定不無關係。

新式茶飲對「網紅」的心情很複雜,如果要建立正向循環的良好誘因,「去網紅化」是必經之路,但標籤一旦被貼上要摘下來並不容易。持續的內容構建和輸出,在各個細節上打磨出企業風格,才是長久之道。

如何調動消費者的情感,使之心甘情願地擔任品牌的「自來水」?

人們為什麼會想要去咖啡館,關鍵並不在那杯咖啡,而在於享受舒適放鬆的生活氛圍,乃至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如果一個城市沒有願意開咖啡館的人,那這個城市無論多有錢,都只是一個內心空虛的城市。」村上春樹的話被多少文藝青年引用,咖啡館被賦予了太多精神文化層面的屬性,這讓它從消費場所成為了精神必需品,商業和文化的循環推動,在空間設計、物品擺設、裝修風格多重組合下,咖啡館成了獨立於其產品「咖啡」之外的消費品存在,這讓它能調動起顧客內心最深處的情緒。星巴克顯然不是文藝類的咖啡館,但人文精神也是它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嚴格來講,「第三空間」是有社會學教授奧登伯格提出,在國內長期由咖啡館,尤其是星巴克統治著解釋權,新式茶飲品牌正在嘗試打破這一局面,在「禪意」「靈感」「時尚」「科技」等新舊理念中尋找著新的定義方式,在渴望更為多元靈動生活空間的年輕人中,先入為主地塑造新的情感記憶。

如何保證足夠的曝光率從而建立公眾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從眾心理?

為人詬病的「排隊營銷」模式正是羊群效應的典範,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通過在核心商圈修建旗艦店和體驗店是更持久的做法,這也是目前品牌推廣的常見路線。2017年當古茗奶茶開到1200家店時,喜茶和奈雪才不過幾十家,但後兩者的聲量卻遠遠超過前者,就在於前者主要布局四五線城市,後兩者從一線核心商區出發。而同樣是一二線布局且數量遠超後兩者的一點點,也並沒有在聲量上佔到多少便宜,這源於一點點多是街店且門店普遍較小,不同於喜茶和奈雪的商場大門店。

從傳播方向而言,一般都是從高到低,從核心擴散至邊緣。後來的樂樂茶和謝謝茶均走的是這樣的路線,無論是品牌的冷啟動,還是品牌信任感的建立,都是在營銷上走捷徑的辦法。

星巴克的「選址六原則」廣為流傳,喜茶們顯然已經在使用,它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好位置都被星巴克搶完了怎麼辦?

實用有多重要?

羅振宇在2019跨年演講中提到去年微信收藏最多的文章,是《記住這1582個字搞定思維導圖》《如何獨立思考?這裡有一份全指南》。Jonah Berger 通過對《紐約時報》7000篇文章進行研究發現,教育類和健康類文章的轉發多於體育類和政治類。從有趣和有用的角度區分,讓人感到有趣的文章25%+分享率,而有用的文章30%+。

新式茶飲品牌一直在強調其飲品健康又好喝,但更具競爭力的場景上仍缺乏消費者認知塑造,畢竟喝得舒心、聊得開心、工作走心都是星巴克的實用性所在。

人們一般不愛看廣告,但多半不會拒絕故事。

從網際網路創業開始,國內公司的創始人從幕後走到臺前,開始通過他們的人設拉動企業的傳播。喜茶有聶雲宸的創業故事,奈雪有彭心和趙林的愛情故事,謝謝茶讓馬東親自出來站臺,都是內容營銷的典型。

在這點上,國內起家的新式茶飲要比星巴克擁有更大的優勢,文化、人物和時間上都更具親和力和話題性。

但是,創始人「人設」故事風險也很大,一旦形象坍塌,品牌也會隨之受到巨大衝擊。在前期的營銷拉動後,如何讓人物在後期隱退到幕後,而讓品牌的理念文化形象走到臺前,都是需要把控好分寸感的重要問題。

最後,當新式茶飲市場即將破千億之時,我們也應該從「網紅茶」的自我批判和解構的語境中走出來,正視這個行業的崛起。在即飲飲品這塊市場上,星巴克已統治多年,無論是瑞幸的同類攪局,還是喜茶們的異類崛起,充分和多元的競爭對消費者而言不是壞事。更何況,一個喝了幾千年茶的國度,不應該出現幾家喝茶的品牌嗎?


·END·

本文由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授權梅花網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成立6年融資5億,喜茶離成「中國星巴克」有多遠?
    有人說,「網紅」喜茶逃不開曇花一現的宿命;有人說,「新星」喜茶會是下一個中國星巴克。一抹茶香帶著它獨特的文化印記,飄出了廣東江門一條名為「江邊裡」的小巷,引爆現象級消費的喜茶就此誕生。成立6年,獲5億融資,開出100多家直營店,曾有人為了買到它不惜排隊7小時,一杯單價20元左右的奶茶被黃牛炒到80元。
  • 為什麼星巴克和喜茶們,不約而同的看上了對方「鍋裡的菜」?
    最近,大家有沒有被星巴克新上線的8款夏日飲品刷屏?令人好奇的是,這8款新品即非茶也非咖啡,但又融合了茶與咖啡,是星巴克中國的全新之作。同樣,喜歡搞事情的喜茶最近也推出了系列新品。面向白領的寫字樓和購物中心一樓過去是星巴克,現在可能變成了喜茶。下午時段的奶茶/咖啡消費額度有限,對星巴克來說,應對的措施無非是兩種,推出同類產品、增加覆蓋的場景。而且,星巴克新品的推出,也可以為其不斷的造勢,贏得話題量和關注度,留存和拉存用戶同時並舉。
  • 一點點離星巴克還差多少杯喜茶?
    喜茶們做的也是同一件事,重新定義「茶」,並改變行業。它們從一開始就培養自己的粉絲,玩跨界合作,賣周邊產品,將自己變成一個IP,以謀劃更寬廣的商業版圖。資本也在近兩年紛紛入局。2016年7月,因味茶獲劉強東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同年8月,喜茶獲得IDG資本以及投資人何伯權的共同投資,融資金額超1億元。2017年春節前,奈雪の茶獲得天圖資本過億元投資,其他的茶飲品牌也陸續在進行融資。投出茶飲行業的「星巴克」是投資人的目標。
  • 喜茶也開始做外賣了,星巴克還會遠嗎?
    其中,強調 「第三空間」 體驗和出品新鮮的星巴克和喜茶都是熱門選擇。但現在,連喜茶都開始自己做外賣了。原來,從 2017 年底起,喜茶就開始和美團外賣合作,逐步將各個地區的門店上線外賣平臺。直至目前為止, 除北京以外的 12 個城市的 80 多家門店都已經開通了外賣服務。
  • 星巴克、瑞幸、喜茶:咖啡與茶的千億交鋒
    細看本文,聽聽作者對於星巴克、瑞幸、喜茶等飲品品牌的市場爭奪的見解與分析。03 新茶飲領導者,更懂年輕人的「喜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喜茶,奈雪為代表的新茶飲近期上線了咖啡品類,為硝煙瀰漫的咖啡戰場再火上澆油。而曾經在星巴克咖啡橫掃世界時,創始人曾判斷「茶飲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並收購Teavana開闢茶飲的新戰場。
  • 星巴克最大的對手,會是喜茶嗎?
    那麼,問題來了:  1、 以喜茶、茶顏悅色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其生意本質是什麼?  2、新式茶飲能搶走多大的市場?  3、誰是喜茶、茶顏悅色們最大的對手?說的是中國雖然名茶眾多,但由於工業化程度低、價格不透明、有名茶無名牌等原因,導致國內茶企都只能小打小鬧、小富即安,茶飲市場的利潤大頭都被做茶包的立頓賺走了。  但在找到了變身肥宅水的核心技術之後,中國茶飲不僅風頭極盛,還產生了意外的效果。  02、碾壓  跟喜茶們差不多時間崛起的現制飲品,還有瑞幸、連咖啡等國產咖啡品牌。
  • 喜茶會成為中國的星巴克嗎?
    很多消費者在喜茶尚未開到自家門口之時,就對這杯火在朋友圈的奶茶早有耳聞,好奇、新鮮、炫耀的心理需求讓很多人甘願冒雨排隊數小時。而社交營銷的成功離不開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持。另一方面,喜茶推出的線上下單功能也依託於微信的小程序平臺,還有行動支付、掃碼點單……正是各類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才讓喜茶有了「不出門而被人知千裡」的資本。
  • 茶、咖不分家!喜茶與星巴克的成功有何共性?
    去星巴克喝「茶」,去喜茶與奈雪的茶買「咖啡」,沒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玄妙」!去年,星巴克連推8款茶飲新品;喜茶與奈雪的茶相繼上線咖啡飲品。咖啡頭部品牌對茶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茶飲頭部品牌想要分食咖啡市場,茶飲與咖啡就這樣被自然融合在一個消費空間裡。
  • 瑞幸幹不掉星巴克,但喜茶可以
    誰是喜茶、茶顏悅色們最大的對手?1、本質現制茶飲品牌高速發展的秘密,可謂是大隱隱於市:就寫在菜單上。拿喜茶來說,它現在的產品可以大致分成6類:水果茶、奶茶、含酒精飲料、麵包、雪糕、瓶裝飲料。本身奶茶就是一種包含了糖分、咖啡因的肥宅上癮神器,喜茶還把它玩出了萬千花樣——(1)加甜品。
  • 喜茶、李子柒、星巴克們推出粽子禮盒,網友:腦洞大,粽子成精了
    喜茶、李子柒、星巴克們推出的粽子禮盒,不管是包裝還是口味上都能讓你眼前一亮,也難怪網友會說:腦洞大,粽子怕是要「成精」了。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網紅店家的粽子吧!李子柒沒讓粉絲失望,最後一個粽子像吃冰淇淋。五芳齋粽有面子五芳齋可以稱得上「老牌網紅」店了吧!
  • 為了在端午節火出圈,星巴克、喜茶們都開始折騰起了粽子
    本文2121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01乘風破浪的粽子們轉眼又快到端午節了,讀sir發現,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好像或多或少都和吃的有點聯繫這不,離端午節還有不短的一段距離,各家的粽子,就已經先一步登場,代表品牌來了一場盛大的「選美」。首先還是比較基礎的「換餡兒」,小龍蝦、豬腳、滷味、椰子凍......簡而言之就是糯米包一切,該鹹的鹹,該甜的甜,裹上粽葉多少還是沒有脫離傳統粽子的外形。也有品牌更進一步,把糯米和珍珠、芋圓包在一起。
  • 瑞幸、喜茶雙夾攻,星巴克是如何一步步被蠶食的?
    所以,像星巴克這種快銷、自在的消費場景對於閒逛想要歇腳的人來說,是十分有吸引力的,30來塊錢一杯飲料,坐得也舒服,還有空調吹。尤其是,近幾年國內網購盛行,凡是會上網的人都不會選擇去逛街購物,但是外出閒逛的社交需求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在不逛街又需要外出耍樂的情況下,除了蹦迪喝酒,最適合的就是去星巴克、喜茶、奈雪這樣的地方坐下來吹水聊天玩手機。
  • 小龍蝦、未來肉,星巴克喜茶們今年的粽子禮盒,腦洞太大了
    1、星巴克:新口味來襲,星冰粽升級回歸 也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的星巴克,今年6月也準時抵達「粽子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星冰粽推出了鹹蛋黃芝士和青檸白茶兩種新口味,茶瓦納桃桃、冷萃咖啡和蔓越莓優格口味則經典回歸。
  • 讓喜茶們紛紛入局的冰博克,離下一代健康奶品有多遠?
    無獨有偶,奈雪的茶、樂樂茶、瑞幸小鹿茶紛紛推出冰博克茶飲產品。相比門店動輒30元的水果茶,冰博克奶茶只需20元左右的價格顯得更加親民。一時間,冰博克這種原本僅少數咖啡愛好者知曉的牛奶製備方式,成為了當下年輕人的心頭好。
  • 星巴克茶飲店終成敗局,「喜茶們」卻形勢大好,茶飲市場即將催生新...
    背後原因是茶飲店客流量不斷下滑,星巴克進軍茶飲的計劃終告失敗。同一時間,新茶飲店的發展卻如火如荼,我們可以再來看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年初,奈雪的茶獲天圖資本過億投資;因味茶獲得了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等5億元投資;一點點獲美亞1億美元投資;喜茶獲IDG投資。一些傳統品牌也不甘落後,紛紛加入了新茶飲的陣營。老牌涼茶品牌王老吉開設第一家線下現泡茶概念店「1828王老吉」。
  • 喜社喜茶,茶飲屆的星巴克??排隊,我是自願的
    在大街上可以隨處可見手裡舉著咖啡、果汁前行的人們,但是少見人們拿著一杯茶。終於,喜社喜茶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局面,創意地加入了新鮮元素之後,不僅使茶飲普及至各種年齡層次,甚至使「排隊喝一杯喜社喜茶」成為一種更時尚。    喜社喜茶每天只在十六點之後發售,但在十六點之前,排隊的隊伍已經排到了大街中央。在沒有大眾點評的時代,判斷一家餐廳好不好吃,都是看店裡的人多不多、門口的隊長不長。
  • 星巴克、瑞幸、喜茶……搶佔大興機場!
    在這個有著科幻大片般外觀的震撼鋼結構建築裡,讓人瞠目結舌的不僅僅是滿滿的科技感,還有早早盯上人流量價值的各類商家。其中,向來是機場空間必不可少的飲品,又在這個新戰場開啟混戰。星巴克開10家店?瑞幸跟上!「星巴克要在大興機場開10家店,你說機場得有多大!」
  • 越來越貴的喜茶和奈雪,能成為「中國星巴克」嗎?
    除了在核心商圈裡開設裝飾精美引人拍照的大型旗艦店,還像星巴克一樣賣起杯子等各種聯名周邊,就連價格也在向星巴克靠齊,目前敢賣到30元的主流奶茶品牌,也只有喜茶和奈雪了。喜茶和奈雪,真的能成為「中國星巴克」嗎?
  • 喜茶顏值最高的一款飲料,逼格高又好喝,「完爆」星巴克
    喜茶顏值最高的一款飲料,逼格高又好喝,「完爆」星巴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也更加的在意,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食物不僅要好吃並且也要顏值高,這樣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才會顯得逼格高,說起高逼格的飲料,很多人都會想起星巴克,但是除了星巴克之外,
  • 星巴克將推出8款茶飲 劍指喜茶飲品地盤
    據了解,相比於星巴克過去推出的茶飲,這次新品使用了全新原料,包括爆珠、薄荷葉、水果切片、湯力水等星巴克「非主流」原料。與此同時,不僅啟用全新的冷杯造型,首次採用了純黑色杯蓋搭配8種圖案各異的冷杯,跟喜茶有點像。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標榜星巴克為競爭對手的瑞幸咖啡,在近日初宣布推出茶飲品牌,而被視為飲品界黑馬的喜茶則與4月初上線多款咖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