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喜茶雙夾攻,星巴克是如何一步步被蠶食的?

2020-12-24 格隆匯

作者:格隆匯 迷穀

9月25日,星巴克執行長Kevin Johnson宣布,星巴克將做出重大改變,調整公司組織架構,並涉及由上而下的裁員和崗位調整,這一重大改變從本周開始,預計持續到11月。

Kevin Johnson表示之所以選擇這麼做是為了扭轉星巴克銷售停滯不前的局面,再次吸引投資人。

消息公布之後,星巴克的股價微微跌了兩日,感覺也沒有什麼大影響,對比6月份的半年報,業績不及預期的跳水,這個微跌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經歷六月份的跳水之後,星巴克股價迅速反彈的同時,星巴克整個企業的動作也特別多,除了9月份的裁員計劃之外,星巴克還和餓了麼合作搞外賣。

外賣在中國地區風靡了好幾年,中年網紅星巴克如今才放下身段投入外賣行業,是走投無路了嗎?

1、星巴克的初衷

按照現在網紅店的概念,星巴克應該是存在時間最長的網紅。

星巴克成立於1971年美國西雅圖,創始人是兩位老師和一位作家,起初只是出售烘培好的咖啡豆,那時候人們還會買豆子和咖啡研磨機在家製作咖啡的,工作的地方就只能喝速溶了。

1981年,三十來歲的猶太銷售員舒爾茨來到了西雅圖的星巴克,有幸喝到了新鮮研磨的星巴克咖啡,香醇濃鬱的口感讓他敏銳的意識到了機會,讓他回憶起那一趟義大利之旅。

舒爾茨曾經有一次去義大利旅行,發現義大利的街頭都是大大小小的咖啡館,人們坐在咖啡館裡裡外外一邊品嘗著新鮮研磨的咖啡,一邊談天說地。

舒爾茨認為,咖啡是能夠和社交發生關係,然後就能進行病毒式傳播,只要咖啡店的生意夠好,就能不停地開分店,分店足夠多的時候所覆蓋的範圍也足夠大,咖啡的便利性問題自然而言地解決了。

接下來,他就開始了早期星巴克的孽緣。為什麼是孽緣呢,因為舒爾茨是死皮賴臉地攻入星巴克內部的,然後這個心機BOY步步為營地走上了CEO的位置,將賣豆子的星巴克進行全新的改造。

今天的舒爾茨能夠被視為星巴克的靈魂掌舵手,並不是憑藉他強大的上位能力,而是他像教父一樣,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並且用這種商業模式引領新的咖啡浪潮。

1987年,舒爾茨接手當時只有6家門店的星巴克,開始快速擴張和規模化。從1992年上市以來,星巴克的股價漲了210倍,它也成為了年收入超過200億美元的餐飲品牌,目前全球門店數目共超過28000家。

從誕生至今31年,星巴克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個社交場景的咖啡館。就算到了中國這個茶文化深厚,咖啡癮較低的國家,星巴克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人生規劃,努力給中國消費者複製一個「星巴克式社交消費場景」。

所以,我們經常能在星巴克看到下面幾種現象:

工作犯困白領在Coffee break的時候去星巴克排隊買咖啡;小年輕去星巴克嘆咖啡吹水聊天玩手機;工作狂去星巴克買一杯飲料,蹭wifi捉緊時間工作。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升級,人們對於這種消費場景更加依賴,因為咖啡對於工作緊張容易犯困的白領們是一種剛需產品,星巴克的裝潢和環境對於小年輕周末歇腳來講也是剛需,對於途中開會要趕著寫報告的打工仔來說更加是必不可少的場地。

星巴克全球同店增長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增長少於5%,2018年Q3星巴克全球同店增長僅1%,而且這還是依靠價格提升3%帶來的。

星巴克目前的狀況是,美國市場的星巴克門店截至目前數量約為1.43萬家門店,超過麥當勞的1.4萬家門店,而且門店數量過於密集,新開的門店分食了原本門店的客流量,導致星巴克的同店銷售開始下降。

除了美國市場,中國市場一直都是星巴克增長速度較快的新興市場,本來美國進入一個存量增長時代,星巴克還可以繼續指望中國市場的持續發力。但是事與願違,今年星巴克在中國的表現也大不如前。過去9年,星巴克主要紮根的一二線城市,其實已經也漸漸有飽和的狀態,今年第一季度的時候中國市場的同店增長有6%,第二季度為4%,第三季度負增長2%,中國市場也開始乏力。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疲軟,主要是受到一股來自東方神秘力量的傷害。

2、聰明的喜茶

奶茶一物,風靡於臺灣,90年代末進入大陸,我的奶茶啟蒙是「綠之島」,這是一家當年遍布校門口的奶茶店,火熱程度不輸現在的喜茶、奈雪,也是大部分90後對於奶茶的第一步認識。

之後,開始有了更多的奶茶品牌,COCO、Happy Lemon、日出茶太、米芝蓮、地下鐵等各種各樣的奶茶店。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店面很小,而且主打都是珍珠奶茶。面對這樣的情況,它的消費者是很局限的,基本都是未成年的學生仔,因為大人根本就不會喝這種街邊的不健康玩意。

早幾年的消費場景是這樣的,快銷飲料大部分都是沒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給你坐,你買完只能邊走邊喝,逛累了想要坐下來歇歇的地方,都是正兒八經的咖啡店,或者是類似仙蹤林這樣的地方。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在外面逛街逛累了,他只是想找個地方歇腳,並不是要吃東西。所以,像星巴克這種快銷、自在的消費場景對於閒逛想要歇腳的人來說,是十分有吸引力的,30來塊錢一杯飲料,坐得也舒服,還有空調吹。

尤其是,近幾年國內網購盛行,凡是會上網的人都不會選擇去逛街購物,但是外出閒逛的社交需求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在不逛街又需要外出耍樂的情況下,除了蹦迪喝酒,最適合的就是去星巴克、喜茶、奈雪這樣的地方坐下來吹水聊天玩手機。

而喜茶、奈雪就是這樣一步步蠶食掉星巴克「吹水閒聊玩手機」的消費者。

我認為喜茶最聰明的地方有下面三個點:

差異化的產品複製星巴克的消費場景徹底消滅「排隊」

下面我來展開說一下。喜茶創於2012年,它的出生就與普通的奶茶不一樣,自帶清流。它不是傳統的奶精+茶水勾兌而成的臺式茶飲,而是選擇中國傳統的清茶加前所未見的「奶蓋」,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全新的產品體驗,這是它最開始火起來的原因。

火了之後的喜茶,並沒有採取加盟制瘋狂開店,而是選擇一條慢慢致富的路。它的店都是直營的,而且每家門店都有獨特的設計,有的是黑色主題,有的是粉色主題,有的是綠色主題。它跟其他傳統快銷茶飲店的有很大的差別,它不再是過去簡單的Take away模式,它的門店雖然比不上星巴克那麼大,但是也能容納30個左右的客人。也就是說,它複製了星巴克的「吹水閒聊玩手機」消費場景。不少曾經周末選擇去星巴克歇腳的年輕人如今會選擇去喜茶。

喜茶本身的產品優勢給它帶來了不少的回頭客,所以早期的喜茶出現了一種火爆的狀況,那就是排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門店裡經常擠成一窩蜂。就算裡面有位置,你也不想坐,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

今年開始,喜茶改變了這種排隊狀況,它推出了一款叫「喜茶go」的app。有了這個app,你就完全不需要去到線下排隊,只需要在app上下單,飲品製作好後會發消息通知你,你直接去取就可以了。

這樣的情況下,喜茶的消費場景比星巴克就高級了一個檔次。首先是下單方便,第二個就是取完之後,要是沒位置可以拿著邊走邊喝,有位置就坐下,讓消費變得更具有靈活性。我相信,這段時間有去喜茶門店的人應該有逐漸發現,排隊的人已經沒有以前多。

所以,拋開有咖啡癮的年輕人,廣義來說喜茶的消費場景跟星巴克是沒有差別的。

而且,喜茶只是複製「星巴克吹水聊天玩手機」消費場景的一個縮影,國內如今崛起的類似這樣的門店,都是蠶食星巴克的其中一員。

3

「無賴」的瑞幸

如果說喜茶蠶食了星巴克的「吹水聊天玩手機」場景的消費者,那麼今年橫空出世,來勢洶洶的瑞幸蠶食的則是星巴克「剛需」的那一部分消費者。

對咖啡有剛需消費的人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工作太忙,睡眠不足要喝咖啡續命才能上班的犯困人士,另一種就是早年在歐美國家浸過鹹水的留學黨,在國外多年的學習生涯對咖啡產生了癮。

這兩種人,咖啡對於他們來說,喝下去才是最重要,而不是social,所以怎麼獲取咖啡方便怎麼來。

星巴克無論在歐美國家還是中國,它一直都是不做外賣的,只是最近被逼急了,才跟餓了麼合作搞咖啡外賣。

橫空出世的瑞幸,於2018年5月8日正式營業,到現在已經在全國開了800多家門店,銷售了18000萬杯咖啡,7月份的時候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

我為什麼認為瑞幸咖啡有點「無賴」了,因為它雖然正面跟星巴克槓起來,說要打敗它,但是它的策略確是捕捉住星巴剋薄弱的一塊來進攻星巴克,那就是外賣。而且為了吸引流量,不惜長時間打折銷售,7月份的時候,創始人表示,瑞幸咖啡這個項目從開始到現在,已經燒了10個億。也就是說,它不惜血本來打擊星巴克,仿佛就是一個半路殺出來跟你搶男朋友的不要臉的「妖豔賤貨」一樣。

而這個「妖豔賤貨」確實有兩把刷子,7月27日,星巴克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財報顯示,中國市場同店銷售下滑2%,出現了星巴克中國市場9年來第一次下滑,很直觀地說明,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被瑞幸咖啡傷到了,不然也不會放下身段來做外賣 ,違背初衷。

星巴克從成立開始,它的重心是著重全面的消費感受,因此星巴克擁有一大批忠實客戶和較為高端的用戶群體。但是星巴克高估了中國年輕人的「勤勞」程度,低估了外賣對於中國年輕生活的改變。

如果說網購的出現,使購物場景不需要門店,只需要倉庫;那麼,外賣的出現,也使飲食消費場景不需要門店,只需要廚房就可以。

星巴克看重的coffee break social場景對於中國大部分上班一族來說都是奢侈的,因為中國的年輕上班族真的很懶,上班時間能叫外賣解決的根本就不想動,不加班就已經算好了,還想抽30-40分鐘出去嘆杯咖啡?簡直妄想。

4、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會走投無路嗎?

既然美國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增無可增的時代,那麼中國市場必定是星巴克不可放過的一個地方,近年來湧現不少競爭者,但是星巴克都一一打敗,依然穩坐大哥位置,在中國的咖啡市場佔比高達51%。下半年,星巴克開始做起了外賣,從上而下裁員,相信也是被逼急了。

像喜茶的風靡對於星巴克「吹水聊天玩手機」的消費場景確實是有蠶食,但是喜茶的門店數量對比星巴克來說,暫時還是不能比的。截至2018年7月份,喜茶的在全國的門店數量是88家,而星巴克是3000多家。只是,在中國的消費場景裡來看,像喜茶這樣的茶飲店,幾乎都有可能成為蠶食星巴克的對象,喜茶只是一個縮影。

對於星巴克來說,最應該提防的是橫空出世的同類競爭對手,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是在今年5月份才正式營業的,之前都是在全國各地城市開始試營。下面這個數據是截至6月13日的,顯示瑞幸咖啡跟星巴克在各地城市的覆蓋面積,粉紅色的是瑞幸咖啡,雖然門店數量暫時不及星巴克,但是因為人家做外賣,外賣小哥可以穿梭在樓宇之間,覆蓋的面積自然要比星巴克要強,這麼看圖的話,星巴克基本是被瑞幸全包圍了。瑞幸這個小妮子,不僅手段狠,套路深,動作也很迅速。

左圖是上海,右圖是北京,綠色是星巴克,紫色是瑞幸,可以看到,哪裡有星巴克,哪裡就有瑞幸的身影,一點都不跟你客氣,360度全方位槓你。

被逼急的星巴克,除了選擇全方位裁員之外,還放下高貴的身段,跟餓了麼合作做外賣。暫時來講,星巴克即使做外賣也是幹不過瑞幸的,為什麼呢?首先是價格問題,第二個是配送問題。

瑞幸現在是光著腳跟星巴克幹起來,進入瘋狂的燒錢狀態也在所不惜。

所以,瑞幸咖啡一天還在發券打折,星巴克就不會是它的外賣對手,除非星巴克也豁出去了,一起燒錢,但是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但是,從瑞幸咖啡產品的初始定價來看,也是比星巴克要便宜7塊左右,下圖可能看不太清楚,比如拿鐵,一樣的size,瑞幸是24塊,星巴克是31塊,卡布奇洛星冰樂瑞幸是27塊,星巴克是38塊。所以,就算瑞幸咖啡以後外賣這塊恢復原價,但是它還是比星巴克要便宜很多,對於剛需一族的吸引力還是很強的。

另一方面,有的人在說咖啡口感的體驗不一樣,但其實這大部分是心理作用。根據國外的研究數據顯示,咖啡豆在磨成咖啡粉後的十五分鐘內,芳香醇(也就是你能品嘗到的好味道)就會揮發掉60%。對於我這樣的咖啡半桶水愛好者,我覺得瑞幸咖啡的味道跟星巴克沒啥差別。所以,星巴克雖然開始做外賣了,從價格的角度上來說,是弱於瑞幸的,口味的話這種沒有量化的東西就無法預測了。

瑞幸咖啡的外賣的配是跟順豐合作的,而這個配送員是專職送咖啡的,它並不是一邊送快遞一邊送外賣。但是星巴克跟餓了麼合作,是弄出一批專職送咖啡店的配送員呢?還是一邊送餐的配送員一邊送星巴克咖啡呢?假如是後者的話,那麼在配送的質量和速度上,基本就很難和瑞幸抗衡了。如果是前者,那麼消費者需要支付的運費也就更高了,星巴克產品本身的價格就比較貴,再加上高運費,我想只有小資白領才會選擇叫星巴克外賣吧。

所以,瑞幸跟星巴克在外賣「剛需」用戶這一塊,瑞幸應該是要優於星巴克的。唯一能夠想像的空間的就是,星巴克的忠實用戶還是十分龐大,一直等待著星巴克做外賣。

未來,能夠讓瑞幸和星巴克在同一個高度上公平競爭的場景就是,瑞幸的「旗艦店」,現在瑞幸大部分門店都在開在一些邊邊角角,沒有可以坐的地方,主打外賣。未來瑞幸應該會開設一些消費場景可以媲美星巴克的門店,只有這樣,它倆才是處於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個時候,就算星巴克的價格比較高,但是因為環境的原因,消費者願意為附加值埋單,這樣的話,瑞幸反而不及老品牌星巴克,畢竟它對於社交場景咖啡館經驗豐富,而且早就積累一批忠實客戶。

5、結語

星巴克從出生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創造一個咖啡社交場景,它把這個場景飄洋過海帶到了中國,9年裡,在中國大城市遍地開花,早年是小年輕裝逼的拍照裝備,也是「剛需」人群的續命佳品,更是懶惰一族的歇腳點。

近年,喜茶類型的茶飲店崛起,蠶食了星巴克「聊天吹水閒坐玩手機」場景的消費者,今年橫空出世的瑞幸咖啡蠶食了星巴克「剛需」那塊消費者。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裡講過,人鬥不過命,命鬥不過時間。再牛逼的企業也有屬於自己的生命周期,星巴克從一個牛逼的小年輕變成了一個油膩的中年大叔。面對兩方衝擊的星巴克,選擇拿起了保溫杯,放下高貴的身段幹起了從來沒幹過的外賣,但是,前方的對手是「不穿鞋」無所不用其極,燒錢也在所不惜的瑞幸,還有更了解中國新一代消費者的,類似喜茶這樣的茶飲店。

所以,星巴克的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是值得擔憂的。

相關焦點

  • 瑞幸幹不掉星巴克,但喜茶可以
    誰是喜茶、茶顏悅色們最大的對手?1、本質現制茶飲品牌高速發展的秘密,可謂是大隱隱於市:就寫在菜單上。拿喜茶來說,它現在的產品可以大致分成6類:水果茶、奶茶、含酒精飲料、麵包、雪糕、瓶裝飲料。本身奶茶就是一種包含了糖分、咖啡因的肥宅上癮神器,喜茶還把它玩出了萬千花樣——(1)加甜品。
  • 星巴克、瑞幸、喜茶……搶佔大興機場!
    星巴克開10家店?瑞幸跟上!「星巴克要在大興機場開10家店,你說機場得有多大!」隨著機場正式運營,星巴克的4家門店也正式開門營業,其中包括1家高端臻選店,分別位於大興機場出發大廳、國內抵達大廳和國內混流區。
  • 誰能真正能打敗星巴克?必然不是瑞幸,但可能會是奈雪和喜茶
    瑞幸對星巴克的高舉高打,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場手段高明的「碰瓷」。奈雪和喜茶從沒把星巴克當作對手,但如今,他們卻實實在在的,攻進了星巴克最引以為傲的護城河。打敗星巴克?瑞幸折戟,喜茶和奈雪接棒打敗星巴克,這場戰事是由瑞幸咖啡挑起的。2017年底,瑞幸咖啡橫空出世,只用了一年時間,門店數量就飛速突破2000家。與此同時,星巴克遭遇了它在中國市場的第一次危機:銷售增速同比下滑2%。
  • 喜茶入侵千億咖啡市場,星巴克、瑞幸是否受得住?
    入侵千億咖啡市場這次喜茶一共推出來四款產品,咖啡波波冰,據說靈感來自於喜茶黑糖波波,應該在咖啡上也添加了黑糖珍珠;咖啡波波雙拼(波波+奶凍和波波+奧利奧兩種選擇)、芝芝拿鐵、芝芝美式。在喜茶的推文中解釋道,這次咖啡的原料採用的是優質阿拉比卡豆,是分別來自衣索比亞、巴拿馬、坦尚尼亞三個不同地區。雖然在我們對喜茶的觀念中,喜茶一直在賣茶飲和軟歐包,從沒有在咖啡領域中有過記錄。但是有網友爆料,在喜茶還沒有改名的時候,還在叫皇茶的時候,是有一段時間賣過奶蓋咖啡的。
  • 星巴克、瑞幸、喜茶:咖啡與茶的千億交鋒
    細看本文,聽聽作者對於星巴克、瑞幸、喜茶等飲品品牌的市場爭奪的見解與分析。瑞幸咖啡在19年年初IPO後,又有CEO舉債20億的傳聞,更力砸500萬的現金紅包補貼,繼把小藍杯開進故宮後,最近又把小藍杯開進了北大。而喜茶為代表的新茶飲頭部品牌,並首次出海新加坡,近期上新力推喜茶咖啡,用「茶+咖啡」回到戰事焦點,劍指硝煙紛飛的咖啡地盤。
  • 星巴克、喜茶們左右圍守 瑞幸的大師故事還能講多久
    有意思的是,在小鹿茶這裡,我們又看到了熟悉的大師製作身影。據瑞幸方面透露,瑞幸咖啡小鹿茶由大紅袍大師劉安興、臺灣茶大師曾攸賢作為首席茶大師領銜的團隊嚴選監製,產品涵蓋芝士茶、手搖茶和牛乳茶等四大系列。不過,這些大師具體參與到小鹿茶製作過程中的哪一個環節,瑞幸方面並沒有透露。
  • 喜茶、瑞幸、便利蜂:消費創新三甲的門道
    零售消費的創新從未停止,從2017年開始,傳統消費品在網際網路思維的浸淫下出現革命性的變化,並誕生了不少網紅品牌,例如喜茶、瑞幸、便利蜂。核心導讀:喜茶憑什麼穩坐行業C位?這其中誕生了不少「網紅品牌」,他們不僅在消費者和行業中享有高關注度,同時也促進了整個行業的變革發展,例如喜茶、瑞幸、便利蜂。一、喜茶——產品、營銷革新誕生於2012年的喜茶,可以說是近些年最成功的網紅品牌之一。自2017年進入上海市場並引起「現象級」的排隊熱潮,以喜茶為代表的新茶飲賽道至今熱度分毫不減。
  • 喜茶「剎不住車」的樣子,怎麼有點像瑞幸?!
    喜茶「剎不住車」的樣子,怎麼有點像瑞幸?! 喜茶在急速狂奔過程中,難免已經被泡沫裹挾,但真正的商業繁榮都是由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堆砌起來的。 在品控和管理都面臨極大挑戰之際,如何在「快」與「慢」之間平衡,成為擺在喜茶麵前的關鍵問題。
  • 星巴克將推出8款茶飲 劍指喜茶飲品地盤
    據了解,相比於星巴克過去推出的茶飲,這次新品使用了全新原料,包括爆珠、薄荷葉、水果切片、湯力水等星巴克「非主流」原料。與此同時,不僅啟用全新的冷杯造型,首次採用了純黑色杯蓋搭配8種圖案各異的冷杯,跟喜茶有點像。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標榜星巴克為競爭對手的瑞幸咖啡,在近日初宣布推出茶飲品牌,而被視為飲品界黑馬的喜茶則與4月初上線多款咖啡產品。
  • 數字運營策略:星巴克 VS 瑞幸 VS 喜茶
    本文作者通過梳理分析,比較了星巴克、瑞幸和喜茶的數位化運營策略,並對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越來越集中在:如何把自己的客戶牢牢抓住,提升復購?如何讓客戶更願意傳播?如何把別人的客戶搶過來?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數位化運營方式各有什麼特點。一、星巴克
  • 終於,喜茶、星巴克、瑞幸咖啡互相打架了!
    在之前,喜茶推出了喜茶咖啡,打算在咖啡市場佔有市場份額;瑞幸咖啡一看,這不行,我也要推出茶飲產品,於是小鹿茶向消費者打了招呼;作為咖啡的巨頭星巴克看到這兩位競爭對手紛紛出新品,已經到威脅地位,然後就打算推出茶飲。
  • 「碰瓷」完星巴克,又與喜茶「相撞」?上市後的瑞幸野心依舊
    而星巴克也在隨後的回應表示,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操作,並歡迎有序競爭。這一公開信發布後,瑞幸被更多人嘲笑是在蹭星爸爸的熱度,瑞幸不管外界如何評價,總之順利和星巴克「捆綁」上,熱度以及段位日益突顯。如今網際網路界似乎很流行「公開碰瓷」的營銷事件,比如瑞幸有意或無意「傍上」咖啡扛把子星巴克,這種大幅度造勢,對於瑞幸所打造的品牌「人設」更具吸引力。
  • 喜茶也開始做外賣了,星巴克還會遠嗎?
    其中,強調 「第三空間」 體驗和出品新鮮的星巴克和喜茶都是熱門選擇。但現在,連喜茶都開始自己做外賣了。原來,從 2017 年底起,喜茶就開始和美團外賣合作,逐步將各個地區的門店上線外賣平臺。直至目前為止, 除北京以外的 12 個城市的 80 多家門店都已經開通了外賣服務。
  • 喜茶首次直播開業,瑞幸發3000萬福利
    喜茶廣州首家LAB店雲直播開業,瑞幸啟動第二屆「百萬大咖」活動,星巴克將開售人造肉三明治,麥當勞推出「天價」金杯,新希望乳業推出鮮奶茶。近期飲品業又有哪些新動態?一起來盤點一下。作者|金語喜茶廣州首家LAB店雲直播開業3月1日,廣州首家LAB店採用抖音直播的形式開業。喜茶帶領粉絲「雲吃雲逛「,直播期間還為粉絲準備滿減券、贈飲券等諸多福利。
  • 星巴克最大的對手,會是喜茶嗎?
    說的是中國雖然名茶眾多,但由於工業化程度低、價格不透明、有名茶無名牌等原因,導致國內茶企都只能小打小鬧、小富即安,茶飲市場的利潤大頭都被做茶包的立頓賺走了。  但在找到了變身肥宅水的核心技術之後,中國茶飲不僅風頭極盛,還產生了意外的效果。  02、碾壓  跟喜茶們差不多時間崛起的現制飲品,還有瑞幸、連咖啡等國產咖啡品牌。
  • 瑞幸爆雷、喜茶開「喜小茶」,實體零售該「控速+瘦身」了嗎?
    3月31日銥星雲商探店時,喜小茶門店尚未營業銥星雲商發現,該門店採用線上下單到店取貨的模式,銷售產品與喜茶有所不同,主要經營水果茶、雪糕、鮮奶茶、咖啡等產品,大部分產品價格僅到喜茶的六成。工作人員透露,喜小茶門店主要走價格實惠足量多料的路線。
  • 被貼上「網紅」標籤 喜茶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嗎?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喜茶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嗎? | 礪石礪石導言真材實料、價格適中的產品,頗具儀式感的製作過程,充滿美學設計的「第三空間」以及外帶服務,讓喜茶贏得了都市中的年輕白領,尤其是女性的歡心。瑞幸崛起的背景是城市小白領階層對休閒提神飲品店的巨大需求。與瑞幸同時紅起來的還有同為資本寵兒的「網紅」喜茶。這家同樣也是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獲得巨大影響力的連鎖飲品企業,有沒有成為下一個瑞幸的可能性呢?認真分析的結果是,沒有。雖然其也走了一條大張旗鼓的品牌道路,但無論從產品層面還是商業模式,喜茶都要紮實得多。
  • 瑞幸做奶茶,喜茶做咖啡
    近期有消費者發現,在喜茶旗下的小程序「喜小茶」上,出現了「喜小咖」這個新品類名稱,且已經上線了4個咖啡單品,價格在8-15元之間不等。同時,在小程序」喜茶Go"的首頁推薦中也出現了8款「喜茶咖啡」,價格從13元-29元不等。
  • 喜茶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嗎?仍有商業邏輯問題待解
    目前看來,喜茶具備了一個連鎖餐飲品牌健康發展的基本商業邏輯。但作為一家被貼上「網紅」標籤的飲品店,喜茶仍然有一些商業邏輯的常識問題有待解決。瑞幸崛起的背景是城市小白領階層對休閒提神飲品店的巨大需求。與瑞幸同時紅起來的還有同為資本寵兒的「網紅」喜茶。這家同樣也是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獲得巨大影響力的連鎖飲品企業,有沒有成為下一個瑞幸的可能性呢?認真分析的結果是,沒有。雖然其也走了一條大張旗鼓的品牌道路,但無論從產品層面還是商業模式,喜茶都要紮實得多。
  • 星巴克、喜茶、奈雪的茶等陸續恢復營業 部分配送範圍達10公裡
    2月25日,記者從星巴克獲悉,隨著各地復工的逐步有序開展,星巴克進一步升級了「無接觸式」體驗。目前,重慶地區的星巴克門店已有超過半數恢復營業,正在盡力擴大每家門店的外送配送範圍。此外,瑞幸咖啡、喜茶、奈雪的茶等也正在陸續恢復營業或擴大配送範圍,其中喜茶配送範圍已達到1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