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有一朵盛開的生命

2020-12-15 菩提之惡花

赫爾曼·黑塞|有一朵盛開的生命

基本上只閱讀兩種書,一種類似金庸《天龍八部》,至少於我單純文字的愉悅,另一種類似黑塞充滿了浪漫氣息的詩,還有那本有點自傳魔幻的《荒原狼》,不知道給了我多少心靈的如釋重負。

詩歌對黑塞而言,「是靈魂對經歷的反應,詩最先只對詩人說話,是他的呼吸、他的吶喊、他的夢、他的微笑、他的掙扎...詩可能因為它的美而令他人欣悅或痛苦,但這不是詩人最初的目的。」

生活總是傷害太柔和太認真的人,像黑塞如此恬靜淡泊,苛求精神和諧的人,依舊沒有逃脫兩次世界大戰前後政治和社會交錯的折磨。

其實面對毛姆顯而易見的輕鬆,他的那些詼諧幽默,比王靜安宇宙人生的內外,多了些俗世的塵埃。黑塞的壓抑和痛苦都在文字的踟躕裡,後來再瞧《荒原狼》,發覺就是自己的心思。

當下我們的迷失,可能更遙遠,我們的彷徨,或許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出路。諸如精神家園這種東西,奢侈不說,更是綿長艱辛的旅途。木心、錢鍾書,兩位先生的剔透人性,刻薄有餘,比起黑塞的撕心裂肺,讀罷,黑塞還在注視著你我。

看樣必須用永恆價值的信仰去替代時代的偶像,譬如音樂抑或寫作,我似乎就是迷了路來到城市的荒原狼,因為摯愛生活,暫時收起了獠牙利爪。

上午在噹噹書城,站在那兒,捧著黑塞的《荒原狼》,瞬間淚流滿面,周遭寂靜,嘰嘰喳喳的寂靜,人生這種即時遊戲,可能太過較真了,穿過混亂陰暗的心靈世界,世事輪迴,與己何幹?

《悉達多》中的悉達多,是黑塞杜撰的,另外真有個悉達多,生而為王子,出家求道六年,拜師學習過很多法門,歷盡各種苦行,最後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

兩個悉達多,黑塞的入世,後一個釋迦摩尼說,我們所處的這個現實世界,只是一種幻覺。實際上,為了一本書,一段文字較真,幾乎沒有人可為了。有時候,欲望隨處可見,可能也只好用庸常的生活抵抗庸常的沉淪。

人不會踏進同一條河流,今天之我也迥異於昨天、明天之我,滿世界漂泊的靈魂。某次在高鐵幾十分鐘的風馳電掣,《荒原狼》翻來翻去,內心躁動不安,軀體早已破碎不堪,瑣碎繁雜的過往,風起雲湧,這種喚醒更糟。

每一位作家都是一獨立行走的靈魂,所以讀書就是讀自己,消遣打發時間除外。沒有搞懂自己的人,不會與文字後面的靈魂發生共鳴,人的內外三層,身體,思想,精神或靈性,黑塞走得更遠。

從《德米安》、《流浪者之歌》到《玻璃球遊戲》,黑塞從未失去對生命的熱愛,從未放棄對精神家園的探究,以及《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中對生活的理解。

至於《玻璃球遊戲》的恍然明悟,《荒原狼》的矛盾掙扎,書裡書外,魔幻深邃,顛簸流離,宛若與我們通行。

「春打六九頭」,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周而復始,春天來了,荒原狼又該去尋找他的赫爾米娜了。

【繪畫:赫爾曼·黑塞(德國)】

- The End -

【花花君】

一個文藝大叔的個人囈語

讀書、看電影

用心靈旅行

相關焦點

  • 最冷門的小說家,赫爾曼·黑塞
    在這茫茫書海中,卻有著少量作品可以不受時代的限制,永久散發著生命之光。赫爾曼·黑塞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當提到赫爾曼·黑塞這個名字時,相信知道的人絕不很多。但如果只用知名度來衡量一個人的作品價值的話,未免過於狹隘。赫爾曼·黑塞,一個被時代洪流所忽視的傑出的作家。任何作品都是其時代的產物,黑塞也不例外。
  • 赫爾曼·黑塞詩歌《寫在沙上》
    赫爾曼·黑塞詩歌《寫在沙上》 2020-06-23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赫爾曼·黑塞:抑鬱症人群的靈魂歸處
    赫爾曼·黑塞蒙塞小說中的主人公往往忍受著生活的兩極分裂帶來的心靈上的痛苦, 在道德與人性、理智與感情、社會與個人間徘徊,為尋找兩者的和諧與統一而苦苦探求。這種兩極分裂帶來的痛苦與很多抑鬱症患者經歷的痛苦非常相似,而很多人在黑塞的作品中找到了靈魂可以棲息的地方。他是智者也是朋友,帶著我們感受生命,理解孤獨,甚至治癒我們的心靈,變得健康。下面推薦黑塞的經典作品《荒原狼》片段。
  • 草堂讀詩|故事:赫爾曼·黑塞《七月的孩子》
    剛剛大家聽到的是赫爾曼·黑塞的詩作《七月的孩子》,譯者是錢春綺。赫爾曼·黑塞,是德裔瑞士詩人、小說家,雨果·巴爾稱黑塞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黑塞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著重在精神領域裡進行挖掘探索,無畏而誠實地剖析內心,因而具有心理的深度。
  • 「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赫爾曼·黑塞
    赫爾曼·黑塞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遊戲》等。出生於德國南部的施瓦本地區一個叫卡爾夫的小城。父親是基督教新教牧師,外祖父也是傳教士,曾長期在印度傳教,通曉多種印度方言,黑塞的母親出生於印度,也是一個虔誠的信徒,因而赫爾曼·黑塞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
  • 探尋自我 | 赫爾曼·黑塞
    ——黑塞他對渴望被拯救的大眾說:「我不能回答您的問題,我自己的問題我都不能回答。我和您一樣在殘酷的生活面前束手無策,感到壓抑。然而我相信,荒誕可以克服,辦法就是我總是給我的生活以意義。我想我對生活是否有意義沒法負責,但我有責任把我自己只僅有一次的人生過好。」
  • 赫爾曼·黑塞——德國浪漫派的最後一位自由騎士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黑塞,作家、詩人、畫家。1877年生於德國,1942年入籍瑞士,196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我該如何評價赫爾曼· 黑塞?花朵、風暴、還是巖漿?或許,是騎士。靜謐蘊含哲理的字眼是他的劍,詩歌的遒勁韻腳比矛刃還要尖銳,渾圓內斂的精髓是盾,平鋪淡敘的至理更比華麗辭藻要崢嶸。
  • 【為你讀書】赫爾曼·黑塞《夏日終曲》:許多美好事物等待著我們
    赫爾曼·黑塞《夏日終曲》| 第66期本欄目由醇色電臺出品「赫爾曼·黑塞《夏日終曲》」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愛好音樂與繪畫,黑塞的詩有很多充滿了浪漫氣息,從他的最初詩集《浪漫之歌》的書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以致後來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的一個騎士」。◆ ◆ ◆《夏日終曲》今年的仲夏似乎不會如此狂野,不會擁有如此戲劇性的結束;雖然仍有可能,但這回它仿佛想要不緊不慢地壽終正寢。
  • 赫爾曼·黑塞《荒原狼》:願我們都能與自己和解
    作者 l 古道漫漫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創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創作生涯的裡程碑。該小說一經問世,就被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出版。
  •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1952年信件新譯,談禮物與中國詩歌
    1877年7月2日,赫爾曼·黑塞誕生。今天,是這位德國作家、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143周年誕辰紀念日。黑塞是一位與東方、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精神聯繫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東西方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同時,在他在世之時,他還收到世界各地讀者的諸多來信。而他也在百忙之中寫了回復。
  • 赫爾曼·黑塞:一位深受詩人李白影響的德國作家
    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194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  從20世紀60年代起黑塞漸漸地取代了海明威,成為美國大眾的文學崇拜偶像。特別是《荒原狼》,問世差不多半個世紀後在美國掀起了一股「狼潮」,甚至有支搖滾樂隊也取名「荒原狼」。今年這個樂隊在黑塞紀念活動期間去德國參加演出。
  • 黑塞詩兩首
    其一 書世界上的一切書本,不會有幸福帶給你,可是它們秘密地叫你返回你自己那裡。那裡有你需要的一切:太陽、星星和月亮,因為,在你內心裡藏著你所尋求的光。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詩人、小說家,後入瑞士籍。曾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赫爾曼·黑塞:《黑塞抒情詩選》,錢春綺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 黑塞: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孤獨策馬在永恆的尋鄉之途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出生於德國,一生文學創作頗豐,涉及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
  • 春暖花開,願每一朵花兒不被辜負,願每一朵花兒都能自由盛開!
    櫻花素有「櫻花七日」之說,雖花期短暫,但盛開之時,花團錦簇,熱烈燦爛,凋零之日如雪落塵,寂靜無聲。這種驟然開放,卻又驟然離去的濃烈與灑脫,是花的風骨,也是生命應有的風骨。春來盛開的鮮花,大都以結果為目的,觀賞倒在其次。
  • 黑塞詩歌精選|蕭瑟的秋風颳過乾枯的蘆葦蕩
    黑塞詩歌精選|蕭瑟的秋風颳過乾枯的蘆葦蕩 2020-11-25 1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倉央嘉措,你是布達拉宮佛前一朵盛開的蓮花
    倉央嘉措,你是佛前一朵盛開的蓮花,你來到世上,不是普度眾生的佛,是來尋找今生的情。蓮開心池蓮潔聖,蓮落心池心添香。你若佛前一朵盛開的青蓮,守著青燈,伴著煙霧繚繞的青煙,若隱若現,帶著虔誠,賦著委婉,隨微風燭火搖曳傾心許願,只為與她的邂逅
  • 這4種花冬天盛開,香味濃鬱,開一朵就能「薰香一室」
    給大家介紹4種,都是花美,香味也很濃鬱的品種,開一朵就能「薰香一室」。風信子風信子的花期主要在冬天和春天,盆栽一般在冬天盛開,地栽會在春天盛開。風信子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香的開花花卉,沒有之一。家裡養一盆風信子,整個房間就都能聞到花香。有時候甚至隔壁家養了風信子,開門時都能聞到香味。很多花友喜歡讓風信子在過年期間盛開,那現在就要栽種起來了,否則可能趕不上過大年。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黑塞時刻」
    在當代網絡語境裡,黑塞,似乎是暗黑和心塞的簡稱,但因他所刻劃的那些不斷在暗夜裡自我解剖、找尋內心閃電的文字,和他畢生追尋的跨越東西文明、在人類心靈最高處發現救贖與自由之道的精神力量,似乎使這個名字帶有了一絲如「地藏」般溫暖、包容的東方內涵——是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黑塞時刻」。
  • 你的心是一朵蓮,盛開在崑崙之巔
    作者:馬妍《山海經》曾註:崑崙山有奇,亦有仙。而在這萬祖之山的瑤池之中,簇擁著一朵盛開的蓮,那是你的心,被封印在瓊巔沃宇,不聲不響,即已沉睡萬年。於是,你靜靜的等待、等待醞釀一朵參透凡塵的芳花,盛開成無愛亦無怖的堅強。山中湖水清瀛,鳥禽成群,在白雪皚皚的泉池之旁,竟生出終年不凍的靜流。你棲身於此,褪去淡淡的紅妝,竟也生長成冰肌玉骨的潔白,只願滌盡世人的怨恨嗔痴,盛開出無憂亦無悔的虔誠。
  • 蘇教名家·彭城好老師 劉傑: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盛開的花
    她的教育理念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盛開的花,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要善待每一個學生。作為老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掌握學習規律,輕輕鬆鬆地學好語文,劉傑老師致力於構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並且特別關心每一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