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虹楊18盤系列,今天解讀一下大家期待已久的弘久新弘北外灘——也是第一個真正位於北外灘的新房。
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也是最後一個。(詳見本文北外灘規劃解讀)
這個項目體量不大,佔地面積僅18469.51m,可售住宅僅432套。
這樣體量的小區通常很難出彩,之所以能在市場上掀起一股波瀾完全是藉助北外灘的東風。
北外灘在炒作了15年後再次登上輿論高點源於一張紙:北外灘地區控詳規劃。
這張圖紙公示後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看來這次是要動真格了。而且近鄰東外灘土地規劃一直難產,到現在大家都不知道這片土地要做什麼——相比之下北外灘靠譜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北外灘控詳規劃一經公示,虹楊地區土拍速度明顯加快,新房上市也是應接不暇。
不過熱鬧都是周邊的,按照既定規劃新弘北外灘極有可能是最後的上車機會。
01
由於北外灘控詳規劃今年公示,許多朋友認為這裡馬上進入開發黃金時間段,後續會有大量新房上市。
尤其是下面這張圖極具迷惑性——大片的黃色居住用地,以後上市的新房肯定少不了。
其實不然,北外灘的住宅用地其實早已開發殆盡。
以上控詳規劃中,白色字體標註的小區房齡基本都在20年內,而且是高層電梯公寓,近30年都不存在拆遷可能性。
所以在規劃中標註為預留用地。
黑色字體標註的地塊是規劃建設用地,而且有不少地塊已經開始啟動拆遷計劃。
不過可惜的是,除了hk200-01地塊外,其他均為一類住宅用地。
按照上海市規劃標準,一類住宅用地為低層住宅,即總高不超過三層。
為了數據的嚴謹性,我們找到了北外灘地區所有規劃建設用地數據。
可以看到,除了在建的四個項目外,僅有2塊土地可供開發為商品房。其他均為一類住宅用地(hk200-01)除外,且一律限高12米。
之所以有這個限制,是受北外灘總體規劃限制,兩翼大片區域作為歷史風貌區保護。
在本周官方公布的北外灘宣傳片中兩個片區也是呈現低層住宅街景,進一步印證了這個規劃。
北外灘宣傳片截圖
所以雖說北外灘待建住宅地塊多達28幅,大部分卻被限高12米,真正可供建設普通商品房的卻不多。
在預留用地中,房齡大於20年且沒有電梯的小區僅久耕小區、春陽住宅等,短期內也看不到拆遷可能性。
02
不過北外灘並沒有開發完成,大量的商辦產品還在施工甚至還沒拍地。
去過北外灘的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觸:北外灘的好,只是好在東大名路以南濱江這一線。
這一條窄窄的區域高樓林立充滿現代化氣息,一路之隔就是大片的老房子和隨處可見的工地,真是天上地下。
東大名路北側街景
其實北外灘按照規劃早應該成熟,現在只是在補課而已——補之前落下的承諾。
北外灘這樣優質的地段誰都知道潛力巨大,所以早在1997年就開始提上開發日程。不過眾所周知虹口地區一直面臨拆遷難的問題,開發一直不順利。
當然這些不順利更多指的是商辦產品,北外灘還是按時交付了不少住宅項目:名江七星城、白金府邸、白金灣廣場、耀江國際廣場、和泰玫瑰園等等等等。
北外灘成熟的居住區
理由也很簡單,住宅類產品回款速度快,做起來相對容易。
可以想像當年這些新房上市時,開發商給營造了多麼美好的前景:世界級濱水商務區、上海市城市封面、外灘-陸家嘴-北外灘鐵三角……
然而在這裡住了十五年,房子都換了幾次了,之前承諾的商務區也沒達到預期。
不過容易改造為住宅的地塊始終會開發完畢,接下來該啃難啃的骨頭了。
難啃的骨頭有兩類,一類是具有歷史因素不允許拆遷的地塊,一類是要價太高拆不動的地塊。
這兩類地塊的存在造成了北外灘混雜的城市界面,一定程度影響了商務氛圍以及商業氛圍的形成。
來福士附近的老房子
所以即使北外灘前期建成了一部分寫字樓,招商卻一直不順利、空置率太高,一定程度影響了後續開發。
當年李嘉誠拿了真如地塊遲遲不肯開發,給的理由也是拆遷進展太慢、周邊環境太差,即使寫字樓、商場建成了也難以招商。
不過周邊居民居住舒適度與他們毫無關聯。
既然如此,就不拆了吧。有文化價值不允許拆遷的改造一下打造歷史街區,或許還能成為網紅打卡地。
少量拆遷困難或者不到拆遷時間的小區,改造一下繼續住,不影響市容就好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春陽住宅已經放棄拆遷改為改造,改造內容為:
1、對房屋結構進行加固,提高房屋抗震等級;
2、加裝消防設施、設備,提高房屋防火等級;
3、外立面保護性修復,展現石庫門風貌特色;
4、項目區域綜合整治,力爭做到管線入地;
5、根據房屋情況力爭實現廚衛獨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春陽裡觀看公告的居民
能順利動工改造的,還是二十年前規劃的那些商辦用地,只不過換了一張圖紙而已。
北外灘「半成品」
03
前面提到過北外灘已經沒有住宅用地,入駐北外灘可能就只有六個機會了:新弘北外灘、恆大北外灘、海泰北外灘、外灘豪景苑以及兩幅待拍土地。
這四個新房中,海泰北外灘最小戶型375平,分分鐘破5000萬已經不是普通人可以覬覦的。
外灘豪景苑一直不溫不火,單價還算合理,不過戶型偏大導致總價太高。108平兩房、156平三房,如果出現在瑞虹還可能會被市場接受,在原四川北路的地段就有些吃力了。
而且目前也僅剩186平三房了。
即將上市的是新弘北外灘和恆大北外灘。看地段,當然是恆大更勝一籌。
新弘北外灘偏居一隅,遠離北外灘核心區域,而且與北外灘的高樓大廈並未連成一片。
而恆大得天獨厚,與北外灘核心商務區無縫銜接,甚至對面就是地標白玉蘭廣場。
這樣的位置,高區江景一定足夠震撼了。
白玉蘭廣場江景
不過按照恆大一貫的思路,這樣優質的地段一定做最土豪的產品。
50萬一扇的銅門、20萬的花灑、水晶吊燈、24K純金水龍頭往上懟就好了,代價就是價格超出普通客戶預期——總價達到陸家嘴北濱江恆大華府層級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恆大地塊不大,可售住宅僅2萬平米,不是誰都搶得到的。
接下來拍出的兩個地塊中,hk240B-02地塊太小。新弘北外灘就夠小的,僅18469.51m,而該地塊卻只有3400m,而且容積率高達5.6,估計會與臨近一類住宅一起拍出。
這樣的地塊,很難做出讓人滿意的產品。
hk231-01地塊相對優質,不過限高15米,大概率會做成城市疊墅,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覬覦的了。
想來想去,1000萬-1500萬預算,還真只能上車新弘北外灘。
04
受制於地塊限制,新弘北外灘確實有不少問題,不過配套上的優勢也很明顯——畢竟位於虹口唯二的CAZ區域。
項目是大連路地鐵上蓋,4號線、12號線就在家門口,不過兩條線路去市區都有點繞。
位於大連路、長陽路交匯處,噪音在所難免。不過坐擁大連路隧道、外灘隧道,去浦東或者浦西老城區自駕都較為方便。
步行到北外灘核心區(來福士)600米,雖不是無縫連接,輻射區總算得上。
而且大連路自身商務氛圍也相當濃厚,二三十棟辦公樓形成了良好的城市界面。
大連路的辦公樓
周邊環境上,可以說遠勝融創青雲壹號、保利天匯等競品項目。
醫療資源與虹口楊浦甚至閘北老城區共享,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等都在3公裡以內。
北外灘甚至瑞虹新城一直被詬病的一點是沒有引入優質學區,周邊的保定路第一小學、上海市霍山學校都非常一般,虹口的學區資源還是集中在曲陽等傳統地段。
甚至涼城可能都比這裡好一些。
至於小區自身確實乏善可陳,一共4棟住宅體量確實太小,而且容積率高達4.14,很難做出讓人驚豔的園林效果。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3號樓僅16層,卻排布在32層的4號樓北側——視野被擋的死死的。
不過好在小區整體朝東南,3號樓不至於一點陽光沒有。
在周邊轉了一圈就明白了,霍山路南側是其他小區的高層,與4號樓僅隔一條馬路。意味著3號樓即使放在最南面也是被遮擋。
霍山路南側的高層公寓
與其被其他小區擋死,不如自己擋自己。
小區車位比1:1,及格狀態。外立面鋁板,下了成本。兩梯兩戶或者一梯一戶,密度還算不錯。
一共432套房子,卻設計了多達11個戶型。戶型設計相當不錯,尤其是這樣的容積率、這樣的地塊限制,尤為難得。
最搶手的莫過於99平小三房的設計,將利用率發揮到極致。不過遺憾的是客衛無法開窗、北向次臥面積過小僅能用作書房。
120平左右的三房是主力房源,戶型大致有兩種風格,下面這種飛機戶型可選性較多。
B1最完美,B3、B7都有一個暗衛。
其他戶型中規中矩,總體是加分項,如有興趣可以滑動查看。
目前樣板間並未開放,據開發商口徑裝修標準高於同區域競品項目,我們只能通過官宣圖片略窺一二。
不過價格也水漲船高,據說要到12萬以上。
這個價格,對於4號樓高區江景房來講確實不貴,將近20年房齡的新外灘花苑憑江景都賣到13萬以上,而且還是大戶型。
另外,如果真的喜歡北外灘又要買新房,也需要把握住機會。
畢竟可能後面真的沒有了。
後記
1、本文僅代表環二先生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
2、本文結論以官方已公示規劃文件為基礎,若規劃出現修正將不再適用
3、本文不是廣告、不是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