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歷史,留住國家記憶——龍陵打造松山抗戰遺址紅色教育基地紀實

2020-11-19 保山日報網

今年暑假期間,龍陵縣境內的松山抗戰遺址紅色教育基地再次成為旅遊熱點,每天吸引了眾多的中小學生、大專生、農民、幹部職工、軍警和海內外遊客前來尋訪昔日戰場遺蹟,撿拾失落的戰爭碎片,追思和緬懷抗日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截至目前,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共承接舉辦各類幹部培訓班1760期53576人。

強化基礎支撐,築牢幹教根基

松山幹部教育基地坐落在歷史厚重的巍巍松山腳下,總佔地面積21畝,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於2015年9月投入使用,建築面積1865平方米,建有學員公寓、餐廳綜合樓各1幢,內設多媒體大教室、多媒體小教室、會議室1個、松山大戰龍陵會戰和國防教育展廳、圖書室各1間;二期工程於201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建成抗戰文化村落1個,核心區棧道2.8公裡,遠徵軍雕塑402座,基地建築面積6956.94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048萬元,建有四層學員公寓一幢(有139間客房,209個床位),三層教學綜合樓一幢(一樓是餐廳,二三樓是多功能會議室及辦公室);三期規劃建設五層的綜合培訓樓一幢,多功能報告廳一幢,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成的松山幹部教育基地,具有花園式的教學環境,厚重的歷史人文,豐富的教學資源,齊備的功能設施,能同時容納300名學員開展教學。

強化師資建設,提升幹教競爭力

為提高教學質量,外聘在基地掛牌單位的師資為客座教授,實施名師名課工程,聘請國防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為基地外聘教師,開發與基地職能對應的課題,打造精品課件,發揮授牌單位共建、共管、共用的積極性。外聘戈叔亞、餘戈、劉波等知名抗戰研究專家教授為基地外聘教師,定期組織開展考察、研討活動,為打造滇西抗戰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出謀獻策。強化基地教師隊伍能力素質提升,採取自學、外出考察、跟班學習等方式強化對抗戰文化、民族精神、國防知識、統戰交流、愛國主義等理論及知識的研學,積極參與基地的教學科研。

強化教學質量,提升培訓實效

借力合作,提升辦學高度。基地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16家教學科研單位長期深度合作,依託豐富的教學資源,共同開展教學、科研、培訓工作,截至目前,聯合開發《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各類課件13個,2019年7月與大連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中國共產黨在滇西抗戰中的作用》課題結題並投入使用,開拓了滇西抗戰研究的新領域,有力提升了龍陵抗戰文化的層次和辦學的高度。資源整合,提升辦學厚度。基地依託龍陵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整合縣內黨史人物陳列館、李鑫故居等黨性教育基地及縣滇西抗戰研究基地、縣松山管理所、縣文管所和預備役等師資力量,開展現場教學活動。開設《學習黨史國史不忘初心做合格黨員》《學準則、知條例、守規矩》等黨性黨風黨紀、愛國主義專題教學;開設《松山戰事》《中國遠徵軍之松山戰役》《松山密信》等音像教學;開設重走惠通橋(改變中國命運之橋)、滇緬公路(中國抗戰物資生命線)、中國軍隊進攻松山路線等體驗式教學;開設參觀松山戰役舊址、董家溝日軍慰安所舊址、抗戰紀念館、李鑫(中共雲南黨組織的創建人,革命烈士)故居、黨史人物陳列館等現場教學。合力共促,提升辦學寬度。在保山市委組織環線辦的統一協調下,與市委黨校、楊善洲幹部教育學院、騰衝幹部教育學院形成幹部教育環線,做到資源整合共享,優勢互補,增強培訓實效。四年來,基地共承接和舉辦中青班、專題研討班、理論中心組學習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暨愛國主義教育培訓班1576期47024人。

強化教學質量評估,營造良好氛圍

幹部教育培訓教學質量評估是影響幹部成長與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評估主體上,實行管理部門評估、教師之間互評、學員評估相結合,形成多主體的評估模式。制定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基地把教學指標分為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教學組織管理等方面,並且進行量化採集,規定相應的分值。在評估方法上,實行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克服以定量評估為主的現象,不過多地糾纏於一些數字。把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結合起來,增強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評估結果的使用上,注重發揮評估的診斷功能,把在評估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逐一分析,找到原因,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使教學質量評估成為監督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從而提升幹部教育培訓教學質量。2019年,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教學質量評估滿意率達95%以上。

龍陵縣進一步完善基地功能配套設施建設,將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建成滇西幹部教育培訓環線中的重要節點,推動全縣幹部教育深入紮實地開展。加大兼職教師整合力度,推動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先進典型和優秀基層幹部上講臺,繼續把縣內具備較深理論功底,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充實到兼職師資庫。依託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加強與掛牌單位溝通合作,開發一批有政治高度、與龍陵聯繫緊密、適應各類幹部的特色課程。

本報記者 王克強 董 梅 通訊員 雷 華

責編:蔣建國

相關焦點

  • 雲南龍陵松山抗戰遺址被設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新華社昆明8月10日電(記者 林碧鋒)記者日前從雲南省保山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獲悉,經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被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龍陵縣位於滇西邊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滇西抗戰的主戰場之一。
  • 雲南龍陵松山抗戰遺址的保護與重生
    在抗戰勝利後的60多年時間裡,雖然松山戰爭遺址入列全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個名錄,但松山在人們眼中的認知度還是十分有限。  一段時期裡,一提起松山人們只知道有一個子高地,而松山到底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多少寶貴的遺產?日軍在盤踞松山的兩年時間裡究竟修築了多少工事和陣地?松山究竟還有多少未解之謎呢?而謎團解開的松山,今後又將走向何方呢?
  • 雲南龍陵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正式揭牌成立(組圖)
    雲南龍陵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正式揭牌成立(組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09月08日09:55 人民網龍陵9月8日電 (薛丹)7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滇西抗戰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滇西抗戰主戰場——龍陵松山舉行。
  • 松山抗戰遺址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這也是龍陵「抗戰故地」自2014年獲批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後,再次從省級「升格」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也意味著龍陵松山將進一步為海峽兩岸進行民間交流、傳承抗戰文化、增強民族共識和擴大合作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 「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今日在龍陵松山揭牌
    「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今日揭牌儀式現場9月7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滇西抗戰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揭牌儀式」 在滇西抗戰主戰場——龍陵松山舉行。此次揭牌儀式旨在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宣傳推介抗戰文化。據了解,匾牌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授予龍陵縣。授牌揭牌儀式結束後,所有參加儀式的嘉賓一起前往松山戰役舊址,在陣陣松濤聲及滿目戰壕、工事遺址中共同感受那段悲壯的歷史,緬懷抗戰英烈,激發愛國熱情,珍愛和平。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佔地總面積15畝。
  • 國防大學在松山建滇西抗戰研究基地
    中新網雲南龍陵9月7日電 (王豔龍)國防大學滇西抗戰研究基地暨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7日在雲南龍陵縣松山揭牌,基地將致力於抗戰歷史研究、國防知識教育、軍事理論研究等,為當今研究戰爭、打贏戰爭提供借鑑。  松山位於雲南龍陵縣境內,系高黎貢山山脈,平均海拔2019米,因山上長滿松樹得名。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 雲南龍陵紀念滇西抗戰勝利70周年 多位老兵重回松山戰場
    雲南龍陵紀念滇西抗戰勝利70周年 多位老兵重回松山戰場 2014-09-03 15:56:38繆超 攝   中新網龍陵9月3日電 (記者 史廣林)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也是滇西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8名抗戰老兵齊聚龍陵松山,參觀抗戰遺址、革命先烈故居,重拾歷史,緬懷英烈。  龍陵縣地處雲南省西部邊陲,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滇西抗戰的主戰場,為滇緬公路交通咽喉。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原標題:《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近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了《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松山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近日,保山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發布通知,松山被正式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大戰遺址開建主題展館
    原標題: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大戰遺址開建主題展館   中新社昆明3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12日,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展館和配套設施建設開工儀式在雲南省龍陵縣臘勐鎮松山腳下舉行。包括滇緬公路博物館、松山戰役紀念館等在內的一批展館設施正式開工建設。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今日正式發布
    10月18日,春城晚報記者從保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獲悉,為了加強對龍陵縣松山戰役戰場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統籌推進抗戰遺址遺蹟資源保護開發,《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有法可依了。
  • 中國遠徵軍魂留龍陵松山
    滇西松山,現存抗戰遺址69處、遺蹟816個,保存完好的戰壕約1.32萬米,在大小松山、黃土坡等7個高地上,地堡、戰壕、彈坑隨處可見。這一切,記錄的是70多年前,中國遠徵軍尤為悲壯的一幕。 「以往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松山只有一個『子高地』,兩個大彈坑,其實不然。」
  • 2019第二屆中國龍陵松山山地自行車速降國際邀請賽激情開賽
    邀請賽以「從滇緬公路走向『一帶一路』」為主題,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中國自行車協會進行指導,由龍陵松山大遺址公園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東方雅逸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視翼揚體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大賽將為中外車手搭建起技藝展示的舞臺,文化交流的平臺,通過體育+文化+旅遊的模式激發龍陵更多的激情與活力,著力打造國內知名山地速降賽基地。
  • 滇西抗戰戰場 之 龍陵-松山-惠通橋
    決定出發直奔龍陵-松山,這個無數次從滇西抗戰資料中看到地名。從大理興盛路高快車站,65元車票+2元保險,11:30乘高快出發到保山。14:30到保山客運站,轉搭去龍陵的依維柯小中巴,票價40元+2元保險,17:20到龍陵客運站。
  • 從滇緬公路走向「一帶一路」2019第二屆中國龍陵松山山地自行車...
    屆時,來自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加拿大、挪威、瑞士、捷克、新加坡、中國等全球10個國家的專業精英選手、大眾車手、女子車手、青少年車手約80多名車手將相聚在龍陵,傳承歷史,挑戰極限,騎行速降,快樂單車。
  • 傳承抗戰精神——保山市市運會火種在龍陵松山採集傳遞
    當日上午9時,在千瘡百孔的松山見證樹——小葉榕樹前,兩名志願者手持火炬,在太陽灶點燃火種盒內點燃了火炬後,將其傳遞給主火炬手楊婕。隨後,主火炬手高舉火炬在兩名護跑手的護送下,從松山見證樹到中國遠徵軍雕塑群環跑一周。在傳遞火炬結束後,作為市運會主火炬手的楊婕說:「抗戰精神薪火相傳,作為一名主火炬手能在松山傳遞火炬,我感到很光榮。
  • 雲南松山戰役遺址建遠徵軍雕塑群 緬懷抗戰英烈
    雲南松山戰役遺址建中國遠徵軍雕塑群 緬懷抗戰英烈  【解說】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8周年紀念日,中國遠徵軍雕像群在雲南省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揭幕。12位中國遠徵軍老兵和部分遠徵軍將士後人走進松山抗戰遺址,重拾歷史記憶,緬懷抗戰英烈。
  • 中國松山、寶地龍陵旅遊指南
    現存的松山戰役遺址,主要集中在臘勐鄉大埡口村東西兩側的松山山頂一帶範圍約4平方公裡。遠遠望去,松山宛如一隻巨大的烏龜盤踞在怒江大峽谷上空,一派鬱鬱蔥蔥、生機盎然。進入松山,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滾龍坡"戰場遺蹟。"滾龍坡"是遠徵軍在松山戰役中首先攻克的一個外圍據點,當年這裡是日軍的炮兵陣地,戰鬥歷時29天,攻擊達14次之多。繞過"滾龍坡",便進入"大埡口"。
  • 龍陵松山景區上線「一部手機遊雲南」
    每年擁有60多萬次遊客接待量的龍陵松山抗戰遺址,雖然每天有專、兼職導遊進行講解,但面對如此龐大的遊客數量如何讓登上松山的每一位遊客都能了解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