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板」到「電子」 火車票進入第四代

2020-12-10 中國環境

  2020年春運即將拉開大幕。今年春運期間,電子客票將基本覆蓋全國高鐵線路,旅客只需刷身份證或手機二維碼,即可進站乘車,這是今年春運的一大變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車站正在「告別」紙質車票,北京南站售票車間黨支部書記康順興將車票在幾十年中的變化看在眼裡。

  從硬板票、軟紙票、磁介質車票到電子客票,作為一名已在鐵路一線工作34年的老售票員,康順興見證了火車票的每一次改變。

  「以前,旅客總得拿車票,心裡才踏實,現在刷著身份證就能上車,這些變化是我這個老售票員最初做夢都想不到的。」康順興說。

 

  上世紀50年代到1997年左右,最常見的「硬板票」。本版圖片(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硬板票」時代 

  拿幾張票才能上車是常態 

  1985年參加工作後,康順興第一次「經手」的車票便是「硬板票」。

  「車間的老師傅說,硬板票就是第一代火車票,我們也把它稱作『常備車票』,就是『經常用』的意思。」說著,康順興將一張張長約4釐米、寬約2釐米的「小紙板」擺在記者面前,逐一介紹。

  「從上世紀50年代到1997年左右,火車票使用的就是這種硬板票。起初,硬板票是幾張疊加使用的,還要搭配一個票條。」

  康順興所說的「疊加使用」,是指倘若旅客想買一張「特快臥鋪」車票,就先要有一張普通的「客票」,疊加一張「特快票」,再疊加一張「臥鋪票」,可能還會再加上一張「空調票」,這四張「硬板票」共同疊加形成一套完整的火車票。「我們把它稱作『四合一』車票。」

  「拿著幾張票才能上火車,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常態。」康順興說。

  記者發現,第一代「硬板票」上並未顯示車次、時間等信息。

  康順興介紹,第一代的「硬板票」實際上是大批量預製的,旅客在售票口購買車票時,如果尚有餘票,就會在票上壓上乘車日期。旅客還會收到一張票條,上面標著車次、時間等基本信息。

  「第一代車票有粉色、白色和棕色的,代表車票的不同類型。」康順興告訴記者,粉色底紋的是普通客票,白色底紋的一般是加快票或者臥鋪票,棕色的在北京地區是市郊票,這種區分方式在不同城市大同小異。

  此外,在還不能網絡購票的上世紀80年代,人們只能去預售處或火車站買票。「分布在城市幾個地方的預售處會提前3天賣從北京開往各地的車票,賣剩下的票會匯總到火車站,由火車站統一發售。」康順興說。

 

  在1997年到2009年左右,全國範圍內開始使用「軟紙票」,即常見的粉色底紋車票。

  從軟紙票到磁介質車票 

  出票比「硬板票」快十幾倍 網上訂票興起 

  在第一代「硬板票」後期,出現了「四合一」模式的綜合票,即一張「硬板票」集客票、特快、臥鋪、空調等功能為一體,「這種綜合票可以看作是第二代『軟紙票』的雛形。」

  在1997年到2009年期間,全國範圍內開始使用第二代車票——「軟紙票」,即常見的粉色底紋車票。

  「票面元素上最大的變化是增添了條形碼,後來又變成了一維碼,除了沒有實名信息,整體跟藍色磁製車票別無二致。」在康順興看來,除了「多票合一」,「軟紙票」的出現為售票員售票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減少了旅客購票的等待時間。

  「以前預製的硬板票非常佔地方,每個售票員旁邊都是兩個大柜子,一個柜子有二三百種票,一摞一摞放在裡面。旅客需要什麼樣的票,我們就得在裡面找。根據票面信息,我們還要拿著算盤計算車票總價是多少錢。賣出一張車票後,還要在本子上記錄詳細信息,整個過程費時費力。」康順興說。

  「『軟紙票』的投用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分不開,把旅客信息敲進電腦,幾十秒一張車票就列印出來了,這個速度是『硬板票』時代的十幾倍。」

 

  2009年左右,藍色磁介質車票使用。2011年6月後,高鐵(動車)實名售票,車票上開始記錄旅客信息。

  2009年左右,第三代藍色的「磁介質車票」開始使用。

  「『磁介質車票』就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非常熟悉的藍色車票,一切都很便捷。旅客不僅可以直接用車票經閘機進站,車票上的信息顯示也更完善了。」康順興說。

  2011年6月,高鐵(動車)實行實名售票,旅客信息開始出現在火車票上。

  與車票一同「進化」的,自然還有購票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電腦、手機訂票,在火車站買票的人越來越少,上個世紀搬個小馬扎排隊買火車票的情況幾乎再沒出現過。」康順興感慨,「這一切發展得太迅速了。」

 

  1月4日,北京南站,乘客刷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電子客票」時代 

  刷身份證就能上車 

  2020年,火車票發展的第四個時代——春運期間,電子客票將基本覆蓋全國高鐵線路,旅客只要刷身份證或手機二維碼即可進站驗票乘車。

  在康順興看來,「電子客票」的到來是「革命性」的,「這種革命性的變化在於它顛覆了以前所有的售票模式。旅客以前總得手裡拿一張票,心裡才踏實;現在呢,買完車票什麼都不需要,刷身份證就能上車了。」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前年12月,北京南站一個月大概用了320萬張車票;而去年11月試點後,紙質車票的列印數量大大減少。從這個小角度就能看出,在正式推行『電子客票』後,能節省大量紙張。」康順興說。

  「從現在來看,需要紙質車票的情況無非兩種,一種是旅客想要收藏車票,另一種是旅客有報銷的需求,其餘的旅客最多也只需要一個購票信息單。」康順興表示,實行「電子客票」後,火車站仍會保留傳統售票渠道,滿足不同旅客的購票需求。

  火車票一直在變,但康順興覺得,也有不變的東西,「火車票是一個合同。旅客購買車票後,鐵路部門有責任保障旅客在車上的人身安全,有義務為其提供服務。如今,這個合同電子化了,但鐵路部門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這一點,不會有任何變化。」

  「從最開始的四張一套的車票,到現在的壓根兒不需要車票,這是一種飛躍性的變化,也是我這個老售票員最初做夢都想不到的。」康順興說,「『電子客票』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我們對這種方式的進一步的優化和發展充滿期待。」

相關焦點

  • 鐵博史話丨硬板火車票是如何製作的?
    鐵博史話丨硬板火車票是如何製作的?從最早的硬紙板票,到粉紅色軟紙票、磁介質小藍票,再到現在的無紙化電子客票,火車票的變遷承載著思念,更見證著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今天,小編為你講述,鐵路硬板客票印刷機的故事。
  • 四代火車票的變遷:從「抓中藥」到磁介質
    經歷了硬板車票、粉紙車票、磁介質車票和如今的電子車票,康順興和小小的火車票一起,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通往高鐵第一大國的歷程。一把算盤一碗膠水 賣車票像抓中藥1985年11月,從部隊退伍的康順興走進了北京站當上了一名售票員,沒想到這一幹就是34年。
  • 火車票進入第四代:電子客票覆蓋 紙質車票告別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電子客票覆蓋 紙質車票告別上世紀50年代到1997年左右,最常見的「硬板票」。從硬板票、軟紙票、磁介質車票到電子客票,作為一名已在鐵路一線工作34年的老售票員,康順興見證了火車票的每一次改變。「以前,旅客總得拿車票,心裡才踏實,現在刷著身份證就能上車,這些變化是我這個老售票員最初做夢都想不到的。」康順興說。
  • 方寸之間的光輝歷程——新中國火車票的變遷
    是否有一張火車票讓你念念不忘從最早的硬紙板票到粉紅色軟紙票、磁介質小藍票再到現在的無紙化電子客票火車票的變遷承載著時代印記首先一張張未經過印刷的硬板車票由車票筒放入後,經過票門傳送至正版位下方,此時正面印板下壓,印出火車票的正面。同時,印刷完正面的車票繼續被傳送至翻票輪,翻轉過來以後繼續列印反面。這臺印刷機曾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與磨難,也經歷了中國的滄桑巨變。
  • 三塊錢的紙幣、硬板火車票你見過嗎?山東七旬老人50年收藏上萬錢票
    從依靠他人製紙幣到現在獨立製作出精美的紙幣,這張三元紙幣,見證著中國那一段艱難的時光,是現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的老舊記憶。憶苦思甜,它是求之不得的珍品。 硬板火車票,您見過嗎?閃電新聞記者從李恆川這裡看到了不少稀奇物件兒,這張從未見過的車票,一眼就抓住了我們的好奇心。
  • 文旅觀察 | 帶你看看火車票中的「骨灰級玩家」
    圖片來源:新浪網如今,190歲的紙質火車票,在中國已經要「壽終正寢」了。今年6月20日起,電子客票在我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旅客乘車前不再需要換取紙質車票,「刷身份證」即可直接進站乘車,這也意味著「埃德蒙桑」式車票永遠存留在國人的回憶中。
  • 「電子客票時代」來臨:火車票「收藏大王」的新「煩惱」
    ,甚至有些煩惱:收藏火車票30年了,以前一直擔心收不全,隨著「電子客票時代」來臨,今後紙質車票可能就沒了,自己鍾愛的收藏可能要中斷了。「你說鐵路發展到什麼階段,有什麼變化,用什麼代表呢?我可以用車票來講述。」提到這個話題,個頭不足一米七的老孫聲音洪亮了許多,甚至能如數家珍地給你講上一整天。他家裡書房的架子上擺滿了一摞摞、一沓沓火車票,見到記者,老孫也毫不「吝嗇」,拿出他珍藏的火車票講起背後的故事。
  • 火車票發展史背後的故事
    火車票發展史背後的故事時間:2018-02-08 15:0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火車票樣式和購票方式,在過去30多年裡發生了多次變革。現在常見的,有紙質二維碼車票、磁介質車票、磁介質實名制車票等。 早在1985年,有一種兩指寬,小拇指長的硬板車票。
  • 火車票無紙化不只是便民
    11月22日起,鐵路部門將在海南環島高鐵實行電子客票服務試點,並將根據試點情況,逐步在全路高鐵及動車停靠的車站、普速列車停靠站推廣。實行電子客票後,目前可支持25種身份證件直接乘車,無需再用紙質車票。  作為民眾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鐵路的每一步改革都牽繫民眾福祉。
  • 小小火車票 時代大變遷
    1月20日,春運進入第13天,鐵路迎來了春節前的客流高峰,而廣西桂林站售票廳內卻人員稀少。    「現在實行電子客票了,到售票廳購票的人越來越少了。以前春運可是售票員最忙的時候,一天工作下來,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 再見了 紙質火車票!今天起鐵路全系車型全面施行電子客票
    有電子客票就OK了!隨著5G時代的來臨,智慧出行已經成為出行「標配」。6月20日,電子客票將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更多旅客群眾將享受電子客票「一證通行」帶來的便利,而「紙質車票」將正式退出鐵路歷史舞臺。什麼是電子客票?
  • 新春走基層丨他鄉與故鄉 藏在火車票背後的「春運故事」
    40年來,從白色的硬板票、粉紅色的軟紙票、藍色的磁介質車票到今天的「電子客票」,一張火車票的變遷,連著千萬人的他鄉與故鄉,也見證著中國春運的變遷。2020年,是我國鐵路部門推行「電子客票」的首個春運,近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走進重慶北站、重慶西站,聽返鄉旅客講述他們與火車票的故事。小小火車票變化背後,不變的是,那一份鄉愁、團圓的心。
  • 火車票將全部電子化,這些關於火車票的知識你們需要了解一下
    就在本月初東書書出稿了一篇《12306出手讓黃牛黨受到暴擊,春運候補車票保駕護航你的回家之路》文章為大家帶來了今年關於春運候補火車票的喜訊令很多網友歡呼,現在我又得到了火車票即將全部電子化的這個消息。在我們國內第一代火車票那是在50年代硬板式火車票,紙板票寬25mm,長57mm,體積小,乘客保存和攜帶都較為不方便。售票員售票時要先從票庫中抽出非常薄的票,然後要使用機械砸票機給車票上面標註日期,這一工作較為費時費力。直至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車站仍以發售「紙板票」為主,卻已實現電子售票,票面日期和編號均由電動砸票機完成。
  • 第四代飛度:從實用到有趣
    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飛度的設計應消費者需求而變,從初代的定位實用,升級為專注運動與激情,「平民超跑GK5」的口號響徹南北,「飛度不改 ,不如推下海」的段子層出不窮。今年,延續了三代激情的第四代飛度煥新而來,在實用和運動的基礎上,更側重於做一個有趣的靈魂,讓駕乘者感到驚喜和舒適。
  • 【關注春運】小小火車票,折射春運大變遷
    【關注春運】從硬板車票、紅色軟紙車票到藍色磁介質車票 小小火車票,折射春運大變遷每逢年節,一張小小的火車票,牽動著千萬遊子回家的心。石家莊站售票員王欣,1988年開始從事售票工作。30餘年來,她見證了火車票從硬板車票、紅色軟紙車票到藍色磁介質車票的三代變遷。
  • 合肥兩大火車站有望試點電子客票!再見,紙質火車票!以後坐高鐵刷...
    記者昨天從鐵路部門了解到,最快今年四季度,中國鐵路電子客票業務開展試點運營,屆時有望在合肥兩大火車站實現「刷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而無需換取紙質車票。  鐵路部門相關人士表示,高鐵車票「無紙化」明年將在全國高鐵推廣,今年四季度先在部分試點線路開展試點運營。
  • 電子火車票來了,從此要和紙質車票say goodbay!你用過哪幾種?
    九江新聞網訊 日前,小編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11月22日起,鐵路部門在海南環島高鐵實行電子客票服務試點,刷身份證+掃碼進站!旅客購票、檢票、乘車等流程都將更加方便快捷。無論通過何種渠道購票,購票成功後,旅客都會收到鐵路部門推送的電子客票通知單,並可根據需要選擇,是否列印報銷憑證。旅客可在售票窗口、自助售票機列印報銷憑證,有效列印截止日期為乘車後30天內,報銷憑證。外觀類似於紙質車票,與紙質車票不同的是,上面寫著「僅供報銷使用」六個字,並且沒有具體的座位信息。旅客進站和檢票時,只需身份證就可以了。
  • 蘇州進入「電子客票」時代!購票、進站等有變化!別了紙質車票!
    而電子客票只是一張含有二維碼的購票信息單,上面有姓名、車次、起訖車站、發車時間、候車室、電子票號、訂單號、票價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電子客票不作為乘車憑證! 在開車前或乘車日期之日起30日內,憑購票時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到車站售票窗口(含車站自助售票機、代售點)列印。列印的只是報銷憑證,上面寫著「僅供報銷使用」六個字,不能作為乘車的憑證。
  • 再見了火車票 廈門已實現刷身份證進站上車
    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期宣布,明年,火車電子客票將在全國高鐵全面推廣,今年四季度開始試點運營。屆時,乘高鐵的旅客只需要通過網際網路訂購火車票後,在火車站進站口和驗票閘機直接刷身份證進站乘車,再不需要在乘車之前換取紙質車票了。但以前的車票,也請收好。也許,若干年後,等老的時候,也可以給兒孫們講講曾經紙質車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