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火車票的變遷:從「抓中藥」到磁介質

2020-12-21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年10月25日,北京南站,電子大屏幕上不斷變換著當天運行的215趟列車的車次,天津、杭州、上海虹橋……二層候車大廳內人頭攢動,檢票口、自動取票機前成了旅客最多的地方。而曾經是火車站一景兒的售票廳內排隊的人卻不超過3個。

雖然到人工售票窗口買票的人少了,可56歲的北京南站售票車間黨支部書記康順興還是一絲不苟地對每個售票窗口進行著巡視。面對如今火車售票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位幹了34年的「老售票員」說:「不敢想像。」

經歷了硬板車票、粉紙車票、磁介質車票和如今的電子車票,康順興和小小的火車票一起,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通往高鐵第一大國的歷程。

一把算盤一碗膠水 賣車票像抓中藥

1985年11月,從部隊退伍的康順興走進了北京站當上了一名售票員,沒想到這一幹就是34年。上世紀八十年代,買火車票可不像現在那麼方便,手指一動票就有了。他回憶,那個年代,火車票預售期是3天,不過提前3天的車票,只能去東單、西直門、前門的預售處購買,北京站只賣當天和第二天的車票。

「你看現在的售票窗口都貼著全國通售,以前啥樣?售票窗口是按照線路分配的,去天津等方向的叫大東北線,設倆賣票口,去秦皇島等方向的叫小東北線,設倆賣票口,京廣線設倆賣票口……」旅客要是坐什麼車得找到對應的窗口才能買到票,如果要想買其他省市的始發車票,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上班後,康順興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兩個票櫃、一臺制號機、一把算盤、一把剪刀、一個糨糊盒,這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鐵路售票員的標配。

「當時售票窗口不像現在都是大玻璃,看得一清二楚,就一個小窗口,高約30釐米,寬有20釐米左右。」康順興用手比劃著窗口的大小。售票員與旅客無法面對面交流,只能通過麥克風。那個年代,買東西總希望看得見人,售票窗口總有一景兒,全是彎腰、探著脖子、歪著腦袋使勁往售票窗口裡看的人。

從上世紀4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鐵路部門一直延續著硬板火車票的使用,康順興說剛上班的那幾年,賣出一張火車票就像抓中藥,得「配」。旅客來買票,不能直接給一張打上日期的硬板車票,得先看身邊兩條三合板上夾著的紙質票號,也叫「小條」。

「這個小條可厲害,比如,旅客要買一張當天3.2元到天津的硬座車票,我得先從三合板上的票夾子裡找到這趟車,某個車廂某一個座位的小條,有這個紙條說明車上有位置,把小條往膠水裡一沾,在碗邊上一捋,貼到印有發站、到站、有效期的預製硬板車票上才能賣給旅客,小條和車上的座位一一對應,保證不會把座位賣錯。」

硬座的普速車票最簡單,要是趕上旅客買一張特快硬臥車票可就麻煩了。康順興說著手上比劃開了,「先找到硬臥的小條,拿出來,按照規定,旅客必須先買一張普快硬座票,再附加一張硬臥票,再加一張特快票,小條貼好,三張硬板票一字排開,手裡的算盤開始撥拉,噼裡啪啦一陣響,算出總價,收錢,把三張硬板票一起交到旅客手裡,才算完成,少一張都沒法乘車。」這種票叫套票,售票員必須得打一手好算盤,業務純熟,才能把票賣對了,銷售這樣的一套票起碼要2分多鐘。

一張車票半個月工資 火車票裡都是生活

提起賣票的故事,康順興說票裡都是生活。1986年的一天,一位大媽來到北京站康順興的售票窗口,買一張到合肥的硬座車票,19.9元,康順興報出票價後,只見大媽伸進來一隻鞋盒子,譁啦就往桌子上倒,1分、2分、5分的鋼鏰噼裡啪啦滾了一桌子,哎呦呦!老康的兩隻大手忙不迭地去按。「您怎麼這麼多鋼鏰啊!」「小夥子,大媽是賣冰棍的,這錢能買票不?」「行,您等著。」老康開始一枚枚地數起了鋼鏰。

同年夏天,一位農民大叔到老康的窗口買票,上海一張硬座,27.6元,得嘞,老康出完票,發現小窗口外沒了人影,他探身使勁向外看,嘴裡喊著:人呢?「人在呢!」大叔正在解一隻半高幫的軍靴鞋帶,從裡面掏出了幾張粘在一起的10元工農兵大團結,一張張地揭開,放在了櫃檯上。看著溼乎乎的大團結,老康默默地接過了錢。「剛上班那會兒,我一個月工資才38元多,大叔一張車票就半個多月的工資,怕丟了,我們理解。」

一鍵賣票 粉紙車票代替硬板車票

老康拿著一張粉色的軟質車票感慨地對北青報記者說:「它的出現徹底解放了售票員的工作,當時我們覺得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1997年前後,一種粉色的軟紙火車票出現了,「硬板車票」隨之消失,這種淡粉色鋪底的車票比硬板車票大了三倍多,車票上第一次有了二維碼。使用這種車票後,售票時間也由過去的手工售票最快的每張96秒縮短至3到5秒。

在老康看來,軟紙車票的出現,不僅是票面的改變,它的背後蘊含著我國售票科技的進步。糨糊、算盤、票櫃退出了歷史舞臺,老康的桌子上第一次出現了計算機。雖然當時還是區域網,北京站只能賣該站始發的車票,可仍然方便了不少,售票員查好車次,確認日期,手裡一敲回車,一張車票就列印出來了。「一鍵賣票」大大提高了火車票的售票速度。上世紀80年代北京站的售票狀元劉傑英一天能賣出萬元的車票,無人可比。

「開始是這種條形碼,後來變成了二維碼,旅客的信息涵蓋的更多了,票面上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旅客都說火車票的服務性強了。」康順興說。

火車票的票面更新了,可是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網絡還不發達,2元一本的列車時刻表仍舊是火車站賣的最快的一種「讀物」,幾乎人人懷裡揣上一本。1997年到2001年,中國鐵路連續進行了4次大提速,列車時刻表也是不停地更新,「往往一本還沒用舊,就該淘汰,得買新的了。」老康說,在12306網絡售票出現前,人們獲取列車時刻信息的渠道特別窄,火車站、列車時刻表、報紙、廣播,趕上春運加開臨客,信息不暢通,就得到火車站看「黑板報」。「我們把加車信息給美工室,他們製作出信息,然後寫到站前廣場的大黑板上,黑板前擠的都是人,人們拿著筆一趟一趟車的記。要不就是找報紙,春運時報紙會拿出多半個版刊登臨客信息。

3天預售期取消後,春運到火車站排隊買票更是壯觀,「真的像郭冬臨小品裡演的一樣,一個小馬扎,一件軍大衣。旅客為了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可以在火車站排上一天的隊,售票廳限流更是家常便飯。」

中國高鐵第一站磁介質車票可以過閘機

2008年8月1日,北京第一座高鐵車站——北京南站正式啟用,藍色的磁介質車票粉墨登場與粉紙車票並行。因為有著豐富的售票經驗,2008年4月,老康作為骨幹被派到了當時還在裝修的北京南站。大到售票的桌子大小、椅子高矮,小到一根皮筋、一枚曲別針,老康和同事們都要周全準備。

2008年8月1日,北京南站開出了我國首趟時速350公裡的京津城際列車,嘗鮮的旅客絡繹不絕,他們到南站購票時驚喜地發現,手裡的車票由粉色變成了藍色,把票塞進一臺機器,車票彈出後,進站的閘門自動打開,就能完成進站乘車。「磁介質車票的出現為全國鋪開自動檢票閘機奠定了基礎。」老康說。

從硬板車票到磁介質車票,中國鐵路走了半個多世紀,而從磁介質車票到現在部分線路刷身份證就可進火車站,只用了不到10年。

2011年1月12306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正式上線,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購買火車票,列車運行時刻表漸漸淡出視線;2011年6月1日,全國動車組開始實行火車票實名制;2012年元旦起,全國所有旅客列車實行車票實名制,這都為刷身份證進站打下了基礎。

北京南站運營初期只有京津城際一條高鐵線,現在有了京滬高鐵,「復興號」拉著旅客實現了千裡京滬一日還。今年10月1日,北京南站還迎來建站歷史上的客流最高峰,單日發送旅客超過 21萬人次,其中七八成都是通過網際網路購票。春運到火車站徹夜排隊買票的場景早已成為歷史。賣了大半輩子火車票的康順興,看到10年來火車票售票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心裡特別感慨。老康手裡緊緊捏著一疊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鐵路發展巨變的火車票開口道:「再過幾年,這些紙質車票就會消失了吧,旅客進站乘車,可以刷身份證,可以刷臉,車次、座位變成了數據,出行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對話

火車票就像一張「請帖」

北青報:34年的鐵路售票,車票在變,您覺得不變的是什麼?

康順興:有人說售票員就像營業員,車票就是商品,旅客交錢,我們出票,這買賣就算成了。其實對我們而言,車票更像是一張請帖,退伍入路時師傅說的第一句話我始終記得,旅客出門非常不容易,讓大家高高興興地來,順心如意地走是咱們的本分,34年過去了,我仍然覺得這句話就是做好售票工作的法寶。

北青報:越來越多的人在網際網路上買票,像您這樣的車站售票員是否有不同的工作內容?

康順興: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我們售票員的角色也在逐漸轉變。如果說十幾年前是坐著就能把票賣了,考核的是數量,現在考核的是服務。如何退改籤?同城優惠卡怎麼用,怎麼買車票省時又省力?未來,我們要成為旅客的出行參謀、通過服務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讓旅客快樂出行。

內存

火車票的歷史

第一代:紙板火車票

這是25×57毫米的「紙板票」,這種車票使用的時間最長,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直至90年代都在使用這種車票。

第二代:軟紙火車票

1997年,「紙板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軟紙票」,淡粉色鋪底的車票上印有一維碼。使用這種車票後,售票時間也由過去的手工售票最快的每張96秒縮短至3到5秒。2009年12月10日起,軟紙車票正面一維條碼改為二維條碼 ,採用二維碼防偽車票系統後,售票人員根據乘客的購票類型,將相應信息(如車次、價格、售出地等信息)利用二維碼制碼軟體加密後出成二維條碼,並將其列印在車票的票面上。

第三代:磁介質火車票

2007年7月1日,南京到上海客運專線率先推出磁介質車票,即用磁介質記錄票面信息的火車票。票的正面均為淺藍色,背面為黑色,可在自助檢票機上使用。

第四代:無紙化火車票「身份證」

2011年6月,京津城際、京滬高鐵率先進入刷身份證直接進站的無票時代,旅客乘車前不用再換取紙質車票,持二代身份證即可在自助機上刷證直接進出站。(記者 王薇 攝影/記者 袁藝)

相關焦點

  • 【關注春運】小小火車票,折射春運大變遷
    【關注春運】從硬板車票、紅色軟紙車票到藍色磁介質車票 小小火車票,折射春運大變遷每逢年節,一張小小的火車票,牽動著千萬遊子回家的心。石家莊站售票員王欣,1988年開始從事售票工作。30餘年來,她見證了火車票從硬板車票、紅色軟紙車票到藍色磁介質車票的三代變遷。
  • 小小火車票的變遷,見證了鐵路的發展
    第一代硬紙板火車票主要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車票大小為25毫米×57毫米,十分迷你,一不小心就會遺失。當時的車票上還沒有個人信息,無法掛失,如果遺失被別人撿到則相當於免費搭乘列車。第二代火車票是軟紙火車票,從1996年開始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軟紙火車票上的信息就更為全面,有了發到城市,車次,時間,票價以及條形碼。在早期的軟紙票上還會顯示「含軟票費1元」。
  • 別了,火車票!鐵路總公司宣布大消息,明年全國推廣
    以後這些都不是問題啦~  ▼▼  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布,  電子火車票來了!  從此和紙質車票說再見吧!  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現有的鐵路旅客車票,為紅色條碼票和藍色磁介質車票兩種,均採用實名制,集鐵路旅客承運合同憑證、乘車憑證、報銷憑證等功能於一體,旅客需憑車票乘車。
  • 再見了 紙質火車票!今天起鐵路全系車型全面施行電子客票
    小小火車票 時代大變遷回看四代火車票的變化,滿滿的都是回憶呀!第一代:紙板火車票這是25mm*57mm的「紙板票」,這種車票使用的時間最長,堪稱「爺爺輩兒」。第三代:磁介質火車票2007年7月1日,推出磁介質車票,它利用磁介質記錄票面信息,可在自助檢票機上使用。據報導車站使用的全自助驗票機(俗稱「刷臉機」)配合驗磁質火車票,最快10秒就能通過,是人工驗票的10倍!
  • 電子火車票來了,從此要和紙質車票say goodbay!你用過哪幾種?
    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現有的鐵路旅客車票,為紅色條碼票和藍色磁介質車票兩種,均採用實名制,集鐵路旅客承運合同憑證、乘車憑證、報銷憑證等功能於一體,旅客需憑車票乘車。實行電子客票,就是將紙質車票承載的旅客運輸合同憑證、乘車憑證、報銷憑證功能相分離,依據有關法律條文規定,以電子數據作為鐵路旅客承運合同憑證,推進乘車憑證無紙化和多樣化,報銷憑證逐步電子化。
  • 再見,紙質火車票!以後坐高鐵刷身份證,明年全國推廣
    記者從中國鐵路武漢局了解到,最快今年四季度,中國鐵路電子客票業務就將開展試點運營!屆時,在部分試點線路上,乘客或可實現「刷手機」、「刷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而無需換取紙質車票,明年將在全國高鐵推廣。我國火車票的升級變遷史如今,我國火車票的升級變遷已經歷過四代。第一代:紙板火車票
  • 別了,火車票!鐵路總公司宣布:明年全國可刷身份證進站!
    如今,我國火車票的升級變遷已經歷經四代回看這幾代的火車票不得不感嘆「真的是老了啊…」>四代火車票都啥樣?據「蒙京快線」,從第一張火車票誕生到今天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至今,也已經歷了三代紙質車票。
  • 從「硬板」到「電子」 火車票進入第四代
    從硬板票、軟紙票、磁介質車票到電子客票,作為一名已在鐵路一線工作34年的老售票員,康順興見證了火車票的每一次改變。  「以前,旅客總得拿車票,心裡才踏實,現在刷著身份證就能上車,這些變化是我這個老售票員最初做夢都想不到的。」康順興說。
  • 沒了火車票我們怎麼坐火車
    如今,我國火車票的升級變遷已經歷經四代回看這幾代的火車票商妹兒不得不感嘆「真的是老了啊…」據「蒙京快線」,從第一張火車票誕生到今天已有170多年的歷史。2007年7月1日,推出磁介質車票,它利用磁介質記錄票面信息,可在自助檢票機上使用。
  • 紙質火車票!石家莊人今後不用排隊取票了!
    但是以後這些將不再是問題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放大招」啦火車票「無紙化」要來了紙質火車票要說再見啦那麼當火車票變成了電子票除了「實體」的變化它的運用、改籤等都有什麼變化呢?如今,我國火車票的升級變遷已經歷過四代見證過兩代即將見證第四代的小景只想說「歲月不饒人啊!」
  • 紙質車票取消,火車票該如何報銷?
    時代在變,任何行業都在更新換代,這不連火車票都開始實現電子票了。那麼隨著紙質火車票的取消,火車票該如何報銷?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11月20日起,杭州東站、合肥南站、南京南站等93個車站啟動電子客票應用實施推廣工作。
  • 再見,紙質火車票!以後坐高鐵刷...
    簡直開心到飛起啊!  電子客票也稱作「無紙化」車票,是指旅客通過網際網路訂購車票之後,無需換取紙質車票,可以直接持二代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通過火車站進站口和驗票閘機乘車。  高鐵刷身份證進站這一舉措並不稀奇,其實早在我國實現火車票實名制管理後就在開始逐漸施行,相信不少朋友也都有過直接刷身份證乘車的經驗。
  • 再見了火車票 廈門已實現刷身份證進站上車
    )歲月變遷,高鐵車票「無紙化」要來了,紙質火車票也許只能陪我們過完今年就要說再見了。比如,它記錄著每一個「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去大學、第一次到某一個地方……其實每一張紙質車票都是有溫度的、能牽動人心的。蔣明生,客運工程師,在鐵路工作了40年,是老鐵路人了。他收藏了不同時期的火車票,也見證了火車票經歷硬板火車票、軟紙火車票、磁介質火車票、「無紙化」火車票等四個發展階段。
  • 火車票見證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小小火車票折射出春運大變遷,映射出人民群眾生活的巨大改善。火車票的變遷,反映著鐵路人緊跟時代步伐,鐵路各個環節都注入了新的科技元素,科技是需要經濟做支撐的,中國高鐵的客流量已經佔據了很大分量,說明全國人民的生活富裕了,願意選擇更加舒適的出行方式。火車票見證了中國鐵路科技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也見證著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 威騰電子完成收購日本豪雅磁介質業務
    威騰電子通過此次收購獲得了位於新加坡大士(Tuas)的豪雅磁介質濺射業務的工廠、設備、智慧財產權和運營資金,以及位於日本長崎市的豪雅研發中心的特定相關設備,此外根據收購交易,豪雅還承諾在未來數年內為上述相關業務提供玻璃基片。威騰電子表示,此次收購將用來支持預計中的硬碟需求增長,主要是2.5寸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