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鑑定家鍾銀蘭解讀弘一齋藏「清初六家」作品

2020-12-24 澎湃新聞

書畫鑑定家鍾銀蘭解讀弘一齋藏「清初六家」作品

鍾銀蘭

2017-02-17 17:21 來源:上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編者按】

「孫煜峰家族捐贈上海博物館——『弘一齋』書畫精品展」下周日即將閉幕。在展覽舉行的最後十天,觀眾仍能現場觀摩孫煜峰弘一齋曾經珍藏的書畫精品。本文是國家文物鑑定委員、上海博物館書畫部研究員鍾銀蘭先生對展出的清初六家作品的賞析,首發於上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

2006年在波士頓美術館鑑賞《歷代帝王圖》。

前排:鍾銀蘭。後排右至左:Joe Scheier-Dolberg 史耀華(大都會博物館中國藝術副主任)、凌利中(鍾銀蘭學生)、楊妍(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研究員)

孫煜峰先生生前酷嗜書畫,數十年來,不遺餘力搜集流散在社會上的古代書畫精品。本著愛國赤誠,曾把珍藏的七十餘件宋元明清書畫和二十餘件陶瓷、青銅器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文革」開始時,孫老先生深怕家藏珍品遭受損壞,即把所藏悉以封蓋裝箱,移至上海博物館。他深有感觸地說:自古以來,因時世變遷,禍福旦夕,藏品或流失烏有,或明珠暗投,鑑古照今,個人收藏不能「子孫永保」,惟有捐給國家,才能「永傳後代」。「四人幫」打倒以後,我館對「文革」初期代為保管的文物,按政策給予發還,王德封老太太根據孫煜峰先生生前遺願,將八十餘件書畫再次捐給上海博物館。孫老先生夫婦「化私為公」的崇高精神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讚揚。他們二次捐贈的一百六十件書畫中,精品甚夥,其中清初六大家的《山水》冊,亦堪稱上品。

沈劍知題跋弘一齋藏諸昇《竹石圖》卷。

沈劍知(1901-1975),林則徐婿沈葆楨曾孫,鍾銀蘭先生師。

清初六大家,即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

實際上「四王吳惲」是兩代畫家的綜合。王時敏和王鑑雖是叔侄輩,因他們只相差六歲,在藝術上屬於同一代;王翬、吳歷是他們學生,王原祁是王時敏之孫,惲壽平與王翬是翰墨至交,藝術上同屬另一代。這兩代畫家有一個極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主張畫畫要從摹古入手,他們追隨董其昌的繪畫和「南北宗」畫論,在藝術上追求的並不是怎樣去描繪真山真水,而是以筆墨形式美為創作主體,就是說,是以「古人概括自然景物的筆墨範式與經驗去再造一個心中的自然」。他們用畢生精力研究、琢磨古人筆墨,對董、巨和元四家的研習尤深,他們在「集大成」的基礎上摻合己意進行創造,洗髮個人筆墨情意來達到新的藝術境界。「四王吳惲」在筆墨上的精深造詣,是中國文人畫發展中出現的又一高峰,對後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王時敏

王時敏(1592-1680)與王鑑(1598-1677)都是江蘇太倉人,又都是出身名門的世家子弟,他們家富收藏,自幼培養了繪畫興趣,早年得到董其昌的親授,繼之,又廣泛臨摹古人名跡。因個性所好,都有主要的著力方面。王時敏對黃公望最為欽服,一生追仿黃公望筆意。如他的《仿宋元六家山水》冊中「仿大痴」一幅,畫面層峰迭嶺,煙雲飄渺,用筆平穩中求變化,設色明淨光潔,於蒼潤渾厚中蘊清秀雅麗的藝術特色。雖為「仿大痴」,自具平淡衝和、敦厚溫柔的本家風格。又如《仿趙孟頫洞庭東山圖》,據其對題,得知趙氏《東西洞庭圖》曾為王時敏收藏,後為好事者易去,時時不能忘懷,提筆背臨二幀。趙孟頫的《洞庭東山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對照原作,可以發見,王時敏此幅的山石皴筆與緊密的點子,既保持了摹仿對象的風格,又流露出自己獨特的筆墨情調。

圖左:趙孟頫 洞庭東山圖軸

圖右:王時敏 仿宋元六家山水冊之一開(仿趙孟頫洞庭東山圖)

王時敏 仿宋元六家山水冊之一開(仿趙孟頫洞庭東山圖對題)

王鑑

王鑑在藝術追求上與王時敏一樣,不是摒棄傳統而獨創,而是在掌握豐富的古法基礎上再加變通,是積累下的創造。他學習傳統很刻苦,涉獵面很廣,而較多崇奉董、巨,兼取王蒙筆法,又擅青綠山水。他的畫筆力雄厚沉著,又極清潤文秀,用墨淋漓痛快又層次清晰明潔。此《山水圖》冊是他六十七時歲所作,雖雲仿古,並不全摹,如《仿王蒙九峰讀畫圖》,在構圖和山石皴筆上是運用了王蒙的特長,而在審美意識上,王鑑的畫別具含蓄文秀的體貌。別一幅《仿惠崇江南春圖》合青綠、淺絳為一體,色彩的深淺和墨色配合得很和諧自然,極具典雅清逸的氣質。這十幅畫,或縝密、或簡淡、或清逸、或蒼莽,各具意趣。

王鑑 山水圖冊之一開(仿惠崇江南春圖)

王翬

王翬(1632-1717),江蘇常熟人,是位名滿天下的職業畫家。年輕時被王鑑賞識,收為弟子,後又得王時敏指導,王時敏很器重他,傾其家藏名跡供王翬研習臨摹,畫藝大進。為了集古人之長而自成一體,他認識到畫學之博大,非一家一派所能盡,他曾「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又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自期,他突破「南宗」幾家,廣泛學習「北宗」諸家及唐寅等畫法,鎔鑄南北兩派為一爐,技巧高度熟練,筆墨多樣,丘壑善變。同時他也比較注重觀察真山真水,所以畫中景物具有一定的真實感和生活氣息。這本六十一歲作的《仿古山水》冊,雖亦有以己意仿古之作,但多半是饒有真景實情的小品。如「寫丹徒所見」一幅,沿江屋宇鱗比,煙雲穿樹,島嶼上綠樹叢生,岸邊桅杆點點,數帆行馳於江河之中,水光煙景,寧靜無比。這些得自身經目歷的作品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此時的王翬畫藝已完全成熟,故能隨心拈出古人粉本之一角,或選取會心的自然中景物,或以佳句命意,構畫出幅幅清新自然的作品。到了晚年,由於技法的純熟,形成一定程序,下筆往往帶有習氣,所以晚期作品不及中期生動多姿。王翬的畫風宗學者很多,形成了「虞山畫派」。

王翬 仿古山水冊之一開

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的藝術直接淵源於王時敏,他亦醉心於黃公望。他善用幹筆積墨法,先用淡墨畫出輪廓,然後一次次地用墨從氣勢而定位置,再從位置而加皴染,最後在山石輪廓間用濃墨點醒,把水墨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此《蒼巖翠壁圖》軸,宗學黃公望,是畫家師其意,不師其跡的典型之作。從中可以了解王原祁如何成功地用古代大家的精神,以及自己獨有的筆墨來詮釋這些畫家的風格。他的構圖追求「繁中求簡,平中求奇」,山石結構完全依照自己的想像以虛密、疏實組合,用筆自如而又含蓄有致,用墨積淡為濃,韻味醇厚,是畫家畢生努力而形成的特色。由王時敏、王鑑肇始的「婁東派」至王原祁真正把「化古為我」的半抽象山水畫推向高峰,極大地影響了文人畫主潮,成為清代最有影響的山水畫派。

王原祁 蒼巖翠壁圖軸

吳歷

吳歷(1632-1718)與王翬是同鄉,又是一起學畫於王鑑、王時敏。早年山水受王鑑的影響較深,皴染工細,設色清麗;中年以後遍臨宋元諸家筆法,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之長,用筆謹嚴樸厚,細密沉著;晚年喜用幹筆短皴,善用重墨、積墨,畫風從華潤明秀轉為雄樸厚重。此《山水》冊是吳歷四十三歲時所作,尚不脫王鑑的格調。畫中景物旨在表現江南山水變幻莫測的景象,幅幅構圖嚴謹自然,都有新奇處,筆法蒼勁細密,風格秀逸,是他中年時的佳作。

吳歷 山水冊之一開

惲壽平

惲壽平(1633-1690),江蘇常州人,早年從伯父惲向學畫,以黃公望為宗。中年以後,浸潤宋元明諸家之長,藝術上追求「不在工,而在逸」,求神韻重怡情的審美理想,所以在他的山水畫中蕩漾出一股明靜、高逸的氣息。中年以後轉向寫生花卉畫,發展了徐崇嗣「不用墨筆,全以五彩染成」的沒骨花卉,創立了「常州派」。他的花卉畫極盡寫生之能事,生動地刻畫了各種花卉嬌嫩的特徵,在敷色上強調光、態、韻的和諧,體現出陰陽向背的變化,達到形象逼真,而又綽約多姿。早期風格工麗,晚年敷色淡薄,輕描淡寫,似在不經意中畫出,卻又頗得造化之趣,更具藝術魅力。南田晚年作品以花卉為主,山水畫的創作亦並未中斷。此《山水》冊十二幅是他晚年淡雅風格的代表作。在畫法上,旨在表現叢篁、奇石、荒林、水邨等景色,以花青和淡墨畫叢竹和樹石,筆調簡潔素雅,是惲壽平的精品。

惲壽平 山水冊之一開

清初六大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自清以來,一直被奉為「正統派」的代表。五四以後,六家尤其是「四王」遭到不少人攻擊和批判,被當作「摹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典型。近幾年來,美術界人士對他們在藝術理論和藝術實踐上的成就重新進行了研究和肯定,清六家的繪畫在中國畫傳統上終究佔有光輝的一頁。

展覽講座信息:

在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書法館舉行的「孫煜峰家族捐贈上海博物館——『弘一齋』書畫精品展」將持續至2月26日。26日下午14時,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研究員凌利中將在上海博物館觀眾活動中心進行講座,題目為《孫煜峰的交遊圈及其書畫鑑藏成就——兼析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吳湖帆為中心的海上書畫鑑藏的影響》,以二十世紀上半葉海上收藏的成就為脈絡,梳理傳世所見孫煜峰舊藏成就與特色(不僅包括上博的孫氏舊藏),兼論孫氏儒雅的人格與傳統主流畫學審美品位之間的關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鋒從磨礪出 香自苦寒來——記古書畫鑑定家劉九庵
    我們很難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做出準確的解釋,但展品的選用、展覽的組織都離不開對書畫本體真偽的基本判斷,因此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只要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無法繞開老一輩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家,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以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成員為代表的鑑定巨擘們。
  • 原來那些鑑定專家是這樣鑑定書畫的
    書畫收藏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最近幾年的書畫拍賣也是一個高潮時期,前一段的徐悲鴻的畫作《愚公移山》炒作的沸沸揚揚,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目前穩坐中國畫第一把交椅,那麼普通藏家肯定收藏不到那樣的高價書畫,那我麼在平日裡碰見的一些好的作品,應該如何收藏,害怕被騙?臨摹作偽?
  • 佛教墨寶匯集鴻山 弘一大師血書真跡難得一見
    由廈門市古代藝術品研究會收藏家珍藏的116幅佛教書畫作品悉數展出。在眾多墨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弘一大師的血書真跡——《四分律行事鈔》。上午9點,「鴻山墨緣——法雨潤澤」佛教書畫精品展在鴻山講堂舉行開幕儀式。本次活動由廈門市佛教協會指導,廈門市古代藝術品研究會、廈門鴻山寺主辦,廈門市古代藝術品研究會佛文化專業委員會承辦,廈門市鴻山書院為支持單位。
  • 盈時秋拍將舉槌 弘一法師所作桌屏首次亮相拍場
    值得一提的是,弘一法師的20扇《諸佛菩薩祖師》桌屏首次亮相拍場。  弘一法師《諸佛菩薩祖師》桌屏首次亮相拍場  本次秋拍近現代書畫部分,北京盈時將推出弘一法師為性願法師所作《諸佛菩薩祖師》桌屏共計20扇。弘一的書法脫胎魏碑,早期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衝淡樸野,溫婉清拔。
  • 書畫知識:書畫鑑定常識
    努力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對於書畫的鑑定,往往產生比較大的作用。 一、書畫家的字號、籍貫和生卒時間 掌握書畫家的字號、籍貫和生卒時間,對於書畫的鑑定工作很有幫助。這些問題往往被某些作偽者忽略,假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話,那麼,就能夠比較容易地看出問題。
  • 書畫鑑定常識
    元 柯九思 晚香高潔圖 水墨紙本 126.5 ×75.2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與書畫鑑定有關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較直接,有些就間接一些。努力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對於書畫的鑑定,往往產生比較大的作用。
  • 中國著名鑑定家、書畫家、篆刻家——宣家鑫
    宣家鑫,中國著名鑑定家、書畫家、篆刻家。字逸白,號無為、一得夫。安徽肥東人。宣家鑫自幼喜愛書畫篆刻,作品曾在「峨嵋杯」、「青泉杯」、「三峽杯」、「雙羽杯」、二屆「神龍」、上海海內外中國書畫大賽中獲金獎,曾獲加拿大國際書畫大賽最高獎「楓葉獎」,並被神墨、黃河、翰園、常德、萬竹園等碑林勒石刻碑。
  • 韓天衡美術館開館5周年六大家書畫作品展同時開展
    10月24日,來楚生、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程十髮、陳佩秋海上六大家書畫作品展及韓天衡師生書畫印展同時在嘉定韓天衡美術館開展,以此彰顯海上書畫印藝術傳承與創新並舉之功。  近現代海派的崛起,加快了傳統書畫藝術向現代化轉型的步伐,使得中國畫在推陳出新的基礎上,向著更加開放、多元和廣闊的方向前行。此次展出了來楚生、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程十髮、陳佩秋六位大家的67組(件)作品。
  • 中國書畫鑑定 「靠譜」時代終結
    [摘要]我國書畫鑑定大師徐邦達22歲為《富春山居圖》昭雪,文革時在湖北圍湖造田,在在「次等文物」中搶救國寶,在「南謝北徐」之爭中彰顯高貴與剛正。徐邦達仙逝,對於中國的書畫鑑定界來說,意味著一個時代的大幕拉下。
  • 敬華春拍丨象外——中國書畫夜場集錦
    敬華2019春拍  Lot812弘 一(1880-1942) 平等普遍紙本 鏡框戊午(1918 年)作出版:一、《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弘一》P26,上海書畫出版社 2、《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謝稚柳》P107,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7月。展覽:「虛懷齋藏中國書畫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1月3日至8日。
  • 珍貴明清書畫「入住」上海博物館 翁同龢後人捐贈兩件重要家藏
    翁萬戈是清代翁同龢的五世孫,本人是一位中國書畫收藏家、鑑賞家。翁氏家藏的核心部分由其先祖在19世紀收集奠定,而翁氏家藏可謂是美國頂級的中國藝術品私人收藏,並以其作品質量上乘、大師序列恢弘、保藏狀態良好和流傳著錄清晰見長。翁氏家藏書畫目前主要由上海博物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等著名機構收藏。
  • 清初「四王」與吳歷青綠山水精品欣賞
    出身明代官宦之家,崇楨初年曾任太常寺卿,所以也被稱為「王奉常」。工詩文書畫,尤擅畫山水,少時學董其昌,並臨摹家藏宋、元名跡,以黃公望為宗;筆墨蒼潤松秀,而丘壑少變化,多模擬之作。王翬、吳歷出其門下,孫王原祁得其指授。後人把他與王鑑、王翬、王原祁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兼工隸書,能詩文。
  • 假畫鑑定手冊《江村銷夏錄》竟不評真偽?《江村書畫目》揭露真相
    它兼具了中國古代鑑藏文獻中的著錄、品評、史論三種形式,且涉及作品材質、作品裝裱等諸多領域。鑑藏著錄的編寫,是一個鑑藏家的鑑藏活動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時代的鑑藏文化的體現。高士奇《江村銷夏錄》的存世,奠定了其鑑藏大家的地位,也使得後人能夠領略其鑑藏風採。
  • 【收藏快報】2021年重點推薦書畫名家——張昕
    【人民藝術家形象大使】匾/登刊(《中國國際新聞》總署)201704頒發;中國民盟中央美術院陝西分院理事;中國民盟陝西盟員;全國十佳少兒書畫教育家(中國美術教育委員會);中國藝術人才管理中心藝委會藝術委員;中國當代名家藝術研究院高級院士,特聘教授,藝術委員。
  • 書畫鑑賞與書畫收藏的含義
    鑑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鑑定學的範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範疇。鑑定與欣賞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鑑定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上,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鑑定的演進,高明的鑑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然而,判斷真偽與優劣有時又是兩回事。藝術水準好的書畫作品並不一定是真跡,如有些代筆的作品;而有些藝術水準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偽作,如一些不善書畫藝術的名人墨跡。
  • 故宮博物院「新安八大家」書畫作品首次在黃山展出
    此次展覽由安徽省文化廳、黃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黃山市文化委員會承辦,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協辦,集中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藏弘仁、査士標、孫逸、汪之瑞、程邃、戴本孝、鄭旼、江注等新安畫派八大家精品書畫146件。  參展的書畫作品。  「明月清風——故宮博物院館藏新安八家書畫展」是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五項子活動之一,也是該大展的最大亮點。
  • 海上六大家書畫作品展及韓天衡師生書畫印展同時開展
    24日,來楚生、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程十髮、陳佩秋海上六大家書畫作品展及韓天衡師生書畫印展同時在嘉定韓天衡美術館開展,以此彰顯海上書畫印藝術傳承與創新並舉之功。  近現代海派的崛起,加快了傳統書畫藝術向現代化轉型的步伐,使得中國畫在推陳出新的基礎上,向著更加開放、多元和廣闊的方向前行。此次展出了來楚生、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程十髮、陳佩秋六位大家的67組(件)作品。
  • 「空舟載雪」展覽浙江美術館開幕 池長慶作品書畫同源
    這應是對「空舟載雪」最好的解讀,這種意境和格調與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維度高度契合,此展覽以「空舟載雪」駐景生情,由此可見池長慶作為藝術家對藝術的追求與品位。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吳山明致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吳山明和王冬齡對池長慶的書畫作品以前輩與老師的身份進行了解讀,吳山明談道,中國古代文人往往書畫兼修,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書畫作為學科逐漸細化、分離,而池長慶可以很好的把書法融入繪畫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解味-齊白石弟子崔子範書畫作品展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說崔先生在用墨、用色、用筆等方面都非常大膽直接、用色明快,是大寫意畫家中的代表。崔子範在繪畫、書法及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也受到藏家追捧。所以這次庫拍的崔子範專場拍賣非常值得關注。被譽為「東方凡高」的大寫意花鳥畫家崔子範以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譽滿中華,震撼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