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需要準備什麼?第一次去戶外你需要知道的

2020-08-04 買戶外

對山嚮往,並想開始接觸山林的我們,該如何開始認識山林?

登山徒步需要準備什麼?第一次去戶外你需要知道的

上山會不會很危險?山上有什麼需要我們注意的嗎?該怎麼規划行程、裝備、食物啊?

別擔心!我們現在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登山觀念,讓我們能快樂上山,安全下山!

讓我們一起開啟對山林的探索吧 ~

去哪裡?山有什麼不一樣!

一般而言,山大致上被大家用海拔高度分為郊山、中級山和高山。

郊山

海拔1000m或1500m以下,離市區近(就是在郊區的意思),基本上都是可以一日來回的山。

郊山不代表就是簡單,上山前還是要多看看別人的遊記跟記錄來確認這條路線的長度和地形等相關資訊。

中級山

海拔1000m~3000m或1500m~3000m,高度定義沒有非常明確,但以高度而言是介於郊山與高山之間。

中級山的路徑與林相比較複雜,路線上從一日來回到幾十天的探勘行程都有,就看大家想在中級山看到什麼然後再去規劃路線了。

高山

泛指3000m以上的山,高海拔高含氧量低,所以走起來會比較累;氣溫也較低,消耗的熱量也會增加。另外紫外線跟風也都會比較強,防曬與防風也都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會出現高山症症狀的人是在海拔約2500m以上,高山一定是在這個海拔之上,部分中級山也要注意!

山上有什麼路?

山上跟都市很大的不同之處之一就是路徑了,山上幾乎不會出現平穩的水泥柏油路,那山上到底有什麼樣的路呢?我來先跟大家分享山上有什麼路,再依照上面分類告訴你什麼山會遇到哪些路。

9種地形

登山徒步需要準備什麼?第一次去戶外你需要知道的

1.步道臺階

2.泥巴之路

3.攀巖拉繩

4.涉水渡溪

5.崩壁碎石

6.松針之路

7.闊葉與蕨類

8.箭竹草原

9.竹海

這只是大致上依海拔高度讓大家快速了解什麼高度大概有哪些地形,詳細情況還是要在出發前做好功課!

迷路了怎麼辦?

迷路的S.T.O.P,迷路別慌張,先做好這些步驟

S, Stop 先停下來,不要慌亂的急著找路,這樣只會讓自己越來越不知道現在在哪!停下來才能有時間面對自己、面對環境。

T, Think 思考怎麼會迷路,從哪時候開始迷路的,試著回想剛才經過的周遭環境,如果無法確認來時的路就不要回頭去找,先留在原地觀察並計劃下一步。

O, Observe 觀察周圍的環境,尋找有沒有對你有用的東西,如水源、遮蔽物,並檢查自己的裝備中有哪些可以幫到自己,這段時間也可以嘗試呼救(喊的或是吹哨子)。

P, Plan 根據先前的思考與觀察,開始訂製計劃,並將所剩的食物與水作分配成至少三份以上(一天一份)。

求生333原則3小時內保暖,3天內攝取水份,3周內進食,只要做到這3點,就可以活到搜救隊到的那刻!要記住:保暖>飲水>進食。先保暖,再確保水源,最後再想食物的問題。

山難案例中近乎一半的原因是迷途!

知道了迷路該怎麼辦,但要如何預防迷路呢?

登山徒步需要準備什麼?第一次去戶外你需要知道的

在這個智慧型手機不離身的時代,它就是你最好的夥伴。我們上山前可以先下載手機GPS Apps,並上網下載GPX檔導入就好。

登山規劃

上山就跟旅遊相似,出發前都要規劃!

基本登山規劃流程

想到要去哪

查找他人記錄

規划行程,研究路線

處理交通、糧食、裝備等

跟留守商討聯絡點、回報時間

打包&確認

上山~

衣物及裝備

登山衣物跟裝備是上山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下會為大家分別介紹衣物及裝備到底有哪些?又有什麼需要注意呢?

登山衣物

上山時的穿著主要要依照洋蔥式穿法,由內到外大致上分為底層衣、中層衣和衝鋒衣。因為山上的天氣變換快速,為了因應這種狀況,我們必須能夠迅速的穿脫衣物來對抗悶熱與寒冷。

還有,上山不要穿棉製衣物!!因為棉質易吸水又不容易幹,穿在身上一流汗就會覺得悶熱又笨重,而且因為棉質溼了後就很難幹的性質,有可能會因為溼衣服快速帶走你的熱能而失溫!

底層衣

底層衣就是穿在最裡面那層衣服,通常都是著排汗衣,然後一整趟行程都不會脫下來!常見的材質有聚酯纖維和羊毛,又有兩種材質混合的。

不論價格高低,排汗衣最少擁有排汗的功能,能帶走汗水讓它們不附著在皮膚上,預防導致熱能快速流失或是感到黏膩,價格跟材質最主要體現的差異在於穿久會不會臭!、剪裁、拇指洞……等設計。

中層衣

中層衣指的是保暖衣物,用於冷的時候可以快速幫自己加一點溫暖,一般在大休、看日出日落和到營地時會穿上,行進間通常不會穿著它走。

常見的材質有抓絨、化纖合羽絨,3種材質的簡單小比較

同單位體積

抓絨

保暖程度

可壓縮程度

重量

潮溼後保暖程度

耐久程度

價格

化纖

保暖程度

一般

可壓縮程度

一般

重量

一般

潮溼後保暖程度

一般

耐久程度

一般

價格

羽絨

保暖程度

可壓縮程度

重量

潮溼後保暖程度

耐久程度

價格

中層衣的選擇沒有絕對哪個比較好,還是看什麼環境需要它和個人的喜好。

想要一件保暖的中層衣有個選擇的要點 一定得合身,不然抓不住身體產生的熱能,風也容易灌進去。

衝鋒衣

登山最重要的就是防水了,無論是裝備的防水(如保暖衣物、睡袋、3C)還是自己的防水都要做好,畢竟失溫只要超過3小時就差不多了!

大家想必都知道GORE-TEX這個材質吧,當然國際各大戶外裝備品牌的衝鋒衣所使用的防水透氣薄膜各有不同,但它們基本上都有經過測試認證。一般消費者可以看這個防水透氣膜所標註的耐水壓數值和透氣度來參考,一件好的衝鋒衣除了防水透氣膜外還要考慮它的耐磨程度和各項設計。

那…穿雨衣可以嗎?是OK的,只是雨衣很悶,有可能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但有總比沒有好,雨衣還是要準備的!

登山裝備

裝備的花樣實在太多了,這個坑進去了就出不來啦!!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剛開始接觸登山時最重要的裝備有哪些背包、登山鞋、頭燈、登山杖。

背包

主要以背包大小及容量依行程做分類,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小於25L,單日背包or攻頂包(原本杯重裝背包,遇到岔路要撿山頭,只是上去下來不想背重裝背包時用)。

25L~45L之間,簡單過夜行程(至少多了睡袋睡墊等裝備),也許有山屋住(要背帳篷就要看打包技巧了)!

45L以上,要背帳篷/長天數的過夜行程。

這只是簡單分類,沒有一個背包可以完全適用所有行程,而且隨著我們爬山的經驗越多,打包和輕量化技巧也會越來越好,也會知道哪些裝備自己需要或不需要,從而衡量自己這次行程到底需要多大的背包。

挑背包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就是背長!如果沒有背到背長相符的背包,長期負重下來會很不舒服的。

背長量法:第七頸椎到髖骨上緣為你的背長。幫大家翻譯成白話文~

1. 現在請低頭,然後摸摸自己的頸椎,最突的那截就是第7頸椎了

2.然後找到自己的肚臍,以肚臍高度水平延伸到背後的脊椎,大概就是髖骨上緣。

3. 將兩點連線,拿量尺來測量一下這段長度就OK!

懶人做法:直接去戶外用品店試背背包(建議每次買包前一定要負重試背),然後請店員幫你量。

登山鞋

可以以鞋幫高度分為3種

低幫(不到腳踝),一般輕裝行程選它就好,如果沒預算,穿個有抓地力的運動鞋也可以。

中高幫(包覆一點腳踝),保護腳踝,提高一點支撐。

高幫(完全包覆腳踝),良好的包覆性與支撐,只是有點重。

鞋幫越低越靈活,相對也較容易受傷,支撐度也沒有中高幫好,另外選鞋子時也可以考慮要不要選有防水的,畢竟山路難免有泥濘水窪,如果荷包還承受得起建議還是選有防水的,下雨時搭配綁腿和雨褲,腳也不會泡水。

選鞋子最重要的還是穿起來舒不舒適,不是功能越多、價錢越高就越好喔!

頭燈

上山一定要帶頭燈,無論是再簡單的單日行程都一樣!萬一遇到突發狀況摸黑時,可以照明,又方便搜救人員看見,還可以給予心理安慰,怎麼能不帶呢~

通常以流明度(lumen)作為亮度的衡量,在一般登山行程中,如果不需要走最前面找路,50流明就很夠用了!

每款頭燈都有不一樣的功能,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買有切換紅光功能的。

紅光的好處:

比較不刺眼,不會干擾到山友睡覺。

比較不會驚擾到野生動物。

看星星的絕配!

小提醒&小技巧:

上山記得要帶備用電池。

頭燈不用時電池要取出,不然電池放太久流出電池液的話,頭燈就報銷了!

上山時可以將一個電池反裝,這樣就不怕放在背包裡不小心壓到,結果拿出來要用時就沒電了!

登山杖

登山杖不但可以減輕腿部的負擔,在遇到溼滑或是沒有可以抓的東西的地形時,它絕對是各位山友的好朋友。登山杖可以拿一支,也可以拿兩支,各有各的好處與壞處,山友們可以自己試試自己習慣哪種。

常見形式快扣式、旋轉式、卡榫式、摺疊式

常見材質鋁合金、碳纖維

要選擇哪種形式與材質就看個人喜好了,我個人是喜歡快扣式的,操作快速簡單又不會出錯。

登山糧食

上山的食物該怎麼準備?基本上分為正餐、行進糧和預備糧,原則上是背得動都可以!!

正餐

通常而言,我們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處理晚餐&早餐,這兩餐可以花點時間吃好一點。

早晨如果覺得不想太早在寒冷的空氣中從睡袋爬出來的話,衝泡飲料/麥片也是不錯的選擇。

午餐也是要看行程時間而定,如果時間不是很充裕,通常是以麵包/乾糧解決,也可以煮個泡麵或乾燥飯這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的食物。

我們在準備前需要思考以下幾點

這次的行程累不累,要吃爽一點好還是重量輕一點?

營地水源是否充足?(料理需要的水有多少?)

帶的鍋爐是什麼形式的,可以怎麼煮?

依天數需考慮保存是否方便,熱量足夠嗎?

是自己煮(個炊)還是大家一起(團炊)?

行進糧

簡單來說行進糧就是邊走邊吃的零食,因為登山是極度消耗熱量的運動,所以在行進間要不斷補充能量,在休息或行進間吃點東西!巧克力、餅乾(最好有餡料的)、零食、能量棒等都很好,最大的原則是你在山下也會想吃的東西,不然就會發生背上山再背下山的情況。

預備糧

為什麼需要準備預備糧呢?這是為了預防我們因為一些意外而不小心耽誤了下山時間,或被困在山上所準備的緊急糧食。

關於預備糧的份量該如何準備,如果你爬的是1~3天的山,準備1餐預備糧就可以了,如果是長天數縱走就要看你對於這個行程的掌控度來決定了,假如你對於這個行程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準備多一點預備糧是比較好的選擇。

那預備糧要帶什麼比較好呢?預備糧的原則也是輕和高熱量,基本上是帶個米麵、乾燥飯,甚至是高熱量的餅乾也行。

風險管理

爬山跟走在馬路上都有風險,上山有沒有比較危險我不知道,但做好風險管理就會比較安全是一定的~

想要掌控風險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在山上可能會有什麼危險,就能先做好心理準備並在遭遇時有條理的面對它們。

山上遇到危險可能的原因

身體狀況

體力

症狀

失溫

燙傷

危險地形

崩壁

溪谷

泥沼

天氣

強風

暴雨

大太陽

大霧

其他

缺水

天數(食物)

蜂&蛇

有毒植物

這是我自己整理的可能危險,如果有不足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

身體狀況這點就需要每個人先了解自己了,可以注意的點有:自己的負重能力、體能狀況如何、有無特殊疾病、以前有沒有過高山症……等。

危險地形依自己與隊友狀況來衡量是否可以應對這些地形,假設真的無法通過,是要撤退還是有其他替代路線嗎?或許我們這個團隊有能力架繩通過?隊友有沒有懼高症,導致走在稜線、崩壁或很不穩?

天氣出發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出發的時候是幾月?有無颱風、地形雨或是天氣好到會曬到起水泡!

其他行程會不會缺水?安排的距離在時間內走得完嗎?依季節、山域性質有機會遭遇蜂蛇(這通常在中級山比較常見)嗎?

在安排行程時,我們就要事先評估這次行程是什麼性質,一般團還是體力訓練團;人員組成怎麼樣的,是新手還是老手,隊友遇到緊急事件時有沒有處理能力。唯有規劃思慮周全才能好好管理風險,將危險發生的可能降低,開心上山,安全下山~

留守人

最後!【留守人】山上隊伍的山下安全守護者。每一個上山行程都要找留守人,留守人自身最好要有一定的登山經驗,這樣在山上隊伍出事時他才能確實了解狀況。

留守人在事前需要跟領隊約上山隊伍的信息回報地點&時間,且完整了解上山隊伍的登山行程規劃、隊員組成隊員的緊急聯絡人通訊,並在必要時通報相關單位。

什麼是LNT無痕山林?

LNT是 Leave No Trace 的縮寫,翻譯為無痕山林。

LNT是為了減少享受大自然的人們對於環境的傷害,讓這個環境能保留得更好,讓野生動植物能安心生活,也讓之後的探訪者能夠享受這份美好。

LNT共有七大原則

一、事先充分的規劃與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

二、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三、維護環境處理垃圾(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四、保持自然原貌(Leave What You Find)

五、將用火對野外的影響降至最低(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六、尊重野外動植物(Respect Wildlife)

七、尊重其他戶外活動者(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看完了登山的9大觀念是不是對登山有比較認識了呢?或許你會想,我只是想爬個山怎麼這麼麻煩,但這些觀念與準備能讓你更無後顧之憂地享受山林間的美好!

祝各位山友都能平安快樂的享受山林~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徒步山林,需要做哪些準備,帶什麼裝備?
    每當飽受又熱又曬夏季的折磨時,很多熱愛戶外的朋友會進山。至少低5℃的山林,會用綠意蔥蘢與涼意十足迎接大家。但很多首次進行徒步山林的朋友,會糾結於究竟該攜帶哪些裝備。今天,KingCamp就來說一說,第一次徒步登山,你需要做什麼,帶什麼裝備?
  • 徒步登山|去徒步旅行需要先清楚的入門知識
    思谷貓將在這篇推文中詳細地介紹登山和徒步須知的入門知識,如果你還沒嘗試過徒步旅行,看完這篇推文,你就可以開始籌備你的第一次戶外徒步之旅了。大多數喜歡戶外的人,都會樂於和你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者將自己的裝備與你共享。如果你身邊沒有這類人,你也可以嘗試著發掘身邊可能會喜歡徒步的人,並和他一起去學習如何準備。
  • 阿彥帶你去旅行之登山徒步,登山需要做的準備怎麼做才能事半功倍
    大家好,我是愛旅遊的阿彥,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登山,說到登山想到19年的電影攀登者,看完之後的是不是也想過自己也徒步登山呢,其實不用去那麼高的珠峰,去其他的山峰也是可以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四姑娘山登山運動是一個需要體力和注意安全的運動,必須找專業的人員協助才行,不可自由行前往,出門遊玩畢竟安全第一。
  • 冬季戶外徒步需要注意什麼?
    戶外徒步需要注意什麼,徒步愛好者知道嗎?冬季戶外活動可以充分鍛鍊人體防凍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但是冬季戶外自然因素不可預測,注意事項自然也多。那麼冬季戶外徒步需要注意什麼呢?登山杖,一根自量好的登山長可以幫你很好地節省體力和掌握大雪下的地形,並在複雜的地形幫助你保持身體平衡。睡袋,羽絨睡袋是最好的選擇,厚的棉睡袋加一個抓絨睡袋也可以代替。
  • 戶外登山需要什麼裝備呢
    春暖花開的季節,不少登山旅遊的愛好者開始蠢蠢欲動,大家覺得這個季節是非常適合登山的,要知道登山對身體很好,但是在登山的途中會遇到突然變化的天氣,這對身體也有著不利的影響,所以在登山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選擇好適合自己的一套裝備,還要選擇好自己的衣服。
  • 人生第一個戶外登山背包 這五個重點你需要知道!
    尤其是隔夜的登山背包,通常背負會有一定的重量,行走長度也有一定的距離,如果沒有背負系統輔助,像是一般背包單純靠雙肩去扛重量,可能沒兩下就會吃不消。目前趨勢大概是直接小一個級距,40L、50L 的登山背包算是現在主流的選擇,這樣的規格能夠適合的行程天數最廣,少天數行程不至於背包空洞,多天數也可以用輕量化打包去滿足。
  • 去徒步旅行需要先清楚的入門知識
    思谷貓將在這篇推文中詳細地介紹登山和徒步須知的入門知識,如果你還沒嘗試過徒步旅行,看完這篇推文,你就可以開始籌備你的第一次戶外徒步之旅了。 如果實在找不到同伴,思谷貓再給你推薦幾個渠道:了解所在城市的大學是否有戶外社團,可以去參與他們的徒步活動;去網上搜索附近徒步登山俱樂部,他們常常會組織周邊的徒步活動;戶外論壇(例如8264)和戶外app(例如在外、兩步路)都有提供約伴服務
  • 第一次登山經驗!登山露營需要注意什麼?
    除了大山大海、挑戰極限,登山是融入質感、注重細節的戶外生活,從第一次登山,在幾年的時間裡,走遍很多山頭,全賴當年無意間看見高山的照片,那不同於低海拔的林相與風景,對喜愛攝影的人是無法自拔的召喚,拉著有登山經驗的朋友,第一次戶外活動是挑戰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
  • 人生有許多的第一次,你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憶我第一次徒步戶外登山
    那是在2015年11月1日,廣州的早晨,天氣很好,不冷不熱,原本是提前約了十人組隊去爬牛頭山的,集合時間是早上9點,可是我等來等去,約好的人一個都沒來。 等到9:30,我跟著這支戶外隊一起出發,天呀,第一次走這樣原始的泥土山石路面,好吃力,但又不敢掉隊,怕迷路。
  • 登山裝備檢查表,讓你的每次戶外徒步登山更輕鬆
    登山裝備檢查表,讓你的每次戶外徒步登山更輕鬆
  • 戶外徒步需要準備什麼東西?
    01背包選擇一個適合你自己的背包,當你遠足時;一般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02帳篷、睡袋、防潮墊1天往返短線可以不用考慮去裝備它. 不過能夠選擇到真正合適自己,並且物美價廉的東東也許需要一些時間。
  • 戶外徒步需要注意什麼?
    出門在外,很多東西都需要提前考慮到,事先準備好,這樣才能凡事無憂,擁有一個完美的旅行。出門之前,首先要準備這些東西:厚衣服: 不管哪個季節進山,都要帶上厚衣服,即使在夏季,白天也要長褲長袖 ,晚上視情況而定,如果是高海拔,必須加上抓絨衣、 抓絨褲,或者羽絨服。
  • 新人如何開啟第一次戶外登山?
    不過,登山卻是一項入門不易的運動,去哪登、找誰登、怎麼登、挑什麼裝備,都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特別是新人山友,心中的「誤區」和困惑就會更多。這篇文章正是教你如何開啟登山,更好地避開彎路、獲取最佳「初體驗」。一、登山不是荒野生存很多人認為登山要像《攀登者》、貝爺那樣荒野求生、追求極限。事實上,這只是登山樂趣的一小部分。
  • 新人如何開啟第一次戶外登山?
    疫情陰霾漸漸遠去,明媚春光向你招手,戰疫一個月以來,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憋壞了,正籌劃著等疫情過去出去撒歡。出門撒歡,登山肯定是首選,親近自然、酣暢灑脫的快感別無替代,同時有能強身健體,一舉多得。不過,登山卻是一項入門不易的運動,去哪登、找誰登、怎麼登、挑什麼裝備,都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特別是新人山友,心中的「誤區」和困惑就會更多。
  • 想去雲南德欽雨崩徒步,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幾年前我們利用國慶假期去過雨崩,雨崩是位於雲南迪慶州德欽縣梅裡雪山山腳下的一個藏族小村莊,與外界的交通方式只能靠徒步、或者騾子。因為風景秀麗、民風淳樸,這裡成為徒步愛好者喜歡的線路。雖然嚮往這裡的美景,但也有很多人望而卻步。
  • 徒步登山前的準備,運動員教你專業做法!
    我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環武漢東湖一個50公裡的毅行活動,當時走的時候就看到好多人穿的好專業,當時就想還有這麼多人穿這麼專業去走路還挺有意思的,然後就是第一次接觸戶外運動吧,就覺得戶外徒步還挺有意思的,後來就是體育老師在我們社團去找幾個參加湖北省定向越野比賽的人,當時大一剛過去也蠻有熱情的
  • 超實用護娃神器,你的娃需要這些丨徒步登山裝備推薦
    而且,更好的戶外裝備也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身體。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15公裡以內,當天往返的徒步和登山,需要準備哪些裝備。△可以去迪卡儂購買登山鞋(迪卡儂屬於入門級) 俗話說,「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所以,請大家記住,要想選擇到一雙合適自己的戶外鞋,唯一標準就是試穿!每次登山,我們都要求孩子至少攜帶2瓶500毫升裝礦泉水+1瓶運動運料(寶礦力、脈動等),飲水量大的孩子還需要增加1-2瓶500毫升裝礦泉水。
  • 去敦煌徒步需不需要準備很多的飲用水和食物呢
    對於第一次來敦煌的朋友,去敦煌徒步需不需要準備很多的飲用水和食物呢?敦煌川道戶外的小編分兩種情況給大家詳細的講講。  如果是報團的話:報團徒步就不需要準備太多的飲用水或者食物,一班徒步公司會每隔幾公裡設置飲用水補充點,同時還會有一些小零食讓補充體力!但是自己還是背上1-2瓶水,自己走累了還可以喝點。
  • 戶外徒步登山裝備購買的一些建議及推薦
    談及戶外徒步登山的裝備,涵蓋範圍之廣,品牌之多,另各路驢子眼花繚亂。戶外徒步登山都需要一些什麼裝備?去哪裡買?買哪一種?有什麼要求?等等一系列問題,讓各類新驢躊躇不前,老驢們對新驢們的推薦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就把我推薦的裝備分成兩個等級推薦給大家,以供新驢參考,老驢探討。以下推薦購買裝備分為:屌絲性價比級別、土豪級別。
  • 尼泊爾徒步旅行出發前 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從體能訓練準備到打包裝備和籤證:在去喜馬拉雅山之前,有幾件事是你必須做的,以確保一個平穩、安全、舒適的旅程。你準備得越充分,你就能從這段經歷中收穫越多。如果在徒步旅行或享受其他戶外活動時,由於任何原因需要緊急撤離你,必須召集一架直升機,將傷者送往加德滿都。這些花費超過3000美元。如有必要,將需要安排一次國際醫療飛行。加德滿都以外地區的醫療質量很差,而且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