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退捕漁民全部參加養老保險

2021-01-10 身邊24小時

澧縣在大力推進退捕禁捕工作的同時,全面落實養老保險政府補助政策,到目前止,共有326名退捕漁民在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幫助下參加了養老保險,實現了「老有所養」。

家住如東鎮梅家港社區的退捕漁民周天平夫婦,上岸後經營一家商店銷售飼養魚。夫妻倆以前就想過買養老保險,但算一算保費便打起了退堂鼓。退捕後,縣人社局工作人員上門為他們宣傳了養老保險政府補助政策,並幫助他們辦理了養老保險手續。

為了讓全縣退捕漁民養老保險應保盡保,縣人社局成立了專門服務小組,跟蹤漁民參保狀態,通過上門辦手續、集中辦手續、開設退捕漁民諮詢窗口等多種服務方式,已幫助326名退捕漁民辦理了養老保險手續,為其中的81名持證專業、無證專業、持證兼業漁民撥付養老保險補貼200多萬元;其他持證漁民由縣農業農村局發放了一年轉產幫扶和生活困難補助95.8萬元,並按照每人2000元,每戶不超過2人的標準補貼15年。

(編輯:陳有為)

(審核:梁先海)

(籤發:楊 瑛)

【來源:以澧為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瀘州合江退捕漁民:從「水上漂」到「腳踏實地」
    為幫助「上岸」漁民儘快找到新出路,合江縣實施退捕漁民專項職業技能培訓行動,組織16歲以上有技能培訓意願的退捕漁民,免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並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未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退捕漁民,根據意願進行為期2天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漁民家庭至少有一人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能,並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 貴州遵義市深入推進長江流域漁民退捕轉產
    遵義市深入推進長江流域漁民退捕轉產 一是全面摸清底數,精準建檔立卡。經摸排核實,全市應退捕漁船共118艘,其中餘慶縣75艘、鳳岡縣23艘、務川縣3艘、播州區10艘、匯川區5艘、桐梓縣2艘;應退捕漁民116人(118艘退捕漁船中有2人分別擁有2艘漁船),全部為兼業漁民。二是做實轉產安置,安心上岸轉業。
  • 江油市全力做好長江退捕漁民社會保障
    為切實加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江油市按照「應保盡保、不落一人,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原則全力做好退捕漁民社會保障,確保轉產轉業安置到位。精準建檔,摸清底數。實行「一船一檔、以船定人」管理,對退捕漁船和漁民進行精準識別,健全社會保障信息檔案,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措施。全市共有退捕漁民9人(其中1人在退捕前死亡,1人已法定年齡享受退休待遇),在勞動年齡內共7人,其中5人自主創業、2人靈活就業。強化安置,保障生活。切實維護退捕漁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按規定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
  • 江津543名漁民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
    江津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津段)漁民退捕轉產工作,目前,543名漁民均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其中,還有漁民成為護漁志願巡護員,在當天的活動中獲得表彰。為了做好漁民退捕轉產工作,江津區提前開展了漁民退捕轉產工作,於2018年底完成了長江幹流543名漁民的退捕轉產,按照政策規定,轉產漁民參加了城鄉醫療保險及養老保險,全面落實了安置政策,除21名60周歲以上男性和54名55周歲以上女性外,其餘468人通過從事農業生產、外出打工、自主創業、公益崗位、轉型護漁等方式,全部實現退捕上岸,開始了新的生活。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 打魚變護魚
    除了繼續從事特色水產業,高淳還把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幫扶710名漁民轉產就業,有的漁民當上護魚員、護水員,從「靠水吃水」的漁民轉變為「養水淨水」的生態保護者。「高淳滿足政策標準的565名退捕漁民,勞動年齡段人員納入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險,養老年齡段人員納入被徵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高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 「漁業大省」江西超6萬名退捕漁民「洗腳上岸」
    圖為漁民上岸,上繳漁船。(資料圖)  孟德龍 攝中新網南昌1月7日電 (記者 吳鵬泉)「全省建檔立卡的2.14萬戶、6.82萬名退捕漁民全部籤訂退捕協議、註銷捕撈證,退捕漁民全部『洗腳上岸』。」龍宇聞說,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涉及江西48個縣市區、3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152公裡長江幹流和整個鄱陽湖區,需退捕漁船2.14萬艘,安置建檔立卡退捕漁民6.82萬人,分別佔長江全流域的25%和37%。作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西提前了一年對長江幹流江西段和鄱陽湖實行全面禁捕。
  • 「五心行動」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
    在奔向小康路上,譚方成慢慢從被幫助對象轉變為幫助更多人的退捕漁民。  據了解,隨著退捕漁民轉產安置「五心行動」即將進入收官階段,全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0489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不等不靠自主創業奔小康  「重慶本地人都來吃的火鍋,特別棒,物美價廉。」「菜品很新鮮,分量足,老闆很熱情,來吃的主要是回頭客。」
  • 湖口:漁民退捕「洗腳上岸」愛心企業助力就業(組圖)
    8月25日,湖口縣在洋港溼地公園活動廣場舉行2020年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縣工商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公共人才就業服務局、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組織了九江小蜜蜂家政、太子歲服飾、中紅普林醫療製品、強榮國際大酒店、置地遠大建築、容匯鋰業、天賜高新材料、力山環保、中星醫藥、藍天玻璃、富達實業等11家會員民營企業參與現場招聘。
  • 道縣| 「四個到位」助力退捕漁民安心「上岸」
    日前,湖南省道縣退捕漁民吳中青高興地說。為做好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和社會保障工作,道縣人社部門多措並舉落實退捕漁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確保漁民退得出、有保障,穩得住、有發展。信息摸底到位。立足全縣退捕漁民基礎信息,及時開展退捕漁民就業狀況摸底調查,全面了解退捕漁民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社保兜底基本情況,把57名退捕漁民的就業需求、培訓需求、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基本情況及時錄入信息系統,為做好此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業幫扶到位。
  • 池州市人社局:穩妥轉產就業確保漁民安置到位
    【摘要】 包括持證漁民、提前退捕漁民和無證生計型漁民。日前,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經貴池區、東至縣人社部門對其中建檔立卡退捕漁民2710人 記者劉曉丹據統計,池州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共2953人,包括持證漁民、提前退捕漁民和無證生計型漁民。
  • 改變「船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退捕漁民」上岸了
    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近兩年,重慶漁民陸續「退捕上岸」。漁民「上岸」,改變的不僅是生活和工作方式,還有幾代人的傳承和習慣。「退捕漁民」上岸後,如何更好地轉產就業?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12月22日從重慶合川區獲悉,通過技術培訓、創業培支持,截止目前,全區退捕漁民中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的874人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轉產就業安置率達100%。退捕上岸後的「新人生」「船到哪裡,家就在哪裡。」
  • 安徽:長江幹流及其8條重要支流今年完成退捕
    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於去年底前完成退捕並全面實施禁捕,長江幹流安徽段及其8條重要支流將於今年底前全部完成退捕任務。根據農業農村部及安徽省確定的禁捕區域,安徽省涉及15個市的65個縣(市、區),需退捕漁船17124艘。
  • 重慶萬州:漁民退捕上岸迎新生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出臺了長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了漁民退捕上岸的具體路徑: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市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今年12月31日前,重慶市境內除保護區外的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完成漁民退捕,所有漁民結束長江捕魚的日子。
  •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四項行動」幫扶退捕漁民上岸就業
    他們是原來的長江退捕漁民上岸後成為定員、定時、定地段,負責小區衛生清掃的保潔員。退捕漁民陳某高興地說:「感謝人社部門的多方協調和幫扶指導,讓我們上岸可就業。」退捕漁民華麗「轉身」變保潔員,這是泰興市開展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四項行動」的成功縮影。就業創業提升行動。加強「崗位供給清單」和「就業需求清單」精準匹配,按照就近就地、人崗相適、雙向選擇的原則,對有就業意願的退捕漁民提供分類幫扶。
  • 內江市中區就業促進小分隊逐戶走訪禁捕退捕漁民
    四川新聞網消息 為切實推進市中區沱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全面摸排全區禁捕退捕漁民就業創業和參加社保、居保情況,近日,內江市市中區就業促進小分隊深入龍門鎮、史家鎮、白馬鎮、樂賢街道禁捕退捕漁民家中,開展逐戶走訪行動,面對面了解漁民就業幫扶需求。
  •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原標題: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通訊員&nbsp何少志&nbsp尹俊和&nbsp吳冬梅)近年來,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牢固樹立和踐行
  • 泰州靖江:359戶退捕漁民「洗腳」上岸喬遷新居
    靖江市4579名漁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全部退捕上岸。經過政府協調安置,最近,359戶漁民陸續開始喬遷新居,徹底告別船上之家。上午,記者來到靖江市斜橋鎮興阜小區,退捕漁民周建國的新家就在這裡:145平米的屋內寬敞明亮,各種家具置辦得一應俱全。老周告訴記者,現在居住環境很好,生活也很方便,出門走幾分鐘就到超市了。
  • 2578個崗位給退捕漁民「送上門」
    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陽新縣龍港鎮舉行。招聘會現場,來自黃石市、縣、鎮的31家企業共提供了2578個優質就業崗位。截至22日,達成就業意向200餘人。陽新縣龍港鎮的漁民積極配合政府的禁漁政策,放棄捕魚,開始上岸生活。本次招聘會以「集中攻堅穩就業,精準服務保民生」為宗旨,分為龍港、星潭兩個會場進行。在招聘會現場,來自黃石市、縣、鎮的31家企業共提供適合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車工、品檢、普工等2578個優質就業崗位。
  • 渠縣退捕漁民和大學畢業生精準找崗位
    渠縣精準對接企業,搭建供需平臺,舉行專場現場招聘會,提供3000餘個就業崗位,讓渠江退捕漁民和大學畢業生精準找崗位。一大早,王武宣便趕到渠縣萬興廣場的專場招聘會現場,希望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從16歲起,王武宣就一直在渠江靠捕魚謀生。保護長江魚類資源,渠縣漁船全部退捕上岸。
  • 周俊文:靈活解決退捕漁民就業 讓他們生活水平不降低
    今年,山棗鎮按照《湘鄉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嚴格執行退捕程序,通過聘請有資質的評估公司,對漁民的合法漁網漁具、漁船的價值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進行公示。目前,山棗鎮金白沙村的23隻捕魚船已全部退捕上岸,相關補助資金也按照文件要求發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