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會 凸釘玻璃碗是如何從薩珊王朝到絲路重鎮固原的

2020-12-24 文化歷史大綜合

#文物故事會#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出土於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凸釘玻璃碗。「濟流沙之絕險,越蔥嶺之俊威。」「凝霜不足方其潔,澄水不能喻其清。」晉人潘尼的《玻璃碗賦》,對玻璃碗做了完美詮釋。

這件凸釘玻璃碗,高8釐米,口徑9.5釐米,腹徑6.8釐米,直口,矮圈足。腹部上下,錯位排列著兩周凸起的圓形裝飾,內部含有小氣泡,總重245.6克。通體泛綠,通透度很高,內壁光潔,外壁有薄層的金黃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經科學檢測,其材質為鈉鈣玻璃,屬波斯薩珊王朝玻璃製品。

鈉鈣玻璃成分十分複雜,通常含有較多的雜質成分,如鐵雜質,故玻璃常常帶有淺綠色。除此之外,它還有比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玻璃碗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

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西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於土壤腐蝕的關係,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而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玻璃碗,整體呈碧綠色,風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保存完整,堪稱完美。

玻璃碗身上凸起的圓形裝飾,是採用獨特的燒吹技術製成。然後利用雕花技術,進行腹部、底部凸飾及口緣的整形。這種技術,在當時的薩珊王朝出現,一直延續至今。用此方法製作出的玻璃器皿,形態更多樣、更精巧。而在當時,製作如此精緻的凸釘玻璃碗,對於工匠的要求極高。工匠在吹制時,氣息要非常均勻,手速要很快,才能確保氣泡,大小一致。

加之在當時,古埃及、羅馬高級玻璃器皿,價值高於黃金。由於珍貴難得,凸釘玻璃碗,便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王公貴族爭相追捧的寶物。

凸釘玻璃碗紀年明確,對確定此類玻璃製品的年代,具有標尺作用。是考察當時東西方貿易,極為重要的資料。它的出土,體現了薩珊玻璃器形和紋飾上的獨特風格,以及精湛的魔者工藝。是我國出土薩珊玻璃器皿的代表。從而也反映出固原,曾經作為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佔據著重要的國際商業貿易地位。

這樣難得的珍品,從遙遠的薩珊王朝,途經絲綢之路,到達固原。穿越歷史的塵埃,用他獨特的魅力,像我們訴說著絲路重鎮固原的繁華與精彩。

凸釘玻璃碗的出土,與固原的歷史人物李賢有著直接的關係。李賢(502—569),北周時人,祖籍隴西成紀。因其祖父鎮兵鎮守高平(今固原原州區),故遷居高平。北魏孝莊帝時,李賢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曾被授予都督之職、原州刺史。任原州期間,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因而被加授驃騎大將軍。此後,宇文泰封他河西郡公,職高位尊,顯赫一時。後因侄兒李植謀殺宇文獲而受株連,被免職。不久又恢復了爵位,並升河州總管。

李賢任職期間,與波斯商人互有來往,凸釘玻璃碗有可能是商人贈與的,也有可能是拿黃金換的,還有一個可能是,李賢是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屢立戰功,和北周皇室的關係極為密切,卒後皇上封贈他柱國大將軍,凸釘玻璃碗也有可能是皇上贈與的陪葬品。李賢去世後,歸葬原州,與妻吳輝合葬於「隴山足下」。李賢夫婦合葬墓位於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北。1983年裡羨慕被發掘,凸釘玻璃碗和他的墓誌隨之出土,而且還有其它珍貴文物,為當今重大考古發現。

新華社一組航拍圖片 再次爆出彭陽廬山真面目

來寧夏彭陽縣,過一個有意義的山花節,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

春日心願旅行地 國內生態遊好去處 彭陽山花節迎來首批遊客

一首歌謠唱出了百姓的心聲 一本書記錄了南北天門的變遷

相關焦點

  • 寧夏固原博物館:絲路重鎮 文明交響
    藏品有序 彰顯文明脈絡車輛停駐在固原市原州區西城路133號,映入眼帘的一座典雅的中式建築,便是寧夏固原博物館。該館1988年落成開放,館藏文物2萬餘件,時間跨度自遠古至明清,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具特色。
  • 錢幣上的絲路:阿契美尼德、安息貨幣以及薩珊錢幣
    本次講座配合國絲館年度特展「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邀請上海博物館王樾副研究館員以「錢幣上的絲路歲月」為題,通過對錢幣文物、以及與貨幣、貿易有關歲月故事的介紹,來認識古代的絲綢之路和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狀態。
  • 絲路錢幣見證歐亞王朝更迭
    薩珊王朝崛起時,瓦解了當時已趨末路的貴霜帝國,後又長期與嚈噠及拜佔廷爭霸。  波斯薩珊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與中國交往最為頻繁的「絲路古國」。薩珊王朝曾十多次派遣使者前來長安,長期留居在中國內地的波斯人多達數千人。在許多史籍中,波斯人往往被描繪成帶有傳奇色彩的異域人物,波斯商人以能識別珠寶出名,常致巨富。
  • 橫跨上千年,這個王朝用一個碗給溫州永嘉留下了懸念!
    2018年10月18日,文物部門正式發布了永嘉甌北丁山漢六朝墓葬的發掘成果,首次發現薩珊王朝的磨花玻璃碗,填補了溫州考古的空白。一件如今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玻璃碗,為什麼會令專家如此動容?因為薩珊玻璃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而且只出現於門閥世族的墓葬之中,如王羲之二叔王廙的陪葬品中就有磨花玻璃杯。
  • 伊朗薩珊王朝遺址薩姆南商隊客棧
    伊朗Ahavan薩珊商隊客棧(波斯語:کاروانسرای ساسانی آهوان)位於薩姆南通往馬什哈德公路的50公裡處,古代絲綢之路著名歷史建築,屬於伊斯蘭之前的歷史建築,建於薩珊王朝王朝(波斯語: دوره انوشیروان ساسانی)。
  • 國慶相遇中秋,八天長假固原旅遊送大禮!
    、傳承紅色基因」活動時間:10月1日—3日活動內容:將由固原師範學院在校大學生志願者18名,在長徵景區紅軍小道的18個場景做講解,講述紅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須彌山是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可賞丹霞石窟、品絲路文化;為和遊客一起歡度國慶、中秋雙節;須彌山舉辦了多樣的活動,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還能體驗絲路古道上那璀璨的藝術文化。
  • 為什麼薩珊王朝對中亞控制力遠不如波斯帝國?
    古波斯帝國的阿鍥美尼德王朝,疆土從西邊的埃及到東邊的印度河。但是作為第二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除了在西邊和羅馬反覆拉鋸只外,中亞和印度河地區的領土控制力也不如第一波斯。阿富汗地區先紅匈奴所有,後來被白兇奴重創。最後還有西突厥和唐朝的亂入。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在公元三世紀到七世紀這段時間,位於中亞地區曾存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它西鄰羅馬帝國,東鄰貴霜帝國,並無時無刻不在擴張,從這兩大帝國手中奪去了不少領土。他們是波斯人,信奉一個名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世上最古老的一個神教。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薩珊王朝盤踞亞歐貿易的要道上,因此十分富裕。
  • 【考古】固原祆教與寧夏美術考古
    我們調查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時,一般就是在古代河谷的二級臺地或者三級臺地上找,因為水有漲落,一級臺地會被淹掉,二級和三級臺地既安全取水又方便,而且一般是在河的北岸或西岸建居住地,為了照到陽光。 固原地區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存佔整個寧夏發現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近些年來,我們的工作主要也是在固原地區。
  • 創新永固,宜商之原 | 寧夏固原文化旅遊產業鏈的投資機遇與機會
    固原,正是鑲嵌於六盤山下的一座魅力城市,鑲嵌於西安、蘭州、銀川三座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三角地帶中心位置,是寧夏副中心城市、「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現轄原州、西吉、隆德、涇源、彭陽一區四縣,面積1.05萬平方公裡,人口150萬,擁有中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綠色產品基地、文化旅遊城市、美麗宜居家園」四張靚麗的名片。
  • 「黑石號」迎來「鎏金銅蠶」 漢唐絲路文物特展再現絲路繁盛
    與會嘉賓參觀「鎏金銅蠶·黑石號——漢唐絲路文物特展」。 「讓『鎏金銅蠶』和『黑石號』上的文物早日相遇,意義重大。一是可以滿足遊客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見證兩條絲路『共舞』的印記;二是能給人啟發,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始終是世界的主流。」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負責人劉洪波說。 但要讓陸上絲路文物的重要代表「鎏金銅蠶」走出館外參展,絕非易事。
  • 寧夏固原古城還有神秘的千年古堡,一座傳說是楊家將營帳的軍堡……
    北宋仁宗時期,在今固原市隆德、西吉縣,宋王朝和處於西北的西夏政權發生了過多次大戰,互有勝負。北宋在今固原市區建鎮戎軍、在隆德縣建德順軍,在今原州區黃鐸堡建懷德軍(平夏城),並建大營城等軍堡作為軍事防禦設施,長期與西夏作對峙。大營城和平夏城、固原古城成一字排列,相互依託,成為北宋軍事防禦的重要一環,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 故宮館藏文物裡的絲路故事:「獅子」、鐘錶與地圖
    故宮海上絲綢之路館效果圖明代掐絲琺瑯獅形香薰《絲路山水地圖》(局部)2.5萬件——這是故宮博物院186萬件文物中,外來文物的數量。這些珍貴的文物,有鐘錶、琺瑯器、玉器以及書畫等,玲琅滿目,包含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們來自何方?「我們是文明古國,過去沒有對外偷盜,也沒有對外侵略。」故宮院長單霽翔說。
  • 從呂底亞到伊斯蘭,浙博將呈現700餘珍稀「絲路金銀幣」
    澎湃新聞獲悉,「絲路流金——絲綢之路上的金銀貨幣精華展」將於9月15日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展出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絲綢之路金銀貨幣700枚左右,其中包括呂底亞、古希臘、古羅馬、拜佔庭、古波斯、貴霜、古印度、伊斯蘭等王朝和地區的珍稀金銀貨幣。展品來源於浙江省博物館以及中國錢幣學會金銀貨幣專業委員會部分會員藏品。
  • 甘肅跨界推絲路主題餐廳:探文化味蕾 講文物故事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6月29日電 (記者 丁思)「甘肅文物數量眾多,分布範圍較廣,其價值內涵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解讀較為困難,依然面臨著展示弘揚不夠,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等困難。」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仇健28日在蘭州表示,如何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講活文物故事,讓文物資源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已成為一項重要且緊迫的任務。
  • 希臘神話故事圖,早在北周時期已傳入中國!
    原標題:希臘神話故事圖,早在北周時期已傳入中國! ▲ 北周 鎏金銀壺 1983年寧夏固原李賢夫婦墓出土,固原博物館藏 這件鎏金銀壺(又稱鎏金銀瓶)通高 37.5 釐米,最大腹徑 12.8 釐米,重 1.5 千克
  • 逛遊寧夏,為什麼固原會是無可代替的一站?
    固原位於寧夏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當你登上六盤山頂,細雨霏霏,雲雨繚繞,盛夏時節卻反而會有種秋涼之感。深呼吸,清冽的空氣從鼻入肺,整個人瞬間清醒,能讓人真正體會到這裡"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的由來。
  • 頤和園藏玻璃碗的修復
    園藏形態各異的玻璃製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和實用價值,也為研究清代帝後在頤和園的生活起居提供了實物說明,保存和修復這些文物,亦是「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應有之義。本文謹以頤和園藏的一件玻璃碗的修復,簡要討論玻璃器修復的技術與重要性。
  • 歷史重鎮固原城,你了解嗎
    北魏原州的設置,是固原歷史上的又一座裡程碑,再度奠定了原州政治、軍事建制的格局,穩固了政權中心。就史籍記載和固原境內出土的文物看,中西文化融合與交流最為突出。北周天和四年( 569年)六月再修築原州城,遂成為強化固原政治、經濟中心的象徵。之後在原州設置總管府,開唐代蕭關道總管府的先河。隋朝初年,北方少數民族突厥不斷南下,隋朝的外圍防線-潰再潰,隴右河西皆遭侵掠,兵鋒直抵固原。
  • 寧夏固原首屆冰雪文化旅遊節在涇源拉開序幕
    ,全方位推介了固原豐富多彩的冰雪、民俗、鄉村文化旅遊資源,展現了固原冬季文化旅遊的獨特美景和人文魅力。 同時,舉行「冰火兩重天」特色美食匯、「風花雪月賞冰燈」猜燈謎、賞花燈活動、「千人趕大集」民俗活動,舉行「堆雪人」親子賽、「爬雪道」趣味賽、「打陀螺」體驗賽、「坐冰車」友情賽、「滑滑圈」情侶賽等「冰雪趣味遊樂匯」活動及「冰雪婭豪·激情六盤」主題攝影、抖音、微視頻比賽及「冰雪英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