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學院重慶分院落戶南濱路 市民在家門口可看國寶

2020-12-16 騰訊大渝網

重慶商報訊 昨日,故宮學院重慶分院在抗戰時期故宮文物重要南遷點——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揭牌成立。據悉,這是繼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和上海等分院後,故宮學院開設的又一家分院。未來,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到故宮國寶的魅力。

故宮南遷文物將「回家」展覽

據了解,故宮學院重慶分院落戶於南濱路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抗戰時期,這裡是故宮文物南遷的重要存放點,曾存放故宮文物3694箱,在戰火中為保護故宮稀世珍寶盡到最大努力。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宋紀蓉告訴記者,故宮博物院聯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2013年就建立了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面向全球培訓博物館專業人才。同時,故宮也是國內博物館界重要的培訓基地,「未來部分這些學術活動,就將在重慶分院舉行。」

「故宮文物與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有著太親密的關係,所以在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的修復中,也規劃了一個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在不久的將來,曾經存放在這裡的故宮文物,將以『回家』的方式再次出現在這裡。重慶市民即使沒有到北京故宮,也能欣賞到故宮的精美文物。」宋紀蓉說。

據悉,目前我市正對安達森洋行舊址進行修繕保護,舊址修繕工程計劃明年春節完成並對社會開放。

用VR技術在重慶「逛」故宮

在本次揭牌活動中,故宮博物院、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通過籤約,達成了六項合作意向。其中一項就是將利用數字多媒體等方式,打造數字故宮。

宋紀蓉說,如今,故宮人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製作完成了《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殿》、《養心殿》、《倦勤齋》、《靈沼軒》、《角樓》等6部VR版故宮影片。「故宮中有的宮殿沒有開放,遊客只能在殿外參觀,有了VR技術後,遊客就能身臨其境地『走進』宮殿參觀。以後重慶市民也能在這裡『參觀』養心殿、太和殿,看看古代皇帝是如何上朝、生活的。」

「網紅」文創紀念品也將來渝

除了看,在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裡還有得玩。此次籤約中,故宮博物館還將在故宮學院旁設立一間紫禁書院。

「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朝珠耳機、頂戴花翎官帽傘……近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萌系文創旅遊紀念品成為「網紅」。故宮出版社總編輯、紫禁書院負責人劉輝表示,這些文創產品將來到重慶的紫禁書院,不僅如此,紫禁書院還將結合重慶獨特的歷史文化,合作開發具有重慶內涵的故宮文創產品。

新聞背景

9000餘箱故宮文物曾南遷重慶

「在各路遷徙中,當時的陪都重慶一站最具傳奇性。」重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開始了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蹟——故宮文物南遷。

1938年5月22日,歷時5個多月的遷徙,文物由漢口秘密進入重慶,運抵文物9000餘箱,多為字畫。經幾番尋找,最終選定了三處隱蔽性好、結實的文物存放點:第一處是川康洋行二樓倉庫,即今天的渝中區打銅街郵局大樓;第二處是吉時洋行倉庫,位於南岸王家沱;第三處即安達森洋行倉庫。其中,安達森洋行的4個倉庫共存放3694箱文物寶藏,數量最多。

安達森洋行的主人名叫安達森,是一個瑞典商人,主要經營鬃毛、臘肉及百貨等進出口貿易。洋行與重慶著名的慈雲寺一牆之隔,面朝長江,依山而建。因為國寶南遷是高度機密,即使在當年,附近的居民也不知道故宮文物曾在這裡存放。

1939年4月,日軍飛機反覆轟炸重慶。曾是安達森洋行公私合營第一批員工的80歲老人張建民稱,他聽安達森洋行當年的工人回憶說,每當日機來轟炸時,安達森會安排工人把瑞典國旗在洋行門口升起來,以求安全。最終,安達森洋行倖免被炸,藏於此的故宮文物因此毫髮無損。

此後,國寶再次撤離轉移。抗戰勝利後,漂泊多年、運命坎坷的故宮國寶最終又輾轉運往重慶枇杷山。1946年1月,所有西遷文物在重慶集中裝車裝船後,踏上東歸南京的旅程。直到1947年11月,終於集結於南京。

在揭牌儀式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深情地說,「這是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最艱難的一段時間,重慶民眾幫助了故宮博物院,重慶對故宮博物院有恩!」

相關焦點

  •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重慶
    位於南岸區南濱路的百年老建築安達森洋行舊址。(本組圖片均由記者熊明攝)   我市市民在家門口可以看到故宮的寶藏了。1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文化委獲悉,故宮博物院已與重慶市文化委、南岸區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三方將就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開展故宮文化數位化展示、加強學術科研交流和傳統文化教育傳播合作、設立紫禁書院六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重慶 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人才支持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與市文化委、南岸區政府籤訂合作協議故宮學院分院落戶重慶位於南岸區南濱路的百年老建築安達森洋行舊址。(本組圖片均由記者熊明攝)本報訊(記者黃琪奧)我市市民在家門口可以看到故宮的寶藏了。
  • 故宮博物院與市文化委、南岸區政府籤訂合作協議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
    位於南岸區南濱路的百年老建築安達森洋行舊址。(本組圖片均由記者熊明攝)  重慶日報訊 (記者黃琪奧)我市市民在家門口可以看到故宮的寶藏了。1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文化委獲悉,故宮博物院已與重慶市文化委、南岸區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三方將就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開展故宮文化數位化展示、加強學術科研交流和傳統文化教育傳播合作、設立紫禁書院六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重慶,喚醒多少「母城記憶」?
    有「重慶外灘」之稱的南濱路,歷史悠久的巴渝文化、開埠文化、抗戰遺址文化如珍珠般遍布沿線。位於南濱路上的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曾是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的重要存放點,其中安達森洋行舊址曾存放故宮文物3694箱。這些歷史老建築都是母城記憶的碎片,這座城市的文脈所系。1月19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宣布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在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設立紫禁書院(重慶)。
  • 重慶將建故宮學院分院
    新華社重慶1月20日電(記者 程千懿、劉恩黎)故宮學院(重慶)揭牌暨故宮文化傳承活動日前在重慶舉行。故宮博物院將與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和南岸區人民政府將合作建設故宮學院重慶分院、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和紫禁書院,並計劃在2019年春節對外開放。
  • 黃桷樹財經丨故宮學院落戶重慶
    文章來源:黃桷樹財經以下內容摘錄於《重慶日報》,特地向該報及記者黃琪奧致敬:>1月19日,故宮博物院已與重慶市文化委、南岸區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三方將就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開展故宮文化數位化展示、加強學術科研交流和傳統文化教育傳播合作、設立紫禁書院六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重慶南濱路建故宮學院!抗戰時,這裡曾存放故宮南遷文物近4000箱
    聚集在午門準備運往重慶的故宮文物以後在重慶南濱路就可以看國寶文物,了解故宮文化!今日(19日),故宮學院(重慶)籤約揭牌暨故宮文化傳承活動在故宮文物重要南遷點——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舉行。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重慶故宮分院位於南濱路慈雲寺老街百年老建築安達森洋行舊址。除了設立故宮學院,故宮博物院還將在安達森洋行舊址上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打造數字故宮,設立紫禁書院(重慶)。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重慶將建故宮學院分院
    新華社重慶1月20日電 (記者程千懿 劉恩黎)故宮學院(重慶)揭牌暨故宮文化傳承活動日前重慶舉行
  • 重慶南濱路:一條街映照一座城
    這是一條18公裡長的濱江大道,開街20年,重慶南岸區南濱路從最美濱江路、美食一條街到如今的城市文化新名片,不斷完成著蝶變升級,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成長壯大和理念新變。最美濱江路遭遇發展之困南濱路修建於1998年。
  • 去南濱路看「故宮」!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初步開放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17時訊(記者 李華僑)面朝長江,與朝天門碼頭隔江相望的南濱路上,一個飽含歷史底蘊的紀念館已悄然涅槃。今(25)日,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初步開放活動舉行。這也意味著,即日起,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初步開放,為南濱路又增添幾分文化味道。
  • 重慶珍檔 | 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永和操刀,這裡將建故宮學院分院...
    抗戰時期,這裡曾存放過故宮國寶,被喻為南濱路上的「故宮」,歷經百年風雨,如今已破舊蒙塵。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昨日從南岸區獲悉,安達森洋行修繕現場已啟動施工準備,由中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永和教授主持設計,還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故宮學院分院和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
  • 故宮來了!重慶人在家門口就可欣賞寶貝
    安達森洋行運送國寶的小滑車老照片本報訊 (記者 李晟)未來,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一賞故宮雄偉的老建築和深藏故宮博物院的眾多寶貝。昨天上午,故宮學院(重慶)在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正式揭牌。故宮博物館副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宋繼蓉說,在2019年春節對外開放的故宮學院重慶分院內,市民不僅可遊覽故宮,眾多大咖級專家也將來到重慶走上講壇。同時,深受世界遊客喜愛的故宮文創,也將在這裡開起實體店。故宮學院落子重慶,是回家數十年前,故宮就與重慶有著千裡之緣。
  • 重慶珍檔 | 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永和操刀,這裡將建故宮學院分院...
    抗戰時期,這裡曾存放過故宮國寶,被喻為南濱路上的「故宮」,歷經百年風雨,如今已破舊蒙塵。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昨日從南岸區獲悉,安達森洋行修繕現場已啟動施工準備,由中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永和教授主持設計,還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故宮學院分院和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
  • 南濱路的舊夢新顏
    而南濱路在重慶歷史上刻下的重要一筆,是公元1891年,重慶開埠——由於沿江水碼頭的便利,英、法、日、美、德等國在長江沿岸境內設海關,開洋行,圈租界,建軍營,立公司,經營出口貿易、航運等商務活動,火柴業、豬鬃加工業、棉織業、繅絲業等飛速發展,一時繁華風光。
  • 「讓遺址活在當下」:重慶南濱路開埠老街的更新實踐
    有「重慶外灘」之譽的南濱路,是重慶對外開放的肇始之地,引領重慶乃至西部近代風氣之先,此地的開埠文化遺址佔整個重慶開埠文化遺址80%以上。2006年,南濱路開埠老街改造工程啟動,挖掘提煉遺址所承載的開埠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與功能價值,讓舊址活在當下、服務當代。十年蝶變,如今老街已成為重慶極具人氣的城市文化之窗和文旅體商融合高地,也成為南濱路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的重要載體。
  • 解析「南濱路文化現象」:城市文脈的挖掘與發展
    城市歷史文脈「保」出來  預計不久,又一城市文脈將在南濱路被挖掘和展現出來——故宮學院(重慶)將在南濱路慈雲老街內的安達森洋行舊址掛牌。  「七七」事變後,北京故宮上萬箱文物南遷至南京、四川、貴州等地。當時的安達森洋行用4座大倉庫存放了約4000箱文物,為保護國寶、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 故宮學院重慶安達森洋行
  • 區域解析丨南濱路,何以成為「重慶濱江第一路」?
    20多年來,生活在重慶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南濱路是「重慶濱江第一路」。 南濱路之於巴濱路、北濱路、沙濱路等有何不同?它為何被稱為「重慶濱江第一路」?南濱路,對於重慶意味著什麼?南濱路前世今生如何,其未來發展怎樣?它將引領重慶走向何方?
  • 故宮學院(重慶)將在三峽博物館開課
    華龍網1月25日15時53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1月20日,故宮學院(重慶)籤約揭牌儀式上,故宮博物館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籤署了《關於開展故宮學院(重慶)相關工作的框架合作協議書》。記者今(25)日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獲悉,故宮學院(重慶)將在三峽博物館舉辦一系列培訓和公眾教育活動。
  • 重慶修繕安達森洋行 記錄故宮文物南遷傳奇
    抗戰時期,這裡曾存放過故宮國寶,被喻為南濱路上的「故宮」,歷經百年風雨,如今已破舊蒙塵。  記者昨日從南岸區獲悉,安達森洋行修繕現場已啟動施工準備,由中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永和教授主持設計,還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故宮學院分院和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