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元代的遺物,也許就是元代濟南城樓上的原物。自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開始,濟南在新建或重修磚石城池時,被移用到濼源門(又稱西門)的箭樓之上。數百年來,它經歷了重重戰火的洗禮,默默見證著濟南這座城市的滄桑變化。
1928年,日本侵略軍在濟南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在戰火之中,它落入一名侵華日軍之手,並被寄贈給了當時曾到濟南採訪的日本朝日新聞社的一名記者,戰火紛飛中它見證了「五三慘案」那段慘痛的歷史。
它也是中日友好的證物。1956年,收藏它的日本記者將其歸還中國,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和良好祝願。1957年,它回到了闊別29年的家鄉濟南。
它就是現藏於濟南市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元楠木雕力士像。雖然歷經歲月滄桑、戰火洗禮,這尊力士像卻依然「鎮定自若」,凝聚在它背後的傳奇故事,永遠不該被人遺忘。
01數百年矗立濼源門箭樓之上
濟南市博物館館長李曉峰,對這尊元楠木雕力士像素有研究。
元楠木雕力士像用整塊金絲楠木雕成,高26釐米,寬18.5釐米,厚9.1釐米,重825克,是一件人體造型的建築構件。它身材矮壯、肌肉豐滿,聳肩縮頭,下蹲屈膝,雙手下垂抓握膝上。面部豐腴、雙耳外露,兩唇緊閉,眉稜突起,雙目凝視前方。力士像的正面及兩側還刻有簡單的衣紋,肩背以上為斜面。頭頂有一個凹槽。
這尊楠木雕力士像的面部表情被雕刻地栩栩如生:鎮定自若又儒雅大方,似乎在向對手顯示實力,同時又顯得恭謙禮讓。整件作品輪廓簡潔,造型粗狂凝重,雕刻刀法洗鍊流暢。經過多位專家的論證,特別是從雕刻刀法、人物刻畫等特徵進行鑑定,確定其為元代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另外,這尊力士像的木料也相當珍貴,金絲楠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因其木質光澤很強,木紋金絲輝煌絢爛,故名「金絲楠」。由於金絲楠木其美異常,因而有「皇帝木」之稱。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寺廟的建築和家具,古代帝王龍椅寶座和寢床都選用優質金絲楠木製作。金絲楠主要分布於我國四川、貴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亞熱帶地區陰溼山谷、山窪及河旁。生長緩慢,其生長旺盛的黃金階段需要60年至90年,金絲楠木的生長規律使其大器晚成,成為棟梁之材要上百年,《博物要覽》記載,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水河山色清而木質甚松,如水楊之類,惟可做桌凳之類。木質堅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之說,古人還將其稱「神木」。
李曉峰告訴我,要了解力士像的歷史「地位」,尤其是對濟南的意義,就必須了解濟南城的歷史,「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晉懷帝永嘉末年將濟南郡治從平陵(今章丘西)西遷至現址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的需要,到元代,濟南逐漸發展成為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力士像或許就是元代濟南遺物。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濟南開始修建或者重建磚石城池時,元楠木力士像被移到了濼源門(又稱西門)的箭樓之上。數百年來,它一直默默矗立,目睹著濟南城的滄桑變化。」
02「五三慘案」之後東渡日本
力士像之所以能被專家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還與它在近現代史上非凡的流傳經歷有關。
1928年春,日本侵華部隊出兵濟南,從5月3日開始向中國軍民進行突然襲擊,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凌辱和殺害了蔡公時等17名外交人員,並野蠻屠殺手無寸鐵的濟南百姓,六千多人慘死於日本侵略軍者的炮火和屠刀之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當時,日軍出動飛機、大炮、鐵甲車等輪番攻擊濟南內城。及至5月10日凌晨,東門早已被擊破,西門樓蕩然無存,南門樓毀去大半,大好城池化為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原本矗立在西門箭樓上的元楠木雕力士像,也隨著西門樓的被毀而埋於瓦礫之下。
力士像此後的命運,和一個叫新宮壽天丸的日本人聯繫在了一起,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社記者新宮壽天丸受命赴濟南採訪。據他講,他抵達濟南時雖然事態已經終了,但是硝煙尚未散盡。採訪完畢之後他又從濟南去了青島,一個多月後返回日本。參與進攻濟南的侵華日軍中,有一名他的朋友,在得到了這一尊力士像後,將它寄贈給了新宮壽天丸。新宮壽天丸收到力士像後,限於時局等原因,便將這件木雕「如寶玉愛撫珍重並供奉於家中」。
03闊別家鄉29年,力士像重回濟南
1956年11月,已在日本尼崎市商工會議所任專務理事的新宮壽天丸得知中國總工會代表團訪日,考慮再三,將供奉家中多年的力士像精心包裝好,託中國總工會代表團帶回中國,並用漢字書寫了一封600字的《力士像歡送之辭》,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和良好祝願。
他在這篇「歡送之辭」中寫到:「餘訪問中國幾次,感最愛中國,對中國人民亦感親近……近來中國改革,日新月異,愛中國精神旺盛,餘最歡快,趁此機會,愛惜之力士像擬返還中國。力士像在濟南城頭看中國興亡歷史,力士像一定要看新中國,力士像返還理由在此存。力士像返國之後,看到中國之諸弊已完全拂底,政治之民主化,人民安居樂業,國運日日隆盛,他心中感慨如何?請力士像代我叫喚『萬歲』!請力士像在中國永久保護,人民幸福!」
1957年2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將力士像轉交濟南市人民委員會,後交由濟南市博物館收藏。闊別家鄉29年之後,力士像終於重回濟南。
04在日本記者家中被當做鎮宅之神供奉
衛志忠,濟南電視臺資深記者,《政務面對面》欄目製片人。200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和濟南電視臺聯合拍攝了大型文獻紀錄片《1928——歷史的訴說》,衛志忠是這部紀錄片的總編導。當年,衛志忠帶著攝製組一行三人,在日本見到了新宮壽天丸的後人。
衛志忠告訴我:「早在1995年,我就和山東電視臺的人一起,拍攝過一部紀錄片《五三碑下》,當年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就發現了元楠木雕力士像這一線索,但當時並沒有進一步深入挖掘。此後多年,我就特別注意收集有關力士像的資料和線索,並且發現了一些重要的新線索 。 到了 2005年再拍《1928——歷史的訴說》時,我們就決定將力士像的流傳當作片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然而,尋找新宮壽天丸的後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衛志忠說,「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我讓日本的朋友幫忙聯繫新宮壽天丸的後人。後來,在日本關西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大倉裕先生的協助下,經過多方打聽,終於聯繫到了新宮壽天丸的小兒子新宮壽彥。原來,新宮壽彥『子承父業』,也是日本朝日新聞社的記者,他常駐日本國會,是著名的時政記者。新宮壽彥不太願意評價中國,於是我們又聯繫到了他的哥哥、新宮壽天丸的長子新宮千早。聯繫好了之後,我們一行三人就奔赴日本,在大阪兵庫縣西宮市新宮千早的家中,我們見到了他們兄弟二人和日本關西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大倉裕先生。」
在前往日本之前,濟南市博物館專門從曲阜請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木工,花了大半月時間,精心仿製了一尊力士像,又製作了《力士像歡送之辭》的精美冊頁,託衛志忠捎給新宮壽天丸的後人。衛志忠說,年已古稀的新宮千早見到父親的信和複製的力士像之後十分激動,並回憶了自己對力士像的記憶,「新宮千早說,小時候父親把力士像放在家裡的門樓上作為鎮宅之神供奉,不讓其他人動。因此小時候對這尊力士像就心存敬畏。但是1956年父親是怎麼將力士像歸還中國的,自己卻並不知情。」
在那次採訪中,新宮千早還詳細地向衛志忠一行回憶了他的父親,並再三表達了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真誠願望。那次日本之行也讓衛志忠至今印象深刻,「力士像勾連著濟南城數百年的歷史,見證了『五三慘案』,也目睹了中日友誼,它背後的故事,值得所有濟南人銘記。」
作者:錢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