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產學研用多方合力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産學研用多方合力

2020年12月16日 08:18:00來源:經濟日報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産學研用多方合力

  本報記者 佘惠敏 白海星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迴圈、塑造我國在國際大迴圈中主動地位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如何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産業化規模化應用?都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讓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

  「破解『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需要科研人員發揚創新精神,勇於創新、敢於超越。」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認知智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胡國平説,作為一家技術創新型公司,科大訊飛持續專注源頭核心技術研發,將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截至2019年底,科大訊飛研發人員達6404人,佔員工人數比重超過61%。

  「在當今全球技術激烈競爭格局下,必須將源頭技術變為平臺技術,再轉換成産品落地。」胡國平説,作為人工智慧國家隊及行業先行者,科大訊飛從2010年就搭建訊飛開放平臺,向業界免費開放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如今,平臺上已開放348項能力,聯結230萬生態合作夥伴,總應用數超96萬。

  專注核心技術、洞察市場需求、搭建創新平臺,科大訊飛的自主創新之路,或許能給其他有志於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企業帶來啟發。

  讓市場成為新興産業支撐

  當前,新興産業的國際賽道上,一些優秀的中國企業常常遭到美國打壓,應該如何應對?

  「科大訊飛、合肥寶龍達等公司相繼被美國納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科技和産業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安徽省發改委創新改革處處長方秀説,要瞄準「卡鏈」「斷鏈」的産品和技術,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集中力量攻克相關領域技術難題;要深化科技和經濟的密切銜接,推動「科創+産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增強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不少有識之士建議發揮市場的作用,促進新興産業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志生表示,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推進,市場優勢對新技術産業化和規模化應用的作用更為突出:一是足夠規模的市場容量有利於穩定銷售收入,保障新技術進一步研發和創新;二是足夠規模的市場需求有利於激發新技術應用創新;三是足夠規模的用戶數量有利於新技術應用高通量反饋,並促進技術快速迭代。

  「當前,我國應將大産能和大市場有機對接,充分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産業化規模化應用。」洪志生建議,一是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全國大市場融通提供良好設施基礎;二是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如工業網際網路、大規模定製平臺等,打通産能和需求對接的短板;三是提升市場消費能力,通過提高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將我國市場潛在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四是充分創新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的合作補貼機制,推進部分新技術新産品國産化替代。

  讓科技成為社會發展驅動

  2020年1月份,「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産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是指絞吸式挖泥船,以「天鯨號」「天鯤號」最具代表性。

  2000年之前,中國大型挖泥船主要從國外進口,相關技術被國外嚴格封鎖。2002年起,上海交通大學在中交集團、交通運輸部長江航道局、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和大型疏浚企業的支援下,開始了大型絞吸挖泥船設計技術研究及專用疏浚設備開發。十幾年來,我國大型絞吸挖泥船設計建造能力突飛猛進,多項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産業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群彥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部分高端裝備堅持自主研發與産業化並行,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産業鏈。但是,如何在智慧製造、新材料、作業系統等領域解決「卡脖子」難題,還需要長期積累。「應通過産權激勵,優化政策環境,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的應用性成果及時轉化,服務科技強國建設。」劉群彥説。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讓科技創新在暢通迴圈中發揮關鍵作用,破解「卡脖子」問題,需要産學研用多方合力。

  佘惠敏 白海星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焦點

  • 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 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產學研用多方合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如何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都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 「生前預囑」遇冷 媒體:需多方合力破解
    「生前預囑」遇冷需多方合力破解今日社評本報特約評論員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與之相伴的是高齡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對於已進入生命末期階段的臨終患者來說,如何治療、如何面對死亡以及身後之事,是一個嚴峻的醫療和社會問題。據報導,近兩年廣州少數醫院探索引入「生前預囑」項目,讓患者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明確表達自己的醫療意願和身後安排,但「生前預囑」讓不少老人和家屬感覺不吉利,推行很不順利。
  • 國家高度突出「軟體價值」,政產學研多方互動促交流
    國家高度突出「軟體價值」,政產學研多方互動促交流 IT168 發表於 2020-12-21 11:04:01 11月12日,2020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於杭州開幕
  • 促進科技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需多方合力
    其中,科技型民營企業更是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力軍。如何練好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的內功?如何打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記者日前隨九三學社中央赴江蘇、上海等地就「促進科技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介紹,儘管科技型民營企業數量在我國目前1億多市場主體中佔比不大,但這類企業最具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其高質量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後勁具有重要意義。調研發現,科技型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既面臨所有民營企業共性問題,也面臨這類企業特有的一些困難,需要企業練好內功,多方合力共促發展。
  • 總書記的牽掛丨萬華化學集團: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
    關鍵技術「打通關」,研發團隊穩增容,萬華化學集團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制高點萬華煙臺工業園乙烯項目建設現場。現在萬華成為國際上唯一一家三種最先進環氧丙烷技術全部「打通關」的企業。長期困擾萬華的「聚醚多元醇短板」正在悄然長高。突破「卡脖子」技術,是又一個典型的萬華創新故事。採訪期間,類似的情節記者從萬華人口中聽到許多。尼龍12,這種應用於3D列印材料、海底光纜等中高端製造領域中的工程塑料長期被幾家外國企業壟斷。
  • 作為上海唯一針對產學研合作而設立,這個獎12年來有點低調
    「正是產學研深度融合,增強了我們企業的『抗風等級』。」1997年創辦之初,這家企業只生產低端汽車電瓶配件。從一個產學研合作項目起步,初嘗「甜頭」,後來與上海交大等高校共建產學研聯盟,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4%,突破了大功率三相PFC等數十項核心技術,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種豬不再被「卡脖子」,中國養豬界迎來「春光燦爛的日子」
    喜的是中國巨大的豬肉消費市場,拉動養豬上市企業的業績暴漲,憂的是中國種豬被國外「卡脖子」,豬肉價格暴漲,嚴重影響中國人民「幸福指數」。但是,這段時間有一個好消息,種豬問題或將被中國科學家打破,這一利好惠及中國生豬市場。
  • 元謀人遺址再曝管理問題 專家:保護需多方合力
    元謀人遺址再曝管理問題 專家:保護需多方合力 隨著討論範圍的不斷擴大,「如何加強文物遺址保護工作」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話題。  「遺址保護不力」現象迭出  近年來,古建築遺蹟、考古遺址保護不善的消息屢屢傳出。媒體報導稱,元謀人遺址固定的保護經費為零,至今無專職管理人員。遺址也無任何圍擋,來人可隨意進入,而科考發掘已停滯近30年。
  • 產學研用多方協同!雙城經濟圈文化和旅遊產教聯盟成立
    原標題:產學研用多方協同!聯盟將推動政校企行協作,產學研用融合,打造成渝地區文化和旅遊教育、產業發展升級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和旅遊產教聯盟協同、一體、融合發展。
  • 「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評選12年來鼓勵各方積極性促進科技...
    「正是產學研深度融合,增強了我們的『抗風等級』」。  1997年創辦之初,這家企業只生產低端汽車電瓶配件。從一個產學研合作項目起步,初嘗「甜頭」,後來與上海交大等高校共建產學研聯盟,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4%,突破了數十項核心技術,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樣的項目,正是「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所青睞的。
  • 郝鵬:國有企業當好科技創新主力軍
    郝鵬在宣講中強調,要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和重要著力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國有企業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把解決「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 政銀企合力破解融資難——「農」頭產品如何打造龍頭(二)
    但是,「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我省農業企業發展的痛點。破解這一頑疾,點狀的單兵突進已難見成效,必須加強頂層謀劃,政銀企握指成拳,整體推進,才能撬動這塊「攔路石」。金融「紓困」雖解近渴,卻難滿足農企長遠之需丹桂飄香時節,公安縣美靈寶現代農業公司格外繁忙。一箱箱金銀花陳皮白茶,作為深受歡迎的航空飲料,正發車運往東方航空公司。
  • 油氣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聯盟在中石大成立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事關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重大問題。他表示,學校在這一重大歷史機遇中努力找準自身發展的契合點和著力點,力爭打造國內頂尖、國際知名的人工智慧學科發展平臺,激活創新發展潛能,進一步提升學校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等方面的能力。
  • 政銀企合力破解融資難——「農」頭產品如何打造龍頭(二)
    但是,「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我省農業企業發展的痛點。破解這一頑疾,點狀的單兵突進已難見成效,必須加強頂層謀劃,政銀企握指成拳,整體推進,才能撬動這塊「攔路石」。金融「紓困」雖解近渴,卻難滿足農企長遠之需丹桂飄香時節,公安縣美靈寶現代農業公司格外繁忙。一箱箱金銀花陳皮白茶,作為深受歡迎的航空飲料,正發車運往東方航空公司。
  • 網連中國:堅決不能再讓核心技術「卡脖子」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科技創新」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被重點提及。
  • 讓美國的技術封鎖幫中國解決「卡脖子」問題
    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重點解決經濟領域的「卡脖子」問題。自建國初期,我國就受到帝國主義國家封鎖,力求早日實工業化的中國就面臨被「卡脖子」的問題。可讓封鎖帝國主義國家看不懂的是,嚴密的封鎖並沒有導致中國因為被「卡了脖子」而落後,反倒令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搞出了「兩彈一星」,實現了全世界門類最為齊全的工業化,使中國用短短的20多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用200年走過的工業發展道路。隨後的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三十年打下的工業化基礎,為中國邁向下一個輝煌創造了先決條件。
  • 如何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全國工商聯李兆前:民營企業是重要一環 應...
    李兆前從主持人提到的「中國工商聯是民營企業的娘家」引入,指出「工商聯換屆之後,中國工商聯變成了民營企業的『家』」,並對民營企業家促進國內大循環的作用予以了肯定。談及會議「商業向上」的主題,李兆前指出,民營企業還應起到以下五點作用:一是,要更多地帶領企業適應經濟結構和消費升級的趨勢,促進產品和服務邁向中高端,提供綠色、健康、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二是,踏踏實實辦好企業,穩定擴大就業,促進全民收入的提高,提升全民的消費能力;三是,依法照章納稅,誠信經營,為促進地方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強大的國家提供稅收;四是,加強自主創新,
  • 油氣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聯盟在中石大成立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事關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重大問題。他表示,學校在這一重大歷史機遇中努力找準自身發展的契合點和著力點,力爭打造國內頂尖、國際知名的人工智慧學科發展平臺,激活創新發展潛能,進一步提升學校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等方面的能力。
  • 程國強:強化糧食安全根基
    打造新發展階段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進一步拓展建設領域、擴大實施範圍,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補短板、強弱項,重點抓好「五優聯動」「三鏈協同」和「六大行動」,全面推進糧食高質高效,加快建設為糧食安全保障提供更加有力支撐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  第三,堅持創新驅動,夯實科技支撐。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和「人才興糧」戰略,不斷強化糧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
  • 中科院戰略院:大富科技自主創新曆程具有借鑑意義
    中科院戰略院與會專家指出,大富科技作為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其自主創新曆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研究出的成果可為培育出具有自主技術核心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提供可借鑑參考的規律性指導思路。中國要破解對外技術依存要有九死一生的決心與毅力,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對大富科技等以底層技術研究和科學創新領導型企業的研究對未來經濟產業影響具有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