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意外》:兩種人生,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2021-01-07 小時光小魚

文/小時光(原創不易,違者必究)

每個人以為在追求的東西會像太陽月亮一般光亮,但實際上不是,在整個社會裡面那其實就像煙花火,瞬間就會消滅掉,所以千萬別重視結果,享受過程吧。《美好的意外》

《美好的意外》上映於2017年。故事的主人公李雨燃是一位高冷的金牌女律師,準備出國深造時遇到車禍,這讓意外讓她來到了一個叫做命運中轉站的地方,在這裡,她體驗了她從未想像過的第二種人生,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開啟了一場自我救贖之旅,也讓她重新找尋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這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輕喜劇,看似搞笑和無釐頭的劇情,卻讓很多觀眾感觸頗深。也讓很多人深刻理解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從平凡的生活中遇見美好,找到生活中的一絲絲甜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人的一生,是一直按照自己的意願走下去還是去嘗試更多新鮮事物,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答案都在這部電影裡。接下來,我將按照電影的時間順序從四點來分析這部電影蘊含的含義和帶來的現實意義:

換一個角度,遇見另一種人生,是自我救贖的開始從被動接受-主動迎接-潛移默化,看透繁華生活的平淡,才會看到生活的真正美好原生家庭:與父母和解,才能擁有更好人生片尾時與舊愛重逢:我往前飛過一片時間海,遇見你,才是最美麗的意外

01 換一個角度,遇見另一種人生,是自我救贖的開始

影片的開頭,以主人公楊雨燃代理的一件青少年強姦未遂案開始,楊雨燃作為被告的律師,性格冷漠的她無視被性侵女孩的痛苦和無助,而且還想進各種辦法幫助被告逃離法律的制裁。

她與原告之間的對話足可以證明她有多麼冷漠:

「楊雨燃:首先你們證據不充分,其次打官司要錢要人要時間,你們有什麼?」「原告:你有女兒嗎?你沒有孩子吧?你怎麼能夠這麼沒有人性啊」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稱為阿倫森效應,是指隨著獎勵增加導致態度積極的的心理現象。

在她心裡,根本不認為原告有錯,因為原告可以給她很多的錢,以至於她走出法院看到檢察官時,得知女孩要鬧自殺時,她還信誓旦旦的說是女孩的心理素質不好。

從心理學角度認為,如果一個人成年以後性格冷漠,那麼她的家庭氛圍也是缺乏關愛的。因為她的長輩對她的忽略和缺乏必要照顧,讓她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所以劇中的主人公對任何人對視鐵石心腸。

從後面的劇情看出,主人公從小是母親撫養的,在她幼小的心中,始終認為是父親的原因才導致家庭的痛苦,在她心裡,沒有親情和溫暖,只有利益和金錢。

當她遭遇車禍通過命運中轉站來到一個新的家庭時,她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別人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母親。

換了新身份的她,有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星星,此時的星星,正處於戀愛當中。

然而有一天,無獨有偶,星星被她的男友強姦未遂,楊雨燃的身份從剛開始的被告,切換成了原告。

此時的她,作為一個母親,深刻的理解了作為母親的痛苦和無助,從以下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她的著急和氣憤:

「你的當事人幹了什麼事,強姦未遂是公訴罪你懂麼?我報了案警方就得查,查了檢察院就要起訴,起訴了法院就得審理判決,今天就是你想買通我,我就算後悔,都不會銷案,你要清楚,這是法治社會」。

身份的轉換,讓她設身處地的站在了對方的立場想問題,也理解了對方的想法和感受,通過換位思考,不僅會讓對方感到被尊重,也是自我救贖的開始,在心理學中,這個現象被稱為「換位思考」定律。

由剛開始的冷漠律師轉換成了女孩的媽媽,楊雨燃不僅完成了身份轉換,心靈也隨之轉換了,她深知的當時原告的無助,也深刻理解當時的自己有多麼鐵石心腸,由此可見,她的自我和職業救贖之路開始了。

02從被動接受-主動迎接-享受過程,看透繁華生活的平淡,才會看到生活的真正美好

從一個職業光鮮的律師轉變成家庭主婦,楊雨燃開始的內心是抗拒的,正如她說的:

說好的職業女性呢?你看看我,根本就是個無所事事的大媽,而且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我不管,我得去買幾件新衣服。

這句話可以看出兩點:

1:易怒的情緒:被動接受的人往往會把壞情緒發洩在最親近的人身上。

2:行為上的故意作對:轉換後的身份一名家庭主婦,平時省吃儉用給孩子存錢,但她卻想買幾件新衣服,足可以看出她的內心對這個角色的拒絕心理。

然而,所有的一切並不如她所願,為了儘快能夠恢復身份,她只能儘快適應角色並且不讓角色發生破綻,被動接受也是主動接受的第一步。

當她得知了這個家庭原來的女主角是因為心臟病而猝死,而且要不是因為她的到來,年幼的兩個孩子會在一周之前就發現了的時候,主人公開始沉思,因為她從小就是父母離異,她理解那種感受。

從心裡的認同和開始反思,是她接受新生活的第二步。

融入了新生活以後,她得知了原來的女主角和丈夫是大學同學,為了家庭而放棄事業,丈夫非常愛她,也用盡全力保護著家庭。

劇中有一個情節是他們共同參加宴會,當主人公拆穿了丈夫張濤領導的陰謀時,那個男人要打他,這是張濤臉爆青筋,喊道:

「你敢,你敢」。

平時看似懦弱的丈夫卻在自己妻子最需要時站了出來,讓楊雨燃非常感動,她開始享受家庭的生活,也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甜,這些都是她在以前從未有過的。

徹底融入了家庭生活之後,好景不長,她的兒子突發性失明,急需住院做手術,但在這時,她的第二人生時限已到,當命運轉換站的站長來接她時,她流著淚說:

「站長,孩子們的事情還沒有安排好,你再給我一點時間,天天才剛動完手術,我也答應他了,他醒來一定會想見到我的」。

在這裡,她的言語和行為跟剛開始的冷漠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反差,經歷了愛情,親情的洗禮後,她從不敢邁入家庭到留戀家庭,再到把自己徹底的當成了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這一系列的過程,只是為了透過繁華生活的平淡,才能嘗到平凡生活中的甜,也喚起了她對家庭的期望。

03 原生家庭:與父母和解,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說了這麼多,發生這一切的根源便是楊雨燃小時候受過的心理創傷,她不在相信男人,也不願意步入家庭,內心冷漠的她深圳不願意去同情弱者,這一切,都源於她的父親。

這裡就可以說到一個詞「原生家庭」,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和諧,讓她始終耿耿於懷,拿不起也放不下。

影片有一個特別精彩的設計,其實命運中轉站的站長就是她的父親。

當她的父親對她說:「歲數也不小了,為什麼不結婚呢?女孩子要溫柔些,其實,你爸爸也不願意離開你和你媽媽時,你要原諒爸爸,別怨你媽」。

網上曾有一話讓我記憶頗深:「你們花一輩子的時間,等候父母的道歉,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等我們說謝謝,而我們都得不到想要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也愈加的成熟,與父母談話時更需要放低姿態,心平氣和的與他們溝通。

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成年後,如何達成與父母的和解?」高贊的回答是:「和解不是和好,而是你再提起你的家庭,不會怨恨,不會委屈流淚,不會憤怒」。

很顯然,楊雨燃經歷了平凡的生活,與父親充分溝通後,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也讓她徹底放下了包袱,正如她恢復身份後回到檢察院重新幫助原告,她說:「就當幫幫那個女孩子吧」。

也正如她重新拿著一家三口的照片,自言自語說:「他的爸爸和媽媽應該現在在一起,過得挺好的」。

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立場想問題,與過去和解,才會開啟美好的人生。

04 片尾時與舊愛重逢:我往前飛過一片時間海,遇見你,才是最美麗的意外

片尾的一幕,當主人公坐在飛機上,看到曾經追求過自己的子俊後,當得知對方還沒有結婚時,她主動向對方要聯繫方式時,此時可以看出,她已經決心把握住機會,朝著新生活邁進。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現實生活中,誰都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一直朝著既定的路線一直向前,路途中,總會出現意外和分叉口,是放下過去,輕裝上陣,還是一路上心事重重,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與過去和解,遇見意外,享受過程,才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我往前飛過一片時間海,遇見你,才是最美麗的意外。

這,就是對於一地雞毛的生活最好的答案。

寫在最後:

願你能一直順利向前,也願你遇到挫折後依然熱愛生活,放下所有的顧慮,一直微笑著向前走吧。

作者:小時光

作者簡介: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文藝小清新,用有力量和溫暖的文字,記錄身邊的小事

相關焦點

  • 《海洋之歌》|線性動畫的視覺美背後,是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這也是目前為止,我看過視覺效果最美的動畫,猶如一場奇幻的夢境之旅,喚起人們心中所有的美好,每一幀畫面都是精美的藝術品,話不多說,下面我就來分解這場視覺盛宴的同時,解讀畫面和情感的與之呼應。我們可以看出,糾結過去的苦難,是一場自我折磨的過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也和影片中的角色一樣,活在過去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一邊傷害著身邊最愛的人,一邊傷害著自己原本已受傷的心,那我們該如何拆掉「受害者」這堵牆,獲得自我救贖呢?
  • 《夏洛特煩惱》:笑中帶淚,一場中年男人的自我救贖之旅
    春風得意的夏洛,逐漸走向了人生的巔峰,享受著事業的成功和愛情的甜蜜,功名利祿不在話下。然而外表看似光鮮無比的夏洛,內心卻很落寞,成功來得太快太容易,當榮華富貴成為家常便飯後,麻木的夏洛變得厭倦這一切,對於生活似乎也缺少了熱情。
  • 《一個人的朝聖》,一個人的自我救贖
    而且這本書還讓我想起了以前國內一部偏小眾的電影《七十七天》,其實都關於自我探尋人生意義的追逐之旅。哈羅德用八十七天,徒步627英裡,以一個年屆六十的年紀,而且是真正意義上徒步,未曾搭乘過任何一輛車。一切,只因為他收到了老友奎尼的臨終告別信,於是哈羅德用這次探望給予了自己一次義無反顧的出行。
  • 《寄物櫃嬰兒》:一場邊緣人的自我救贖,揭示頹廢文學的溫暖內核
    《寄物櫃嬰兒》是村上龍繼處女作《近似於無限透明的藍色》之後花四年時間精心打磨的又一力作,於1980年由日本講談社出版,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最後的掙扎,講述了兩個被遺棄在寄物櫃中嬰兒阿菊和阿橋,通過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探求之旅,最終尋得解脫與釋然的故事。
  • 尼採、弗洛伊德和榮格關於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
    尼採的美學和他的藝術救贖觀念是說:人在欣賞美的時候也會渴望自己成為美的事物,當一個人有能力將自己的人生塑造成為一件有美感的藝術品時,也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他更主張要賦予人的個性一種「風格」,因為人的風格本身是一種既稀少又崇高的藝術。
  • 影評丨《浪矢解憂雜貨店》陌生人互通信件的自我救贖之旅
    一向固執己見、不諳世事的敦也流下了淚水,我想,他最後的奔跑,奔向的不僅是田村晴美,更是自己的救贖,自己的未來。 來自丸光園孤兒院的三個年輕人敦也、翔太和幸平因不滿女企業家田村晴美欲將丸光園改為愛情旅館而對她實施了搶劫,由於汽車意外拋錨,他們被迫逃到了一家早已關張的雜貨店內躲藏,欲待至天亮時離開。
  • 救贖與自我救贖,一部為愛而生,為愛毀滅的懸疑大片
    在他普通也平凡的人生中,他過著枯燥而又乏味的生活。在他生活中唯一的一縷陽光就是他新搬過來的鄰居——陳婧。陳婧是離婚後獨自帶著女兒生活的苦命女子,母女倆相依為命,可是生活總不如願。她飽受前夫的騷擾,終於在前夫又一次上門騷擾時失手殺害了前夫。為了救陳婧母女,石泓提出讓他幫忙解決這個殘局。
  • 韓國災難片《隧道》:與世隔離、陷入絕望後的自我救贖
    像每個突如其來降臨的意外一樣,這樣的意外也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隧道的突然坍塌,讓他開啟了為期35天的與世隔絕的絕望與恐懼之旅。這是一個平凡人被意外孤立其中,與外部隔絕,以及坍塌的隧道之外圍繞救援展開的人性救贖的故事。
  • 《騾子》「一生摯愛」片段 伊斯特伍德自我救贖
    浪子回頭真情告白 刻骨銘心為愛和解電影《騾子》根據幾年前轟動全美的傳奇涉毒大案改編,講述了一位八旬老人厄爾·斯通,因為一場意外成為了販毒集團運送毒品的司機「騾子」,從而在美國緝毒局的追查和毒販監視的雙重壓迫之間,陷入生死危機的故事。
  • 黑色幽默的自我救贖,人生苦短有屍相伴,活出自己本來的面貌
    全片在荒誕的同時有著些許溫情,漫不經心的幽默卻透著核心主題,在漢克完成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中闡述著人在脫下面具前後的不同,體現著人的兩面性。看了對於電影的簡介所以對於主角的定位是是現實生活中失敗的人?男主漢克,他從小母親便過世,父親不善言辭,並未給過他過多的關愛。
  • 轉山走河,十年朝聖,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書中的細膩描寫讓我幾度淚流滿面,仿佛跟著書寫者一起踏上了這一條自我救贖之路。合上書本那一刻,仿佛自己也釋懷了一路的苦難與折磨,只看見溫暖與天光。我對書中唯一的介懷,大概是作者對於達賴的書寫,如果有一天《走河》要出版大陸版的話應該會刪除這個章節,就如大陸版的《轉山》。
  • 論英雄的自我救贖
    該片講述了涉嫌酒駕和毒駕的國民英雄機長韋普·惠特克在被美國航空安全局調查過程中自我救贖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0月14日在美國上映。機長韋普·惠特克(丹澤爾·華盛頓飾)剛剛度過了一個由酒精、毒品和性愛所充斥的夜晚,這天早上,他駕駛飛機從奧蘭多飛往亞特蘭大。
  • 託爾斯泰《復活》裡那些美好與救贖
    保持美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人是複雜,是擁有各種各樣屬性的動物。當我們進入一個環境,環境會通過滿足我們的欲望來引誘出我們身上的弱點,我們想要的越來越多,陷得也越來越深。一顆心就開始墮落墮落。在欲望的沼澤裡掙扎。美好你覺得美好的人是誰?
  • 《撞死了一隻羊》令人深思,一個關於復仇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復仇和自我救贖的故事。雖然參與電影插畫創作的時候只從一些預告片的鏡頭裡窺見一斑,但可以感受到影片在表達上的寫意和敘述上的強大。情節表現既荒誕又深刻,先抑後揚打破輪迴的死循環等等,給我的感受是真實的,也是夢幻的。所以我使用了自己的繪畫語言來創作這個畫面,希望也能表現出影片裡這些迷人的東西。
  • 上校被刺字然後自我放逐和救贖的人生:麥家《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西西弗斯被罰無限循環推動巨石刺配——《人生海海》的故事核心昔有宋江「刺配」江州而耿耿於懷,戲稱額頭上的字為「金印」,今有麥家《人生海海》中上校(綽號太監)被日本女人在小腹上刺字,最後導致瘋狂。
  • 《超脫》:生活是無法逃離的囚籠,需要自我救贖
    這兩個名字是從兩種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電影的中心思想,我認為都對。連續看了兩遍這部充滿陰鬱色彩的電影,而更多看到的,是其中呈現的一些奇怪的教育現狀。整個電影的劇情一直很壓抑。在影中負能量無處不在,主角那唯一的正能量在劇中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其實是一本自我救贖、自我療愈的書籍。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很多人都以此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長大後的自己無法真正地看到自己喜歡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尋找藉口,總覺得童年得不到滿足,長大後就必然有缺陷,需要別人償還這種虧欠,但在看完《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後,我認為人還是需要自我救贖、自我療愈。
  • 《紫陽花日記》:情感遭遇背叛,全職主婦的一場自我救贖之路
    她發現自己遭遇了感情的背叛,丈夫外面有人了,她艱難地在情感中掙扎,努力使自己走出來,完成一場自我的救贖。很多人或許對志麻子不解,都已經遭遇了背叛,都已經心生了厭惡之情,為何卻不願離婚?其實她想過離婚,但是日本的離婚政策,對全職主婦並不友好。無論帶與不帶孩子,離婚後的日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因為離婚後所得極其有限。志麻子於是在這場表面完美內裡病態的婚姻裡,完成自我的救贖。
  • 《奇蹟男孩》:豆瓣8.6分,一場感悟成長與救贖的電影之旅
    主旨內涵:成長與救贖是電影的主旨,而善良是實現自我救贖的最佳解藥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作選擇,請選擇善良。影片一開始的箴言為影片中的成長與救贖奠定了基調。米蘭達的心中滿是愧疚與自責,善良的米蘭達需要自我救贖,而奧吉的勇敢給了她動力。③奧吉的媽媽伊莎貝爾的成長伊莎貝爾自從奧吉出生後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奧吉的身上,她放棄了正在攻讀的碩士學位,更加忽略了女兒維婭的感受。
  • 桐花的《半暖時光》:愛恨都是一場救贖
    家裡原來的歡聲笑語就像一場美夢,美夢被狂風捲走,剩下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噩夢。她在學校勤儉努力,年年評優評先,還幫同學代抄作業、考試,在酒吧賣酒,因此認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美好總是短暫的,沈侯的母親極力反對他們在一起,他們反而不顧一切同居,曉晨意外懷孕,且意外得知當年高考作弊頂替她的人就是沈侯,沈侯媽媽沒有了反對他倆理由,曉晨卻因為這件事沒辦法繼續和沈侯在一起,一邊是愛情,一邊是父親的性命,還有肚子裡漸漸長成的孩子,她一時無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