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7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我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處在早期的技術驗證階段,至少還要經過成功的中期測試,才有可能大面積推廣。」對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進度,在《財經》年會2021上,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作出這樣的判斷。
他預測,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支付寶、微信支付和銀行卡,仍然會是主要的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最終能否取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成為主要的支付工具,甚至跨境成為全球性的數字貨幣,是一個市場抉擇的過程。
而影響市場抉擇的關鍵在於數字人民幣的運行是不是更加可靠,使用是否更加便捷,流通成本是否更低,能不能形成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金融數位化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認為,要高度關注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流暢性。現在許多人更關注流通環節的流暢性問題,但央行數字貨幣採用的是間接發行模式,也就「是央行——商業銀行——居民」的雙層運營投放體系,這兩個環節之間怎麼安排,是否流暢非常關鍵。
劉曉春擔心,如果在發行環節上不流暢或者還增加了不少的中間環節,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甚至流通都會帶來很大困難。劉曉春認為,如果在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過程中還確定了主要的發行機構,甚至於運維機構,就等於在發行和市場之間又多了一個中介,而數字貨幣與紙幣不同,在運行過程當中需要相應的設施和技術來支撐,比如網絡運維,這些發行和運維中涉及到的費用由誰來承擔要多加考慮。「數字貨幣的發行應該納入到人民幣發行的統一規劃當中,不能造成數字貨幣是數字貨幣發行,紙幣是紙幣發行,否則會擾亂貨幣政策的制定。」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數字貨幣的順利發行,央行應考慮確定數字貨幣的會計準則,在會計科目當中的現金科目下面,分設「現鈔」和「數字貨幣」兩個子科目,更有利於核算和管理。
「要制定數字貨幣的跨境結算和管理辦法。」劉曉春說,央行數字貨幣一旦跨境使用,怎麼管是個大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國外要有相應的接收部門,無論是個人還是商場,都需要安裝相應的數字錢包。數字錢包誰來管理,數字貨幣現鈔和現匯之間的轉換誰來管理,誰來接收多餘的數字貨幣,都需要提前制定規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