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應減少中間環節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7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我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處在早期的技術驗證階段,至少還要經過成功的中期測試,才有可能大面積推廣。」對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進度,在《財經》年會2021上,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作出這樣的判斷。

他預測,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支付寶、微信支付和銀行卡,仍然會是主要的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最終能否取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成為主要的支付工具,甚至跨境成為全球性的數字貨幣,是一個市場抉擇的過程。

而影響市場抉擇的關鍵在於數字人民幣的運行是不是更加可靠,使用是否更加便捷,流通成本是否更低,能不能形成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金融數位化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認為,要高度關注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流暢性。現在許多人更關注流通環節的流暢性問題,但央行數字貨幣採用的是間接發行模式,也就「是央行——商業銀行——居民」的雙層運營投放體系,這兩個環節之間怎麼安排,是否流暢非常關鍵。

劉曉春擔心,如果在發行環節上不流暢或者還增加了不少的中間環節,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甚至流通都會帶來很大困難。劉曉春認為,如果在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過程中還確定了主要的發行機構,甚至於運維機構,就等於在發行和市場之間又多了一個中介,而數字貨幣與紙幣不同,在運行過程當中需要相應的設施和技術來支撐,比如網絡運維,這些發行和運維中涉及到的費用由誰來承擔要多加考慮。「數字貨幣的發行應該納入到人民幣發行的統一規劃當中,不能造成數字貨幣是數字貨幣發行,紙幣是紙幣發行,否則會擾亂貨幣政策的制定。」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數字貨幣的順利發行,央行應考慮確定數字貨幣的會計準則,在會計科目當中的現金科目下面,分設「現鈔」和「數字貨幣」兩個子科目,更有利於核算和管理。

「要制定數字貨幣的跨境結算和管理辦法。」劉曉春說,央行數字貨幣一旦跨境使用,怎麼管是個大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國外要有相應的接收部門,無論是個人還是商場,都需要安裝相應的數字錢包。數字錢包誰來管理,數字貨幣現鈔和現匯之間的轉換誰來管理,誰來接收多餘的數字貨幣,都需要提前制定規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日本央行副行長: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應關注「三個不變」和「三個...
    在這方面,關於中央銀行是否應發行數字貨幣(CBDC)的問題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當我們研究如何看待日本的支付和結算基礎設施的未來時,在數字社會中,重要的是要考慮央行應以哪種形式提供央行資金,以及如何改善私營部門的支付服務。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因此不應單獨進行研究。我真誠地希望我們能有富有成果的意見交流,因為今天在「未來付款」論壇上有這麼多專家在這裡。
  • 現在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什麼目的?對我們以後生活有什麼好處?
    朋友們好,央行發行的DECP數字貨幣,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如果真的推行,有可能對社會的各個方面,每個人,每個家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有些還是未知的。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這兩個問題。首先,來了解,央行發行的DECP數字貨幣,是什麼:1,是,電子數位化的人民幣。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但對數字貨幣錢包的功能上提出了三點要求:①央行數字錢包應具備應對瞬時高並發交易處理能力②保證央行數字貨幣具有可控匿名性③保障客戶體驗。四、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對商業銀行可能帶來的多維度影響(一)數位化M0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顯著降低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率。
  • 央行數字貨幣:重新定義全球貨幣體系
    但是比特幣的出現,無疑是給數字貨幣世界投下了一枚種子。2019年,Facebook推出數字貨幣項目「Libra」,此舉一下子驚醒了各國央行,這項繞過全球各大央行監管的項目一旦上線,各國主權貨幣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數字貨幣國家隊出徵的緊迫性越來越強烈,於是,全球80%的國家央行都在研究數字貨幣,10%的央行表示即將發行本國央行數字貨幣。
  •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影響你我?
    即人民銀行不直接對公眾發行和兌換央行數字貨幣,而是先把數字人民幣兌換給指定的運營機構,比如商業銀行或者其他商業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這種雙層運營體系和紙鈔發行基本一樣,因此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產生大的影響,也不會對實體經濟或者金融穩定產生大的影響。
  • 劉曉春:央行數字貨幣僅為人民幣的表現形態,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
    劉曉春介紹,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是M0的一部分,它的性質和現鈔相同,也就是說,今後我們在現金這個科目下面有三種形態,一個是紙幣,一個是硬幣,一個是數字貨幣。劉曉春進一步解釋,央行數字貨幣並非發行另外一種貨幣,數字貨幣只是人民幣的一個表現形態而已。
  • 日本銀行或將於今年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雖然日本銀行多次否認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計劃,但是最近日本銀行的幾大動態顯然說了另一個故事。立項到實驗僅半年2019年11月29日,日本銀行同樣發布了中銀數字貨幣(CBDC)研究報告,針對CBDC的法律基礎相關問題進行了論證。
  • 央行數字貨幣競賽:日本央行創建數字貨幣研究部門,將與歐洲合作
    世界各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角逐,而這一次的焦點是區塊鏈和央行數字貨幣。日本央行本周一證實,已經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來研究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發行。此舉正值中國央行的」數字人民幣」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韓國政府也組建了一支由專家組成的團隊來研究」數字韓元」。而此次「數字日元」計劃的發展是在日本國會議員呼籲增加對數字資產和CBDC研究的參與之後的幾天發生。
  •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試點全面展開,一文看懂央行數字貨幣背後邏輯:智...
    數字貨幣建立在複雜網絡理論基礎,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充分體現了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點,實現底層數字貨幣,中間層數字金融帳戶體系,覆蓋了央行支付體系、商業銀行、非銀機構等垂直化總分帳戶體系,同時實現了各國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統的互聯互通,頂層數字身份驗證體系等,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傳統貨幣體系向數字貨幣體系的轉變。
  • 歐洲央行認為越早發行數字貨幣越有好處?
    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的一項研究,對於考慮發行數字貨幣的央行來說,儘快完成發行數字貨幣可能有好處。 一個沒有數字貨幣的國家將失去對其貨幣政策的一些控制,因為它將被迫對擁有這種工具的國家的衝擊外溢作出更強烈的反應。 他們預測,這種國際溢出效應將在開放經濟體中被放大,因為數字貨幣類似現金和類似資產的特質將吸引投資者。 "儘早引入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給其發行者帶來顯著的先發優勢,"分析師寫道。
  • 瑞典央行可能率先發行數字貨幣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據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翻譯,瑞典央行可能很快推出並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據報導,瑞典的中央銀行正在考慮發行其自己的數字貨幣ekrona(電子克朗),以應對該國現金使用量的大幅下降的趨勢。正如報告所顯示的,瑞典近年來使用實物現金(包括硬幣和紙幣)的迅速下降。自2009年以來,流通量下降了40%,使得瑞典銀行別無選擇,只能提出一個替代解決方案。
  • 央行20天3次發聲談數字貨幣 哪個城市首吃「螃蟹」?
    央行20天三次「發聲」談數字貨幣央行21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兩篇關於數字貨幣的文章,範一飛稱應採用雙層運營體系法定數字貨幣近期頻頻出現在官方表態中。記者注意到,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旗下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招兵買馬,8月初又掛出招聘區塊鏈研發工程師和研究員的信息。1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運營?範一飛:應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文中表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應採用雙層運營體系。
  • 央行數字貨幣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薛洪言近日,深圳在公測中向個人發放1000萬元的央行數字貨幣紅包,引來近兩百萬人參與,再次把央行數字貨幣推上新聞頭條。央行數字貨幣愈行愈近。藉助法定貨幣的強大滲透力,央行數字貨幣很容易實現對用戶數和支付場景的廣泛覆蓋,必然讓一眾手機銀行APP羨慕不已。但現金的定位,從根本上限定了央行數字貨幣在國內支付領域的滲透率。現金定位下,銀行不會對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利息,居民自然不願意大量持有,使得央行數字貨幣帶有很強的「零錢」屬性,每個人都會有幾百塊,也僅此而已。
  • 撥開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迷思
    4 月16 日上午,《科創板日報》報導了央行數字貨幣的首個落地場景,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 4 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 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 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 50%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央行數字貨幣進入落地階段。
  • 央行為什麼要加快推行數字貨幣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查詢系統統計,截至2019年8月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共74項專利,包括節點管理、數字貨幣兌換系統、數字貨幣錢包支付等等。 央行推動數字貨幣的真正原因 近日在清華大學金融學院開展了專題講座,演講人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須對新技術非常敏銳,要有高度的支持性;同時新技術的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寬容失敗。」 他在會議上講述,面對不斷變化的 IT 技術,如何進行金融監管,包括對數字貨幣的監管。
  • 為何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
    當前,全球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對於數字貨幣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國際清算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稱,截至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發布了央行數字貨幣計劃。那麼,為何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對金融體系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進一步增加了無紙化交易需求,且數字貨幣可實現疫情期間紓困資金的精準投放,這成為各國央行加速研究數字貨幣的催化劑。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各國央行對發展數字貨幣動機存在異同。
  •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加速,三條主線尋找投資機會丨牛熊眼
    近年來,伴隨著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和數字貨幣步入發展快車道,去中心化加密數字貨幣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全球共有319個數字貨幣交易所,已發行5290種數字貨幣,總市值高達1814億美元。與此同時,全球央行數字貨幣項目也在加速推進。4月10日,人民銀行於召開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在被問及央行數字貨幣目前的進展時,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表示,目前央行數字貨幣正在按原定計劃有序推進。
  • 央行數字貨幣「拳打支付寶、腳踢比特幣」背後的5個真相
    在現代經濟語境中,貨幣通常指法定貨幣,由央行發行,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特徵,在國境範圍內任何人不得拒收。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對應不同的貨幣形態:紙幣現金是人民幣,銀行存款背後是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也是人民幣。所以,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呢?你可以理解成以數字形態存在的人民幣。
  • 央行數字貨幣要來了!你還會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覽潮網 4月28日訊(記者  陳錦鋒)近日,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農業銀行內測的「錢包」APP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出,並傳出並將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進行試點,隨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發表聲明予以證實。那到底什麼是數字貨幣?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 一文讀懂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有何影響?
    繼4月10日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指出,央行數字貨幣正按照原定計劃有序推進後,4月16日,央行辦公廳課題研究小組在《中國金融》雜誌署名文章中再次表態,將建立金融科技規範發展制度體系,推進我國DCEP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監管頻頻表態之外的另一面,大眾更是對此表現出熱切關注。「央行數字貨幣來了!」「數字貨幣呼之欲出!」「數字貨幣應用落地!」近兩日,關於數字貨幣的消息,時刻挑動著業內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