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女演員徐婷因患淋巴瘤在北京去世。讓人唏噓的是,這是位90後女孩。淋巴瘤到底是怎麼樣的疾病,專家表示,惡性淋巴瘤更容易襲擊中青年和孩子,所以更能引起公眾的關注。
淋巴瘤多見於年輕人
除了羅京,著名演員李鈺、香港知名詞人林振強,前國奧主力球員張亞林等都因淋巴瘤英年早逝。現在又一名年輕的女星因此殞命。難道淋巴瘤「盯」上了名人?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腫瘤醫院院長馮繼鋒教授指出,淋巴瘤在發達地區的人群中發病率更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工作節奏快,壓力過大,如果中青年人不能及時釋放心理壓力,就可能誘發疾病。這幾年,淋巴癌頻頻侵襲名人,恐怕也與此有關。
「淋巴瘤多見於中青年和孩子,而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馮繼鋒告訴記者,20歲到40歲正是淋巴組織非常活躍的時期,青壯年很容易成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淋巴瘤比較複雜,診斷較難,專科醫院的專業醫生才能更準確地診斷。那麼,是不是年輕人的淋巴癌更兇險?專家表示,這主要看病理分型,如果惡性程度高的,自然就更兇險。在臨床上,年輕人患淋巴瘤確實偏兇險一些。
淋巴瘤治癒率超50%
淋巴細胞是人體的健康衛士,它們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機體內衰老壞死的細胞。而淋巴細胞發生了惡變即稱為淋巴瘤,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淋巴系統腫瘤病理分類標準」,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種病理類型。
惡性淋巴瘤是我國發病率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新發淋巴瘤患者約8.4萬人,死亡人數超過4.7萬人,並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馮繼鋒教授指出,省腫瘤醫院10年前每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只有300例左右,如今有600-800例,翻了一倍多。
很多人將淋巴瘤看作不治之症,其實這是認識誤區。馮繼鋒教授指出,淋巴瘤治療目標已經不是緩解症狀,而是達到治癒,在系統的治療方案支撐下,淋巴瘤總體治癒率已超過50%。患者的淋巴癌能不能治好,要看他的淋巴瘤屬於哪個亞型,淋巴癌有80多個亞型。有的亞型是可以治癒的。
專家提醒:早期幾無症狀
多數淋巴瘤患者有工作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睡眠、飲食不規律等特點,目前已經明確的病因有輻射、化學物質汙染等。淋巴瘤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最常見的為頸部、腋下、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無痛性、進行性腫大,經常被誤診為良性淋巴結炎,待明確診斷時多為晚期。如果進行性腫大的淋巴結可能對周圍的組織器官造成影響或壓迫,並引起相應的症狀。約半數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熱、盜汗、乏力、消瘦、食慾缺乏、皮疹、瘙癢、貧血等全身症狀。
馮教授提醒市民,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千萬不要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