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
一位農民工在東莞市圖書館留言說
「我來東莞17年,在圖書館看書有12年
但受疫情影響,現在要離開東莞
萬般不舍」
這則留言火了
短時間內吸引了眾多評論和點讚
「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生活態度感染著奮鬥者的靈魂。」
「希望他的家鄉也有圖書館,希望他還能回到東莞」……
只要有空他就往圖書館跑
2003年,吳桂春從外省第一次來到東莞打工,此後的工作地再未離開東莞。
他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看書是他的最大愛好。初到東莞時,現在的東莞圖書館還沒有開始建設,吳桂春主要從地攤上買書看。
2005年9月,東莞圖書館正式開館後,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前往,還是看自己買回來的書。
2008年六七月的某一天,有同事問他,圖書館書多,環境又好,看書還免費,你怎麼不去那裡看書?這一問,讓吳桂春與東莞圖書館產生了第一次接觸。
「很多書,特別是有很多我喜歡的歷史類書籍。」平時吳桂春總是很羨慕能講述歷史典故、知曉成語背景故事的人,他希望自己也能一聽就能明白那些話語的含義,這讓他對歷史類書籍特別感興趣。
從此,吳桂春只要有空閒時間,就往圖書館跑。從炎帝黃帝到明清歷史,他都看了個遍。讀書成了他的「第二職業」。他說,看書讓他增長知識,讓他性格變得平穩,讓他看事情的眼光更加放在長遠。
捨不得東莞 捨不得圖書館
6月24日,吳桂春從老家來到東莞,由於疫情影響,去年工作的小工廠沒有開工,於是他打算過幾天就離開東莞。當天上午,他來到圖書館,把借閱的書還回去,並寫下那則留言。「真的不捨得離開東莞,不捨得圖書館。」吳桂春說,懷著不舍和無奈,他把陪了自己十來年的借書卡業退回給圖書館。
他的留言感動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相關留言在網絡傳播,感動萬千網友。「圖書館裡有句話叫『知識惠東莞』,我覺得不止惠東莞,也惠我們外來工。」吳桂春說,來東莞十多年,明顯感受到東莞越來越好,到圖書館看書的人也越來越多。
得知吳桂春的事情後
東莞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
為吳桂春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
希望他能留在這個城市安心讀書、工作
東莞人社部門留意到吳桂春的留言後,第一時間安排職業介紹服務中心跟進此事,與吳桂春取得聯繫,並調動各方力量幫他聯繫工作崗位。許多愛心企業也積極聯繫人社部門和媒體記者,表示願意為他提供崗位。
25日晚終於傳來了好消息,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吳桂春不用和東莞圖書館告別了,他將在南城一小區裡從事綠化養護工作,體檢通過就可以入職,往後他又能常來鑽書堆了。正如網友所言,留住他的不僅僅是圖書館,還有整個城市。
閱讀,充實了吳桂春
他又溫暖了這座城市
一個人和一座城的互相感動
傳遞給了所有愛讀書、愛城市的人
東莞除了「製造」還有「書香」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東莞製造」以外,東莞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一直是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19年底,東莞全市範圍內建立起1個總館、52個分館以及400個村(社區)服務點、102個圖書流動車服務站, 建立了覆蓋全市、惠及全民的圖書館集群網絡。據統計,2019年東莞地區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為1353.79萬人次,同比上升5.7%。2019年東莞地區公共圖書館書刊外借冊次為679.31萬冊次,同比上升27%。
「城市的書香」成了像吳桂春這樣的農民工離開前最大的眷戀。作為製造產業重鎮,東莞有常住人口800多萬人,其中除了200多萬本地人外,600多萬人都是先後來到東莞打工創業,尋夢逐夢的「新莞人」。在他們離鄉背井,艱苦奮鬥的年月裡,書本成了他們不可替代的心靈港灣,圖書館成了他們最可依賴的精神家園;對知識的追求,還拓寬著他們的視野,構築著他們的認知,勾畫著他們在這座城市的未來。
一個沒有書香的城市
格調不會高雅
「書香氣」是文明城市的應有「底氣」
願陽光照進你的生活
書籍沁潤你的靈魂
微笑洋溢在你的臉上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