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列中國十大名寺,這首流傳至日本的唐詩功不可沒

2020-12-18 葦說歷史真相

刀叔導讀:最終使寒山寺成為中國十大名寺的,還是這首被下了「皇帝的詛咒」的名詩。

寒山寺,一座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的古寺,因為唐代貞觀年間的高僧寒山子駐足而得名。寒山寺被譽為中國的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寒山子等人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比比皆是。

然而最終使寒山寺成為中國十大名寺的,還是這首被下了「皇帝的詛咒」的名詩。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字懿孫,唐代著名詩人,張繼的生平已經不甚詳細了,而後人們之所以還記得他,完全是因為他的這首《楓橋夜泊》。

據《唐才子傳》卷三中記載,張繼是天寶十二年的進士,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

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負責祠廟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宜。《唐才子傳》中稱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是一位重視氣節,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才俊,他不僅有詩名,其品格也受人敬重。

大唐天寶年間爆發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的逃亡四川,此時江南的時局尚且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人士子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躲避戰亂,這其中就包括張繼。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夜不能寐的張繼泊舟於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的秋夜勾起了這位客子的憂愁,面對月落、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城外、古寺、客船、鐘聲等朦朧的憂愁意境,一首流傳千古的名句噴湧而出。然而令張繼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首詩,在以後的一千多年裡,掀起了多麼大的波瀾?

《楓橋夜泊》一經問世之後,不但在中國是婦孺皆知,即使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並且被選入日本的小學課本。

清朝名士俞越在《新修寒山寺記》中寫道:"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適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1929年,日本人更是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寺廟,亦名寒山寺,該寺完全是仿照蘇州寒山寺所建,還正裝其事的立了一座石碑,上刻張繼的《楓橋夜泊》,並建有"夜半鐘聲"鐘樓一座,而在附近的溪谷清流之上還架起了一座"楓橋"。

當然,《楓橋夜泊》掀起的波瀾遠遠不止如此,它甚至成為了「皇帝的詛咒」。

傳說大唐皇帝唐武宗,對《楓橋夜泊》的鐘愛更是無以復加,就在他的彌留之際,他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呂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塊《楓橋夜泊》的詩碑,並且留遺旨說自己升天之日,要將此石碑一同帶走,而在唐武宗駕崩之後,此碑果真被殉葬於唐武宗的陵寢之內。更為恐怖的是,唐武宗為了獨霸《楓橋夜泊》,不願與他人分享而下了詛咒:「《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後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

據說唐武宗的這個「皇帝的詛咒」靈驗無比,北宋的翰林院大學士王珪、明代的大才子文徵明等人,都是因為書刻《楓橋夜泊》而慘遭橫禍。

1947年,蘇州著名畫家吳湖帆,聞聽寒山寺的《楓橋夜泊》詩碑已毀於日寇之手,於是他想到當時國史館館長張繼與《楓橋夜泊》的作者同名,便請張繼續寫《楓橋夜泊》詩碑。

吳湖帆於數日之後便接到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詩碑文,並賦詩一首:「餘夙慕寒山寺勝跡,頻年往來吳門,迄未一遊。湖帆先生以餘名與唐代《楓橋夜泊》題詩者相同,囑書此詩鐫石。惟餘名實取恆久之意,非妄襲詩人也。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滄州張繼」。誰知沒幾天,吳湖帆竟在報紙上見到張繼的訃文,原來張繼在寫了《楓橋夜泊》詩碑後,第二天便暴病而亡。

張繼生活在被譽為「唐詩宋詞」的唐代,作為著名的詩人,張繼流傳下來的詩作不足五十首,而真正能被稱為絕句的似乎只有這首《楓橋夜泊》。

在《楓橋夜泊》短短的二十八字之中,既沒有哭聲,更沒有眼淚,卻堪稱寫憂道愁的巔峰之作。唐詩中不乏那些催人淚下、令人愁腸百結之作,但大多必須是身臨其境或是觸景生情方能使然。然而《楓橋夜泊》無論是在何時何地讀來,總有那種縈繞於心中,揮之而不去的縷縷憂傷、淡淡悽涼。關於《楓橋夜泊》最終成為了「皇帝的詛咒」,這恐怕更出乎了詩人的預料了。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相關焦點

  • 寒山寺位列中國十大名寺,這首流傳至日本的唐詩功不可沒
    刀叔導讀:最終使寒山寺成為中國十大名寺的,還是這首被下了「皇帝的詛咒」的名詩。寒山寺,一座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的古寺,因為唐代貞觀年間的高僧寒山子駐足而得名。寒山寺被譽為中國的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寒山子等人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比比皆是。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中國十大名寺—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使之聞名於天下。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 少林寺、靈隱寺、寒山寺:中國十大名寺的由來,你知道嗎?
    十大名寺是指中國最富有盛譽的十所寺院,少林寺、白馬寺這些名字,耳熟能詳,但是,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寒山寺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 少林寺、靈隱寺、寒山寺:中國十大名寺的由來,你知道嗎?
    十大名寺是指中國最富有盛譽的十所寺院,少林寺、白馬寺這些名字,耳熟能詳,但是,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寒山寺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 唐詩在日本流傳極廣,最受歡迎的卻非李白杜甫,而是這首簡單的詩
    唐詩在日本流傳極廣,最受歡迎的卻非李白杜甫,而是這首簡單的詩 原來,在寒山寺上佇立著一塊刻有詩文的石碑,上面刻著我們熟知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小學生都會背誦的詩,卻讓這位日本軍官心馳神往。
  • 唐詩在日本流傳極廣,最受歡迎的卻非李白杜甫,而是這首簡單的詩
    唐詩在日本流傳極廣,最受歡迎的卻非李白杜甫,而是這首簡單的詩比如,日本的和服就是通過唐裝改造而來、京都至今保留著許多中國唐代建築的身影。唐朝的文化也深深影響著日本,除了服飾和建築,還有唐詩文化。一首詩引發的哄亂都說戰爭唯一打不散的就是文化。1937年日軍侵華期間,隨著中國江南許多地區淪陷,日軍在中國進行了一場滅絕人性的打砸搶燒。
  • 一首被「詛咒」的唐詩,在日本流傳千年備受追捧,還寫進了教科書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首非常特別的唐詩,它的特別之處有兩點,一是相傳遭遇「詛咒」,二是它在日本流傳千年備受追捧,還寫進了日本教科書。 史書記載,唐朝時期日本多次向中國派出「遣唐使」,旨在學習中國文化,這個事時間跨度很大,首次派遣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才結束,那時候距離唐朝滅亡僅有13年。
  • 我國的十大名寺,泉州清淨寺居首,你聽說過幾個?
    稍感意外的是,明善堂裡還有一塊「我國的十大名寺」介紹。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泉州明善堂裡的這個說法,此說法來源於1992年5月9日的福建日報上刊登的《我國的十大名寺》,摘自新華文摘和河南旅遊,泉州清淨寺位列十大名寺之首,我們來看看其他的九個名寺。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曾經流行的歌曲《濤聲依舊》,把許多中老年人的懷舊思緒,像浪濤拍岸那樣拍響了無眠之夜的回憶。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中國古典文學元素,既有唐詩《楓橋夜泊》的意境,又有現代歌曲詞作者的「鄉愁」情懷。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一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一,但在優秀的唐詩裡面也算不上有多麼出挑。可就是這麼一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曾經流行的歌曲《濤聲依舊》,把許多中老年人的懷舊思緒,像浪濤拍岸那樣拍響了無眠之夜的回憶。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中國古典文學元素,既有唐詩《楓橋夜泊》的意境,又有現代歌曲詞作者的「鄉愁」情懷。
  • 一首唐詩在加拿大火了!我打賭,這首詩你也會背……
    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楓橋夜泊》在加拿大火了一把,還出現了多種英文翻譯版本,比如:以及下面這首:《楓橋夜泊》由唐代詩人張繼所作,意境空靈曠遠,內容曉暢易解,是小學生必背的古詩之一。那麼,這首創作於1000多年前的唐詩如今是如何「撩撥」起加拿大網友的心弦的?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大約一個月前,在加拿大蒙特婁地鐵站,一位華人老大爺趁著等車的空檔,用毛筆蘸水在站臺上寫下了這首《楓橋夜泊》。這一幕被一位路人拍下並發到了網上。
  • 泉州清淨寺,名列中國十大名寺之首,為什麼?
    明善堂的的牆上有我國十大名寺的說法,此說法來源於1992年5月9日的福建日報上刊登的《我國的十大名寺》,摘自新華文摘和河南旅遊。當然,對於我國的十大名寺,相信會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歷史上何時開始有權威性的評定尚不不明確。今天,我們探討下,為何清淨寺能位列榜首。我覺得第一個因素應該是歷史悠久。
  • 一首被「詛咒」的唐詩,在日本流傳千年備受追捧,還寫進了教科書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首非常特別的唐詩,它的特別之處有兩點,一是相傳遭遇「詛咒」,二是它在日本流傳千年備受追捧,還寫進了日本教科書。 史書記載,唐朝時期日本多次向中國派出「遣唐使」,旨在學習中國文化,這個事時間跨度很大,首次派遣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才結束,那時候距離唐朝滅亡僅有13年。
  • 唐詩《楓橋夜泊》與蘇州寒山寺
    它是唐宋至清選用官吏的制度,除皇帝直接任命的最高級官職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規定選補某種官缺,而張繼當時是屬於侯錄者。侯錄期間,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2月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少的士大夫和百姓逃難到江南一帶避亂。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西外七裡遠的楓橋。楓橋當時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面對江南水鄉深邃、蕭瑟景色,夜宿舟中的遊子,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傳世名篇。
  • 唐詩《楓橋夜泊》與蘇州寒山寺
    面對江南水鄉深邃、蕭瑟景色,夜宿舟中的遊子,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傳世名篇。張繼寫《楓橋夜泊》這首詩,當時只是應景生情,以江楓,漁火、烏啼和寒山寺的鐘聲為物象,表達一種深邃、曠達和清遠的意境,但詩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首詩問世後,對寒山寺的名氣影響卻如此深遠。
  • 唐詩五萬首,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在我國流傳很廣,在日本更是無人不知,火爆程度中國不能比。清代學者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據說但凡有一點文化品位的日本人家裡都會有一張《楓橋夜泊》的石碑拓片。唐詩五萬首,為什麼日本人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從民族文化上看,源於日本人的寒山文化與寒山寺情結。兩者持續時間之長,將近千年之久。而這都離不開日本人對唐文化的信仰和對詩僧寒山的崇拜。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一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一,但在優秀的唐詩裡面也算不上有多麼出挑。可就是這麼一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
  • 為什麼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幾乎人人都會?
    《楓橋夜泊》這首詩,不但中國人喜歡,在日本影響更是深遠,被寫入了教科書,每個孩童都會背這首詩,就像中國人自小就會背李白的《靜夜思》一樣。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的藝術性和先進性,也體現了唐詩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 張繼唯一入全唐詩之作,流傳千年,日本也為它修廟立碑
    在唐朝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之中只做出了一首被選入《全唐詩》的詩歌,卻火了1200餘年,韓愈對他有高度的讚賞,而日本甚至還為他修廟立碑,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張繼。張繼大約在公元753年在世,屬於李白的後輩。根據歷史的記載,他應該是公元753年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