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父母最大的悲哀:送孩子去大城市上好大學!

2020-12-15 花小狸的小窩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此時我孤身一人在拉薩,現在是十八點三十七分,天還沒有黑,但我住的房間已經一片漆黑了。今天是我辭職來拉薩的第五個月,近日天大寒,儘管我已經用塑料和膠帶封住了漏風的窗子,將摺疊在櫃頂的那條薄毯子也掛在了狹窄的門上抵禦寒風,但我的房間仍舊很冷!

一天24小時,我時常會將整個人都蜷縮成一團,卷進被子裡,窗外的光透過淺色牆紙漏進房間,晃得我眼睛很不舒服,所以我通常不分晝夜地將窗簾拉起來。

十幾分鐘前,我剛接完父親打來的視頻,視頻那頭的他頭髮斑白,眼角也爬滿了皺紋,他望著我表情動作有點不自然。

母親在做飯,視頻裡熟悉的房間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這一刻顯得陌生又熟悉。

「老爸你什麼時候去買房子?」我故作輕鬆,一改平日的深沉和懶散。

「你媽說,你都畢業兩年了,一分錢都沒給家裡,怎麼買房子!」父親故作玩笑,但又意味深長地說道。

我心底一沉,有點失落難過地想道「我畢業兩年,工作一年半,我記得生日紅包,過年壓歲錢,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也有小一萬了!我一分都沒給嗎?」我心裡這樣想著有點委屈,想辯解什麼,所有的委屈卻又在一呼一吸之間壓了下去。

「我給你還月供啊,你出首付就好了!」我故作鎮定地說道。父親打算用二十多萬付個首付,在家裡的縣城買套房。

」你現在到底拿多少錢工資?父親仿佛忽略了我的話,再次試探性地問起了這個問題。

「不固定,六七千七八千都有!」我有點不耐煩,每次打視頻,父親都會問這個問題。

「拿六千塊的話,你能存四千八?」父親再次試探性地問道。

「不能,我每個月房租都要1500,還要水電費燃氣,還要吃飯買東西!」我解釋道。

「那你上什麼班?」父親有點不耐煩打斷了我。

「乾脆回來在飯館當個服務員,一個月還能存三千!」一旁的母親傳來戲謔中帶著諷刺的聲調。

屏幕對面的父親陷入了沉思,像網卡了一般,半天一動不動的。

母親的那句話讓我痛心不已,那一刻,我仿佛感覺自己受到了侵犯。

」你快回來,在外面跑什麼跑,過幾年就三十了,再不結婚人家都要笑話了!」母親聲音由遠及近,一臉嚴肅地出現在了視頻裡。

「我現在出門,人家都要問你什麼時候結婚,每次被別人問,我都感覺羞臉沒面子!」母親自顧自在屏幕那側說著。

我滿臉淚水,很想大聲對他們說為什麼從小到大每次都要說「別人怎麼看?別人笑話?小時候考試考不好,爸媽會這樣說,考駕照掛了科一,父母這樣說,後來畢業找工作,他們還是這樣說!以至於到後來,我鼓起勇氣告訴他們我交了男朋友,而當他們得知男朋友家經濟條件不好時,母親更是直言我給他們丟人。仿佛在他們的眼中人就是活給別人看的!

我突然想起了上次辭職回家,父母沒有人問我「為什麼辭職,有什麼規劃!」當我下火車見到母親後,她第一時間叮囑我,不要和別人說我辭職了,別人知道了很不好,他們會怎麼想…

我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一時間空氣安靜得可怕。

父母從小生活在農村,也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他們用畢生的心血送我去了大城市,上了一所好大學,而當他們需要我回報時,我卻發現自己和他們漸行漸遠,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截然不同,在他們所認為的鐵一般的道德標準在我看來卻是荒謬絕倫的。

我一次次試著理解他們,卻一次次彼此傷害,他們覺得他們養育我長大,供我讀書,我應該報答他們。但畢業不久的我完全沒有能力給予他們足夠的經濟支撐。他們覺得我應該嫁一個好夫婿,讓他們揚眉吐氣,但我只想找一個對我好的人共度一生,他們無法理解城市巨額的花銷,就如同我無法理解他們做什麼都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一樣!

我終究和父母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無數次思維差異的碰撞後,他們覺得我不爭氣,而我覺得他們只考慮面子,在無數次意見不合不歡而散後,我會因為自己讓父母悲傷而心痛不已,一方面自責,一方面也會因父母的不理解而覺得被整個世界孤立。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九零後都會面臨這種煩惱和悲傷,突然覺得農村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送自己的孩子去大城市上一所好大學,然後除了時空距離,孩子的思維觀念和價值觀也會變得和自己截然不同,兩個人漸行漸遠,仿佛是必然應該的,又仿佛從不應該這樣!

相關焦點

  • 父母怪孩子沒出息,在農村,不如讓孩子去做這幾種職業
    現在農村和城市,生活條件都比以前好多了,所生子女多者兩個少則一個,嬌生慣養是一個普遍現象,上個學都是爸媽送,爺爺接,吃東西很隨便,只要孩子要,爸媽爺爺奶奶都給買,嬌慣的不得了。孩子步入社會,這幾種選擇更容易成功一選擇讓孩子去當兵部隊是一所大熔爐,也是一所大學校,能夠讓每一個人學有所成。進入部隊之後,每個孩子都處於平等的起跑線,甚至農村孩子還有身體的優勢。農村孩子由於所在環境限制,不能更好了解外面世界,也沒有開闊的眼界。選擇當兵,就是走向另一種世界,認識世界的最好的機會!
  • 為什麼要去大城市上大學,大城市的大學一定好嗎?
    #為什麼要去大城市上大學#近日,有個消息引起網上很多學生朋友關注,那就是孩子上大學,是否要去大城市上呢?還是在自己的家鄉讀大學?有什麼區別嗎?是大城市的大學更好,還是自己的家鄉大學更好?其實很多人對於這個的觀點是遠離自己的城市,遠離自己的家鄉,去一個離家遠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上大學。的確如此,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一個人只有遠離了自己的舒適環境,一個太過於熟悉的環境,才能激發出一個人的自我能力。
  • 到底應不應該去大城市上大學呢?看看俞敏洪怎麼說
    高考結束後和放鬆之後,孩子和父母開始考慮填報志願了。不久前,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俞敏洪在現場直播中對此提供了建議,這引起了網際網路上的激烈辯論。俞敏洪坦率地說:鼓勵高中生離開家鄉,儘可能地去最大的城市。
  • 俞敏洪建議去大城市讀大學,而且離家越遠越好,原因很現實
    文/雅兒說教育高考就在眼前,每年高考過後考生和家長就會為報考哪個學校、去哪個城市而懊惱,很多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離自己太遠,所以都會讓孩子去周邊的學校上大學,但是最近俞敏洪卻建議考生要遠離家鄉去大城市讀書,而且一度引起熱議
  • 過年送農村父母禮物:二老為我省吃儉用 我讓他們吃好
    朱婷在微博上寫道:「忙了一整年,終於過春節了。準備好年貨,踏上回家路!給爸媽送上河南XX的XXX茶油和XX紅茶。小時候父母為我們省吃儉用,現在最希望他們能吃好點,吃健康點。跨越千山萬水,家是我們心底最溫柔的守候,祝願天下父母健康長壽!祝願大家闔家幸福!」朱婷真孝順!
  • 什麼要去大城市上大學?大城市和小城市上大學的差距大嗎?
    首先說我的觀點:去大城市和小城市上大學,差距非常大。首先講我自己的故事。我在一個小縣城讀中學,當年高考,分數超過一本線50多分。我們當年還是先考,後填志願。我在提前批填了一個小城市的大學,然後被錄取了。那個小城市是福建省的泉州,我就讀的學校是福建省第三的學校。大學4年,除了學習,還有實習。在泉州那個地方,根本就找不到好的實習機會,所以實習更多是走過場,真正的作用很少。至於工作機會,更少了。
  • 農村婆婆帶孩子讓人難以接受,孩子上幼兒園絕對讓她回農村
    婆婆從廣西農村過來廣州帶孫子,搞得家裡亂糟糟的,「遍地雞毛」。每天下班回家氣就不打一處來。看來年輕人婚後真不適合跟老人一起住。兒子上幼兒園絕對讓她回農村生活。我和老公是大學同學,都是80後,大學畢業一起在廣東工作,他是農村人,而我是城裡的孩子,我們倆都是老師,不過在不同學校,所以上班也都「各奔東西」。我不嫌老公的出身,而且婚前我倆去過他老家。他父母老了,我也很尊重。所以過得還算和諧。
  • 83歲醜娘張少華生病住院: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我養你小,你不養我老
    我養你小,你不養我老,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01、多少老人,不被贍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姓趙的男子和妻子生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把子女帶大後,子女也順利成家立業。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贍養父母。他們把父母狠狠拋棄,沒有絲毫的心痛和懊悔。不養父母,是最大的不孝。02、長大後,請學會回報父母曾有一段跳舞的視頻火爆網絡。
  • 結婚後我才明白,《父母愛情》裡安傑的婚姻,原來隱藏著悲哀
    小潘丨情感美文系列小潘談情說愛 籤約作者原創01我們這一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其實就是不斷地在學會妥協。對生活妥協,對婚姻妥協,對身邊這個朝夕相處的人妥協。當然,這種妥協換來了我們的某種意義上的幸福和安逸。可對於生活的本質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悲哀。三刷《父母愛情》,一直羨慕安傑和江德福這種愛情和生活的我,竟然從中看出了安傑這一生的悲哀。
  • 她出生大城市,16歲還要媽媽餵飯,去了一趟農村回來大變樣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過得好,希望自己給兒女更好的生活,這本也沒有錯。然而,往往很多家庭,分不清寵愛和溺愛。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能夠形成健康的心裡,在長大後能夠比較自信,不會缺愛。
  • 上大學去大城市?三點理由告訴你為何旅遊仍要去大城市
    最近正是高考錄取的時候,不少考生都選擇去大城市裡讀大學,因為那裡有著更豐富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其實大城市有的不光是教育上的優勢,在旅遊上,大城市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以下三點原因告訴你為什麼小編覺得旅遊仍應該去大城市。
  • 即將畢業的你是選擇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卻發現北京隨便一個老破小的房子都要400萬朝上,加上手續費、稅費首付沒個150萬拿不下來。即使再攢幾年錢,也不知道幾年後北京的房價會漲成什麼樣。就算將來在北京買了房也落不了戶,孩子上學還是不行。經過權衡利弊,他們決定回家鄉發展。有人選擇去大城市,有人選擇留在小城市。有人被城市留下,有人被城市淘汰。
  • 日本農村的真實生活,網友:有這樣的農村,我都不想去大城市了
    日本農村的真實生活,網友:有這樣的農村,我都不想去大城市了。 去過日本農村的人應該知道,這裡和城市最大的區別,那麼就是到處蔥蔥鬱鬱,街道也十分乾淨。而且並沒有很多泥濘的小路,反而是規劃得非常好。
  • 農村孩子城市安家後,把父母接到城裡是想要照顧父母,是優良傳統
    這類人雖然他們生活在了城市中,但父母還在農村,於是就會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他們如果想照顧父母,就需要把父母接到城裡去居住,可父母往往又不習慣住在城裡,因為這個,搞得老人不高興的事也時有發生。有人就疑惑,那這些人把自己父母接到城裡是盡孝還是自私呢?
  • 大學開學,孩子空手到,父母肩扛包,捨不得也要放得下
    送孩子到校,凡事都做好,只因捨不得放不下正所謂兒行千裡母擔憂,父母的做法不難理解,畢竟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今後將獨自生活,父母一方面擔心孩子真的不會,比如說掛蚊帳、套被子很多孩子在家就從來沒有做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父母放不下。
  • 農村的孩子為啥不想在鄉鎮中學上學?僅僅是25%的中考錄取率嗎?
    不能通過中考進入普通高中,只能去職業中專、技校或外出打工。為什麼鄉鎮初中生的入學率如此的低??為什麼鄉鎮的初中生學習成績差,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只有25%?看完真相,你就會為他們感到悲哀。1.鄉鎮學生生源質量差,管理困難對於農村兒童而言,上學可能是跳龍門的唯一途徑。
  • 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建議所有父母都看看(深度好文)
    我們知道全天下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不用爭的事實。有很多的父母這一生都是為孩子而活的,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可是近些年來,我看到過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自由,犧牲了自己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來為孩子。
  • 農村有習俗,閏四月要送父母什麼東西,父母會健康長壽?
    2020年是「雙春年」又「閏四月」,講究特別多,正常年份來說閏月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比如說閏五月、閏六月的,就正常閏好了,然而閏4月卻是有講究的,可能是因為「四」的諧音不太好聽,為了討個好彩頭,一些地區有閏四月子女要給父母送東西的習俗,我們膠東這裡沒有這種說法,但是在山東別的地方還真有
  • 作為父母,年輕時欣慰於孩子的成就,老了會後悔把孩子送出國嗎?
    但是也不難想像有的父母為啥生孩子,在越是偏遠貧窮的地方,生孩子越多,難道不是很多家長都指望著孩子多了,以後好養老嗎?自己這輩子不努力,唯一努力的事情就是孩子多,以後總有一個可以養自己的吧,怎麼想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但是卻沒有想想貧窮的家裡,孩子以後要面對什麼。
  • 為什麼要去大城市上大學?俞敏洪給出個人建議,家長考生都該看看
    隨著高考的結束,各個省份高考成績的逐漸發布,大部分學子面臨著一個關係到自己未來四年的關鍵選擇,那就是報考哪裡的大學。而報考大學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城市的選擇,有人認為離家近的城市最好,這樣方便上學回家,有的人則認為一定要去大城市,畢竟大城市的機遇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