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什麼,試看用傳統陰陽概念來如何解釋!

2020-12-19 水崑崙

有這樣一個觀點,西方人認為「性本惡」,為了抑制人的惡的本性,所以他們崇尚宗教。我們中國人因為沒有宗教約束,他們感覺不可思議,據此認為中國人缺乏道義感而容易犯罪。除了宗教規範人們行動之外,他們還設計制度和法律法規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而我們國家一直主張「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在三字經上已經傳頌了一千多年,這個觀點其實是孟子觀點,至於是否能夠真正代表中華文明,已經說不清。至少孔子那裡,對於人性,孔老夫子說「性相近 習相遠」,沒有對人性進行善惡判斷。

從陰陽屬性來講,善無疑屬陰,惡無疑屬陽。我們這個陽性偏高的世界裡面,獲得陽性相對比較容易,而獲得陰比較難,常言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人類在向太空探索的過程中,已經看到三百七十億光年之外的距離,但是對於地心裏面,常規只能探測3000米,再往下就比較困難,據說最深的是前蘇聯,也不過僅僅探測道13000米,而且現在好像放棄探測。

易經中對於人性有這樣描述,蒙卦講的人性啟蒙教育,其中對於人性是否為惡是否為善,未作出具體論述。其第五爻辭為「童蒙,吉」,意為蒙童虛心地向老師求教,這是很吉祥的。這也符合老子一直主張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觀點,同時與道德經中「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內容相一致。

朱熹曾經講「存天理滅人慾」,這裡的天理可以理解為陰,人慾可以理解為陽,沒有人慾就不會有天理,沒有天理人慾根本不需要規範,天理就是人慾不能夠規範人們之間行為下才產生,陰陽互根,可惜中國傳統哲學越走越偏頗,已經慢慢失去陰陽互根,中庸這個最古老的精神。

試著用陰陽理論來分析一下人性,人性什麼時候為惡,什麼時候為善,離不開陰陽定乾坤這個天體運行規律。用五千年前就以前存在的易經陰陽觀點,一陰一陽之謂道來解釋人性可以說一目了然。從陰陽善惡來分析人性,可以看出,人的屬性應該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生物學屬性,餓了想吃飯,冷了想穿衣服,之類需要都屬於自然屬性;社會屬性是在需要與他人溝通交往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行為,比方說商務禮儀,道德規範,法律法規都應該屬於人的社會屬性所衍化出來的社會規範。

個人感覺人的自然屬性中惡大於善,因為生存是人的最基本需要,為了生存在戰爭期間不惜殺死與自己爭奪糧食的對手,儘管該人可能平時與自己沒有任何過節,這是生存本能所致,毫無道義感可言。從陰陽屬性上人的自然屬性應該屬陽。

就像母愛是偉大的,從生命個體上來講,他們能夠無私奉獻給自己生命之外的人,但是母愛又是非常自私的,自己孩子與別人孩子發生爭執,世界上絕大多母親可能首先就是要袒護自己的孩子。

社會屬性來講則是善大於惡,因為社會屬性需要我們走出去與人交往,就像墨子所說的那樣「交相利」,因為知道只有自己付出然後才能夠從他人之處獲得利益,這條根本性原則決定很多人願意付出,所以在社會屬性來看,更多是善大於惡,儘管本身目的還是非常自私,但是起碼錶現形式上是善大於惡。從陰陽屬性上人的社會屬性應該屬陰。

都是公平的,人與人之間在公平溝通的時候,人的社會屬性就能夠得到開展,有一方擁有絕對權力就會覺得對你產生絕對控制,這個時候自然而然人的自然屬性就容易發生,產生一些相對比較邪惡的現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水火是陰陽之徵兆
    古人提起陰陽往往會用幾個代表性的事物讓你去理解陰陽,最常見的比方,男為陽,女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熱為陽,冷為陰;山為陽,水為陰;動為陽,靜為陰。這裡還有一對陰陽而且經常被人們當做陰陽徵兆的,那就是水火,水與山能夠構成一對陰陽,這裡與火也構成一對陰陽,而且被當做徵兆,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 傳統文化中陰陽概念解析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對於陰陽的本源是什麼,有很多種說法,我們耳熟能詳莫不過於「太極」,因為我們常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還是就是「道」,因為我們常說,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等。其中「太初」「太和」曾經被多個帝王用做年號,足見陰陽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西方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類就是生活在符號的世界裡面,哲學愛好者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管名稱有多少種變化,其表達陰陽本源的本質應該只有,就是人的意識,陰陽同根,沒有人的意識其實也就不會產生陰陽。
  • 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到底是什麼?這樣理解就簡單多了!
    2016年發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中要求國人應該「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這正好體現了陰陽五行學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不誇張的說,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什麼叫「五行」,什麼叫「陰陽」,並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使用到陰陽五行的知識。
  • 中醫養生|一分為二——陰陽學說,天地之道陰陽的基本概念
    一分為二——陰陽學說陰陽,是古人從大自然獲得靈感後總結出來的一對概念。地球自轉一周即為一天,出現白天黑夜的交替。白天氣溫較高,能見度較強,象徵著光明;夜晚氣溫較低,能見度弱,象徵著黑暗;黑白之分非常明顯,屬於自然的陰陽之說由此而生。
  •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中天易張永紅整理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人民獨創的,是東方神秘文化的理論基礎,它對我國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特別是對中醫學、 氣功學、易學數術影響特別深,作為周易預測體系的一個分支——《大六壬金口訣》也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理論淵源。
  • 中醫的陰陽理論,是如何來解釋人的生理與病理?
    導讀:今天來簡單地談一談中醫的陰陽理論如何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如果你有興趣,看一看醫學專業的書籍,發現每個生理或病理都十分複雜,都會找到厚厚的書,而且有時還不一定說明白了。但是中醫用簡簡單單「陰陽」,二個字想把紛繁複雜的生理病理說明白,這樣可能嗎?
  • 中醫的氣血,陰陽概念,具體是什麼樣子
    學習中醫,了解中醫,繞不開血氣(氣血)的概念,更繞不開陰陽的概念。當然,現代也有一些實踐學派,為藥效是論,拋棄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這個情況我們就保留意見。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血氣,陰陽的概念。這其實講的是四個概念,四個事情:血、氣、陰、陽;人們經常把血氣放在一起討論,把陰陽放在一起討論,陰陽不只是中醫的概念,更是華夏文明所有學科之宗。這樣子是因為整體觀,他們就是一對的。
  • 世界是如何來運行的呢?與「陰陽五行」有什麼關係?
    驅動世界的力量就是「陰陽五行」,雖然這一答案會令人匪夷所思,但這一說法卻有了千年的歷史。說到「陰陽五行」一定會讓人想到命理,風水,法術,預測等詞彙,這也就是我們所認知的玄學內容。人們最關係的事要屬自己的命運了,我們不停的努力拼搏為的是什麼呢?就是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造化弄人,大多數人的命運都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萬物都遵循著生克之理,俗話說:「一物剋一物」,雖然話語簡單,但是卻說清了事物的一種規律。那麼人生複雜的命運是什麼在驅動呢?也就是「陰陽五行」。
  • 什麼是陰陽八卦,陰陽八卦代表了什麼,你知道嗎?
    當中是一個圓形,由紅色和藍色兩個頭大尾小、漩渦狀的圖案拼合而成,代表陰陽,稱為「太極」;圓形周圍羅列著八卦中的四卦。這幅代表陰陽八卦的圖形,與我國戲曲、影視、圖畫中太上老君以及道士們衣服上的圖形一模一樣。連外國國旗上都用上了陰陽八卦,可見其影響之大了。陰陽的觀念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對世界的一種看法。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在八卦圖中,陰陽以陰爻和陽爻來表示,一個是斷線,一個是直線;陰陽魚中則一個是黑,一個是白。倘若從八卦中的陰陽爻和陰陽魚的黑白學起,會很抽象。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的傳承過程,將陰陽學說發展得簡練而深刻。
  • 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中醫之所以存在什麼清法洩法法和法等等,全都是為身體重獲平衡服務的。所以,平衡分析法,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靈魂,被稱為中醫大法。怎麼判斷陰陽平衡,不平衡如何被認識,是檢驗用藥是否起效的關鍵一環,這一步如果錯了,那麼後面的所有步驟,都是在錯誤的起點上的錯上加錯。中醫陰陽平衡的概念,不僅存在五臟六腑,還存在裡外上下。
  • 河圖洛書是古人用陰陽理論和數學方法來解釋世界萬物的變化和規律
    遠古時期,大約一萬四千年之前,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文字,人們用結繩的方法來記錄數和發生的事情,河圖洛書看上去就像是串聯起來的一個個繩結一樣,是古人根據大自然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規律畫出來的。河圖用空心圓圈代表陽,而實心圓圈則代表陰,每一個圈就像一個繩結一樣,將這些空心和實心的圓圈用線連接起來,每一組實心和空心的圈代表一個物也就是一個對象,如果把這些連接的圈用1到10的數來表示,那麼奇數1,3,5,7,9代表這些空心圈組為陽數,偶數,2,4,6,8,10則代表實心圈組為陰數,所以河圖是十進位的起源。
  • 古代如何把天文氣象與「陰陽二氣」聯繫起來,去解釋雨露雪霜
    而天地日月星辰和天文氣象的形成,更是陰陽二氣的結果。如《列子》說「日月星辰,積氣中有光耀者」。對於雲、霞、雷、雪等,古代文化的認識分別是:陰陽聚為雲;霞者,赤雲氣也;虹,陰陽不當交而交者,天地淫氣也。另外還有「陰陽相薄,感而為雷」;「天地積陰,寒則為雪」。這篇文章要說的是與霧相關的文化。
  • 有人說中醫是用一個未知的概念解釋另一個未知的概念,是這樣嗎?
    在科普中醫藥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有鼓勵有支持,有反駁,有批判,其中不贊同中醫的人中有這樣一條觀點:中醫就是用一個未知概念去解釋另一個未知的概念,沒有科學性。中醫真的是這樣的嗎?我來闢謠,不是這樣的。
  • 取坎填離:所謂順為凡、逆為仙,那麼該如何理解道家的陰陽?
    大家好,顛覆傳統認知、揭露洪荒隱秘的夜述封神,在粉絲們的尖叫聲中,又厚顏無恥地來了,本期我們一起來研究下關於陰陽的問題。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陰陽相衝化萬物,世間萬物,皆有陰陽之道,所以陰陽的概念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得清楚,但是夜述封神教大家可以這樣簡單地體會:陰陽對立和陰陽轉換。
  • 陰陽說與矛盾的關係(陰陽說十四)
    矛盾是陰陽說的繼承和發展陰陽說最基本的觀點即是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而矛盾的最主要觀點也是對立統一,在哲學上,陰陽說,矛盾,這二者都是研究事物現象的基本方法論。因此說,陰陽說與矛盾的共性是對立統一。陰陽說是古中國哲學主要核心觀點,而這種哲學觀的形成與發展是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密切聯繫的,受歷史的發展變化的制約,因此,儘管陰陽說是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仍然與當代的辯證唯物主義矛盾觀有諸多不同之處。首先陰陽說是取象思維與矛盾的概念思維不同。
  • 解釋儒釋道三家都有平等的概念
    我們知道儒釋道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一個主體結構。這個道家,我們先說這個道家,道家和道教它是有區別的。道家是什麼呢?道家是以老子的自然學說為核心思想的一個哲學流派,他主要的言論經典就是道德五千年。他說的平等在道家學說裡的平等,是按照它存在形式,他理解的這個宇宙世界的空間是按照他存在的形式,他理解的萬事萬物是兩面性的,就是陰陽,有陰有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那怎麼去理解陰陽呢?就是相對存在的意思。我們身體有正面,有背面,天有地,有日月,這就是相對,這叫相對法。你只要存在於這一面,必定那一面是存在的,所以這是平等,這個是道家平等的意思。
  • 伏羲是如何演化出太極的?什麼是太極?太極圖有什麼含義?
    太極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源出於《易經》,後來在宋代理學中被進一步解釋。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又說:「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裡的兩面。
  • 如何用「因緣和合」解釋這個世界
    5、應是無因果,無陰陽,無生死,無道德,無對錯,無物質,無意識。因為這些都是分別,是我們「見異思遷」的表現,是我們「過分執著某一面」的表現。6、應是無法則,無規律,無科學之一切理論,無實踐之一切認識。這些的本質都是「因緣和合」,而非實相。但是雖然是妄相,也是實相的一種表現,是實實在在的有。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下面我們從數學原理來進行剖析。五行是一個符號體系,其實他有很多含義。最常用的含義就是代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是陰陽生克的變化。也就是說陰陽這種體系,要用到五行來具象化。比如說,一個事物從陰到陽,他是瞬間變化的嗎?當然不是,他需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就是用五行來解決他們這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