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不切腹自盡」!面對美軍司令的質問,日本天皇回應真高明

2020-12-16 貓眼觀史

導語:「為何你不切腹自盡」!面對美軍司令的質問,日本天皇回應真高明!

兩枚原子彈的威力

《日本史》中描述了原子彈爆炸的場景,也許很多人都聽過,但絕不知道到底有多「壯觀」?

1945年8月6日,一架轟炸機朝日本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在距離地面1600英尺處爆炸,而核爆中心的溫度竟超過了華氏7000度,周邊200公裡範圍內一切都被燒毀,這股衝擊波以光速由中心點向外擴散,所有建築瞬間被夷為平地,到處都是核輻射。

廣島原子彈爆炸瞬間

整個城市上空溫度劇增,木製房屋正在燃燒,人們受熱浪燒灼,就連內臟也燒得爆裂。隨後飄在上空的灰燼又形成放射性的「黑雨」回到地面。

據當時日本政府估計,死亡人數有13萬之多,即使存活下來的人無不遍體鱗傷,鮮有安全生還者。

8月8日,日本監聽員又聽到蘇聯的無線廣播,聲稱要對日宣戰。

8月9日,還沒緩過來的日本,有眼睜睜看著一枚原子彈落在了長崎,爆炸場面與廣島如出一轍,哀嚎遍野,當時統計死亡人數大致在6萬多。

之後的數日,日本高層幾乎一直在召開會議,高層一直在投降與不投降之間徘徊,然而日本天皇最終決定,讓軍方遵從自己的意願——投降。

裕仁天皇遭美軍司令質問

8月14日晚,天皇錄製了廣播內容,15日正午,日本市民聽到了這份投降詔書。

據《日本史》描述,這是日本歷史上,迄今為止,市民第一次聽到天皇對著他們講話,本應該是榮幸的,但似乎又高興不起來。

投降詔書播完之後,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次郎,他始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在這之前,他還認為可以全力一戰。

只是這一切成為泡影,他回到家中,給當時的日本青年留下一封信,信中稱讚了「神風特攻隊」的精神,他也為自己沒有成功而道歉。

一番言辭之後,大西瀧次郎拿出自己佩刀,在自己的腹部切出了一個傳統的十字形自殺,就在自己倒地的那一刻,鮮血染紅了地板,他憑藉意志寫下一首遺詩:

清新明淨,月光閃耀,在可怕的風暴過後。

除了大西瀧次郎中將,就連陸軍大將阿南惟幾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自殺。阿南惟幾的理由就兩點,一是沒完成任務;二是效忠天皇,既然大勢已去,那就武士道精神來一波。

這樣的死對於日本人,尤其是武士道來說,應該是最榮耀的。

在大西瀧次郎中將和阿南惟幾大將之後,很多士兵都採用了切腹自盡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尤其是正在海外作戰的士兵,他們實在難以想像,自己還在戰場上,怎麼就投降了?

這仿佛和劉阿鬥投降一樣,他的士兵正竭力一戰,主公卻臣服於敵人,這著實難以接受。

這些日本士兵中,大多是年輕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完成天皇交給自己的任務,為表忠心,一個個切腹自盡。

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究竟有何意義?

這種「忠勇」的表現,在天皇眼裡是如何看待的?

說實話,在天皇眼裡,內心應該是毫無波瀾的。因為當麥克阿瑟一步步走向裕仁天皇身邊時,向對方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國家士兵和將軍沒完成任務都會切腹自盡,為什麼你沒有切腹自盡?」

站在麥克阿瑟旁邊的天皇,相比之下顯得十分矮小,表情略顯無奈,最終說到「無能為力」,可能真的是無能為力吧。

天皇對武士道的了解

對於日本裕仁天皇的回應,無論是從表情還是語言,都是極為高明的,為什麼這樣說?能說他不了解武士道精神嗎?

其實天皇是了解的,他的4字回答可能真的是過於無奈。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譴責天皇,一國之主,不切腹如何對得起那些自殺的軍人?

其實不然,切腹自盡只是武士道中最崇高的一種死法,和上學一樣,屬於必學的科目,對於這種精神,有的人甚至期盼自己哪一天是這樣死的,這就好比中國古代將軍推崇戰死沙場一樣。

《日本史》描述武士道們有著自己的準則,他們期望自己是英勇、意志堅強且武藝高超的劍客,忠於主君,隨時赴死。

但不是任何一個武士都是如此。

《平家物語》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名為熊谷次郎的武士曾對著一位騎手說「臨陣脫逃是不光彩的」!

這個騎手名叫平敦盛,隨後他轉過身,與熊谷次郎交戰,不敵被擒,正當熊谷次郎欲斬殺他時,發現他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不忍而放之。

然而此時卻來了50多名武士,熊谷次郎說「我本想放了你,只是這到處都是我們的武士,你已經逃不掉了,不如讓我殺了你,以後我也會為你祭祀祈禱。」

平敦盛:「取走我的首級吧,別浪費時間了!」

由此看來,不是所有武士都能戰死沙場、切腹自盡的,就拿武士平敦盛來說,他就選擇了逃跑。

其實武士道精神,推崇這種精神的往往是主君保護了他們,甚至是給予了更高的獎賞以及恩寵時,他們才會覺得這樣做事值得的。

更多時候,武士道只會選擇投靠買主,以此獲取私利,尤其是在戰場上改變立場。

就連宮本武藏也認為武士道應該是宣揚為成功而奮鬥,他譴責那些對死亡崇拜的人,他對武士道的核心理解——一個人不能擁抱死亡,相反,要作為完成任務的一個途徑,徵服別人,獲取榮耀。

武士道從來都是要求對主君的絕對忠誠,甚至是無條件的,然而這在日本中世紀時,就已經走偏了。

那時候出現了很多武士在主君或者將軍被抓後,自己動手剖腹自殺的行為。

尤其是在17世紀中葉,自我犧牲蔚然成風,那些受到主君恩寵的武士,認為切腹自儘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把這種行為當成了忠誠的表現。

當然,他們還認為切腹之後,自己的家人也會受到豐厚的獎賞。

並不推崇切腹自盡

隨著切腹自殉的武士越來越多,對這種風俗的批評也隨之增多,山鹿素行就譴責了這樣的自私行為。

與此同時,幕府很多人也感嘆有才幹有能力的武士,這樣自殉其實不必要,因為這是對國家的損失,要知道一個國家要培養出一個極具才能之人是付出了諸多心血的。

而日本裕仁天皇,本就讀書甚廣,年輕時就出國訪問。對於這樣的切腹自盡的事情,他更多的是無奈、無力,他不知道怎樣去勸說,讓他不自盡會不會影響忠誠度?畢竟天皇在日本人心中還是神聖的。

只有讓這些武士自己體會,即使不自盡也不會譴責他們。

日本史其實很有趣,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讀日本史?

這算不上有意義的問題,本可不作答。「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無論是中國史還是外國史都是如此。

司馬遷也曾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每讀一本史書,智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史書中尋找古人的智慧,加以借鑑,仿佛自己也經歷過這些事情。

問題在於我們應該如何讀史?讀史可以讓人明智,甚至影響自己的一生,讀史可以讓人更加接近歷史事實、還原歷史的真相。

如今,談到日本,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排斥,其實日本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例如日本為什麼短時間強盛?

他們國家現代化的動力源泉是什麼?

彈丸之地為何能夠構築如此強大的現代化國家?

日本人對於政治經濟文化又是如何控制的?

通過《日本史》,你將會對日本有一個全新的了解。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你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只說了4字
    來抵禦他們兩國不對的攻勢。日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戰爭完結,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以及武士道精神,令數不勝數的日本人情緒十分高昂,甚至在戰敗早已註定的情況下,整個日本居然還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 日本戰敗後,一人問日本天皇:你為何不自盡?天皇說了四個字
    日本戰敗後,一人問日本天皇:你為何不自盡?天皇說了四個字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了波及,有一半以上的國家捲入了世界大戰。在亞洲日本的肆無忌憚,對於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日本人在戰爭中表現出的恐怖、猙獰,無法用語言形容。最終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宣布投降,從此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終結。日本投降後日軍的軍事實力和經濟能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日本天皇的權利也因此受到了挑釁,伴隨著戰敗日本軍人一個一個陸續回到本國,曾經有人大膽的提問日本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自殺」,天皇只說了四個字就搪塞過去。
  • 二戰日本投降後,美軍司令問天皇為何不剖腹,天皇無恥回答讓人憤怒!
    而在當時對中國施加災難的則主要是日本人,他們侵入中國的領土,燒殺搶掠,無惡不為,使中國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不過所幸的是在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擊下,終於戰勝了日本,使國家重獲獨立。 美軍統率麥克阿瑟空降日本本土,他在此主持了對日本二戰戰犯的審判工作,同時巡查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統治及戰後工作。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何不切腹?天皇冷笑一聲回了4字
    那麼,在日本投降後,當美國將軍問起天皇為何不切腹時,天皇則冷笑了一聲回了4個字,其內容令人頗為的震驚。 其實,日本這個國家並無太多的歷史可言,許多的文化也都是照搬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唐朝時,舒明天皇就曾派「遣唐使」來中國十幾餘次,以此來向中國學習淵源流長的文化傳統,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遣唐使」回到日本後,舒明天皇就根據「遣唐使」所接觸到的內容,對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此改革中,亦是出現了許多與中國律令法制、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相同的內容。當時,日本天皇並不叫「天皇」,而是被稱為「大王」。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這個國家曾經在歷史中,向很多國家都發起過戰爭,而且日本人的手段是非常殘忍可怕的。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 麥克阿瑟問天皇:日本戰敗為何你不切腹謝罪?天皇回復讓人不齒
    在美國動用了人類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超級武器之後,日本也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大勢已去,戰爭已經陷入了絕對的劣勢,自己不可能和擁有這種武器的美國為敵,最終選擇了宣布投降。 這兩個條件可以說都是戳到美國心坎上了,美國本來就是為了趕在蘇聯登陸日本前佔領日本而投下的原子彈,就是為了獨佔日本,而保留天皇制度也更利於日本國內的安定,更利於美國對於日本的掌控。美國自然也是同意了這兩個請求,雖然沒有在投降協議上寫明,但是最終,美國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幫助日本實現了這幾個條件。
  • 日本投降後,發動戰爭的裕仁天皇為何不謝罪自殺?他如此狡猾回應
    從近代上看,鬼子的存在給中國史添上了重彩濃墨的一頁,最為可恨的是,戰後的日本卻始終沒有正視他們犯下的錯誤,一度造謠自己是為了幫助中國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戰敗後,日軍很多將領選擇自殺,但遲遲不見天皇自殺,後來,有人問裕仁天皇為何不自殺謝罪,他卻說了一句相當無恥的話,讓國人十分憤怒。
  • 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回了4字
    熟悉日本或者看過抗日劇的讀者都知道,日本人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日軍都比較重視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如果自己作戰失敗被敵人俘虜,或者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軍隊損失的話,那麼有「尊嚴」的日本軍人便會剖腹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為何不遵守武士道精神呢,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
  • 美軍剛佔領日本,天皇就主動投案自首,麥克阿瑟:真乃第一君子
    1945年8月,伴隨著兩枚原子彈毀天滅地的爆破聲,以及數千架飛機狂風驟雨般的空襲,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走向落幕,日本帝國在萬般糾結之中放棄了垂死抵抗。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廣播」,宣布日本正式投降,麥克阿瑟被盟軍任命為最高司令,全權處理日本投降及戰後事宜,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人。一時間,賀電、榮譽紛至沓來。
  • 二戰犯下彌天大罪,日本天皇為何還能逃脫,不承擔二戰罪責?
    但作為兇手之一,犯下彌天大罪的日本天皇,為何還能在二戰結束後逃脫罪名不承擔二戰罪責呢?首先從戰爭罪責上分析,日本雖然對外稱是君主立憲國家,但是按照如今的理論講,二戰時期的日本政府根本不是屬於君主立憲,天皇雖有決定首相總理去留的權力,但只是空殼元首,沒有單獨行使統治的權力,無法控制軍隊,但是的實權都是在內閣和國會手中,所以二戰的挑起也不是天皇一個人的意願。
  • 二戰後,美國為何選擇保留裕仁天皇?
    作為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發動者和主要決策者,戰爭的最大戰犯裕仁天皇卻沒有出現在戰後的遠東軍事法庭上,並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戰後還得以保留。(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網絡圖)眾所周知,美國是處理戰後對日問題的主導國家,那麼美國為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呢?又為什麼選擇裕仁天皇?
  • 裕仁宣布投降後,一名將問他為啥不剖腹自殺,他的回答讓人憤怒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頒布了投降詔書,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但是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卻感到無比憤怒,原來一向對他們灌輸這種思想的精神領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主要發動者東條英機,松井石根等人,非但沒有切腹自盡,反而一味的苟且偷生,央求軍事法庭對他們網開一面。
  • 裕仁天皇走下神壇,變為「人」後,為何不敢去衝繩?
    據美國學者約翰•道爾所著《擁抱戰敗》一書揭示,1946年初,麥克阿瑟在回應華盛頓要求調查天皇戰爭責任的密電中,不遺餘力地為天皇辯護,在他主導下,聯合國盟軍竭力避免把天皇引入到戰爭責任的審判中,說「未發現過去10年間裕仁與日本的政治決策相關聯的證據」。
  • 日本武士的切腹自盡,聽起來十分厲害,沒想到卻是一個笑話
    我們對於日本武士的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切腹自盡了,相信很多人都不明白,切腹自盡這麼痛苦,為什麼日本武士還這麼傻要做這種事情呢?其實,一開始,日本武士並沒有切腹自盡的這種死法,直到了公元989年,一位大盜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日本武士的死法。這名大盜叫藤原義,白天體面工作,晚上卻專做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有一次被人發現了他的住所,於是一群人要去抓他。
  • 田中少將打贏美軍,卻遭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怒罵,果然這勝利不值錢
    田中少將打贏美軍,卻遭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怒罵,果然這勝利不值錢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遭受重創,在太平洋上一直被美軍追著打。就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後六個月,日本田中少將打了一個大勝仗,重創美軍艦隊,沒想到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聽後不喜反怒,卻大罵山中少將辜負了他的重託,這是為何?
  • 你可能不知道,日本戰敗前,曾企圖挾持天皇遷都我國東北
    鮮為人知的是,在日本戰敗投降前夕,喪心病狂的日本軍部用心險惡,完全不顧國民的死活,一方面制訂了所謂的「本土決戰」計劃,鼓吹「一億玉碎」,將日本全體國民作最後的賭注,企圖在本土與盟軍同歸於盡,另一方面又偷偷地策劃挾持天皇,遷都我國東北,妄想依靠關東軍和其他侵華軍隊,做垂死掙扎,與盟軍頑抗到底。
  • 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裕仁天皇淡定地說了4個字
    此人時任日本海軍中將,他認為自己對不起天皇和國家,於是選擇了剖腹自盡。當時美軍高級將領麥克阿瑟正在日本,於是他在聽說中將自盡的消息後還好奇地問裕仁天皇:「你們的中將都以死謝罪了,你身為天皇為何不剖腹呢?」裕仁天皇先是一吃驚,但馬上冷冷地回答了4個字,結果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裕仁天皇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真正元兇,正是他發動了這場罪惡的戰爭。
  • 美軍飛行員一人殺了十幾萬日本人,面對指責時,他的言論讓人深思
    即便美國的原子彈已經讓日本見識到了與大國之間的差距,選擇無條件投降,但日本境內還是有不少扭曲事實的群體。眾所周知,二戰是美國向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的,而這也造成了十幾萬日本人的死亡,這也就意味著這位美國飛行員一人殺了十幾萬日本人,在戰爭結束之後,大量的日本人要求其道歉,並且對他的行為進行指責,然而他在面對指責和要求道歉是,言論讓人深思。
  • 日本戰敗,天皇沒切腹謝罪,用4字為自己開罪,無恥至極!
    日本軍人藉助這樣的精神開始了對外侵略,給亞洲很多國家都帶來了苦難,特別是我們中國,飽受日寇蹂躪。抗日戰爭如果從1931年開始算的話,足足打了14年。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人最終無條件投降,日本戰敗後,真正有勇氣切腹自盡的沒有幾個,其中還不包括日本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天皇。
  • 美國為何沒用原子彈轟炸東京?日本天皇爆出幕後原因!
    很多歷史學家存有疑問,為何當時美軍沒有將原子彈投向日本最重要的城市東京或大阪等地,而選擇了廣島和長崎這樣的次要目標。1945年6月1日,由美國總統提議成立的核能臨時委員會作出三項決定:一是核彈應儘早對日使用;二是投擲核彈應使用於軍事設施和戰爭工廠及環繞的建築和房屋;三是使用核彈時,無需事先警告。